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

搜索文档
中国140列订单诱敌入局,日本高铁算盘崩了,中国玩阳谋有多厉害?
新浪财经· 2025-08-16 00:25
来源:潜望者 千禧年间,我国高铁刚上路,日本人就设下一个大圈套——整车可售,关键技术不提供。 这算盘珠子都要崩到国人脸上了,他们是想在百年内控制中国动车,让中国高铁都给日本"新干线"打工,持续支付授权费用与配件。 谁能想,中国早就识破了日方的小心思,直接启动全球招标,并锁死"100%技术转让"条款。日、德、法心不甘情不愿,也不得不交出核 心技术。 仅仅几年时间,中国高铁就一鸣惊人,"新干线"彻底黯淡。日本人怎么也没料到,原本是给中国下的套,最后竟然把自己赔进去了…… 在谈判过程中,对方多次表示,关键技术难以移交,涉及的内容属于重要技术资料,同时提到其列车系统运行稳定,后续可提供维护协 助。 真正关键的条件藏在技术参数里——时速200公里的车型允许出售,而更高运行速度所依赖的技术方案,则被日本人捂得死死的。 日本的算盘是这样的:中国要发展高速铁路,可以提供时速200公里的车型,先投入使用。等到后续需要提升至350公里运行时,相关技 术方案只能由我们提供,到时候升级也只能沿用我们的技术。 21世纪初,国内的高速铁路建设刚拉开序幕,动车技术还跟不上发展需要。当时国内运行的最快列车,运营速度仅为每小时160公里,难 ...
【聚焦IPO】同富股份再战IPO:近九成收入靠贴牌,毛利率低于同行,应收账款高企
搜狐财经· 2025-07-10 17:24
公司概况 - 同富股份成立于2017年,定位跨境B2B电商企业,主营不锈钢保温器皿(占营收85.15%),同时拓展塑料器皿、玻璃器皿及户外产品,旗下拥有TOMIC、水魔王、BottleBottle等自主品牌 [10] - 公司为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之一,合作客户包括星巴克、沃尔玛、Takeya等国际品牌,产品销往全球近80个国家 [10] - 2024年营收达27.6亿元,较2022年19.73亿元增长39.89%,2024年营收增速30.35% [10][12] 业务模式 - 贴牌业务占比高达90%,自有品牌收入仅占10%,形成"重贴牌、轻自有"的被动模式 [10][12] - 不锈钢器皿外协生产比例达65%,自主生产仅35%,远低于同行哈尔斯(80%自主)和嘉益股份(基本全自主) [18][19] - 外销收入占比超80%,美洲和欧洲市场合计贡献74%销售额,2024年美洲地区收入占比升至69.13% [22][2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毛利率持续下滑(25.86%→26.51%→24.74%),低于行业均值28.84%-30.69% [12][13] - 2024年应收账款达44.77亿元,占营收16.22%,增速32.84%超过营收增速,周转率仅6.62次低于行业均值 [14][15]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33.81%降至2024年16.35%,股东权益增至11.77亿元 [11] 经营策略 - 销售费用率长期高于行业均值(2024年8.48% vs 行业3.72%-4.41%),电商平台费用占比从23.85%升至31.26% [17] -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2024年研发费用率仅1.55%,远低于行业均值3.51%,同期哈尔斯研发投入1.22亿元 [18] 上市计划 - 拟北交所IPO募资8.2亿元,投向年产3500万只不锈钢器皿及1500万只塑料器皿项目(7.25亿元)和研发检测中心(9531万元) [20][21] - 实控人曾因2018年不正当竞争纠纷被起诉,募资方案较此前砍掉补流和跨境电商营销项目 [20][21]
打破美日垄断!这家民企让C919用上中国“飞机棉”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3 15:46
重庆民营企业外贸表现 - 2023年前5个月重庆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1442.3亿元,占全市外贸总值49.2% [1] - 新材料领域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工业化细分市场突破 [1] 再升科技核心技术突破 - 掌握超细玻璃纤维生产技术,最细纤维直径达0.09微米(头发丝1/800)[4] - 材料具备隔热隔音、阻燃防水特性,被喻为工业领域"混天绫" [4] - 全球仅三家能生产航空级超细纤维棉,中国成为美日后第三个掌握量产技术的国家 [6] 高端应用领域成果 - 为C919大飞机配套首批"飞机棉",并获SpaceX火箭材料订单 [6][8] - 221项专利中91件为发明专利,C919试验认证被单列展示技术实力 [10] - 材料延伸应用于洁净室、新能源汽车电池、半导体车间及蛟龙号潜水器 [15] 产业链延伸与商业化 - 将航空材料改造为建筑隔音应用,使室内噪声从50-60分贝显著降低 [12] - 多孔结构设计可过滤空气/水体有害物质,覆盖医疗、交通、家装场景 [13][15] - 欧洲企业主动寻求洁净空气领域合作,海关提供定制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17] 市场竞争力 - 具备与国外同类产品直接竞争实力,形成技术+装备+服务的生态链 [10][15] - 被政府列为重点扶持的"单项冠军"企业,目标推向世界标杆 [17]
花2000元冤枉钱买了一勺盐,浙江父子却靠它撑起一个千亿帝国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30 12:10
