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直流换流阀

搜索文档
昆柳龙工程投运五周年 开创世界特高压技术新纪元
中国能源网· 2025-09-12 09:37
当云南的风掠过山脊,当峡谷的光穿透云层,昆柳龙直流工程将西部源源不断的能量跨 越1452公里山河湖海,送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繁华都市。今年,世界首个±800千伏特高压多 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迎来安全运行五周年的重要节点。作为中国电力 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昆柳龙工程在世界上首次采用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引领 全球输电技术进入特高压柔性直流时代。 柔性直流技术具备独特的"应急救场"能力,依托有功无功协同的主动支撑技术,系统可 在电网正常运行时传输有功功率,而在电网发生故障的20毫秒内快速切换至紧急无功支援模 式,为受端电网提供强力电压支撑,如同一位"电力急救员",守护电网安全。不仅如此,特 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还是新能源发电基地的"稳定器",通过构网控制技术,昆柳龙工程成 功解决了风电、光伏等波动性电源的并网难题,为沙戈荒等大型新能源基地的电力外送提供 了关键技术保障,助力规模化开发可再生能源。 ■■迈向"世界引领"彰显中国创造力量 五年来,昆柳龙直流工程持续稳定运行,累计输送清洁电能超过1135亿千瓦时,相当于 减排二氧化碳8700万吨,为中国乃至全球低碳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该工程共创造了 ...
特变电工2025年半年报:四大产业协同增效 在逆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 2025-08-29 21:2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84.01亿元 同比增长1.12% [1] - 利润总额44.23亿元 同比增长15.62% [1] - 归母净利润31.84亿元 同比增长5% [1] 输变电业务 - 国内输变电市场签约273亿元 同比增长14.08% [2] - 国际市场输变电产品签约超9亿美元 同比增长88.10% [2] - 特高压试验制造基地、超特高压GIS智能工厂等产能项目投产提升履约能力 [2] - 成功参与陇东—山东等三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及750千伏环塔输变电工程 [3] - 在澳大利亚、沙特等国家实现单机出口大幅增长 [3] - 为全球50多个国家提供电网一揽子解决方案 [4] 新能源业务 - 多晶硅单位成本大幅下降 市场竞争力提升 [5] - 逆变器出货量同比增长40% [6] - 成功研发4.5kV/2kA柔直换流阀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6] - 灵活调整风光资源开发策略 加快优质项目获取与转让 [6] 能源产业 - 火电发电量72.59亿千瓦时(不含自备电厂) [6] - 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加速建设 进度超前 [6] - 配套开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绿色能源耦合项目 [6] 新材料业务 - 高纯铝、电子铝箔及铝制品销量与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7] - 持续优化生产工艺 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 [7] - 完善"资源—材料—应用"一体化产业链布局 [7] 技术创新与研发 - 22项新产品通过鉴定 其中16项达国际领先水平 [8] - 126kV真空环保型GIS完成武汉20个间隔项目并送电运行 [8] - 1000千伏低噪声电抗器噪声降至62分贝 刷新行业纪录 [8] 可持续发展 - 能源管理与气候变化投入超4亿元 [9] - 节能项目年节能量14.48万吨标准煤 相当于减碳37.66万吨 [9] - 提升绿色电力使用比例 打造零碳园区标杆 [9] - ESG评级持续提升 [9] 行业机遇 - 国内用电量单月突破1万亿千瓦时 中电联预测2025年用电增速5%-6% [4] - "十四五"期间规划19条特高压线路建设 [4] - 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通道与负荷中心受入工程推进 [4] - 雅下工程启动带来长周期产业链机会 [4]
