Workflow
柔性直流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昆柳龙直流工程满负荷运行创新高
中国电力报· 2025-09-04 16:34
昆柳龙直流工程运行表现 - 截至8月31日迎峰度夏期间满负荷运行时长达1681小时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自投运以来累计满负荷运行5636.49小时 [1] - 为粤港澳大湾区持续输送绿色电力 [1] 柔性直流技术突破 - 工程实现19项世界首创技术包括特高压柔性直流与架空线融合模式 [1] - 研制出世界时延最短控制对象最多的特高压柔性直流控制系统 [1] - 直流瞬时故障自清除技术可在0.001秒内完成故障隔离与再启动 [1] 国产化装备应用成果 - 国产6.5千伏/3000安IGBT模块成功挂网打破国外垄断 [2] - ±800千伏量子电流传感器等17项国产首台套装备实现规模化应用 [2] - 工程完成国产重大技术装备的概念验证与中试验证 [2] 行业技术地位 - 国际大电网委员会认定柔性直流为全球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新方向 [1] - 电压等级输送容量和可靠水平达国际领先 [1] - 工程被定义为影响世界能源发展的中国创造 [1]
特高压设备专家交流
2025-08-05 11:20
特高压设备行业研究纪要分析 行业概况 * 特高压建设进度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前期审批滞后、已建成线路利用率偏低(普遍低于50%)、能源转型政策调整、技术迭代周期长以及经济性考量等[1] * 2024年到2025年上半年特高压建设节奏较慢,疫情遗留问题影响了十四五规划中的13条直流线路,仅完成了7条[2] * 电力市场交易推进使得内部收益率下降,一些项目被推迟,当地财政状况、环保和社会阻力也对项目造成影响[3] * 西北内蒙古地区风光大基地发展面临本地消纳能力不足问题,例如甘肃酒泉和蒙西地区的弃风率已达到7%[10] 建设规划与趋势 * 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多条特高压线路计划开工或挂网,包括藏东南到粤港澳大湾区、蒙西到京津冀、陕西到河南、南疆到川渝、腾格里到江西柔直、松辽到华北柔直等[2] * 从"十四五"末到2030年,每年预计开工4到5条特高压直流线路,以及2到3条交流线路[5] * 2026年至2030年期间,预计将新建20到25条特高压直流线路和10到15条交流线路[5] * 2025年8月底将有两条线路挂网,分别是藏东南到粤港澳大湾区和蒙西到京津冀[28] 技术发展 * 柔性直流技术(柔直)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到2030年,新增直流线路中60%-70%的换流站节点将采用柔直技术[1] * 柔性直流技术目前在换流站投资中占比约30%,预计到2030年将提升至60%[12] * 2025至2026年的新批复特高压项目中,柔直技术渗透率将突破80%[12] * 柔性直流换流阀单体成本约为50亿元,到2030年可能降至35亿元左右[13] 新能源发展 * 新建特高压项目中的新能源打捆比例有望提高,未来将更多依赖水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进行打捆输送[1] * 预计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7] * 雅下水电站规划容量为60GW,比三峡大坝的22GW更大,预计每年可发电3,000亿度[9] * 光伏电站收益率下降短期内抑制特高压外送需求,但长期来看跨区域输电仍是刚性需求[6] 供应链与国产化 * 高端进口绝缘件供应不足是特高压变压器生产的主要瓶颈,尤其是大张进口T4级别纸板短缺[2] * 国内企业如广信、辽宁兴企等正在积极扩能,但高端材料仍需依赖进口[2] * 国电南瑞和许继公司在自研碳化硅器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损耗降低了40%[15] * 换流阀的国产化率约为30%,中车时代电气在这部分占据了大约30%的市场份额[26] 成本分析 * 柔直换流阀的单价从2013年的每千瓦1,500元下降到2022年的450元,目前进一步降至380元[15] * 2013年至2025年间,柔直换流阀的价格下降幅度达到了80%[15] * 预计到2025年,柔直换流阀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至168亿元[16] * 绝缘纸板及绝缘件占变压器成本约为5%[17] 重点项目 * 陕西到河南、南疆到川渝两条线路预计将在2025年十月至十二月挂网[28] * 2026年计划开工的特高压项目包括腾格里到江西柔直、松辽到华北柔直等[29] * 甘肃巴丹吉林沙漠送电四川特高压直流配套风光基地预计在2026年启动[29] * 江建入川已经确定为双段全柔直系统,巴丹吉林到四川尚未最终确定方案[30]
