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反内卷

搜索文档
水泥反内卷:复盘与进展
2025-07-16 08:5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水泥行业、建材行业 - **公司**: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冀东水泥、红狮水泥、中建材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水泥行业反内卷进展 - **表现较好**:国企占比高使企业对利润诉求强,龙头公司市场份额高且反内卷经验成熟,如2024年一季度未全行业亏损,海螺水泥吨毛利与2015年三季度相当;2024年三季度起通过错峰生产和去产能政策,水泥价格多轮提价,2025年上半年业绩和中报预告向好 [1][3] 市场对水泥需求的预期 - **有期待**:7月政策发布或带动需求,基建发力支撑需求,中央城市经济工作会议引发政策预期 [4][5] - **未来承压**:需供给侧形成合力应对阶段性需求波动 [1][5] 淡季价格波动 - **回落幅度有限**:9、10月旺季价格稳定对全年利润有支撑,淡季涨跌对销量带动有限 [6] 龙头公司业绩和市值预期 - **海螺水泥**:未来均衡性利润预计100 - 150亿,今年业绩90 - 100亿,对应市值1100 - 1400亿,目前市值偏低 [1][7] 港股与A股反应差异 - **港股反应强**:6月中下旬到7月中旬港股表现优,A股关注需求相关领域,港股投资者更看重供给侧逻辑,长周期底部逐步形成 [8] 建材行业细分分析 - **水泥和玻纤积极**:今年3月分析显示,水泥和玻纤在供给端变化积极且易落实,光伏玻璃执行难度大 [8] 水泥行业去产能情况 - **十三五**:围绕去产量改革,控制新增产能,需求旺盛时未造成严重后果 [9] - **十四五**:需求下降后,去产量策略暴露出弊端,需实质性去产能 [9] 产能置换进展 - **有实质性进展**:去年提升产品标准利于淡季提价,去年底开始产能置换,截至今年6月底,60多条生产线补指标,退出40多条,减少约2000万吨产能 [10] 2025年水泥行业趋势 - **产能出清和市场化整合**:产能出清因宽限期执行缓慢,价格和产能调整滞后;市场化整合方面,冀东、海螺、红狮等企业进行并购 [14] - **需求和供给逻辑**:年初需求乐观,3月正增长,四五月份后供给侧逻辑占主导,长三角价格可能最后上涨,区域价格差异不大,边疆地区受地产或基建影响价差大 [14] 水泥价格走势 - **受多因素影响**:供需平衡上,长三角或最后跟涨,区域价格差异不大,边疆地区价差大;原材料成本下降使吨盈利与去年持平,上游材料支撑有助于价格筑底攀升,目前价格同比低10% [16] 具体公司表现 - **海螺集团**:今年预计利润95 - 100亿,6月表现不佳,7月发货量环比提升,供给端协同形成时市值可能在1100 - 1500亿 [17] - **中建材**:上半年利润20亿超预期,全年目标40亿,涉及水泥和玻纤等,返利券及企业联动积极性高 [17] 区域水泥价格表现 - **呈现分化**:东北地区价格4月以来稳步回升,中南和西南地区均价涨幅高于全国,因资金到位、需求恢复和重大项目支撑 [20] 华新水泥优势和发展 - **国内市场优势**:区位优势,产能所在区域需求恢复明显;成本端优势,煤炭价格下跌,自供原材料比例高,替代燃料使用率超20%;超产治理及能效环保优势,熟料综合能耗低,超60%熟料窑炉达标杆水平 [21] - **海外业务增长**:海外利润占比超40%,非洲市场扩张迅速,计划到2026年海外总产能接近4000万吨,中期目标5000万吨,海外销售单价和吨毛利提升 [2][22] - **海外扩张优势**:大股东是豪瑞,具备混合所有制资源优势;规模和区域布局分散,降低风险;扩张方式以并购为主,获取产能快,可利用原有供应链和渠道;布局区域为非洲新兴市场,市场潜力大 [23] - **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2024年在巴西并购骨料生产线,非水泥熟料业务收入和毛利占比到2024年达40% - 50%,骨料产能居国内领先 [24] - **骨料业务重要性**:可灵活生产,华新市场份额提升得益于低成本优势,2025年骨料业务毛利率接近50% [25] 水泥板块表现 - **近期回调**:与需求不确定性和淡季价格维持有关,长期需求呈区域性、点状特征,淡季价格维持和成本下降支撑行业,反内卷下看好华新 [2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水泥情况**:产量同比下滑约4%,开工率降至2020年以来最低,价格跌破去年低点,整体价格压力大 [1][18][19] - **建筑工人数量减少**:比水泥需求降幅略小,为20% - 23%,与房地产需求形成对冲,使全行业亏损可能性降低 [12] - **华新未来发展前景**:预计2025年海外利润占比超50%,有望实现15倍以上市盈率,短期和中长期均具优势,值得重点推荐 [28]
