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混合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千年丹青”跨越时空 文化遇到科技如何破界共生
中国青年报· 2025-09-24 20:22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利用高分辨率采集、数字处理、量化色彩校正等技术,对全球263家文博机构收藏的12500件/套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完成文化普查和数字归档 [3] - 在数字化过程中,团队采用胶片相机进行拍摄,因其在分辨率、色彩深度、图像质感及饱和度方面优于数码相机,以实现更佳的色彩还原效果 [4] - 科技被定位为文化遗产的“解码器”和“唤醒者”,不仅用于保存,更能激活文化遗产的价值,使“千年丹青”得以永葆青春 [4] 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 - 中国皮影戏等传统艺术与数字动画、投影技术相结合,在陕西、四川等地进行创新实践,使古老艺术形式焕发新生 [5] - 传统与现代被证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行业不仅注重保护遗产,也善于利用科技重新诠释遗产,以教育新一代并向世界开放文化空间 [5]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认为,文化原创力并非决裂旧传统或固守过去,而是寻求对话与融合 [5] 人工智能驱动文化创作范式变革 - 人工智能已成为文化创作的超强引擎和丰沃土壤,深刻影响并重塑文艺创作的格局与境界 [7] - 清华大学教授提出未来是“混合智能”时代,强调人机协同与人机共生,通过AI进行提问、协作与创造,有望迎来新的文艺复兴 [6] - 有研究者已利用AI创作了12万幅绘画作品,展示了AI在辅助乃至主导艺术创作方面的无限可能性 [6] 文化原创力的核心思想与发展方向 - 剧作家强调文化原创力的秘诀在于“真实”与“真诚”,保持创作的原动力才能产生有生命力、经久不衰的作品 [6] - 科幻作家提出新的人文思想需抛弃“人的神圣化”基石,强化对群体利益的尊重,同时肯定个体价值与尊严,并且必须顺应科技最新进展 [6] - 行业观点认为,科技在文化领域不仅是工具,更是驱动文化创新和激发原创力的核心力量 [1][7]
2025年数字化转型潮:普通员工的生存与发展指南
搜狐财经· 2025-09-08 04:08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 人工智能可能影响全球40%就业岗位 发达经济体影响比例高达60% [1] - 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职场生态 非企业部门员工感到焦虑和迷茫 [1] - 真正危险是在变革中停滞不前 而非被AI直接取代 [1] 不同岗位的AI影响差异 - 知识密集型和沟通密集型岗位与AI能力高度重合 风险最高 [2] - 需要体力劳动 机器操作或直接人际互动的岗位与AI重叠度最小 [4] - AI先自动化重复性任务 将人类价值推向创造力 战略性思维和情感联结的高阶功能 [4] 人机协作新范式 - AI无法完全取代任何一个职业的所有工作活动 [7] - 67%高管认为混合智能是AI未来 AI负责计算和数据处理 人类提供直觉和情感智慧 [7] - AI主要改变工作执行方式 而非导致大规模岗位消失 [7] AI技能需求与认证 - 2025年人工智能人才缺口预计达400万 [8] - CAIE认证分为两个级别 Level I报考费200元 Level II持证人年薪可达80万以上 [10][12][14] - 持证者平均薪资比同行高35% 腾讯 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招聘中明确标注"CAIE优先" [12][14] 企业AI应用需求分布 - 民营企业AI赋能岗位需求占比达49.10% 其中运营人员需求占25.40% [14] - 上市企业AI技术投资中 自然语言处理占比9.35% 计算机视觉占比3.78% [14] - 外资企业AI技术投资占比4.30% 其中智能机器人领域投资达1.11% [14] AI培训效果数据 - 江南农商行"学习强行"AI陪练应用上线三个月使用111万人次 人均使用300余次 [15] - 经过AI训练的新客服每次服务平均薪酬提高14.02% 客户差评数下降29.46% [15] - AI培训系统使员工培训周期缩短32% 考核通过率提升28% 生产故障发生率下降20% [22] AI实践应用建议 - 从自动化日报生成 合同要点抽取 知识检索问答等小任务开始应用AI技能 [18] - 每月更新AI使用模板与案例库 积累复利效应 [18] - 保留学习记录和复盘内容 形成可展示的成长轨迹 [19] 组织内AI价值展示 - 部门主管在会议上展示AI工具制作的分析报告会产生行为示范效应 [20] - 定期举办人机协作成果分享会可激发团队创新应用热情 [20] - 主动分享AI应用成功经验可在组织内树立专业形象 创造更多职业机会 [20]
