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ERC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握手言和树典范 两光伏巨头年投146亿研发卷技术
长江商报· 2025-09-22 07:15
专利诉讼和解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达成全球专利诉讼和解 双方及关联公司终止全部专利纠纷法律程序并达成核心专利交叉授权许可 [1][3][4] - 专利纠纷始于2024年下半年 2025年初升级 涉及TOPCon电池技术及组件设计与制造等领域 双方互指侵权 [5] - 和解后两家公司将继续加大新技术研发 加速先进技术商业化与应用创新 并探讨更深层次合作 [1][3][6] 技术优势与研发投入 - 隆基绿能拥有PERC和TOPCon相关专利 晶科能源在组件集成和N型电池技术上具有优势 [2][5] - 2023年两家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146.20亿元 其中隆基绿能77.21亿元 晶科能源68.99亿元 [2][8] - 截至2025年6月底 隆基绿能获授权专利3500多项 其中BC电池组件专利480项 晶科能源累计申请专利超5500项 发明专利占比75% [8] 技术成果与效率 - 隆基绿能量产HPBC2.0组件转换效率达24.8% 构建高价值产品体系 [8] - 晶科能源N型TOPCon组件最高转化效率达25.58% 182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达27.02% 均创全球纪录 [8] 行业竞争背景 - 2025年初以来光伏行业竞争白热化 从价格竞争蔓延至专利纠纷 多家企业卷入 [6] - 行业处于低景气周期 2025年上半年晶科能源营业收入318.31亿元同比下降32.63% 净亏损29.09亿元 隆基绿能营业收入328.13亿元同比下降14.83% 净亏损25.69亿元但同比减亏50.88% [7] 行业影响 - 和解为行业树立长期可持续知识产权伙伴关系典范 终结专利战提供选择 [6] - 推动形成良性竞争生态 构建健康有序的知识产权生态 鼓励更多企业投入研发创新 [6][9]
新能源与互联网双向赋能:凯利普借势互联网开启产业升级新征程
搜狐财经· 2025-09-07 17:36
风电领域同样迎来技术爆发期。陆上风机单机容量突破6兆瓦,海上机型向10兆瓦以上迈进。智能控制系统赋予风机"感知 风速、自动调整"的能力,最大化捕捉风能资源。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的成熟,更将开发触角延伸至深远海区域。广袤草原 与绵长海岸线上,一排排风机如现代风车般运转,将自然风力转化为绿色电力,成为能源革命的生动注脚。 互联网与新能源的深度融合,正在催生全新的产业生态。在青海塔拉滩光伏产业园,AI算法通过整合卫星云图与地面传感 器数据,动态优化光伏板角度,使发电效率提升12%。德国的虚拟电厂平台聚合数万户家庭的光伏与储能设备,形成可参与 电力交易的"云电厂"。中国国家电网的新能源云平台接入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电站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将发电量预测误 差率控制在3%以内。这些实践表明,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新能源规模化应用的核心支撑。 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光伏与风电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全球能源版图。十年间,光伏发电成本降幅超过90%,从实验室 里的"贵族技术"蜕变为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PERC电池、异质结技术、钙钛矿电池等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推动光电转换 效率不断突破。如今,分布式光伏让城市屋顶变身微型发电站,户用系统助力 ...
