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技术创新

搜索文档
爱旭股份(600732):2025H1ABC组件出货量达8.57GW,2025Q2成功实现扭亏
光大证券· 2025-08-11 19:14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在2025Q2实现扭亏后 ABC组件产品盈利能力领先行业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 47/7 59/12 28亿元 [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84 46亿元 同比+63 63% 归母净利润-2 38亿元 亏损幅度收窄 2025Q2单季度营收43 11亿元 同比+62 77% 归母净利润0 63亿元实现扭亏 [1] - ABC组件业务收入占比达74% 推动毛利率从2024Q3的-19 35%连续三个季度改善 2025Q2环比提升6 87个百分点至7 40% [2] - 经营性现金流显著改善 2025Q1/Q2净额分别为7 16亿元和11 39亿元 定增35亿元方案获批将用于义乌15GW项目建设 [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2025H1 N型ABC组件出货量8 57GW 同比+400% 其中Q2出货4 03GW 产品溢价能力逐步体现 [2] - 第三代"满屏"组件量产转换效率突破25% 第二代组件效率24 4%保持全球商业化量产效率榜首29个月 [3] - 2025年3月率先向欧洲分布式等高价值市场批量交付高效组件产品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7 76/238 38/264 16亿元 对应增长率86 25%/14 74%/10 81% [5]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 47/7 59/12 28亿元 对应PE 107/35/21倍 PB 6 9/5 8/4 5倍 [5][13] - 毛利率持续改善 预计从2025年的8 7%提升至2027年的12 1% ROE从2025年6 49%升至2027年21 22% [12] 市场表现 - 近1年绝对收益61 39% 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37 97% 近3个月涨幅26 58% [8] - 当前总市值262 62亿元 对应股价14 38元 一年股价区间7 36-17 18元 [6]
爱旭股份(600732):盈利修复显著,海外市场持续突破
民生证券· 2025-08-11 15:55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预计25-27年PE分别为125x/18x/12x [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84.46亿元(同比+63.63%),归母净利润-2.38亿元,但Q2单季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0.63亿元)[1]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8.55亿元,显著改善资金周转[1] - 预计25-27年营收192.62/286.28/355.17亿元,归母净利润2.11/14.98/21.97亿元[4] 产品与市场突破 - ABC组件销量8.57GW(同比+400%),海外占比超40%,组件收入占比从2024年32.96%提升至2025年74.44%[2] - 海外分布式市场BC组件溢价10%-50%,第三代满屏组件溢价超50%[2] - 中标大唐集团1GW BC组件标段,集中式场景双面率提升至80%±5%[3] 技术领先性 - 第二代N型ABC组件量产效率24.4%,连续29个月全球第一[3] - 第三代满屏组件效率突破25%,2025年3月批量交付欧洲市场[3] 产能与资金规划 - 定增募资35亿元获批,用于义乌六期1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及流动资金补充[3] - 预计25年资本开支18.45亿元,26年产能建设持续推进[9] 行业与政策环境 - "反内卷"政策重视度提升,叠加海外市场扩张,行业竞争格局有望优化[4]
捷佳伟创半年赚超17亿股价涨停 深耕光伏电池设备技术国际领先
长江商报· 2025-08-05 07:48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7亿元—19.60亿元,同比增长38.65%—59.85% [1][4]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7亿元,同比增长22%,二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9.92亿元—12.52亿元,同比增长53.09%—93.21% [1][5] - 2025年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创单季度新高,达10亿元左右 [6]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6.22亿元,同比增长62.19%,归母净利润12.26亿元,同比增长63.15% [4] - 2014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4.36亿元增长至188.87亿元,归母净利润从0.33亿元增长至27.64亿元 [8] 订单与合同负债 - 2025年一季度末合同负债121.20亿元 [1][7] - 2022年底合同负债58.12亿元,2024年6月底184.52亿元,2024年底131.07亿元 [10]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在手订单持续验收转化为收入 [6] 研发与技术优势 - 2024年研发投入6.49亿元,同比增长38.94% [3][12]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86亿元、4.67亿元、6.49亿元 [12] - 截至2024年底拥有799项专利 [11][12] - 研发人员1221名,占员工总数30.40% [13] - 主要产品在技术和质量水平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11] - 在TOPCon、HJT、XBC、钙钛矿等技术路线上全面布局 [11] 行业与公司定位 - 公司专注于太阳能光伏电池设备研发、制造与销售,不涉及硅料、光伏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 [10] - 光伏行业景气度高,龙头扩产主要集中在硅料、组件环节,公司受益于市场需求旺盛 [10] - 光伏行业调整未对公司经营产生明显冲击 [10]
