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交所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瑞银全球投资银行胡凌寒:香港IPO热潮超预期 未来将现三大趋势
证券时报· 2025-11-13 02:44
香港IPO市场强势复苏 - 2025年以来香港IPO市场募资额突破2000亿港元,重回全球榜首地位 [1] - 市场热度远超年初预期,股权融资的持续性和强度表现优异 [2] - 瑞银作为核心参与者,牵头完成蜜雪冰城上市、比亚迪约435亿港元H股配售及参与宁德时代上市等多个标志性项目 [1][2] 标志性项目凸显市场回暖 - 蜜雪冰城是一季度打开IPO市场的标志性项目,冻资额创下历史纪录,成为“冻资王”,机构认购倍数和后市表现亮眼 [3] - 宁德时代是A to H“0折让”定价的成功案例,上市后与恒瑞医药等A股赴港企业均呈现溢价表现 [3] - 这些项目共同印证境内资金积极参与、境外资金持续回流的趋势 [3] 港交所改革优化市场环境 - 港交所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降低对大型A股公司发行规模的百分比要求,吸引优质发行人 [4] - 新规明确机构与零售投资者比例划分,散户分配比例大多稳定在10%,提升机构定价话语权,实现价格充分博弈 [4] - 改革后定价更合理,提升后市赚钱效应,例如8月新规后仅两家企业破发,平均后市表现优于2021年 [4] 外资回流趋势与逻辑 - 外资回流趋势清晰可见,欧洲和中东资金踊跃回归,例如欧洲资金频繁出手参与基石投资 [5] - 核心逻辑是全球资产配置需求调整,欧洲等中立资金需要多元化分散投资,中国市场成为重要配置方向 [5] - 过去两年外资对中国资产配置偏低,目前正处于重新平衡持仓的过程中,加配空间依然很大 [5] 未来港股IPO市场趋势展望 - 市场前景持续看好,核心在于形成“好的供给创造好的需求”的正向循环 [6] - 未来趋势呈现三大关键词:百花齐放(企业规模、行业类型、产品形态多元化)、供需联动(优质标的与资金形成正向循环)、全球化(香港作为资本平台吸引全球资金) [7]
香港IPO热潮超预期 未来将现三大趋势
证券时报· 2025-11-13 02:33
香港IPO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以来香港IPO市场强势复苏,募资额突破2000亿港元,重回全球榜首地位[1] - 市场热度超出年初预期,股权融资的持续性和强度均优于预期[2] - 瑞银作为市场核心参与者,牵头完成了蜜雪冰城上市、比亚迪约435亿港元H股配售及宁德时代上市等多个标志性项目[1][2][3] 标志性项目分析 - 蜜雪冰城是一季度打开IPO市场的标志性项目,冻资额创下历史纪录,成为“冻资王”,机构认购倍数和后市表现亮眼[3] - 比亚迪的H股配售在一个晚上融资约56亿美元,且基本由外资主导,直接提振了市场信心[2] - 宁德时代作为A to H“0折让”定价的成功案例,上市后与恒瑞医药等A股赴港企业均出现溢价表现,印证了境内外资金积极参与的趋势[3] 港交所改革影响 - 港交所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等改革呈现正面导向,新规允许市值非常大的公司以合理的发行规模比例上市,吸引了优质发行人[4] - 新股定价机制改革明确了机构与零售投资者的比例划分,散户分配比例大多稳定在10%,符合国际成熟市场惯例,提升了机构定价话语权[5] - 改革后定价更合理,提升了后市赚钱效应,例如8月新规后仅两家企业破发,平均后市表现优于2021年,实现多方共赢[5] 外资动向与逻辑 - 外资回流趋势清晰可见,尤其是欧洲和中东资金,在今年年初已出现欧洲资金频繁出手参与基石投资[6] - 外资态度转变的核心逻辑是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调整,在宏观政策博弈背景下,欧洲等中立资金需要多元化分散投资,中国市场成为重要配置方向[8] - 过去两年外资对中国资产配置偏低,目前正处于重新平衡持仓的过程中,加配空间依然很大[8] 未来市场趋势展望 - 未来港股IPO市场将呈现三大趋势:百花齐放、供需联动、全球化[10] - “百花齐放”体现在企业规模、行业类型及产品形态(如A股赴港、美国回港、全新IPO)的多元化格局[10] - “供需联动”指好的标的吸引更多资金,充足资金又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形成正向循环;“全球化”则指香港作为资本平台将持续吸引全球资金,实现企业、资本与市场影响力的全球化共赢[10] - 市场前景被持续看好,核心在于已形成“好的供给创造好的需求”的正向循环,高增长、高科技的优质企业公布赴港上市计划以及外资加配中国资产的趋势将支撑市场热度[9]
专访瑞银全球投资银行胡凌寒: 香港IPO热潮超预期 未来将现三大趋势
证券时报· 2025-11-13 02:33
