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出海
搜索文档
海宁皮城启动“模式出海”新战略,以中国时尚生态系统定义全球价值
全景网· 2025-10-14 19:29
战略升维:从产品出海到模式出海 - 公司联合中国服装协会组团赴欧洲交流合作,标志着从“产品出海”迈向“模式出海”的战略升维 [1] - 此次欧洲之行是产业集群的海外亮相,也是中国时尚生态系统在全球话语体系中的主动定义 [1] - 公司董事长指出未来全球化路径是以多元化产品矩阵和开放式产业协同,构建中国时尚的全球价值体系 [1] 欧洲合作与活动亮点 - 当地时间9月27日,2025中意时尚峰会在米兰召开,成为欧洲之行的重头戏,由中意双方行业协会联合主办 [1] - 公司相继在米兰时装周、巴黎中法时装周亮相,并在中法时装周上呈现“中国服装好设计”联合发布秀 [2] - 与意大利琳琅沛丽皮革协会签署战略协议,实现亚洲与欧洲展会资源的双向引流 [3] - 与佩佩有限责任公司订货会及波佩斯有限责任公司帕帕维尔订货会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国际秀场落地东方 [3] 产品力与设计能力基础 - 公司以皮衣、皮草等传统优势品类为基础,迅速拓展至羊绒大衣、羽绒服等秋冬时尚品类,并向四季时装领域全面延伸 [2] - 产品覆盖不同客群,实现了从“穿得暖”到“穿得好、穿得美、穿得不一样”的消费升级 [2] - 联合发布秀体现了公司在设计端的持续投入与国际化视野,例如雪豹品牌采用专利防水皮革与可拆卸组件,如月设计展现中国新锐设计力量 [2] 生态系统构建与长期主义 - “模式出海”的核心在于生态系统输出,公司正在构建一个贯通中外、双向赋能的时尚产业开放生态 [3] - 全球化布局已从“融入”迈向“共创”,具体举措包括成立海宁潮来跨境贸易中心、建立海外展示中心、对接跨境电商平台 [3] - 公司坚持长期主义,通过持续的设计孵化、供应链优化与品牌培育稳步推进产业升级与国际合作 [4] - 与中国服装协会的深度联动,使公司在政策、资源与人才方面具备更强整合能力,为“模式出海”提供支撑 [4]
美团出海提速:中东一年,已开4国
36氪· 2025-09-30 15:29
美团出海战略加速 - 美团旗下国际外卖品牌Keeta在40天内连续开拓卡塔尔、科威特和阿联酋迪拜三个中东国家市场[1] - 自2024年9月入驻沙特以来,美团Keeta一年内已在海湾地区完成四个战略落点布局[1] - 公司计划在数月内将Keeta品牌引入巴西市场,显示海外布局明显加速[1] 全球外卖市场格局 - 2024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16357亿元,行业渗透率为28.0%,增长趋于平稳[1] - 2024年全球外卖市场规模超过5500亿美元,渗透率提升至16.4%[1] - 中东和拉美等新兴市场外卖规模增速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中东市场近年保持20%以上增速,而亚洲和北美市场增速已低于15%[1] 香港市场成功经验 - Keeta于2023年5月登陆香港,仅用10个月就以超44%订单量占比超越Foodpanda(35%)和Deliveroo(21%),登顶香港外卖市场[5] - 截至2024年底,Keeta平台上中小商户订单量按年增长2倍[5] - 香港市场为美团沉淀出"技术基础+本土适配"的核心方法论,为后续海外扩张奠定基础[7] 中东市场拓展策略 - 中东外卖市场具有高增速、高ARPU特点,外卖ARPU达475.2美元,比北美高出80多美元[8] - 2024年沙特外卖市场总收入超过110亿美元,渗透率较疫情前接近翻倍[8] - Keeta在沙特采取闪电式扩张,17天内在5座核心城市上线,至2025年1月中旬覆盖所有百万级人口城市[8] - 计划依托沙特经验完成对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的全面覆盖,这些国家人均GDP均值超3万美元,外卖渗透率不足5%[9] 核心竞争力分析 - 配送能力方面,Keeta在香港将平均配送时长保持在30分钟左右,比竞争对手快5-10分钟,准时保准时率高达98%以上[12] - 商品供给方面,为新用户提供首单五折和免运费优惠,不断拓展国际连锁品牌和本土小店[15] - 本地化策略方面,直接招聘当地人推进业务,在沙特通过当地BD与商户进行更积极沟通[15] 技术创新与业务拓展 - 美团无人机Keeta Drone获得迪拜民航局颁发的BVLOS无人机配送商业运营资质,构建"地面+低空"双履约网络[18] - 将国内小象超市的生鲜及前置仓业务Keemart开到沙特利雅得,并向其他地区扩展[18] - 在沙特将1公里内餐厅配送时间从近1小时缩短到半小时内,带来全国性即时配送网络[16] 长期发展目标 - 公司创始人王兴定下十年内达成1000亿美元GMV的远期目标,以2023年5月香港上线为起点计算[19] - 美团出海模式正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再到以数字服务和数字基建进行模式出海的演变[18]
