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源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AIDC行业更新 - 固态变压器行业展望
2025-07-11 09: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IDC 行业中的固态变压器(SST)行业 - **公司**:伊顿、维地、施耐德、科华、特变电工、西电半导体、台达、科威变压器、英伟达、Meta、微软、AWS、Google、中国移动、法国电信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SST 优势** - 效率提升:采用碳化硅或硅基开关管结合高频变压技术,将传统系统 95%的效率提升至 98%以上,利于大型数据中心节约耗电[1][3] - 占地减少:2.5 兆瓦供配电模块宽度从 13 - 14 米降至 7 - 9 米[1][3] - 易接入绿电:提升到 800 伏电压等级后,更容易接入绿电[3][4] - 满足高电压需求:满足高电压等级直流输出需求,提高数据中心效率,降低 PUE 值和全生命周期 TCO[1][10] 2. **SST 价格与成本** - 目前价格较高:处于推广阶段,随着技术成熟和规模化应用,成本预计会逐步下降[4] - SSP 成本:预计成本是北美 UPS 的 1.55 到 2 倍,可通过电费差异在 3.5 - 4 年内收回额外成本,长期有成本优势[1][6] - 科威变压器成本:目前价格 1.5 - 2 元/瓦,五年至七年内可能降低 30% - 50%,成熟阶段仍比传统方案高 30% - 50%[13][16] 3. **市场应用情况** - 数据中心未广泛采用:交流供电系统普及且维护方便,直流供电有维护难题,但智算发展推动向 SST 过渡[7] - 市场规模:取决于智算中心和 GPU 服务器需求,预计 2026 年底开始大规模供货,国内智算中心渗透率约 10%,北美新建数据中心容量预计 30% - 35%[3][24][25] - 海外云厂商态度:Meta、微软和 AWS 提出 SST 规划,2025 下半年 Meta 和谷歌供应 HVDC,2027 年后考虑 SFC,英伟达明确主要 SSP 供应商[26] 4. **供应商情况** - 主要供应商:传统 UPS 和 HVDC 厂商如伊顿、维地、施耐德、科华等,以及新进入者特变电工、西电半导体等[2][8][18] - 供货情况:2023 年西电半导体为贵州国电投数据中心供货,2024 年底伊顿向河北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提供原型机,台达曾向北美数据中心供货[8] 5. **技术相关** - 设计难点:共配电及功率器件组合,推广需头部企业联合开发并推广[2][22][23] - 材料选择:SST 研发初期以碳化硅二极管和碳化硅 MOSFET 为主,IGBT 能承受更大电流,碳化硅成本高、无法实现大容量[16] - 散热与谐波治理:效率提升使强制风冷可解决散热问题,电源设备有主动滤波功能和 PFC 模块治理谐波[19][20] - 解决 AI 脉冲型负载问题方案:超级电容(CBO)、特斯拉 Mega pack 锂电系统、增大 UPS 和 PSU 电容、改进 HVDC 或 UPS 后端开关算法[3][21][3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HVDC 与 UPS 应用差异**:北美和欧洲主要用 UPS,HVDC 应用不广泛,北美和欧洲 UPS 价格是国内的两倍左右[5] 2. **科威变压器成本构成**:中央配电柜占 10%,功率柜占 70% - 80%,后端分配柜占 10% - 15%,功率柜中高频变压器和开关模块分别占总成本约三分之一和 50%[13] 3. **高频变压器**:与传统普通变压器同类,技术壁垒在工艺器件方面难度较低,首批供货以北美厂家为主[24] 4. **未来趋势**:电源系统先提升 HVDC 输出电压等级,再过渡至 FST 架构,目前未看到新的替代方案[28][29][30]
2025年全球知名十大通讯电源品牌推荐
中国能源网· 2025-07-07 14:05
国际品牌通讯电源企业分析 美国ARTESYN(雅特生) - 全球领先电源公司 总部位于佛罗里达州 纳斯达克上市代码ATSN 研发机构覆盖北美/欧洲/亚洲 [1] - 核心产品LCC系列:LCC600系列支持600W单路输出(12V/28V/36V/48V) 工作温度-40℃至+85℃ 符合MIL-STD-461F EMI标准 [1] - LCC250系列提供250W单路输出 IP64防护等级 支持差分远端补偿和逻辑电平控制 [1] 瑞士ABB - 全球500强企业 由瑞典ASEA与瑞士BBC Brown Boveri于1988年合并成立 业务覆盖100+国家 [2] - CP-S系列产品:CP600S/CP800S/CP1000S输出功率600W~1500W 效率≥93% 支持N+1冗余并联 [2] - 宽温设计适应-40℃~+70℃ 输入电压兼容85-305VAC/120-430VDC 应用于5G基站/铁路通信 [2] 中国台湾台达 - 全球工业电源领导者 1971年成立 核心业务为电源管理与散热解决方案 [3] - DPS系列:DPS-500/600系列输出500W-600W DPS-2000/3000系列输出2kW-3kW 效率≥96% [3] - 模块化电源MPS-30A/50A系列单模块3kW-5kW 支持并联扩展至100kW 功率密度达50W/inch³ [3] 美国Bel Power - 成立于1949年 总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 专注AC-DC/DC-DC电源转换产品 [4][5] - TET系列:TET3000-48-3输出3kW TET6000-24-5输出6kW 效率≥92% 工作温度-40℃~+85℃ [5] - 为印度铁路光纤网络/孟买地铁提供电源解决方案 产品应用于5G基站/航空航天领域 [4][5] 日本村田制作所 - 1944年成立 全球电子元器件制造商 产品涵盖陶瓷电容器/滤波器/射频元件等 [6] - MYR系列微型DC-DC转换器:MYR0505SZ输出1W 隔离电压1500VDC 封装尺寸10.2×9.8×4.5mm [6] - UE系列中功率模块:UE12-48S05输出12W 效率≥92% 适配48V通信电源母线 [6] 国内品牌通讯电源企业分析 华为 - 全球ICT解决方案供应商 通讯电源产品应用于5G基站/数据中心/光伏储能 [7] - R4850G2输出3kW(48VDC)效率≥96% R4875G1输出4.5kW 支持N+1冗余 [7] - PowerCube 5000户外电源柜输出5kW IP55防护等级 支持6柜并联至30kW [7] 中电华星 - 2001年成立 拥有40+项专利 通过ISO9001/国军标/IRIS认证 [8][9] - CAE系列:CAE350-220S48L输出352.8W 效率82%~88% 工作温度-25℃~+70℃ [9] - CPD系列:CPD-1000-24输出1.5kW 效率≥93% 支持Modbus-RTU协议监控 [9] 捷蒽迪 - 2020年成立 由烽火通信和云涌电子(688060)共同投资 专注数字电源领域 [10] - 覆盖5G通信/数据中心/汽车电子/新能源场景 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10] 核达中远通 - 1999年成立 隶属广东核电集团 产品通过UL/TUV/CE/CCC认证 [11] - FCP500-48输出500W 效率≥93% FCP1000-24输出1kW 防护等级IP55 [11] - HVDC3000-380数据中心电源输出3kW 效率≥97% 支持N+1并联 [11] 麦格米特 - 深圳上市公司(002851) 业务涵盖电源产品/工业自动化/新能源 [12] - DRS系列:DRS-3000-24输出3kW 效率≥96% 功率密度25W/inch³ [12] - 全球布局研发中心 在德国设研究院 泰国/印度建海外工厂 [12]
英杰电气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全景网· 2025-05-20 09:53
公司战略与技术优势 - 公司通过研发、合作、服务等多维度保持技术优势,聚焦核心领域深化技术迭代,开发高精度、低能耗电源设备 [1] - 在半导体刻蚀、薄膜沉积等关键制程环节优化电源性能,探索第三代半导体制造的电源技术突破 [1] -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定制化解决方案,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升级 [1] - 推行"项目制"管理缩短研发周期,通过股权激励吸引留住研发人才,研发人员占比达35% [2] 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 2024年通过设计环节优化、供应链协同、生产工艺改进实现成本控制 [2] - 未来计划推进智能化改造提高自动化水平,借助精益生产管理减少浪费 [2] - 与供应商建立共赢关系确保采购成本合理,深挖供应链潜力降低原材料成本 [2] 半导体业务发展 - 半导体业务成为重要增长曲线,2024年销售收入3.5亿元占营收19.69% [4] - 已实现刻蚀、薄膜沉积等关键制程电源技术突破,部分型号量产并进入供应链 [6] - 2025年将重点攻克半导体设备电源国产化,加大刻蚀、离子注入、PECVD等领域研发投入 [5] - 半导体设备电源国产化率极低,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加速替代进程 [6] 光伏业务现状 - 2024年光伏行业订单下降40%,但海外订单约5亿元已实现交货 [4] - 2025年一季度国内光伏订单确认1.58亿元,在手订单超27亿元 [4] - 强化项目验收和应收账款管理,大部分货款已收到但未完成验收 [12] 充电桩与储能业务 - 充电桩业务已与国内头部企业合作,产品验证通过后将形成批量订单 [7] - 分布式光伏一体化配套含储能充电桩业务处于发展初期 [7] 研发与创新 - 在德阳、成都、深圳设有五个研发中心,研发人员470人且持续增加 [2] - 已取得"多FPGA芯片程序升级系统"等专利,软件算法达国际先进水平 [2] - 