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发展

搜索文档
乌鲁木齐:软服务撑起特色产业硬实力
科技日报· 2025-08-21 14:36
科技日报记者 梁乐 通讯员 古丽巴哈尔·克依木 近日,投资约70亿元的氟材料一体化项目落地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该项目 将采用国际先进工艺,重点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含氟聚合物单体及高端聚合物,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 流的氟材料生产基地。 以此为代表,乌鲁木齐市正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在不久前举办的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 上,乌鲁木齐市共签约合同项目40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个,签约金额达893.85亿元。这些项目大多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产业,科技成色十足。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访乌鲁木齐市多家企业,实地感受科技创新给特色产业带来的新活力。 营造创新生态赋能产业 当记者走进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的厂房时,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加工机械配件。一台台不同型号 的采棉机、青贮收获机、玉米收获机等高端农用机械整齐排列。 "这些采棉机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六行打包采棉机。"公司高端农机研究设计院青贮 牧草机械研究所副所长杨潇介绍,该采棉机配备了6个采棉头和智能检测系统,采棉、集棉、打包等流 程均可实现可视化动态监测。 作为新疆高端装备制造的标杆企业,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于2018年实现战略 ...
湖北支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打造10个全国知名“特色之乡”
长江商报· 2025-07-08 08:35
湖北省"特色之乡"行动方案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出台《高质量打造"特色之乡"行动方案》,旨在发挥地域名片作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1] - 目标到2030年打造10个全国知名和20个全省有重要影响的"特色之乡",促进地域名片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 [1] - 采取"重点支持一批、积极培育一批、整合优化一批"的思路推进实施 [1] 仙桃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 仙桃作为"中国黄鳝之都",拥有全国最大黄鳝繁育基地和产地贸易市场,2024年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26.71亿元 [2] - 黄鳝产业已形成"种、养、加、销、安"一体化全链条发展模式,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 [2] - 仙桃同时是全国首个"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产品拓展至32大类130多个品种,集聚上下游企业2700多家 [2] "三个一批"分类实施策略 - 重点支持12个"特色之乡"包括潜江小龙虾、秭归脐橙、随州香菇等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3] - 积极培育19个如鄂州武昌鱼等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之乡 [3] - 整合优化32个如赤壁青砖茶等内涵趋同的特色之乡 [3] 八项重点任务 - 明确分类路径、提升发展规模、打造特色链条、推进融合发展等八大任务方向 [4] - 计划建成特色产业优势区和示范带,采取"龙头企业+种养基地"模式扩大产业规模 [4] - 重点引进培育"链主"企业,形成"龙头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梯队 [4] 产业发展具体措施 - 绘制产业链图谱,突破种质资源保护、关键工艺升级等技术瓶颈 [5] - 实施"特色产业+数字技术"融合工程,建设智慧农场、智能工厂等数字化设施 [5] - 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精品线路 [5] - 组织企业参加重点展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打造著名消费品牌 [5]
山东滨州:实施助推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行动 擦亮“滨周到”营商环境品牌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4 16:21
营商环境优化策略 - 山东省滨州市以"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为服务理念,创新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打造"市场资源包、政务服务包、惠企政策包"三包服务[1] - 明确"一县一品"总体思路,聚焦七大特色产业包括滨城粮食、沾化冬枣、邹平高端铝业、惠民绳网、阳信肉牛、无棣精细化工、博兴商用厨具[2] - 出台《滨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强化线上线下服务集成供给[2] 产业发展规划 - 全面推行特色产业链链长制,组建7个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专班,注重市县联动和部门协同[2] - 聘请市营商环境研究院专家教授进行"一对一"研究分析,指导健全完善产业发展规划[2] - 逐个制定产业链图谱,整合金融、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打造7个特色产业综合性资源群,汇聚信息3000余条[3] 企业服务创新 - 建立特色产业服务重点事项清单,明确服务内容、办理标准和责任单位[3] - 惠民县成立镇级行政审批分中心下放审批权限,滨城区开发"开办食品厂"等个性化服务场景[3] - 在各县域打造"特色产业服务专区",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化服务[5] 政策支持体系 - 全面梳理整合涉及特色产业的惠企政策,明确政策有效期、咨询方式等要素[4] - 建立惠企政策"三评"机制(政府部门自评、企业家评价、第三方评估),惠及市场主体10万余家[4] - 推动各项政策奖补资金快速兑付,提升政策知晓覆盖率和兑现到位率[4] 数字化赋能 - 建设智慧冬枣产业互联网平台、"中国铝谷"公共服务平台等数字化平台[5] - 提升大数据采集分析及应用服务效能,为产业提供精准供需对接服务[5] - 强化互联网思维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优化商品流通和技术创新服务[5]