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香港IPO市场强势复苏,募资额突破2000亿港元,重回全球榜首地位,市场热度远超年初预期[1][2] - 港股股权融资的持续性和强度优于年初预期,例如比亚迪H股配售在一个晚上融资约435亿港元(约56亿美元),且主要由外资主导,提振了市场信心[2] - 蜜雪冰城上市成为一季度打开IPO市场的标志性项目,冻资额创下历史纪录,机构认购倍数和后市表现亮眼[3] - 宁德时代等A股赴港上市企业实现“0折让”定价,上市后溢价表现亮眼,印证了境内资金积极参与、境外资金持续回流的趋势[3] 代表性项目 - 瑞银作为市场核心参与者,牵头完成了蜜雪冰城上市、比亚迪配售以及参与完成宁德时代上市等多个标志性项目[1] - 华润饮料项目在去年“924政策”后吸引了大量高质量外资投资者,实现高端定价,为市场回暖提供信号[2] 港交所改革影响 - 港交所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降低了对于大型A股公司的发行百分比要求,使优质发行人更愿意来到港股市场[4] - 新规后市值非常大的公司可以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发行规模比例,政策优化便利了潜在发行公司,形成“好的供给创造好的需求”的正向循环[4] - 新股定价机制改革明确了机构与零售投资者的比例划分,散户分配比例大多稳定在10%,符合国际成熟市场惯例,提升了机构定价话语权[5] - 改革后定价更合理,提升了后市赚钱效应,例如今年8月新规后仅两家企业破发,平均后市表现优于2021年,实现多方共赢[5] 外资动向 - 外资回流趋势清晰可见,尤其是欧洲和中东资金,例如在美的集团项目中瑞银资管成为其唯一的外资长线基石投资者,欧洲资金频繁出手参与基石投资[6] - 外资转变的核心逻辑是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调整,在宏观政策博弈背景下,欧洲等中立资金需要多元化分散投资,中国市场成为重要配置方向[7] - 过去两年外资对中国资产配置偏低,目前正处于重新平衡持仓的过程中,加配空间依然很大[7] 未来趋势 - 未来港股IPO市场将呈现百花齐放、供需联动以及全球化三大趋势[1][9] - 百花齐放体现在企业规模、行业类型、产品形态(A股赴港、美国回港、全新IPO)的多元化格局[9] - 供需联动体现在好的标的吸引更多资金,而充足的资金又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形成正向循环并持续强化[8][9] - 全球化体现在中国企业全球化步伐加快,香港作为对接境外的资本平台,持续吸引全球资金,实现企业、资本与市场影响力的全球化共赢[9]
深度|香港IPO,再破2000亿港元大关!逼近巅峰、重登榜首、远超预期!
搜狐财经· 2025-11-06 12:51
香港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香港IPO总额达到2164.74亿港元,时隔4年再次突破2000亿港元大关 [1] - 市场正不断逼近2019年至2021年间所创下的3000亿港元年度巅峰,后续2个月仍有大量公司等待上市 [1] - 前10个月IPO募资总金额为2154.6亿港元(约277.2亿美元),大幅超出年初170亿至200亿美元的预期 [6] 历史数据与当前复苏 - 2019至2021年为香港IPO巅峰时期,年度规模均突破3000亿港元,随后2022至2024年陷入低谷,2023年规模不到500亿港元,2024年恢复至879亿港元 [3] - 2025年港股IPO市场一扫颓势,总额重登全球榜首,出现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大型IPO以及科技、生物、新消费公司批量上市 [3] -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出现8家百亿港元级IPO,其中宁德时代募资410亿港元,为截至目前今年全球最大IPO [3] 打新市场与股价表现 - 打新市场火爆,诞生港股史上新“冻资王”和“超购王”,蜜雪集团认购金额达1.77万亿港元,超越快手创下新股认购新纪录 [3] - 金叶国际集团认购倍数达到1.14万倍,成为港股史上首个超额认购破万倍的新股 [3] - 今年前10个月新上市的80家公司股价表现优异,首日平均回报率约38%,上市后一个月回报率36%,上市后三个月回报率60%,显著高于前五年平均水平 [4] 市场参与度与外资动向 - 投行业务繁忙,从业者“没有休息日”,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称海外美资、欧资投行对香港市场兴趣浓厚 [6] - 被动型外资维持净流入港股趋势不变,主动型外资尚未形成趋势性回流 [7] - 随着新股赚钱效应凸显和美联储降息,有望吸引更多主动型外资参与新股申购,有利于海外长线基金和主动基金重新配置资金到香港市场 [7] 制度优化与未来展望 - 港交所通过一系列制度优化上市程序,包括将新股上市审批时间缩短至40个营业日,对符合条件的A股公司压缩至30个营业日 [9] - 2025年5月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以同股不同权结构、保密形式递交IPO申请,精准吸引新兴产业企业 [9] - 已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及筹备赴港上市的公司近300家,远高于2021年8月的约200家峰值,预计明年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规模将进一步提升 [9] 中概股回归与新增长点 - 在中美博弈持续环境下,美股上市中概股面临潜在被纳入投资限制清单的风险,其回港上市进程有望加速 [10] - 港股市场更能满足中概股的境外融资、投资者基础等需求,有利于其战略布局和业务协同 [10] - 已有不少高增长、高科技优质企业公布赴港上市计划,外资加配中国资产趋势持续,将支撑市场热度形成正向循环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