核心观点 - 徐传化父子从一勺价值2000元的盐中汲取教训,掌握核心技术后,将家庭作坊发展为年收入千亿的传化集团 [3][4][56][58]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901特效去油灵"打开全国市场,并逐步拓展至物流、农业等领域,形成多元化产业布局 [74][91][97] - 创始人徐冠巨以技术创新驱动转型,将传统化工业务延伸至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领域 [104][106] 创业历程 初始阶段 - 1985年徐传化借2000元创办液体肥皂作坊,使用七石缸和铁锅作为生产设备,首年销售额33万元 [33][34][47] - 1988年徐冠巨研制10个新品种,销售额达140万元,企业更名为萧山市宁围助剂厂 [64] - 1989年租地建厂,员工增至40人,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65] 技术突破 - 1990年推出"901特效去油灵",使印染前处理成本降低50%,单吨产品节约8500度电和12吨煤 [74][83] - 1992年该产品带动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获11项国家和省级发明奖 [85] - 1995年成立传化集团,业务扩展至造纸、塑料化学品等领域 [91] 业务转型与扩张 物流板块 - 2003年首创"公路港"模式,2024年建成73个公路港,日均处理7000辆货车和4.8万吨货物 [97][100][109] - 物流服务使客户到货及时率提升5%-20%,物流管理费用降低10%-30% [108] - 2016年传化股份更名为传化智联,向智能物流转型 [106] 化工升级 - 化工产品扩展至近2万个品类,应用于芯片、半导体、光伏等高科技产业 [104] - 2024年营收达267.17亿元,全球布局20多个生产基地和8个研发中心 [106] 经营数据 - 2016年徐氏父子以464亿元身家成为萧山首富 [105] - 2024年公司位列中国企业500强,业务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 [106][110]
中草香料(920016) - 关于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的公告
2025-05-06 17:10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业绩说明会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4月30日 [2] - 活动地点为全景网“投资者互动平台”和线上会议 [2] - 参会单位及人员包括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和中泰研究等多家机构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业绩说明会的董事长李莉等和线上会议的董事赵娅 [2][3] 公司业务与研发 - 持续投入香料领域研发,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产学研合作,开发组合香料香精产品 [3] - 专注香料香精研产销,与众多知名公司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3] - 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如新型凉味剂WS - 23生产技术等,原料利用率达87%以上 [8] - 拥有10项发明专利,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70% [8] - 2024年度部分技术项目完成实验室结项,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8] 募投项目情况 - 年产2600吨凉味剂及香原料项目若投产,可保障生产稳定、降低成本、丰富产品种类、增强竞争优势和提升盈利能力 [4] - 一期募投项目处于试产阶段,短期可能未盈利,长期将增强技术壁垒和市场影响力,巩固凉味剂领域龙头地位 [12] 营收与市场拓展 - 2024年营收增长因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凭借产品质量、服务和种类赢得客户认可 [6] - 国内通过参与行业活动展示优势与实力,与潜在客户合作;国际通过参加展会和洽谈提升市场份额 [6] - 境外销售占比稳步提升,通过参加国际展会和会议拓展海外市场 [7] 公司对股价市值看法 - 二级市场股价短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公司注重价值管理和传递,聚焦主业做好业绩驱动市值提升 [9] 风险应对 - 新材料项目可能面临产能过剩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评估效益,调整生产策略,拓展业务和销售渠道,优化营销服务策略 [11]
达梦数据营收净利双增股价涨3倍 坚持原始创新5项技术国际先进
长江商报· 2025-04-28 08:26
文章核心观点 达梦数据经营业绩持续快速增长,源于技术领先和市场认可,在二级市场表现出色 [1][2][7] 营收净利连续双增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55.61%;归母净利润9816.17万元,同比增长76.39%;扣非净利润9561.66万元,同比增长87.92% [2] - 2024年公司营收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归母净利润达3.62亿元 [1] - 公司业务分为软件产品使用授权、数据及行业解决方案、运维服务、数据库一体机销售四个板块,软件产品使用授权是核心业务,毛利率达99.69% [2] - 受益于能源、交通等领域信息化建设推进及采购增长,软件产品使用授权业务收入、运维服务收入明显增长,数据库一体机销售业务收入倍增 [3] 坚持原始创新与核心技术 - 81岁的冯裕才团队1988年成功研制我国第一个自主版权的“数据库管理系统CRDS” [4] - 公司打破国际强势垄断,掌握数据库领域核心前沿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5] - 中国数据库市场仍主要被国外厂商占据,国内企业正快速发展抢占份额 [5] - 201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产品市占率位居中国数据库管理系统市场国内数据库厂商前列 [5] - 公司掌握多项数据管理与数据分析领域核心前沿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软件系列产品 [5] - 公司拥有14项国内领先的关键技术,其中5项技术国际先进 [1][6]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45件,期末研发人员503人,占员工总数的31.22% [7] 市场表现 - 公司服务了建设银行、中国人保等知名客户,产品应用于数十个领域 [1][7] - 4月25日,公司收盘价358.98元/股,较发行价86.96元/股上涨312.8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