特变电工2025年半年报:四大产业协同增效 在逆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21:0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84.01亿元 同比增长1.12% [1] - 利润总额44.23亿元 同比增长15.62% [1] - 归母净利润31.84亿元 同比增长5% [1] 输变电业务发展 - 国内输变电市场签约273亿元 同比增长14.08% [2] - 国际市场输变电产品签约超9亿美元 同比增长88.10% [2] - 特高压试验制造基地、超特高压GIS智能工厂等产能项目建成投产 [2] - 助力陇东—山东等三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及玛尔挡水电站项目 [3] - 在澳大利亚、沙特等国家实现单机出口大幅增长 [3] 新能源业务进展 - 多晶硅单位成本大幅下降 市场竞争力提升 [5] - 逆变器出货量同比增长40% [6] - 成功研发新一代4.5kV/2kA柔直换流阀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6] - 灵活调整风光资源开发策略 加快存量项目转让 [6] 能源产业布局 - 火电发电量72.59亿千瓦时(不含自备电厂) [6] - 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加速建设 进度超前 [6] - 配套设计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绿色能源耦合项目 [6] 新材料业务表现 - 高纯铝、电子铝箔及铝制品销量与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7] - 持续优化生产工艺 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 [7] - 完善"资源—材料—应用"一体化产业链布局 [7] 技术创新成果 - 22项新产品通过鉴定 其中16项达国际领先水平 [8] - 126kV真空环保型GIS完成武汉舵落口工程20个间隔项目 [8] - 1000千伏低噪声电抗器噪声水平降至62分贝 刷新行业纪录 [8] 可持续发展实践 - 能源管理及气候变化投入超4亿元 [9] - 实现年节能量14.48万吨标准煤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66万吨 [9] - 京津冀产业园零碳运营中心获"2025能源互联网最佳实践案例" [9] 行业前景展望 - 中电联预测2025年用电量增速达5%-6% 2030年或超13万亿千瓦时 [4] - 国家将加快19条特高压线路建设 推进新能源基地外送通道 [4] - 行业竞争秩序优化 内卷化态势得到调控 [9]
能源高质量发展专家谈丨能源科技实现历史性跨越,一大批大国重器传来好消息
国家能源局· 2025-08-28 17:24
能源科技创新总体进展 - 能源自主保障能力保持在80%以上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5.9%提升至20%左右 [2] - 2024年能源消费总量达59.6亿吨标准煤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22.3亿千瓦占总装机60.8% [3] - 新能源成为系统第一大电源 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支撑能源高质量发展 [2][3] 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 - 光伏N型TOPCon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7% 度电成本降至0.13元/kWh较2020年下降50% [3] - 陆上风电单机容量达16.2MW 26MW级海上风电机组下线 沙戈荒外送基地首批机组投产 [3] - 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建成 抽水蓄能装机超5800万千瓦连续9年全球第一 [3] - 华龙一号 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技术成熟 高温气冷堆四代核电实现商用 [3] 化石能源清洁化转型 - 煤电三改联动规模超5亿千瓦 超超临界燃煤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4] - 深地塔科1井超万米科探井 深海一号10万吨级深水生产平台建成 [4] - 50万吨级泰州CCUS工程投运 珠江口盆地海上CCUS项目启用 [4] 多能互补系统建设 - 西电东送能力由2.6亿千瓦提升至3.6亿千瓦 [4] - PEM电解槽能耗降至4.2kWh/Nm³ 70MPa加氢站装备国产化 [4] - 磷酸铁锂储能成本降至0.4元/Wh 压缩空气储能单机达300MW级效率70% [4] - 钒液流电池储能时长4小时 循环寿命突破20000次 [4]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突破 - 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实现100%防御换相失败能力 2023年葛南直流工程示范应用 [5][6] - 首创半桥+直流断路器柔性直流技术 建成全球首个张北±500kV柔性直流电网 [6] - 高端电力装备出口德国北海海上风电工程 首次进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 [6]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 组建能源国家实验室体系创新联盟 探索任务制科研攻关模式 [8] - 灵活燃煤发电团队研制300MW级新型机组 调峰容量与速率国际领先 [9][10] - 600MW级超灵活燃煤机组计划在4个工程示范 1000MW级技术路线同步推进 [10] - 产学研团队涵盖10余家单位近100人 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协同 [9][10]