史上最大规模!联想 Tech World 即将登陆 CES 2026 F1、FIFA 合作成果将亮相
格隆汇· 2025-08-08 15:53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将在CES 2026开幕日于Sphere场馆举办年度全球创新科技大会Tech World 发布以AI为核心的创新战略 [1] - 公司致力于通过AI驱动的设备 基础设施与服务的无缝融合 重新定义未来科技图景 [3] - 公司目标是推动人工智能惠及所有企业和个人 开启Smarter AI for all新时代 [1][2] 重大合作与创新成果 - 公司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将揭幕与FIFA世界杯及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的重磅合作创新成果 [1][2] - 公司将首次披露其技术如何重塑F1®赛事体验 并揭晓与FIFA国际足联共同打造的“首届AI世界杯” [2] - 公司作为F1® 2026年FIFA世界杯和2027年FIFA女子世界杯的全球技术合作伙伴 其创新科技将彻底改变顶级赛事的观赛体验 [3] 技术能力与合作伙伴关系 - 公司是Sphere Studios官方技术合作伙伴 其创新技术实力将支撑场馆内容创作全流程 [1][4] - 公司的高性能工作站及基础设施平台已深度融入Sphere Studios的制作流程与运营体系 为沉浸式内容生产提供强大支撑 [4] - 公司将展示为个人用户打造的高度个性化智能体专属体验 以及基于混合式人工智能的赋能企业客户的解决方案 [2] 活动详情与展示内容 - Tech World @ CES主题演讲将于美国拉斯维加斯当地时间2026年1月6日17:00在Sphere举行 [5] - 活动将汇聚科技领袖 合作伙伴与艺术家 联袂打造沉浸式视听奇观 完整嘉宾阵容将于2025年内公布 [3] - 活动将展示公司在混合智能领域的领军实力 涵盖智慧教育 精准医疗 敏捷制造及未来办公等领域 [5]
对话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刘建刚:人与AI如何一同迈向“混合智能”?
第一财经· 2025-07-28 15:52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核心观点 - 本届大会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命题,系统刻画智能时代的知识版图与时代坐标 [1] - 毕马威作为专业服务机构持续投入资源推动AI在各项业务发展中的应用 [1] - 大会探讨了人与AI的协同关系及"混合智能"模式的可能性 [1] 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趋势 - 全球AI普及率达66%,其中每周使用AI的人群占比38% [2] - 发展中国家AI使用渗透率显著高于发达国家(80% vs 58%) [2] - 发展中国家优势体现在政策支持、年轻人口结构、制度与文化环境的"低阻力"特征 [3] - 发达国家受限于隐私监管、数字化转型成本及劳动力替代争议等因素 [3] - 职场AI使用率58%,发展中国家(72%)显著高于发达国家(49%) [3] - 教育领域AI使用率高达83%,学生普遍欢迎效率提升但担忧辩证思维能力下降 [3] 人工智能带来的机会与挑战 - AI优化运营、加速决策、提升客户体验及推动产品创新已成为企业必答题 [5] - 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推理大模型推动AI"平权化",预计未来AI将如水电般成为基础资源 [5] - AI价值在于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而非单纯使用大模型 [5] - AI热潮将从算力算法竞争转向应用端爆发,应用端将成为价值创造最大来源 [6] AI驱动的产业变革 - AI效率提升终点是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彻底变革 [7] - AI成本下降速度超预期(从预计年降10倍到实际降幅超20倍) [7] - 中国智能制造升级显著,中国制造2025目标已基本实现,正推进2035智能制造规划 [7] - AI驱动"黑灯工厂"等高度智能化生产模式,重塑产业模式 [7] - AI开启新时代,不是简单的"AI+"而是产生新化学反应 [8]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 - AI将迈向"混合智能"模式:人定义目标,AI定义执行方式 [9] - AI成本急剧下降将缩小知识贫富差距 [9] - 数据主权问题成为AI发展障碍,需避免形成割裂的AI体系 [9] - AI正以前所未有速度重塑世界,在中国的发展尤其迅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