光伏专利大战:TOP10企业专利护城河深度解析
钛媒体APP· 2025-08-09 18:02
行业背景与核心观点 - 光伏行业进入存量博弈时代,专利成为"反内卷"关键工具,头部企业通过专利诉讼展开激烈竞争[1][3] - 2025年组件出货TOP10企业中仅协鑫集成和横店东磁未卷入专利诉讼,通威股份因产业链优势专利风险较低[3] - 专利布局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有效专利数量、失效专利占比、在审专利比例等指标反映企业研发实力[10] TOP10企业专利整体情况 专利申请量 - 天合光能以7219件专利申请量居首,晶科能源(第二)、隆基绿能(第三)形成第一梯队[7] - 阿特斯专利申请量达4669件,远超市场对其专利实力的认知[7] - 横店东磁光伏相关专利仅681件,为TOP10中最少[7] 专利有效性 - 隆基绿能有效专利3900件居首,天合光能3448件次之,协鑫集成519件,横店东磁361件[10] - 一道新能失效专利占比最低(3%),阿特斯和协鑫集成失效专利占比高达40%[10] - 天合光能在审专利占比33%反映持续研发投入,阿特斯在审专利仅占6.7%[10] 专利技术含量 - 晶科能源发明专利占比70%最高,横店东磁65.6%次之,阿特斯26%最低[12] - 发明专利占比反映技术含金量,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防御价值较低[12] 重点企业专利分析 协鑫集成 - 专利申请趋势:2016-2017年高峰(176件/141件),2022年回升至年均100件,2025年暂录22件[15] - 国际布局:90%以上为国内专利,海外布局仅少量进入美日欧澳市场[17] - 技术分布:组件专利超500件,钙钛矿电池专利200+件,TOPCon专利89件,BC/异质结专利约30件[23] - 专利运营:167件专利发生权利转移,包括购买Maxeon、爱迪生太阳能公司专利,4件专利用于银行质押融资[25] 横店东磁 - 专利申请趋势:2021年达124件峰值,2023年保持108件,2025年暂录17件[29] - 国际布局:欧洲30件、美国14件,与其主要海外市场不匹配[31] - 技术分布:组件专利250件,TOPCon专利130件,PERC专利59件(部分2020年后申请),BC专利71件[36] - 专利运营:75件专利质押给建行东阳支行,31件内部转让,1件PERC专利完成海关备案(有效期至2034年)[38][40] 专利风险与战略差异 - 协鑫集成通过外购专利增强防御能力,横店东磁依赖高发明专利占比(65.6%)和海关备案专利[42] - 两家企业共同弱点:专利总量不足(协鑫1138件/横店681件),海外布局薄弱[43] - 横店东磁因高盈利可能成为诉讼目标,其美国市场14件专利难以形成有效防御[44] - 协鑫集成依托协鑫科技供应链优势风险相对较低[44] 技术路线差异 - 协鑫集成重点布局钙钛矿(200+件)和晶硅生产,横店东磁专注TOPCon(130件)和BC技术(71件)[23][36] - 横店东磁完全未布局异质结和钙钛矿,技术路线选择保守[36] - 协鑫集成专利涉及光伏+应用(充电设备/农业),显示多元化布局[23]
钧达股份股价下跌1.39% 光伏设备企业受市场关注
金融界· 2025-08-08 00:36
股价表现 - 8月7日股价42.60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60元 跌幅1.39% [1] - 当日成交量57250手 成交金额2.45亿元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出3714.52万元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9853.38万元 [1] 公司市值 - 总市值124.64亿元 [1] - 流通市值95.79亿元 [1] 主营业务 - 光伏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包括PERC电池和TOPCon电池 [1] 生产基地与技术 - 海南设有生产基地 [1] - 涉及BC电池等技术领域 [1]
亿晶光电股价下跌6.33% 控股股东5000万股司法拍卖成交1.52亿元
金融界· 2025-08-01 04:26
股价表现 - 7月31日股价报收3.70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25元,跌幅6.33% [1] - 当日成交量为165.2万手,成交金额达6.16亿元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为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属于光伏设备行业 [1] - 拥有常州和滁州两大生产基地 [1] - 主要产品包括PERC电池和TOPCon电池 [1] 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唯之能源持有的2亿股无限售流通股被司法拍卖,其中5000万股以1.52亿元成交 [1] - 若股权变更完成,唯之能源持股比例将由16.90%降至12.67%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08亿元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5314万元 [1] 资金流向 - 7月3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9718.47万元,占流通市值的2.22% [1]
