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降本
icon
搜索文档
北交所科技成长产业跟踪第二十七期:固态电池与氢燃料电池降本趋势持续,关注北交所固态电池&氢能产业企业
华源证券· 2025-05-26 23:03
电池技术发展 - 液态锂电池存在能量密度上限等不足,固态电池与氢燃料电池降本趋势持续,是解决现有技术瓶颈的关键路径[2][14] - 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614.1GWh,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或达172亿元,中创新航全固态电池预计2028年量产,鹏辉能源预计2026年批量生产[16][21] - 目前半固态电芯单位总成本为0.85元/Wh,中期降至0.50元/Wh,远期全固态电芯单位总成本或达0.78元/Wh[27] - 2024年中国燃料电池车销量7097辆,同比减少7.3%,完成2025年目标的56.5%,当前燃料电池乘用车成本约54万元,2030年或将降至约33万元[40][46] 北交所企业情况 - 北交所共有11家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13家氢能产业链企业[2][48] 股价与估值表现 - 2025年5月19 - 23日,北交所科技成长产业146家企业区间涨跌幅中值为 - 5.38%,上涨公司17家(占比12%),北证50、沪深300、科创50、创业板指周度涨跌幅分别为 - 3.68%、 - 0.18%、 - 1.47%、 - 0.88%[5][53] - 电子设备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58.5X升至60.5X,机械设备、信息技术、汽车、新能源产业市盈率TTM中值均下降[5][62][67][74][83][90] 企业公告 - 海泰新能拟在印尼建设“2GW光伏电池片及1GW组件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瑞奇智造取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3][100] 风险提示 - 存在宏观经济环境变动、市场竞争、资料统计误差风险[4]
我做了十年电池,至今也没买电车丨产品MAX
36氪· 2025-04-22 18:28
电池技术选择 - 三元电池安全性较差,行业内大部分出货三元的厂家有过自燃案例,建议选择质量控制更好的品牌如宁德时代 [5] - 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更好,不同厂家产品在安全上差异不大,是更优选择 [5] - 20万以上车型可接受为宁德时代电池支付几千元溢价 [7] - 4C以上超充对个人用户非必要,2C充电(10%-80%约20分钟)已足够,快充会损失电池寿命 [8] - 营运车辆适合快充,因按里程衰减而非存储寿命 [8] 行业降本现象 - 电池行业普遍存在降本现象,包括减少隔热垫使用面积等细节 [11] - 行业内存在"不买自家产品"现象,因了解自家降本措施而选择竞品,但竞品可能同样降本 [9][10] - 垂直整合和大规模走量是良性降本方式(如比亚迪),硬性降本可能影响安全 [20][21] - 新势力车型价格低配置高,但在看不见的地方存在减配,验证不如传统车企充分 [15] 购车建议 - 优先选择出货量大、造车沉淀多的车型和全球车型 [13][14] - 比亚迪因垂直整合优势,在行业普遍降本背景下质量表现突出 [20][21] - 保留实体按键设计更实用,部分车企模仿热销车型但缺乏充分调研 [19] - 电池行业从业者仍以使用油车为主,顾虑较多 [22] 电池使用与寿命 - 磷酸铁锂电池在2C情况下循环可达3000次以上,4C循环1500-2000次 [23] - 500公里续航车型年跑2万公里约40次循环,8年约320-500次循环,正常使用无压力 [23] - 避免高温和高SOC存储,建议保持电量10%-90%,快充后立即使用可减少损害 [24] - 夏季高温环境下满电存放对电池寿命影响最大 [24] 电池安全标准 - 新国标是最严强制性标准,但仍是地板要求 [25][26] - 磷酸铁锂和中镍高压三元基本都能过新国标,高镍掺硅方形铝壳大容量电池较难通过 [25] - 测试在特定条件下进行,不代表所有实际行驶工况安全 [26] - 高速撞击等极端情况仍可能导致冒烟或着火,不能因新国标放松警惕 [26]
产品MAX|我做了十年电池,至今也没买电车
36氪· 2025-04-21 21:39
作为产业报道的头部媒体,过往我们对产品报道并不多,但产品报道才是对消费者选车、购 车,以及车企造车、卖车最有帮助的文字。 但我选车的话,我大概率会直接选磷酸铁锂的。因为这材料本身安全性就好,不管是哪个厂家做的磷酸 铁锂电池,其实不会相差太多,至少在安全上不会相差那么大。 36氪:如果一定要选三元电池,你会愿意为宁德时代这个电池品牌付出溢价? 工程师:如果20万以上的车,多花个几千块钱的话,是可以的,没什么大问题。 于是,我们决定重塑产品观察栏目,分为MAX,PRO两个不同类型: 产品MAX邀请了车企及供应链企业的专业人士,听听他们选车和购车时关注的重点,为消 费者提供有效建议; 产品PRO则邀请了连续购买多辆新能源车的资深车主,为固定品牌和细分市场提供真实意 见。 这是第一期栏目,我们邀请了一位拥有约10年动力电池研发经验的专业人士,他经历了中国新能源车崛 起的整个过程,在车企、电池企业都有工作经历,也亲手开发了多款电池包。 他分享了一些如何选择电池、电车,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养护电池的经验。但至今他依然在开油车,他 的同事们也开油车居多,让我们来看看他怎么说 36氪:你去看车的时候,你会特别关注这个电池是谁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