中文在线董事长童之磊:海外短剧尚处蓝海 短剧出海成为公司新的战略机遇
证券时报网· 2025-05-30 16:27
国际短剧市场潜力 - 国际短剧市场被视作未来十年全球内容产业最大战略机会,有望成长为千亿人民币甚至千亿美元规模的赛道 [1] - 海外短剧市场当前处于蓝海阶段,全球短剧类App内购收入排名前50的产品中超八成来自中国企业,海外观众群体年增速超100% [6]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5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预计2025年达634.3亿元,2027年达856.5亿元 [3] 中文在线战略布局 - 公司将国际短剧业务定位为核心战略,提出"国际优先"方针,倾斜所有战略资源支持发展 [5][7] - 已推出海外短剧平台Sereal+和UniReel,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实现快速发展 [7] - 确立"双轨制"本土化战略,建立跨文化创作机制,在海外重点区域布局内容团队推动协同共创 [8][9] 短剧出海模式创新 - 区别于传统"产品出海",短剧出海是"模式出海",系统性输出内容生产、流量运营、商业变现的闭环机制 [2][3] - 短剧具备轻量叙事、强情绪驱动等全球化基因,尤其适配东南亚、欧美等新兴短视频消费市场 [4] - 北美短剧用户付费意愿为国内10倍,变现模型更注重订阅制、会员和广告分账,优质内容可产生3-12个月收益 [9] 工业化能力与竞争壁垒 - 中国是全球首个实现短剧全面工业化的国家,建立高频产出、快速验证、规模复制的高效机制 [6] - 通过强情节密度和快节奏叙事形成独特内容方法论,成为中国创作者的核心竞争优势 [8] - 已构建"内容底座+技术支撑+平台矩阵"三位一体竞争力,实现AI与内容出海的产业级共振 [10] 市场差异与机遇 - 国内短剧渗透率超60%,海外仅15%但处于高速增长期,需承受更长投入周期 [9] - 海外短剧更强调跨文化叙事,如北美偏好"强者愈强"题材,需完成文化肌理置换 [8] - 中国成为海外短剧关键内容策源地,产业链优势助力全球生态竞争 [9][10]
雷军亮出新底牌:去海外再造一个小米
创业邦· 2025-03-27 11:11
出海战略调整 - 公司计划2029年前在海外开设1万家"小米之家"线下店,并在此基础上嫁接汽车零售业务[4] - 2021年开始调整出海战略,将手机之外的业务(大家电、汽车)推向海外,推行本地化新零售模式[4] - 2023年整合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为东亚区,2024年重点布局日本市场[4] - 境外收入已达1533亿元,占总收入41.9%[4] 区域市场布局 - 日本:首家实体店3月22日在埼玉县开业,计划年底前在东京开设5-10家店,初期销售160多种商品(含智能手机/平板/小家电),下半年将增加冰箱/空调/洗衣机[7][11] - 韩国:2024年1月启动电商零售业务,发布12款新品,计划半年后推进线下店,当前线上渠道为主[11][12] - 东南亚:新加坡已开首家直营店,计划年底前新增2家;泰国/马来西亚重点推进大家电业务,当地智能家居普及率超10%[12][17][18] 产品策略 - 实施"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形成手机-大家电-汽车闭环,可能改写电动汽车行业盈利逻辑[4] - 日本市场主打性价比(价格比国内高20%),智能电视因避免NHK收费受年轻家庭欢迎[15] - 韩国市场聚焦小家电(净化器/充电宝/体重秤),填补当地小型家电空白[18] - 东南亚大家电渗透率相当于中国2010年水平,年复合增长率5%[24] 竞争优势 - 日本:产品设计符合当地审美,供应链低成本支撑性价比优势,中国电视品牌已占当地50%市场份额[15][17][21] - 东南亚:泰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白电生产基地,供应链成熟;马来西亚华人群体对中国品牌接受度高[17] - 韩国:小家电品类在Coupang平台销量领先,同价位无竞品[18] 市场机遇与挑战 - 日本:年轻消费者转向性价比消费,中国冰箱份额10年增长近两倍至28%,但需突破"低价"刻板印象[21] - 韩国:本土品牌依赖度高,但中国电视品牌全球份额首超韩国(30.1% vs 29.4%)[22] - 东南亚:替代日韩品牌机会显著,需教育年轻消费群体[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