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自主化

搜索文档
一根转子,如何凿穿核电国产化壁垒
新浪财经· 2025-09-23 11:51
核心技术突破 - 攻克超大钢锭冶炼、晶粒细化、材料均匀性控制等世界级难题 [1] - 实现百万千瓦级核电转子锻件加工精度达0.015毫米(发丝直径1/5) [2] - 创造53种锻造方法及41项锻造技术,填补国内50多项行业空白 [7] 产品性能与规格 - 研制世界最大钢锭(600吨)、最重毛坯(323吨)、最大截面(φ2.79米×11.43米)锻件 [6] - 转子材质为30Cr2Ni4MoV特种钢,承受1500转/分钟高速运转及极端工况 [2] - 国产转子实现100%国产化率,单根长度达16米,每小时发电超百万度 [8][10] 成本与市场影响 - 将转子单价从进口价8000万-1亿元降低75% [1][11] - 高端石化容器从20万美元/吨降至7万元/吨 [11] - 技术应用于40余座核电站,福清机组年发电超100亿度 [10] 产业化进展 - 2012年通过新产品鉴定,装备与质保体系满足批量生产要求 [6] - 2025年与哈电汽轮机签约批量化转子供应第三代核电机组 [10] - 从技术突破延伸至民用领域,助力印尼镍矿绿色开发 [13] 行业地位与意义 -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1] - 推动中国核电装备从"分段焊接"迈入"整体锻造"时代 [8] - 成为高端装备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基石 [10][13]
中国又一科技迎重大突破!用3年打破垄断,造出3.6万吨钢铁巨兽!
搜狐财经· 2025-08-22 23:45
行业背景与痛点 -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能源和航空领域关键设备依赖进口 高端无缝钢管被美国德国垄断且定价高达每吨2万美元[1] - 无缝钢管在深海油田 核反应堆及战斗机引擎等极端环境下具有不可替代性 其一体成型结构能承受超高压和超高温环境[3] - 国外厂商实施严格技术封锁 仅出售设备使用权并控制后期维护与升级 形成技术殖民态势[3][5] 技术突破历程 - 国家牵头组建顶尖工程团队 从零开始研发垂直挤压机技术 通过反向推算参数和反复实验攻克技术难关[7] - 2009年7月北方重工成功研制3.6万吨垂直挤压机 采用自主预应力钢丝缠绕技术 吨位超越美国3.15万吨级设备[9] - 该设备实现无缝钢管一体化挤压成型 产品质量与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 市场影响与成果 - 国产化使无缝钢管价格从每吨2万美元断崖式下降至6000美元 彻底打破国外厂商定价权[9] - 在核电和航空发动机等领域实现70%至80%的自主率 从完全依赖进口转为具备国际竞争力[9] - 技术自主推动中国高端制造业在全球市场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输出的战略转变[9][11]
国产乙丙橡胶技术突破记
中国化工报· 2025-05-21 10:15
公司技术突破 - 吉林石化成功研发国产乙丙橡胶催化剂,打破进口依赖,产品质量与进口产品相当且价格更具优势 [1][3] - 国产新型钒催化剂在2024年4月首次工业化试验中稳定运行60小时,生产50余吨合格产品,2025年2月第二次试验产出高质量三元乙丙橡胶 [3] - 团队解决56项关键技术难题,制定102项风险消减措施,形成工业化生产试验方案 [3] 研发历程 - 2020年底商务部反倾销调查后,公司启动国产催化剂研发,联合吉林石化研究院筛选国内科研成果 [2] - 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经过20余次技术交流和数百次小试实验,历时3年完成技术攻关 [3] - 研发原则为"现有装置不大改、产品质量能提升",适配性和安全性论证耗时1年 [2] 市场拓展 - 产品成功打入车用海绵条、密封条等高端市场,8家头部企业同意试用 [4] - 车用密封条龙头企业率先认可并签订采购协议,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局面 [5] - 公司采用"产销研用"一体化机制,联合销售公司主动推广新产品 [4] 行业影响 - 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使用国产催化剂生产三元乙丙橡胶的企业 [3] - 技术突破重塑乙丙橡胶产业链格局,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5] - 作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二元、三元乙丙橡胶生产能力的企业,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