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输电线路

搜索文档
中国押注电力无限的未来
36氪· 2025-07-29 12:15
中国雅江集团与能源战略 - 中国雅江集团作为第99家央企成立,序列号22,战略地位显著[1]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能资源丰富,年发电量相当于3个三峡水电站,可替代9000万吨标准煤或1.5亿吨石油[1] - 雅江水电站项目带动基建、建筑建材、央企等板块行情上涨,预期经济效益达万亿级[1] 电力需求增长驱动因素 - 数据中心耗电量激增,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年耗电量2500亿千瓦时,占全国总用电量2.8%,相当于三峡电站年发电量两倍[2] - 美国数据中心用电量从2018年76TWh增至2023年176TWh,占比从1.9%升至4.4%,预计2028年将达325-580TWh,占比6.7%-12.0%[5] - 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耗电量大,1GWh电池生产需1.2亿千瓦时电力,80kWh电池制造消耗约9600千瓦时[6] - 2024年中国公共充电桩累计充电量8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相当于北京市全社会用电量80%[7] - 芯片制造高耗能,台积电5nm工厂年耗电量占台湾地区总用电量6%,3nm工艺每片晶圆电力消耗8000千瓦时,是28nm工艺12倍[7] 中国电力供应能力 - 中国总发电量从2018年7.11万亿千瓦时增至2024年9.42万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4.8%,2021年增速达10.3%[12] - 煤电占比从2018年68%降至2024年58.2%,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分别从2.1亿千瓦和1.7亿千瓦增至5300万千瓦和6800万千瓦[12] - 2024年中国特高压输电线路累计投运43条,跨区送电量2.8万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29.7%[13] - 雅江水电站将配套至少5条特高压线路,向2500公里外的大湾区、长三角输电[13] 电力清洁化与可靠性 - 中国单位发电量碳排放强度从2018年0.61吨CO₂/MWh降至2024年0.49吨CO₂/MWh,降幅19.7%,远超美国、德国和日本[14] - 2024年中国城市电网用户年均停电时间1.2小时,农村2.8小时,达到世界银行高收入经济体标准[14] 国际比较与影响 - 德国弃核和激进环保政策导致发电量降低,工业生产成本激增,企业外迁至中国[10][12] - 中国通过跨境电网向越南、缅甸、老挝供电,未来可能扩展至孟加拉国、尼泊尔和印度[18] - 电力无限供应将推动电解铝、数据中心、合成材料等产业突破能源瓶颈,促进太空与深海开发[18] 能源与货币格局 - 电力供应可能改变国际政治格局,形成新的能源依附链[18] - 电力特性与传统能源形成"范式差异",可能影响货币霸权格局[20] - 人民币与电力组合可能产生重大国际影响力[21]
新型电力系统专家访谈
2025-06-09 23:30
纪要涉及的行业 新型电力系统行业,涵盖新能源(光伏、风电)、电网、特高压输电、数据中心、虚拟电厂等细分领域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新能源装机与市场情况 - **2025年装机预期**:预计新增风光装机约300GW,其中光伏约200GW,风电约80 - 90GW,虽较2024年的370GW有所下降,但机制电量比例约一半,工商业用电量上涨一厘钱,价差可维持3 - 4分,投资预期稳定[1][3][6] - **明后年不确定性**:2026年后集中式电量规模缩小,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提升空间小,若提高到30%,每年支撑70 - 80GW装机,建设电量规模可能缩水一半以上,投资预期风险增大[1][4] - **收益率变化**:新增新能源项目电价下调3 - 5分,内部收益率下降1.5 - 2个百分点,三北地区平均收益率约6.5%,中东部地区可能回归到7% - 8%左右水平[1][5] - **光伏装机进展**:1 - 4月光伏装机约100GW,预计5月底达140GW,下半年新增装机量可能减少,分布式光伏新增量或更少,基地配套项目继续建设[1][7] - **新能源入市比例**:2024年为50%,2025年达100%,根据136和531文件,无论存量还是增量项目都需全部入市,有最低保障价格,2030年全面市场化[1][10] 电力市场与电价情况 - **136号文影响**:主要目的是新老划断,老项目投资预期基本稳定,2025年新项目投资预期相对明确,机制电量比例约一半,投资预期基本稳定[3] - **机制电价设置**:蒙东等三北地区市场化程度高,搞机制电价概率低;中东部如山东、湖北等地集中设置了机制电价[11][12] - **存量项目保障电价**:短时间内至少未来2 - 3年不会频繁调整,但机制电量比例可能根据市场化程度及全社会承受能力调整[13] - **基准电量规模比例**:未来几年电力市场化改革趋势是逐步降低现有项目基准电量规模比例,2030年可能降至50%甚至更低,近期一两年内不变,2026年底或2027年可能对特定项目出台新政策[13] 