晶 科 能 源: 晶 科 能 源关于自愿披露公司182N型高效单晶硅电池及N型TOPCon高效光伏组件转化效率获得第三方认证的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3 20:01
技术突破 - 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晶科自主研发的182N型高效单晶硅电池(TOPCon)转换效率达到27.02%,创造大面积N型单晶钝化接触电池转换效率新纪录[1] - 公司自主研发的N型TOPCon高效光伏组件转换效率达到25.58%,创造全球同类组件效率新纪录[1] - 电池端突破源于金属化激光增强、高品质发射极钝化及局域吸收钝化接触等多项先进技术[2] - 组件端突破源于集成胶膜图形技术、SMBB超多主栅技术、反光膜技术等多项关键创新技术[2] 公司影响 - 该认证彰显公司在光伏技术前沿与行业发展的强劲实力[2] - 标志着公司N型TOPCon技术成果再次取得重大突破[2] - 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主流产品市场竞争力[2] - 公司2024年N型TOPCon组件出货占比接近90%[2] - 预计2025年完成40%以上产能的升级改造[2] 行业影响 - 基于N型TOPCon主流技术的持续创新和现有产能升级,投入相对可控[2] - 不涉及新增产能,有利于加速行业产能出清[2] - 推动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2]
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BC大部分原物料已经国产化和规模化,济南工厂每瓦成本比TOPCon更低|对话能源大咖
华夏时报· 2025-06-17 18:49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3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7.16亿元,较2024年同期明显改善 [3] - 公司从2023年四季度至今面临激烈竞争,但一季度现金流转正,目标全年经营改善并率先穿越光伏行业周期 [3] - 公司BC组件从2023年三季度起销量显著增长,目前处于满产状态,短期内产能无法大规模提升 [3][6] 技术研发与效率提升 - 公司展出ABC满屏组件78版型,最高功率达800W-810W,转换效率25%,目标三年内BC电池效率提升至28%以上,组件效率达26%以上 [4] - 技术突破方向包括优化0BB满屏技术结构材料、胶膜匹配、陷光提升,以及叠加光子倍增、光子回收、叠层技术等 [4] - 双玻组件当前双面率75%,预计2024年底提升至80%,2025年目标85%,与主流TOPCon组件双面率持平 [4] - 公司认为双面率已接近极限,未来将回归单面效率竞争,预计2%正面效率提升可在3-5年内实现 [5] 产品策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产品覆盖户用、工商业、地面电站、水面电站等场景,注重效率、可靠性、美观和智能化 [6] - 订单策略优先高价值市场,拒绝无利润订单,当前订单履约率80%-90% [6] - 库存周转率目标含海运时间低于30天,目前不含海运已实现30天内 [7] 成本控制与竞争优势 - BC技术通过无银金属化涂布方案、薄片化工艺和新型封装材料降低成本,当前物料成本已低于TOPCon [8][9] - 山东济南工厂建设后,电池及组件每瓦全成本预计低于TOPCon [9] - 自动化与智能工厂方案显著降低工程制造成本 [8] 全球化布局 - 已建成全球七大地区部,除北美外本地员工占比超70% [9] - 目标海外销售占比65%,国内35%,正朝此目标推进 [9]
隆基绿能技术颠覆性突破,引领行业创新变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13:17
技术突破 - 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大面积(260.9cm²)晶硅-钙钛矿两端叠层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33%,刷新全球大面积叠层电池效率纪录 [1] - BC电池组件效率突破26%,改写晶硅组件效率天花板 [1] - 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较传统单结电池效率提升近20%,首次实现可量产尺寸33%突破 [2] 行业地位 - 两项成果被第66版《太阳能电池效率表》收录,标志着中国光伏技术持续领跑全球 [1] - 隆基作为光伏行业技术变革引领者,构建了覆盖材料、设备、工艺的全链条研发体系 [2] - 公司从推动单晶技术颠覆多晶路线到布局钙钛矿、BC电池等前沿领域,展现创新基因 [2] 战略布局 - 隆基提出"创新+协同"双轮驱动战略,加大BC、钙钛矿、氢能等前沿领域投入 [3] - 公司倡导协同创新,携手全球合作伙伴打造开放创新生态 [3] - 隆基联合比利时Innoputs Solar Team打造太阳能赛车Infinite Apollo,展现"光伏+交通"场景创新范式 [3] 行业影响 - 隆基以两项世界纪录宣告中国光伏企业正以技术硬实力重塑行业格局 [4] - 光伏行业通过技术降本让清洁能源成为全球最经济的电力来源 [4] - 未来25年行业使命是让绿色能源融入生活细节,加速零碳未来 [4]