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完整,从研发到量产周期短,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3] 财务与营收目标 - 2024年营业收入17.80亿元,维持3-4年内达到50亿元目标不变 [4] - 资产负债率48.44%处于行业合理区间,债务风险可控 [12] - 收入确认滞后主要因行业特性及项目实施周期长,与产能无关 [15] 行业前景与竞争优势 - 新能源转型加速带来光伏、储能、充电桩业务广阔空间 [16] - 半导体设备电源国产替代加速,公司技术突破助力市场份额提升 [6] - 相比国际品牌在品牌影响力和部分高端指标仍有差距,但快速追赶 [17] - 四川高校资源丰富,公司通过多地研发中心布局吸引高精尖人才 [17] 新兴业务布局 - 制氢行业可能成为新增长点,正在攻克相关设备电源技术 [13] - 公共事业领域如重离子加速器、环境治理等对电源有持续需求 [13] - 医疗设备电源应用于肿瘤放射治疗,目前尚未形成规模销售 [10]
英杰电气(300820) - 300820英杰电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0
2025-05-20 08:32
公司优势与人才吸引 - 公司自1996年成立,有深厚技术底蕴,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经验丰富,与客户合作积累的信任有助于洞察市场需求和解决技术难题 [1] - 四川高校资源丰富,能输出大量相关专业人才,公司知名度高,能提供优厚薪酬和良好发展空间,且在深圳等一线城市设研发中心,研发人才涵盖多专业 [2] 行业前景与发展机遇 - 新能源领域,光伏、储能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业务有广阔空间,公司在光伏海外订单取得突破,充电桩业务拓展国内外市场;半导体市场规模增长,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公司攻克部分关键制程电源技术,产品量产供货 [3] 营收目标与订单营收差异 - 公司提出3 - 4年内营收达50亿元目标未变,2024年营收17.80亿元,新增订单因光伏行业影响下降约40%,但截至2024年底在手订单超27亿元 [18] - 业务板块多元,销售收入确认周期因行业特性和业务模式存在差异,光伏业务收入确认滞后系行业特性和项目实施周期所致,与产能匹配能力无实质关联 [4] 盈利增长点 - 未来业绩增长点主要在半导体业务、充电桩与储能业务、除光伏之外的新能源业务(如制氢行业)、国际市场拓展,光伏行业回暖仍是增长点 [5] 潜在主业营收规模 - 制氢行业领域未来可能有较大业务发展,公司攻克多项设备电源技术,完善产品布局,若技术突破并产业化应用,制氢设备电源业务有望达较大营收规模 [6] - 公共事业领域和传统工业领域存在潜在机会,拓展市场、增加产品占有率或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可助力营收规模提升,但受多种因素影响 [6][7] 光伏业务应对措施 - 应对光伏行业下行,国内强化项目验收和应收账款管理,海外2024年签订约5亿元订单,推动2025年确认销售收入;对发出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财务风险总体可控 [8] 资产负债率与资本结构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8.44%,处于行业合理区间,暂无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的明确计划,后续视市场环境和公司战略布局变化可能调整 [8][9] 分红与产品应用 - 公司会依据财务状况制定分红方案并尽快实施,但无法确定具体日期,需关注后续公告 [10] - 射频电源用于真空镀膜与表面处理、等离子体化学与能源领域、医疗与生物科技等,公司主要用于半导体制程、光伏电池片设备及真空镀膜与表面处理;有用于医疗行业的其他电源产品,应用于粒子加速器领域,但未形成大规模销售 [10] 射频电源供应情况 - 公司为国内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提供制程设备电源解决方案,正积极推进与晶圆厂的技术对接和商务洽谈 [10] 合作研发与订单情况 - 公司与科研院所合作针对国家重大项目实验提供电源解决方案,难以判断项目产业化条件和市场空间 [11] - 公司多年为科研院所重要项目提供电源配套服务,涉及核聚变等核电领域业务,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业务规模占比小,未对业绩产生显著影响 [12] 股价相关情况 - 股价受多重因素影响,公司通过展现自身发展逻辑、实现业绩增长增强投资者信心推动股价上涨 [13] - 近期股价上涨源于年报披露后与投资者交流,让投资者了解公司业务,看到光伏业务优势、新行业前景和半导体业务发展契机 [14][15] 业绩增速逻辑 - 聚焦高增长新兴业务领域,如半导体业务,国产替代空间大,公司部分型号量产获订单,将加速替代进程 [15] - 