新型电力系统专家访谈
2025-06-09 23:30
纪要涉及的行业 新型电力系统行业,涵盖新能源(光伏、风电)、电网、特高压输电、数据中心、虚拟电厂等细分领域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新能源装机与市场情况 - **2025年装机预期**:预计新增风光装机约300GW,其中光伏约200GW,风电约80 - 90GW,虽较2024年的370GW有所下降,但机制电量比例约一半,工商业用电量上涨一厘钱,价差可维持3 - 4分,投资预期稳定[1][3][6] - **明后年不确定性**:2026年后集中式电量规模缩小,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提升空间小,若提高到30%,每年支撑70 - 80GW装机,建设电量规模可能缩水一半以上,投资预期风险增大[1][4] - **收益率变化**:新增新能源项目电价下调3 - 5分,内部收益率下降1.5 - 2个百分点,三北地区平均收益率约6.5%,中东部地区可能回归到7% - 8%左右水平[1][5] - **光伏装机进展**:1 - 4月光伏装机约100GW,预计5月底达140GW,下半年新增装机量可能减少,分布式光伏新增量或更少,基地配套项目继续建设[1][7] - **新能源入市比例**:2024年为50%,2025年达100%,根据136和531文件,无论存量还是增量项目都需全部入市,有最低保障价格,2030年全面市场化[1][10] 电力市场与电价情况 - **136号文影响**:主要目的是新老划断,老项目投资预期基本稳定,2025年新项目投资预期相对明确,机制电量比例约一半,投资预期基本稳定[3] - **机制电价设置**:蒙东等三北地区市场化程度高,搞机制电价概率低;中东部如山东、湖北等地集中设置了机制电价[11][12] - **存量项目保障电价**:短时间内至少未来2 - 3年不会频繁调整,但机制电量比例可能根据市场化程度及全社会承受能力调整[13] - **基准电量规模比例**:未来几年电力市场化改革趋势是逐步降低现有项目基准电量规模比例,2030年可能降至50%甚至更低,近期一两年内不变,2026年底或2027年可能对特定项目出台新政策[13] 光伏和风电利用小时数 - **短期变化**:2025年1 - 5月,光伏利用率下降至93%,同比下降近3个百分点;风电利用率为92%,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今年光伏产业利用率可能进一步降至90%[14] - **长期趋势**:“十五”期间,全国光伏系统利用率预计降至80% - 85%,中东部维持在92% - 93%;风电竞争相对稳定,中东部利用小时数略有下降但总体平稳[15] 电网投资与建设情况 - **电网投资额**:2025年预计创新高,年初预算提升8%,基建投资超6600亿,增幅约10%,十四五期间整体供需趋于缓和,投资增长趋势将趋于稳定[1][18] - **配网投资**:中期上调资金大概率投向配电网,主要方向为提升极端天气下可靠性、改善薄弱区域、更新老旧设备,还会进行局部改造提升自动化率和智能化水平[19][27] - **特高压建设**:2024年原计划建设三交五直,实际完成两交三直;2025年计划建设五交六直共十一条,部分项目存在不确定性;十四五期间发展乐观,但面临收益率、消纳能力、技术利用率、环评批复等挑战[21][22][24] 其他行业情况 - **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建设增加电力需求,政策推动算力与绿电协同发展,目前数据中心主要通过电网进行绿电交易[29][30] - **虚拟电厂**:国内起源于2022年缺电时期,多为复合型,负荷聚合商业模式尚不清晰,补偿机制和参与调峰市场是盈利途径,未来需连接更多分布式能源,解决商业模式问题[3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夏季用电缺口**:2025年夏季用电缺口预计缓解,新增6000万千瓦,总体供需平衡较好,中东部或川渝地区可能有短期缺口[2][32] - **前四个月抢装情况**:2025年前四个月光伏抢装强劲,风电相对一般,原因是光伏工期短,分布式光伏在3 - 5月猛增,占比达60%[17] - **AI技术应用**:电网公司正在制定AI技术应用顶层设计方案,包括运维、调度运行、输配电自动化等领域[28][29] - **绿电直联和源网荷储模式**:数据中心直接采用绿电直连存在供电稳定性挑战和成本较高问题,目前主要通过电网进行绿电交易[30]