迈为股份发行可转债 投向钙钛矿电池装备项目
证券时报· 2025-06-03 00:45
募资计划 -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19.67亿元用于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 [1] - 项目总投资21.38亿元由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宣城迈为共同实施建设周期3年 [1] - 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20套设备实现年销售收入40亿元年净利润6亿元内部收益率19.92%投资回收期7.43年 [1] 技术布局 - 公司聚焦光伏中游电池片生产主营HJT异质结电池生产线及丝网印刷线等设备 [1] - 钙钛矿电池理论转换效率达33%叠层电池理论效率可达43%大幅超过晶硅电池上限 [2] - 公司自2019年起研发三代异质结电池设备并已具备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整线交付能力 [2] 业务拓展 - 公司正在拓展显示面板及半导体设备业务包括OLED切割设备Mini/Micro LED解决方案等 [3] - 2024年半导体及显示行业营收达6708万元同比增长88% [3] 财务表现 - 公司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50%2024年营收98.3亿元同比增长22% [3] - 2024年净利润9.26亿元同比增长1.3% [3]
阿特斯(688472):积极应对美国关税壁垒,加强技术创新稳固光储龙头地位
长江证券· 2025-05-23 21: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5年实现净利润20亿,对应PE为18倍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阿特斯2024年和20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有不同程度变化,虽受美国关税影响但仍保持盈利,2025年积极应对关税壁垒并加强技术研发稳固光伏龙头地位 [2][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461.65亿元,同比下降10%;归母净利22.47亿元,同比下降23%;2024Q4实现收入119.87亿元,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2%;归母净利2.92亿元,同比增长363%,环比下降59%;2025Q1实现收入85.86亿元,同比下降11%;归母净利0.47亿元,同比下降92% [2][4] - 2024年公司组件销售31GW,北美占比约28%,组件产品毛利率12.75%,同比减少2.95pct;全年储能销售约6.5GWh,对应毛利率30.84%,同比提升13.74pct;2024年期间费用率7.72%;其他收益约10.67亿元,全部来自于政府补助;资产减值损失15.65亿元,主要来自于存货跌价和固定资产减值 [9] - 2025Q1公司组件销售6.9GW,预计北美占比20%以上,预计毛利率依然为正,但单瓦净利出现亏损;储能销售0.8GWh,预计盈利水平保持良好;关税影响税前利润约5.5亿元 [9] 应对措施 - 2025年公司积极应对美国关税壁垒,措施包括在关税豁免期充分利用东南亚及其他供应链、推进制造和采购向低关税地区转移、发挥美国本土产能优势、与客户和供应商合理分摊关税成本、争取特定产品的关税豁免或减免 [9] 技术研发 - 公司加强技术研发,HJT电池中试平均效率27.1%(研发效率超过了27.4%),电池良率99%,计划推出面向工商业的HJT组件,组件效率达到23.9%;各种功率段的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变流器正式进入量产 [9]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2024A-2027E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基本指标预测数据,如2025E营业总收入46783百万元、净利润1973百万元等 [15]
硅产业链新闻动态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05-08 16:29
阿特斯新一代N型高效组件 - 推出基于新一代N型电池技术的CS6.2系列组件,最高功率达660瓦,转换效率24.4%,计划2025年8月全球交付[1] - 通过五大技术创新提升发电量和收益:超细栅线印刷技术降低金属栅线遮光面积30%,先进烧结工艺提升开路电压10mV以上,背面多晶硅层结构优化使双面率提升至90%,新一代钝化技术降低发射极复合损失20%,SMBB Ultra技术减少电阻损耗[1] - 相较传统TOPCon组件,双面率最高提升至90%,温度系数优化至-0.28%/°C,系统平衡成本最多降低2%,平准化度电成本降幅高达5%[2] 晶澳内蒙古光伏一体化项目 - 总投资280亿元的全产业链低碳示范基地项目加速推进,占地2580亩[2] - 当前进展:B4组件车间已投产,生活区办公楼及部分宿舍已交付,20GW单晶切片车间计划6月15日安装192台单晶炉设备,10GW电池车间预计8月15日交付[3] - 规划建设30GW硅片、30GW拉晶、30GW电池、10GW组件及光伏辅材生产线,配套晶澳中央研究院,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整体投产[3] 隆基绿能战略合作与Hi-MO 9组件 - 与ENGIE、中国电建签订战略合作,将提供超1GW高效Hi-MO 9组件,标志BC技术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4] - Hi-MO 9组件功率高达670W,转换效率24.8%,采用HPBC 2.0技术,背接触设计提高光线吸收率,在恶劣环境下表现卓越[5] - 产品具有超低衰减表现,显著降低失效及火灾风险,在"隆基产品生命周期标准"和"灯塔工厂"工艺加持下适应严苛环境[5] 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 - 2025年3月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为93.6%,1-3月累计利用率为93.8%[7]