持续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推出高附加值产品,提升竞争力和利润率 [15] - 充电桩业务与国内头部企业合作,有望扩大销售体量和营收规模 [16] - 海外业务打开局面,2024年有较好销售业绩,2025年进行国际贸易商务谈判 [16] 半导体业务发展 - 半导体设备端,公司产品聚焦刻蚀、薄膜沉积等关键制程设备电源供应,实现技术突破,部分型号量产,后续将有更多型号量产 [16][17] - 半导体材料端,公司电源产品用于多种材料生产设备电源控制,在新兴半导体材料生产设备电源供应上不断渗透 [17] 2025年规划 - 研发规划聚焦半导体与泛半导体设备电源国产化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攻克关键制程电源技术难题,加强团队建设,与关键设备厂商合作 [17] 创新成果转化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创新成果转化体系,研发阶段确保成果贴合实际需求,利用制造经验和供应链优势实现量产,降低成本 [19] - 市场推广发挥定制化服务能力,提供一站式服务,增强客户粘性,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展市场份额;优化研发管理体系,建立高效协同机制,缩短转化周期 [20] 业务战略与研发投入 - 半导体等电子材料业务是重点发力方向,增长势头强劲;充电桩业务是拓展新能源领域关键布局,与国内头部企业合作有望实现业绩突破 [20][21] - 科研研发序列人员约470人,占公司正式员工约35%(含子公司),大量研发人员投身半导体电源技术攻关 [21] - 软件算法方面取得成果,申请相关专利,针对关键制程需求优化算法,提升电源性能,后续持续强化技术积累 [21] 成本控制与优化 - 2024年在设计环节兼顾实用性与成本,采购时与供应商建立共赢关系,生产制造过程中优化工艺、工序与工装管控成本 [21] - 未来从供应链协同创新降低原材料成本、生产环节智能化改造降低人工成本、精益生产管理减少浪费等方面优化成本结构 [22] 保持技术优势措施 - 聚焦核心领域深化技术迭代,开发高精度、低能耗电源设备;在关键制程环节优化电源性能,探索第三代半导体制造电源技术突破 [23] -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定制化解决方案,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提供增值服务,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升级;优化研发管理体系,推行“项目制”管理,通过股权激励吸引留住研发人才 [23] - 关注多行业产业趋势,提前布局第二增长曲线,探索电源在新兴行业应用,构筑技术与客户双重壁垒 [23]
英杰电气(300820):光伏业务短期承压 半导体领域积极拓展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0.59%,归母净利润3.23亿元,同比下降25.19%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5亿元,同比下降13.3%,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下降36.84% [1] 光伏业务 - 2024年国内光伏行业面临价格战压力,价格暴跌导致全产业链利润大幅收缩,光伏设备商订单量同比下降42% [2] - 公司2024年国内光伏行业订单同比2023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2] - 公司加强光伏业务的海外市场拓展,在亚洲地区取得较好订单业绩,缓解国内市场压力 [2] 半导体业务 - 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在AI、HPC及5G技术驱动下复苏,市场规模达6,280亿美元,同比增长19.1% [3] - 国内晶圆厂持续扩产及政策支持,半导体设备与材料行业可能迎来结构性机遇 [3] - 公司加大半导体及电子材料领域投入,重点攻关半导体刻蚀、薄膜沉积(CVD/PECVD)、离子注入等关键制程电源技术 [3] - 公司拓展碳化硅外延、复合铜箔等新兴领域,部分型号射频电源已实现量产,覆盖5nm刻蚀及PECVD等先进制程 [3] - 公司已申请数十项半导体电源相关专利,半导体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3]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年~2027年收入分别为25.6亿元、30.46亿元、36.5亿元 [4] - 预计公司2025年~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6亿元、7.36亿元、9.03亿元 [4] - 给予25年20倍PE,对应六个月目标价53.03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