水泥中报预告改善显著,反内卷有望更进一步
华泰证券· 2025-07-14 18: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建材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水泥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1日中央财经委会议强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同日中国水泥协会发布相关意见,水泥行业反内卷有望加速推进,反内卷或推动行业供需再平衡及盈利改善,中长期一体化和全球化是水泥企业对抗周期波动、实现增长的关键,重点推荐华新水泥A/H、海螺水泥A/H、中国建材[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历史上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供需矛盾下水泥行业反内卷呼声再起 - 上一轮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始于2016年,采用行业自律和错峰生产等“去产量”手段,缓和了供需矛盾,16 - 20年间新投产水泥熟料生产线较11 - 15年间减少4.5亿吨/年,降幅78%,全国水泥均价由16年2月的255元/吨涨至19年12月的473元/吨,涨幅85%[2] - 22年以来受市场需求下滑等影响,水泥市场竞争加剧,25年4月以来全国水泥价格持续下跌,截至7月11日全国水泥均价352元/吨,同比-11.5%,当前价格和吨毛利已跌破24年低点,供需矛盾下反内卷呼声再起[2] 水泥反内卷政策框架逐步完善,超产治理有望成为25H2主要抓手 - 24H2以来,工信部相关政策及水泥行业纳入碳排放市场等政策相继发布,反内卷政策框架逐步完善,25年规范超产产能、26年以后利用碳总量限制约束,有望成为“去产能”政策推动力[3] - 截至25年6月全国水泥行业补齐60余条生产线产能,退出至少40条生产线,相抵实际退出产能超2000万吨,预计超产治理加速推进将成25H2反内卷主要抓手,行业整合并购推动的集中度提升也值得关注,2024年以来已呈小幅加速趋势[3] 25H1水泥企业业绩预告亮眼,一体化+全球化助力中长期成长 - 截至7月13日已有5家水泥企业发布25H1业绩预告,福建水泥、塔牌集团、宁夏建材等预计25H1归母净利上限同比翻倍或以上增长,中国建材预计25H1归母净利13.5亿元,较24H1亏损20.18亿元大幅改善,天山股份同比亦大幅减亏,24H2以来反内卷成效有所体现[4] - 反内卷背景下,水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具备规模、成本、能效等优势的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中长期全产业链一体化和全球化布局是水泥企业对抗周期波动、实现增长的关键[4] 重点推荐 |股票名称|股票代码|投资评级|目标价(当地币种)| | ---- | ---- | ---- | ---- | |华新水泥|600801 CH|买入|15.11| |华新水泥|6655 HK|买入|11.26| |海螺水泥|600585 CH|买入|32.97| |海螺水泥|914 HK|买入|31.85| |中国建材|3323 HK|买入|4.79|[8] 重点推荐公司最新观点 - 华新水泥25Q1收入/归母净利71.6/2.3亿元,同比+1.1%/+31.8%,水泥价格改善带动收入及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在出海发展和节能降碳方面有领先优势,A/H均维持“买入”,目标价下调主要因可比估值下降[15] - 海螺水泥25Q1营收/归母净利190.51/18.10亿元,同比-10.67%/+20.51%,盈利改善好于收入,因水泥熟料成本下降及销量上升,虽短期全国水泥提价节奏趋缓,但看好经济大省释放核心区域经营弹性,行业供给侧变革有序展开,2025年有望实现经营弹性,维持“买入”评级[15] - 中国建材24年全年收入1813.01亿元,同比-13.8%,归母净利23.9亿元,同比-38.2%,4Q24单季度营业额470.67亿元,同比-7.05%,环比-7.3%,全年收入承压因水泥板块受供需失衡扰动,但新材料及工程技术服务板块增长势头不减,维持“买入”,上调2025 - 2026年EPS,引入2027年预测,目标价上调以反映水泥需求中长期下行预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