光伏和风电利用小时数 - **短期变化**:2025年1 - 5月,光伏利用率下降至93%,同比下降近3个百分点;风电利用率为92%,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今年光伏产业利用率可能进一步降至90%[14] - **长期趋势**:“十五”期间,全国光伏系统利用率预计降至80% - 85%,中东部维持在92% - 93%;风电竞争相对稳定,中东部利用小时数略有下降但总体平稳[15] 电网投资与建设情况 - **电网投资额**:2025年预计创新高,年初预算提升8%,基建投资超6600亿,增幅约10%,十四五期间整体供需趋于缓和,投资增长趋势将趋于稳定[1][18] - **配网投资**:中期上调资金大概率投向配电网,主要方向为提升极端天气下可靠性、改善薄弱区域、更新老旧设备,还会进行局部改造提升自动化率和智能化水平[19][27] - **特高压建设**:2024年原计划建设三交五直,实际完成两交三直;2025年计划建设五交六直共十一条,部分项目存在不确定性;十四五期间发展乐观,但面临收益率、消纳能力、技术利用率、环评批复等挑战[21][22][24] 其他行业情况 - **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建设增加电力需求,政策推动算力与绿电协同发展,目前数据中心主要通过电网进行绿电交易[29][30] - **虚拟电厂**:国内起源于2022年缺电时期,多为复合型,负荷聚合商业模式尚不清晰,补偿机制和参与调峰市场是盈利途径,未来需连接更多分布式能源,解决商业模式问题[3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夏季用电缺口**:2025年夏季用电缺口预计缓解,新增6000万千瓦,总体供需平衡较好,中东部或川渝地区可能有短期缺口[2][32] - **前四个月抢装情况**:2025年前四个月光伏抢装强劲,风电相对一般,原因是光伏工期短,分布式光伏在3 - 5月猛增,占比达60%[17] - **AI技术应用**:电网公司正在制定AI技术应用顶层设计方案,包括运维、调度运行、输配电自动化等领域[28][29] - **绿电直联和源网荷储模式**:数据中心直接采用绿电直连存在供电稳定性挑战和成本较高问题,目前主要通过电网进行绿电交易[30]
“陇电入鲁”工程正式投运 年输送电量达360亿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8 16:04
工程概况 - 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陇东到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 [1] - 工程从甘肃出发途经陕西、山西、河北最终到达山东输电线路全长915公里 [3] - 新建甘肃庆阳、山东东平两座换流站输送容量800万千瓦 [3] - 每年可从甘肃省向山东省输送风电、光伏、火电及储能电量360亿度 [1] - 总电量中绿电占到了一半 [3] 输电能力 - 每年输送的风电、光伏、火电及储能总电量超过360亿千瓦时可满足超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3] - 绿电占比达到50%即180亿千瓦时 [3] 战略意义 - 工程将有力支撑"风光火储"能源大基地综合开发实现能源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 [5] - 缓解华北地区能源短缺与西部资源富集的矛盾 [5] - 国家正积极推进一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及其外送特高压工程项目建设 [5] 行业现状 - 国家电网已建成投运39项特高压工程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特高压输电网络 [7] 生态保护措施 - 工程穿越陕甘两省的子午岭林区需修建线路铁塔50基其中5基位于险峻无路可达区域 [9] - 施工团队搭建了2条总长2.07公里的货运索道试点使用可拆卸式旋挖钻机 [11] - 在5基铁塔施工区域将补栽树木32公顷播种草籽40公顷 [15] - 选择糜子和苜蓿按1:1.2比例播撒以优化植被恢复效果 [13]
中银国际:电网升级改造拉动需求 产业链有望受益
智通财经网· 2025-05-08 15:31
电力系统升级需求 - 全球电力系统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均面临新变化 新能源发电比例提升导致消纳压力凸显 老旧电网需改造适应增长需求 以AI、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推动电力需求加大 [1] - 各国加大电力投资应对升级扩容需求 电力设备产业链将直接受益 [1] 主电网建设趋势 - 特高压建设需求增长 截至2024年12月中国已投运41条特高压线路(20条交流+21条直流) "十四五"期间开工"三交九直"线路 "十五五"预计新增20条以上 [2] - 直流特高压在远距离传输占优 柔性直流技术因无换相失败问题在大规模新能源外送中具优势 IGBT成本下降将推动其渗透率提升 2021-2025年国内特高压投资规模预计达3800亿元 [2] 配电网改造机遇 - 国内提出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 欧盟计划5840亿欧元电网现代化投资 美国老旧电网需改造 全球变压器需求提升 [3] - 中国变压器产量占全球35% 海外因取向硅钢产能限制出现紧缺 价格已上涨 中国企业竞争力强将受益于海外需求增长 [3] 产业链投资方向 - 主电网环节关注特高压高景气标的 柔性直流技术相关企业将受益 [4] - 配电网环节聚焦具备出海能力的变压器企业 推荐华明装备、海兴电力 建议关注中国西电、国电南瑞等标的 [4]