国电南瑞: 国电南瑞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7:5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2.43亿元,同比增长19.54%,归母净利润29.52亿元,同比增长8.82% [3] - 公司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47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11.75亿元,占净利润比例39.79% [1] - 新签合同354.32亿元,同比增长23.46%,其中国网系统外业务占比超50%,国际合同同比增长超200% [19]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4,243,208,440.39元,同比增长19.54% [3] - 归母净利润2,952,191,275.23元,同比增长8.82%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08,524,757.71元,同比大幅改善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87%,同比提升0.19个百分点 [4] - 期末未分配利润31,509,731,344.65元 [1] 业务板块表现 - 电网智能业务收入122.25亿元,毛利率30.34% [27] - 数能融合业务收入39.00亿元,毛利率23.40% [27] - 能源低碳业务收入65.41亿元,毛利率21.59% [27] - 工业互联业务收入12.45亿元,毛利率20.00% [27] - 海外业务收入19.87亿元,同比增长139.18% [27] 技术创新突破 - 获授权专利214项,25项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 [18][25] - 成功研制300MW级变速抽蓄交流励磁及控制系统 [18] - 投运单机百兆瓦时构网型高压直挂储能 [18] - 突破在线溯源技术,宽频振荡监测系统在9个网省调部署 [18] - 构建百亿级负荷预测训练数据集,打造电力时序预训练大模型 [18] 行业发展趋势 - 电网工程投资完成2,911亿元,同比增长14.6% [14] - 电源工程投资完成3,635亿元,同比增长5.9% [16] -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 [16] - 新型储能新增装机55.2GWh,同比增长76.6% [16] - 城市轨道交通总长度12,381.48公里,上半年新增220.7公里 [17] 战略布局 - 构建"三域四层"产业布局(电网域、能源互联网域、工业互联网域) [5] - 打造四大产业集群:电网智能、数能融合、能源低碳、工业互联 [5] - 组建"十年磨剑"研究团队和行业战队,攻关高精尖技术 [20] - 蝉联国务院国资委"科改标杆",位次跃升至第二名 [20]
特高压设备专家交流
2025-08-05 11:20
特高压设备行业研究纪要分析 行业概况 * 特高压建设进度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前期审批滞后、已建成线路利用率偏低(普遍低于50%)、能源转型政策调整、技术迭代周期长以及经济性考量等[1] * 2024年到2025年上半年特高压建设节奏较慢,疫情遗留问题影响了十四五规划中的13条直流线路,仅完成了7条[2] * 电力市场交易推进使得内部收益率下降,一些项目被推迟,当地财政状况、环保和社会阻力也对项目造成影响[3] * 西北内蒙古地区风光大基地发展面临本地消纳能力不足问题,例如甘肃酒泉和蒙西地区的弃风率已达到7%[10] 建设规划与趋势 * 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多条特高压线路计划开工或挂网,包括藏东南到粤港澳大湾区、蒙西到京津冀、陕西到河南、南疆到川渝、腾格里到江西柔直、松辽到华北柔直等[2] * 从"十四五"末到2030年,每年预计开工4到5条特高压直流线路,以及2到3条交流线路[5] * 2026年至2030年期间,预计将新建20到25条特高压直流线路和10到15条交流线路[5] * 2025年8月底将有两条线路挂网,分别是藏东南到粤港澳大湾区和蒙西到京津冀[28] 技术发展 * 柔性直流技术(柔直)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到2030年,新增直流线路中60%-70%的换流站节点将采用柔直技术[1] * 柔性直流技术目前在换流站投资中占比约30%,预计到2030年将提升至60%[12] * 2025至2026年的新批复特高压项目中,柔直技术渗透率将突破80%[12] * 柔性直流换流阀单体成本约为50亿元,到2030年可能降至35亿元左右[13] 新能源发展 * 新建特高压项目中的新能源打捆比例有望提高,未来将更多依赖水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进行打捆输送[1] * 预计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7] * 雅下水电站规划容量为60GW,比三峡大坝的22GW更大,预计每年可发电3,000亿度[9] * 光伏电站收益率下降短期内抑制特高压外送需求,但长期来看跨区域输电仍是刚性需求[6] 供应链与国产化 * 高端进口绝缘件供应不足是特高压变压器生产的主要瓶颈,尤其是大张进口T4级别纸板短缺[2] * 国内企业如广信、辽宁兴企等正在积极扩能,但高端材料仍需依赖进口[2] * 国电南瑞和许继公司在自研碳化硅器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损耗降低了40%[15] * 