中银国际:电网升级改造拉动需求 产业链有望受益
智通财经网· 2025-05-08 15:31
电力系统升级需求 - 全球电力系统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均面临新变化 新能源发电比例提升导致消纳压力凸显 老旧电网需改造适应增长需求 以AI、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推动电力需求加大 [1] - 各国加大电力投资应对升级扩容需求 电力设备产业链将直接受益 [1] 主电网建设趋势 - 特高压建设需求增长 截至2024年12月中国已投运41条特高压线路(20条交流+21条直流) "十四五"期间开工"三交九直"线路 "十五五"预计新增20条以上 [2] - 直流特高压在远距离传输占优 柔性直流技术因无换相失败问题在大规模新能源外送中具优势 IGBT成本下降将推动其渗透率提升 2021-2025年国内特高压投资规模预计达3800亿元 [2] 配电网改造机遇 - 国内提出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 欧盟计划5840亿欧元电网现代化投资 美国老旧电网需改造 全球变压器需求提升 [3] - 中国变压器产量占全球35% 海外因取向硅钢产能限制出现紧缺 价格已上涨 中国企业竞争力强将受益于海外需求增长 [3] 产业链投资方向 - 主电网环节关注特高压高景气标的 柔性直流技术相关企业将受益 [4] - 配电网环节聚焦具备出海能力的变压器企业 推荐华明装备、海兴电力 建议关注中国西电、国电南瑞等标的 [4]
电力设备系列报告之一:电网升级改造拉动需求,产业链有望受益
中银国际· 2025-05-08 15: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新能源装机比例提升及算力等新型用电场景涌现,对电网扩容升级提出更高要求,电力设备有望直接受益 [1] - 主电网方面,电力跨区域传输和新能源发电外送需求推动特高压建设,柔性直流技术有望提升渗透率 [1] - 配电网方面,国内配网改造提速,海外推出电网改造计划,变压器需求提升,产业链有望受益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型场景不断涌现,电网扩容升级需求提升 - 发电侧发电量和新能源装机比例提升,对电网快速响应提出要求,新能源发电消纳对电网建设和升级提出要求 [16][23][25] - 电网侧主电网投资增长,特高压建设是重点,配电网改造市场空间广阔,海外市场也加大电网投资 [26][30][32] - 用户侧中国和全球用电量保持增长,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充电需求提升,数据中心等新型场景推动电力需求高速增长 [33][35][41] 主电网:特高压建设提速,产业链有望受益 - 特高压在电力输送方面优势明显,新能源发电外送需特高压支撑,政策大力支持,2025年将有多条线路开工 [44][49][50] - 直流特高压占比有望提升,柔性直流技术更适合高比例新能源外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55][62] - 特高压投资规模逐年提升,产业链较长,布局相关产品的企业有望直接受益 [66][69][79] 配电网:配网改造势在必行,变压器需求有望提升 -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重要设备,按不同标准可分类,取向硅钢是核心材料,市场竞争格局较好 [83][84][88] - 需求端全球变压器市场空间广阔,配网改造需求提升,配电变压器有望受益,海外电网投资增长拉动变压器需求 [90][91][93] - 供给端海外变压器供应紧缺,中国变压器份额占比较高,出口额保持增长,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98][100][104] 投资建议 - 关注受益于特高压高景气的主网环节相关标的,以及具备出海逻辑的变压器环节,推荐华明装备、海兴电力,建议关注中国西电、国电南瑞等公司 [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