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屏障

搜索文档
1856公里,锁住沙漠!内蒙古完成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合龙
新华网· 2025-07-06 16:21
防沙治沙工程进展 - 内蒙古阿拉善盟完成全长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带全线闭合,实现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合龙 [1] - 三大沙漠总面积达9.47万平方公里,占阿拉善盟国土面积的35.07%,占内蒙古沙漠总面积的83.04% [1] - 工程于2月28日启动,历时4个多月完成最后1856公里"缺口"的铺设 [1] 治沙技术与方法 - 采用草方格固沙技术,结合种植梭梭等耐旱本土植物,形成立体式防沙治沙体系 [2] - 综合运用生物治沙、光伏治沙、工程固沙等手段,将三大沙漠化整为零、分割成块治理 [2] - 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和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建成两条总长460公里、宽3-20公里的锁边林草带 [2] 生态治理成效 - 阿拉善盟40多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近1亿亩,实现"绿带锁黄龙"目标 [2] - 防沙阻沙带有效遏制三大沙漠蔓延,为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2] - 工程通过保护公路线、河岸线巩固"绿进沙退"局面,持续开展林草湿保护修复 [2]
引绰济辽工程年引调水4.54亿立方米,惠及300余万人 内蒙古最大水利工程全线试通水成功(重大工程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7-01 05:54
工程概况 - 引绰济辽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总投资31155亿元 是内蒙古迄今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1] - 工程建成后每年将从嫩江支流绰尔河引调水454亿立方米 惠及内蒙古兴安盟 通辽市沿线300余万人 [1] - 工程输水干线全长391公里 支线全长395公里 共有9条 连接兴安盟 通辽市两地8个旗县市区 10个工业园区 [2] 水资源状况 - 西辽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通辽市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 [1] - 绰尔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超20亿立方米 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315条 被称为内蒙古东部"水塔" [1] - 西辽河一度断流 沿岸长期过度依赖地下水 形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区 [1] 经济效益 - 工程将有效缓解内蒙古东部西辽河流域严重缺水状况 保障沿线300余万人用水需求 [1] - 工程为通辽市金煤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稳定安全的水源 助力精细煤化工产业链延伸 [2] - 工程保障绰尔河下游约41万亩耕地用水需求 采用旱种水管技术可节省30%用水量 [3] 生态效益 - 工程将有效遏制西辽河流域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 [3] - 工程为当地水生态修复 科尔沁沙地治理提供水资源支撑 [3] - 工程有助于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3] 建设历程 - 工程规划2012年获水利部批复 2018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 [1] - 近3万名建设者参与工程建设 [1] - 工程于6月30日全线试通水成功 [1]
立足岗位做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效能治理的践行者
郑州日报· 2025-05-26 08:50
农业高质量发展 - 聚焦"农业强",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2] - 聚焦"农村美",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以"一谷三区"建设为引领,持续提升乡村发展建设治理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 - 聚焦"农民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方位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 [2] - 聚焦"改革活",持续深化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2] 县域经济发展 - 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全面提升现代食品、装备智造、生物医药"两主一新"产业现代化水平 [3] - 充分发挥驻地25所大中专院校、30万名在校师生优势,加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区,促进科研成果更好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3] - 坚定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郑韩文化等历史文化瑰宝,全力推进黄帝故里5A级景区创建,开创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 [3] 水利系统建设 - 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两手硬,严防旱涝急转,做好各类水利工程和水源优化调度、合理配置 [4] - 聚焦河道、水库、南水北调、山洪灾害防御等防御重点,全面部署、精心准备,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 [4] 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 - 持之以恒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5] - 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深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积极培育林下经济新业态 [5] - 全力推进林业工作全面融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巩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果 [6]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冰川面积和冰储量近十年呈“双减”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10:44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状况 -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典型冰川面积和冰储量与2015年相比呈缩减态势 [1] - 祁连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和西北诸河重要产流地,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 冰川变化数据 - 2024年八一冰川、岗格尔肖合力冰川、团结峰冰川面积分别为2.7平方千米、54.6平方千米、272.9平方千米 [3] - 与第二次冰川编目相比,八一冰川面积略有减少,岗格尔肖合力冰川和团结峰冰川面积分别减小6.0平方千米和17.2平方千米 [3] - 冰川冰储量分别减少3.6%、11.3%、5.7% [3] - 与2015年相比,冰川面积分别减小0.4平方千米、4.6平方千米、12.6平方千米,冰储量分别减少12.9%、12.3%、4.6% [3] 其他生态气象变化 -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河流流量偏丰,土壤水分偏多 [3] - 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减小,积雪面积增大但积雪日数减少 [3] 冰川的水源重要性 - 八一冰川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源头 [3] - 岗格尔肖合力雪山冰川是大通河、布哈河、疏勒河、北大河和黑河的发源地,有"五河之源"之称 [3] - 团结峰冰川是疏勒河和哈拉湖重要源头 [3] 公报发布背景 - 青海省气象局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自2017年试点启动以来已连续8年联合发布《公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