电力设备系列报告之一:电网升级改造拉动需求,产业链有望受益
中银国际· 2025-05-08 15: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新能源装机比例提升及算力等新型用电场景涌现,对电网扩容升级提出更高要求,电力设备有望直接受益 [1] - 主电网方面,电力跨区域传输和新能源发电外送需求推动特高压建设,柔性直流技术有望提升渗透率 [1] - 配电网方面,国内配网改造提速,海外推出电网改造计划,变压器需求提升,产业链有望受益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型场景不断涌现,电网扩容升级需求提升 - 发电侧发电量和新能源装机比例提升,对电网快速响应提出要求,新能源发电消纳对电网建设和升级提出要求 [16][23][25] - 电网侧主电网投资增长,特高压建设是重点,配电网改造市场空间广阔,海外市场也加大电网投资 [26][30][32] - 用户侧中国和全球用电量保持增长,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充电需求提升,数据中心等新型场景推动电力需求高速增长 [33][35][41] 主电网:特高压建设提速,产业链有望受益 - 特高压在电力输送方面优势明显,新能源发电外送需特高压支撑,政策大力支持,2025年将有多条线路开工 [44][49][50] - 直流特高压占比有望提升,柔性直流技术更适合高比例新能源外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55][62] - 特高压投资规模逐年提升,产业链较长,布局相关产品的企业有望直接受益 [66][69][79] 配电网:配网改造势在必行,变压器需求有望提升 -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重要设备,按不同标准可分类,取向硅钢是核心材料,市场竞争格局较好 [83][84][88] - 需求端全球变压器市场空间广阔,配网改造需求提升,配电变压器有望受益,海外电网投资增长拉动变压器需求 [90][91][93] - 供给端海外变压器供应紧缺,中国变压器份额占比较高,出口额保持增长,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98][100][104] 投资建议 - 关注受益于特高压高景气的主网环节相关标的,以及具备出海逻辑的变压器环节,推荐华明装备、海兴电力,建议关注中国西电、国电南瑞等公司 [3][113]
新华财经|电力“外援”入网助保供
新华社· 2025-04-29 19:30
文章核心观点 跨区域电力资源配置在能源供应保障和绿色转型中作用日益重要 多地通过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开展跨省跨区电力交易等引入外部清洁电力 同时面临局部电网安全风险 各地采取措施保障电网安全稳定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推进 中长期交易作用凸显 多地通过交易扩大外购电规模保障电力供应 [1][2][4] 跨区域电力资源配置建设情况 - 2024年底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 甘孜清洁电能直送成渝 年输送电量最大达350亿千瓦时 [1] - 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预计2026年12月建成送电 将推动形成特高压交流网架结构 提升川渝电网可靠性 [1] - 甘肃巴丹吉林沙漠基地送电四川、南疆送电川渝等输电通道工程预计年内核准开工 为四川电力保供和电网结构优化提供支撑 [1] - 上海外电受入能力实现跨越 国网上海电力正推进蒙电入沪、深远海风电等电源项目及配套工程规划建设 [2] 电网安全保障措施 - 国网四川电力实施攀西电网优化工程 优化区域电网结构 [2] - 国网上海电力构建输电数字化监控中心 实时监控输电线路运行状况 开展创新应用提升巡检和隐患处理效率 [2] 电力中长期交易情况 - 国网上海电力利用跨区迂回送电通道开展年度中长期交易 扩大外购电入沪规模 上海与多地建立电力输送合作 2025年累计成交省间中长期交易电量超185亿千瓦时 较2024年全年增长约20% [4] 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情况 - 天津通过新疆送天津多月省间外送电量交易 新增供电保障5732万千瓦时 还将从甘肃、山西等地引入电力资源 迎峰度夏期间“外电入津”累计交易电量达16.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达328%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