钧达股份股价下跌2.21% 即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金融界· 2025-07-31 02:29
股价表现 - 7月30日股价收报45 16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 02元 跌幅2 21% [1] - 当日成交量为7 47万手 成交金额达3 4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883 57万元 占流通市值的0 38% [1]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为光伏电池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PERC电池 TOPCon电池等 [1] - 在BC电池和TOPCon电池技术领域具有一定市场地位 [1] 公司治理 - 将于7月31日召开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 [1] - 会议将审议增加注册资本 修订公司章程 调整独立董事薪酬方案 续聘审计机构以及董事会换届选举等重要议案 [1]
国泰海通|光伏行业政策信号密集释放,去内卷提速
政策信号与行业动态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光伏行业"无序竞争"问题提上议程,明确提出加快落后产能退出,推动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1] - 头部光伏玻璃企业宣布自7月起主动减产30%,以缓解行业结构性压力 [1] - 工信部于7月3日召集制造业重点企业召开座谈会,强调加强产品质量、提升产业结构效能,推动行业有序可持续发展 [1] 产品价格变动 - 多晶硅致密料均价为35 0元/kg,环比持平 [2] - N型182硅片均价为0 88元/片,环比下降0 020元/W [2] - N型210硅片均价为1 20元/片,环比下降0 050元/W [2] - PERC电池182均价为0 035$/W,环比持平 [2] - TOPCON电池均价0 245元/W,环比下降0 015元/W [2] - 双玻HJT组件均价为0 83元/W,环比持平 [2] - 双玻182组件均价为0 68元/W,环比持平 [2] - 中国集中式、分布式组件均价均为0 67元/W,环比持平 [2] - BC集中式、分布式组件均价分别为0 780、0 80元/W,环比持平 [2] 市场表现与估值 - 光伏板块最近一周(2025年6月27日-7月4日)涨跌幅0 79%,跑输沪深300指数0 23个百分点 [3] - 年初以来光伏板块累计涨跌幅为-3 87%,跑输沪深300指数8 70个百分点 [3] - 光伏板块2025年7月4日TTM-整体法估值为18 95倍,与SW行业分类各板块相比排名中等靠后 [3] - 光伏板块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1 51倍 [3]
上海爱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决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21 03:12
公司董事会决议 - 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于2025年6月20日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应参会董事7名,实际参会7名,会议由董事长陈刚主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2] - 会议审议通过5项议案,包括调整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方案、第三次修订发行预案及论证分析报告等,所有议案均获全票通过(7票同意/0票反对) [3][6][7][9][10] - 相关议案已由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事前审议通过 [5][7][9][11] 公司监事会决议 - 第九届监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同日以通讯方式召开,3名监事全部出席,审议通过5项与董事会相同的议案,均获全票通过 [13][14][16][18] - 监事会决议内容与董事会保持同步,包括调整发行方案、第三次修订预案及配套文件 [14][16][18] 定向增发方案调整 - 调整后发行数量上限从547,982,715股降至547,893,181股(占发行前总股本30%),系因股权激励行权/回购导致总股本动态变动至1,826,310,605股 [19][20] - 调整仅涉及发行数量上限,其他发行条款不变,且根据股东大会授权无需重新提交审议 [21] 募投项目规划 - 募集资金35亿元将用于ABC电池扩产,以把握N型电池市场机遇,扩大主营业务规模 [31] - 公司已建立专业人才团队(技术骨干具国际半导体背景)、掌握ABC电池量产技术(2021年推出/2023年批量销售)、拥有全球前十大组件客户资源,保障产能消化 [32][33][34][36] 财务影响测算 - 假设2025年7月底完成发行,按上限5.48亿股测算,三种净利润情景下每股收益可能被摊薄:亏损4亿元/盈亏平衡/盈利4亿元 [26][27][29] - 2024年公司因行业竞争加剧、PERC产品毛利率下滑及资产减值出现亏损,但2025年3月起已恢复盈利,预计ABC组件毛利率将随技术迭代提升 [26][27] 股权激励进展 -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完成首次授予登记,向175名对象发放1,313万股(原计划1,328万股,3人放弃),授予价5.68元/股,来源为回购库存股 [46][47] - 股份支付费用预计2025-2028年合计摊销7,458万元,将计入相关成本费用 [51]