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联农带农富农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4 06:28
产业振兴 - 贵州省贵茶集团62吨欧标抹茶出口北美和日本,其中58吨销往北美,4吨销往日本,这是今年第二批次大规模出口北美、第三批次出口日本 [2] - 贵州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6%,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200家,辣椒、刺梨、李子、天麻、蓝莓种植规模全国第一,茶叶、薏仁、猕猴桃、太子参等种植规模全国前三 [2] -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形成"南菜北果中菌菇"产业格局,通过电商物流产业园推动农副产品外销 [3] - 河北省赞皇县酸枣产业形成全产业链,酸枣仁加工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上万人,酸枣收益从每亩4000元提升至2万元 [3] 联农带农机制 -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草坝镇"622"模式带动蓝莓种植面积达1.1万亩,产值10亿元,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去年村民创收超1600万元,村集体增收400万元 [4] - 草坝镇村民许泽通过"622"模式将蓝莓种植规模从4.5亩扩至30亩,去年收入118万元,计划今年扩至80亩,预计收入200万元 [4] - 贵州省望谟县乐康村蔬菜基地总投资超380万元,预计总产值800万元,带动120余人就业,村集体经济增加近百万元 [5][6] 政策与资金支持 - 甘肃省平凉市62.8%的财政衔接资金用于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 [6] - 平凉市建立"数据找人+精准帮扶"机制,截至5月底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2063户47602人,风险消除率达80% [6] -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首创"两线合一"政策,整合低收入人口信息采集表,优化帮扶路径 [7]
临平福利桥主跨钢梁精准就位 塘栖枇杷将添运输快道
杭州日报· 2025-06-20 11:10
桥梁建设进展 - 塘栖福利桥主跨浮吊作业圆满完成,标志着桥梁建设进入新阶段,主跨钢梁重达279吨 [2] - 新建桥梁采用"35米+80米+35米"钢拉索槽型梁结构,桥面宽度12米,显著改善老桥狭窄问题 [2] - 主跨钢梁吊装是项目关键节点,为后续桥面铺装和交安设施安装奠定基础 [2] 施工方案与技术 - 采用"拼装+浮吊"方案,综合杭州地区同类桥梁经验及专家意见 [2] - 制定《钢梁运输及安装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和航道管制方案,进行全流程推演确保零误差 [2] - 联合设计、施工、监理及海事等多部门进行多轮方案论证 [2] 经济与社会效益 - 新建福利桥将成为运河两岸快捷通道,毗邻枇杷产地邵家坝村,解决鲜果运输效率问题 [3] - 桥梁提升通行能力,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3] - 项目负责人称其为"交通桥、发展桥、连心桥",将助推乡村振兴 [3] 项目后续计划 - 主桥钢梁架设完成后,工程将转入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阶段 [3]
湖北英山:创新赋能特色产业 荒土地变身“聚宝盆”
中国发展网· 2025-06-13 17:36
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 - 石头咀镇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如瓜果、药材和粮油,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民增收 [1][2][3][4] - 武显庙村采用"四统一"模式(统一项目、品种、耕种、经营)规模化种植八月瓜和甜南瓜,总面积达80亩,已吸引炎定、黄商2家商超提前预购 [1][2] - 大屋冲村、冯家畈村和周家畈村分别发展猕猴桃、葡萄无花果和桑葚产业,将荒废土地转化为"致富田" [2] 土地资源整合与规模化经营 - 武显庙村通过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土地集中管理,最多时需要20多个劳动力进行种植管理,显著提升产量和市场竞争力 [2] - 老屋塆村郑志龙通过规模化经营,耕种面积达500亩,采用四季轮作和全程机械化种植,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和生产效率提升 [4] - 石头咀镇共有80多户粮油种植和农机大户,通过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解决传统农业"卖难"问题 [4] 传统产业升级与品牌打造 - 石头咀镇发挥药材之乡优势,推动茯苓、天麻等传统药材产业升级,余学东的农旺茯苓种植合作社年收入超百万元,带动500多户农户参与 [3] - 当地100多户中药材产业大户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品牌打造,形成特色产业链,吸引周边地区同行观摩合作 [3] - 特色农产品通过品质提升和品牌化运作,从"乡村土憨"变为市场"爆款",如八月瓜、甜南瓜凭借乡土气息成为商超"香饽饽" [1][2][3] 产业模式创新与协同发展 - 石头咀镇采用"合作社+产业大户+一般农户"模式,整合资源并吸引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合作,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 [3] - 郑志龙将农机合作社与种植合作社有机融合,实现粮油产业的现代化经营和协同发展 [4] - 通过创新种植模式(如立体布局、套作安排)和机械化生产,传统农业焕发新生,产品以"时代范儿"姿态走向市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