常州时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4-14 06:56
发行信息 - 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不低于4,000.08万股,不低于发行后公司股份总数的10%[7] - 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股票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股票数量的15%[7] - 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7] - 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40,000.08万股(不含超额配售选择权)[7] - 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7] 业绩数据 - 2020 - 2022年光伏电池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2.18%升至74.00%[22] - 2022年光伏电池销售收入174,759.56万元,占比74.00%[22][25] - 2022年光伏湿制程辅助品收入28,344.05万元,占比12.00%[25] - 2022年光伏设备收入30,516.89万元,占比12.92%[25] - 2020 - 2022年研发投入分别为8057.73万元、11992.87万元和10732.37万元,占比分别为22.34%、18.39%和5.01%,累计30782.97万元[47] - 2020 - 2022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33.81%,2022年营业收入为23.95亿元[47] - 2022年末资产总额240125.62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37229.69万元,资产负债率42.68%[48] - 2022年净利润29288.64万元,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6555.06万元[48][49] - 2023年1 - 3月预计营业收入46300 - 47800万元,同比增长15.05% - 18.78%[51] - 2023年1 - 3月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5100 - 5400万元,同比增长157.42% - 172.57%[51] - 2023年1 - 3月预计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4600 - 4900万元,同比增长153.31% - 169.83%[51] 产品与市场 - 公司相继推出光伏湿制程辅助品、光伏设备及光伏电池三大类主要产品[44] - 光伏湿制程辅助品所处行业为“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6] - 光伏设备所处行业为“C35专用设备制造业”[46] - 光伏电池所处行业为“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46] 未来展望 - 公司2GW电池项目2022年9月实现满产,预计未来电池业务收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主营业务毛利率存在下降风险[76] - 公司拟用50,000.00万元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未来3年运营资金缺口为67,051.18万元[38][39] 股权结构 - 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为36000.00万股,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不低于4000.08万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126] - 发行前时创投资持股142941654股,占比39.71%;发行后持股142941654股,占比35.74%[126][127] - 发行前湖州思成持股137231879股,占比38.12%;发行后持股137231879股,占比34.31%[126][127] - 发行前张帆持股32440032股,占比9.01%;发行后持股32440032股,占比8.11%[126][127] - 发行前公司前十名股东持股合计358560063股,占比99.60%[129] 人员与激励 - 2022年末研发人员313人,占当年员工总数比例为21.54%[47] - 2022、2021、2020年度公司董监高薪酬总额分别为908.01万元、829.97万元、774.26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2.72%、8.46%、4.82%[192] - 2022年度公司现任董监高及核心技术人员在公司领取薪酬合计932.14万元[194] - 公司于2016 - 2021年对符合资格员工进行股权激励,激励股份锁定期至公司上市之日起三年[195] - 2014年7月时创投资股东非同比例增资,相关股东签署股权激励计划,激励股份锁定期为自授予日起五年[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