亿晶光电控股股东股份将被“清仓”拍卖 此前曾多次流拍
新浪证券· 2025-05-27 16:27
控股股东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深圳市唯之能源有限公司持有的2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将被司法拍卖 占控股股东所持股份的100% 占公司总股本的16 90% [1] - 若拍卖成功 唯之能源将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化 [1] - 拍卖原因是唯之能源涉及7起诉讼案件 担保债务违约本金合计约58 03亿元 [2] 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巨亏20 90亿元 营收同比下滑57 07% [3] - 2025年一季度继续亏损5314万元 资产负债率高达92 8% 流动比率仅0 99 [3] - 常州基地5GW PERC电池产能和滁州7 5GW TOPCon电池产能已全线停产 组件产能利用率仅40% [3] 行业环境与经营挑战 - 光伏行业供需失衡 技术迭代加速 PERC技术被淘汰 TOPCon产能过剩 [3] - 公司N型TOPCon技术产业化进度滞后于行业头部企业 [5] - 公司涉及22起未披露诉讼 叠加控股股东债务问题 可能引发更多法律纠纷 [5] 控制权变更潜在影响 - 当前市场猜测呼和浩特国资可能介入 近期三位具有呼和浩特国资背景的人士被提名为董事 [4] - 国资注入或能缓解公司资金压力 推动技术升级 [4] - 若拍卖再次流拍 控制权的不确定性将加剧经营风险 [4] 历史拍卖情况 - 2025年2月唯之能源持有的5469 62万股 占总股本4 61% 因无人出价流拍 [2] - 此前股权多次流拍显示市场对公司资产价值存疑 [5]
对话沈辉博士:中国光伏要立足自己,建立我们的知识产权体系|对话CTO⑦
搜狐财经· 2025-05-02 19:19
文章核心观点 科技创新是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在能源科技创新上取得诸多进展,但仍需克服难题。华夏能源网对话沈辉博士,探讨中国光伏产业现状、发展、技术、科研体系等问题,强调立足自身建立知识产权体系、团结发展及培养年轻人的重要性 [1] 分组1:沈辉个人经历与贡献 - 1956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早年上山下乡,高考后考上大学,在中科院做纳米材料研究,上世纪90年代赴德留学转向太阳能领域,回国后课题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3] - 2004年受中山大学邀请创建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工作17年为光伏行业输送大量人才 [4] - 2022年参与建设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并担任主任,将“求真、勤勉、善思、引领”作为核心理念 [4] 分组2:光伏中心情况 - 已建起世界一流科学家团队,定位为企业和行业服务,做企业后天、大后天想做的事 [5][8] - 成立一年多找到低空、太空空间电源方向,两颗卫星搭载研发的光伏发电器件;在西藏建太阳电池效率溯源与比对中心,承担西藏科技厅两个项目;建立四川分中心;创建PV School培训体系;培育孵化项目获地方政府支持;出版《我们的光伏人生》第一部,第二部排版中;出版四本太阳诗集 [10] 分组3:中国光伏产业发展 - 从10MW起步,攻破关键技术成为光伏强国,得益于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家努力及欧美对晶体硅技术判断失误 [5] -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完整晶体硅太阳电池产业链 [11] - 量产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将价格降低 [12] 分组4:科研体系问题与建议 - 中国光伏科学原创性偏弱,企业重实用,科研院所急于发论文通过考核 [12] - 德国科研体系分工明确,为工业进步服务,科学家做基础研究不受论文考核限制 [13] - 中国科研体系应改进,政策对科研应有容忍度,允许科学家不发论文 [13] 分组5:光伏技术发展 - 晶体硅电池起步于1954年,主导地位难被颠覆,技术发展聚焦成本降低、效率增加和产品可靠性 [15] - TOPCon适合当前市场,价格便宜;BC光学设计完美,但绝缘要求高;硅异质结弱光性能好,三种电池最终胜出取决于制造成本、稳定性和市场需求 [17] - 光子倍增技术理论可行,从研究到突破有意义 [18] - “钙钛矿 + 晶体硅”电池叠层在航天应用无异议,地面应用存在电流匹配问题,是挑战 [18] 分组6:行业问题与对策 - 光伏行业专利战激烈,国外企业参与针对中国企业,中国要建立知识产权体系,国内企业应协商解决 [20] - 行业内卷可通过捐赠旧组件和建设直流电网化解 [20][21] - 中国光伏步入技术“无人区”,可寻找新化合半导体取代砷化镓,建立国家级太阳电池研发机构 [21][22] - 中国企业应到国外办厂,融合发展,也可把国外科学家请到国内合作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