换流阀的国产化率约为30%,中车时代电气在这部分占据了大约30%的市场份额[26] 成本分析 * 柔直换流阀的单价从2013年的每千瓦1,500元下降到2022年的450元,目前进一步降至380元[15] * 2013年至2025年间,柔直换流阀的价格下降幅度达到了80%[15] * 预计到2025年,柔直换流阀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至168亿元[16] * 绝缘纸板及绝缘件占变压器成本约为5%[17] 重点项目 * 陕西到河南、南疆到川渝两条线路预计将在2025年十月至十二月挂网[28] * 2026年计划开工的特高压项目包括腾格里到江西柔直、松辽到华北柔直等[29] * 甘肃巴丹吉林沙漠送电四川特高压直流配套风光基地预计在2026年启动[29] * 江建入川已经确定为双段全柔直系统,巴丹吉林到四川尚未最终确定方案[30]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公司增资扩股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8 18:45
交易概述 - 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人民币10亿元向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增资,增资款项主要用于偿还金融机构贷款 [2] - 增资价格确定为2.12元/股,基于新能源公司2024年12月31日经审计净资产 [9] - 增资完成后新能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570,013.13万元 [9] - 新能源公司股东新特能源股份有限有限公司、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放弃同比例增资权利 [2] 交易对方基本情况 - 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200亿元人民币 [7][8] -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风能、光伏电站开发建设及运营,逆变器、柔性直流换流阀等产品研制销售 [8] - 新能源公司增资前注册资本522,840万元 [8] 协议主要内容 增资方案 - 农银投资增资10亿元,增资后持股比例未披露但注册资本增至570,013.13万元 [9] - 农银投资有权提名一名董事候选人 [9] 投后管理 - 农银投资享有反摊薄保护条款,可自动获得更优惠的新一轮融资条件 [9] - 新特能源公司未经同意不得处置所持新能源公司股份 [10] - 农银投资享有跟随出售权,新特能源公司转让股份时有权要求同等条件出售 [10] 目标业绩及利润分配 - 新能源公司承诺每年可分配利润不低于86,300万元 [11] - 年度分红比例原则上不低于70%,超额利润留存用于发展经营 [11] 退出机制 - 农银投资股份可通过新特能源公司定向发行股票收购方式退出,期限为交割日后60个月内 [11] - 特定情形下新能源公司或新特能源公司可优先回购股份,回购价格按评估价或约定公式计算 [12][13] 对上市公司影响 - 增资可降低新能源公司资产负债率,拓宽融资渠道 [14] - 有利于支持公司新能源业务做大做强 [14]
西南证券:给予国电南瑞增持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5-18 14:29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574.17亿元,同比增长11.2%,归母净利润76.1亿元,同比增长6.1%,扣非归母净利润73.89亿元,同比增长6.2% [1] - 2025年Q1营收88.95亿元,同比增长14.8%,归母净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14.1%,扣非归母净利润6.09亿元,同比增长11.1% [1] - 2024年销售毛利率26.7%,净利率14.2%,同比分别下降0.1pp和0.6pp;2025年Q1毛利率24.2%,净利率7.8%,同比分别下降0.5pp和持平 [2] 业务发展 - 智能电网业务2024年收入284.7亿元,同比增长11%,毛利率29.5%,同比提升0.6pp,在智能电网主配网调度及监控自动化系统等领域优势显著 [2] - 海外收入32.79亿元,同比增长135.14%,显示出强劲的国际业务增长势头 [2] - 数能融合业务2024年收入123.6亿元,同比增长11%,毛利率22.4%,布局人工智能算法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 [3] 行业与战略 - 能源低碳业务2024年收入121.9亿元,同比增长26.4%,在水电自动化技术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3]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42.0亿元、719.8亿元、789.8亿元,产品技术实力领先,网内外业务持续扩张 [3] -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3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目标均价28.12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