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研究

搜索文档
310个目录外药品拟角逐进入医保 面临价格博弈与“真创新”的考量
第一财经· 2025-08-23 16:55
医保目录调整概况 - 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进入初步形式审查阶段 通过审查药品需经专家评审和价格协商等环节才能最终纳入 [1] - 目录外通过初审通用名达310个 较2024年249个增加24.5% 准入竞争加剧 [1][3] - 医保基金作为国内药品费用最大支付方 在定价与患者可及性之间需寻求平衡 [2][6] 创新药纳入进展 - 2018年以来累计530个药品通过谈判新增进入目录 显著提升创新药可及性 [3] - 2018-2024年超70种抗肿瘤药进入目录 覆盖超20个瘤种 缓解患者用药困境 [3] - 一类创新药获批数量呈上升趋势 2024年达48种 为2018年5倍以上 2024年上半年已近40种 [3] - 乳腺癌药物卡匹色替片作为首个AKT抑制剂获批上市 已通过初步形式审查 [3][4] 医保准入影响 - 进入医保目录成为新药销量分水岭 部分药品纳入后销量放量10-20倍或更高 [4] - 医保发挥医疗资源配置指挥棒作用 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并优化资源配置 [4] - 肿瘤科医生指出价格是重要选择因素 医保谈判降价使创新药惠及更多患者 [6] 价格谈判机制 - 独家品种采用谈判方式 非独家品种采用竞价方式确认医保支付标准 [3] - 创新药面临定价与可及性平衡考验 需兼顾研发成本回收和患者负担能力 [6][7] - 医保支付价格过低影响创新回报 过高则医保基金难以承受 [6] 政策导向与创新支持 - 2025年目录调整坚持"补齐短板、优化结构、鼓励创新"思路 支持真创新和差异化创新 [8] - 通过卫生技术评估多维度研判药品价值 对创新价值进行量化和分级 [8] - 优化续约规则控制谈判药品降价幅度 稳定新药预期 [8] 动态调整与价值评估 - 目录总量有限需动态优化 实行有进有出机制 [9] - 部分新药真实世界临床效果未达医保支付预期 临床证据不充分可能影响准入 [9] - 建立药品综合价值评估体系迫在眉睫 需用数据解决"花得值不值"问题 [10] 真实世界数据应用 - 真实世界数据源于临床实际 能反映药品真实效果 但存在质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12] - 真创新需体现临床获益程度和安全性 包括生存率提升和生活质量改善 [12] - 真实世界研究可验证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是对确定性实验的补充 [13] 国际经验借鉴 - 英国NICE通过卫生技术评估支持卫生决策 证据评估过程公平透明 [13] - 中国药物经济学和卫生技术评估起步较晚 仍需进一步完善 [13]
310个目录外药品拟角逐进入医保,面临价格博弈与“真创新”的考量
第一财经· 2025-08-23 16:37
医保目录调整概况 - 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已启动 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目录外药品通用名达310个 较2024年249个增加24.5% [2][4] - 医保目录调整需经过专家评审 谈判/竞价/价格协商等环节 最终确定纳入报销范围 [2] - 医保基金是我国药品费用最大支付方 目录调整坚持"补齐短板 优化结构 鼓励创新"思路 [3][9] 创新药准入动态 - 2018-2024年累计530个药品通过谈判新增进入医保目录 其中超70种抗肿瘤药物涉及20个瘤种 [4] - 一类创新药获批数量呈上升趋势 2024年达48种是2018年的5倍以上 2024年上半年已接近40种 [4] - 创新药进入医保后销量显著放量 部分药品销量增长达十倍或二十倍以上 [5] 价格谈判机制 - 独家品种采用谈判方式 非独家品种采用竞价方式确定医保支付标准 [4] - 谈判形成双方认可的医保支付标准 确定供应医保定点机构的协议价格 [7] - 创新药面临定价与患者可及性平衡考验 需兼顾研发成本回收和医保基金承受能力 [7][8] 临床价值评估 - 医保部门强调"真支持创新 支持真创新 支持差异化创新" 以患者健康获益为核心进行多维度价值评估 [10] - 要求药企重视真实世界研究数据积累 关注生存率提升 生活质量改善等临床获益指标 [13] - 部分新药因临床证据不充分或实际受益不确切 在医保准入环节面临被拒绝或超预期降价风险 [11] 国际经验借鉴 - 英国NICE通过卫生技术评估支持医保决策 证据评估过程公平公正透明 [14] - 真实世界数据具有样本量大 真实性高等特点 但存在质量标准不统一等挑战 [13] -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估和卫生技术评估体系仍待完善 需建立药品综合价值评估体系 [12][14]
海南博鳌乐城加速建设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04:00
中新网海南琼海8月21日电(粟棱李欣楠孙艺菡)一款名为科利耳Nexa系统的进口智能人工耳蜗系统,自 今年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简称"乐城先行区")以来,已有累计100例中国听障患者通 过这一创新产品重获新"声"。 作为中国唯一的"医疗特区",乐城先行区自2013年成立以来,依托"特许医疗、特许研究、特许经营、 特许国际医疗交流"的政策优势,已基本实现医疗技术、装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成为国 际创新药械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通道。 截至目前,乐城先行区已引进504种国外已上市、国内未上市的临床急需特许药械。园区内现已落地运 营超过30家医疗机构,形成以国内顶尖公立医院为引领,国际国内品牌专科为特色的医疗产业格局。 这些制度集成创新的成果,正通过临床实践转化为患者的健康福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海南医院(海南博鳌研究型医院)党委书记顾志冬表示,在传统审批模式下,国际创新药械进入国内市场 往往需要较长的临床验证周期。而在乐城先行区,借助真实世界研究等政策突破,有迫切临床需求的患 者得以更快用上国际先进药械。 此外,园区内多家医疗机构正积极布局各具特色的高品质服务项目。例如,博鳌一龄 ...
乐城海南眼视光眼科医院招募眼疾患者开展真实世界研究
海南日报· 2025-08-05 09:40
医疗创新 - 海南眼视光眼科医院引入特许药品0 19氟轻松玻璃体内植入剂 用于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ME) [1] - 0 19氟轻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是美国FDA唯一批准的缓释长达3年的治疗DME的皮质类固醇眼内植入剂 [1] - 该植入剂可帮助DME患者长期控制黄斑水肿 维持视力 减轻频繁就诊负担 [1] 临床试验 - 医院面向全国招募DME患者作为实效性真实世界研究受试者 预计入组121例 [1] - 首例研究入组患者已于8月1日在海南眼视光眼科医院完成注射 [2] 疾病背景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 常累及双眼 [1] - DME患者面临巨大治疗负担和经济负担 [1]
郭广昌:复星坚定看好海南自贸港 将加大文旅等优势产业在琼布局
中国经济网· 2025-07-30 00:48
复星国际股价表现 - 复星国际股价当日下跌0.71%至5.61港元 [2] - 日内波动区间为5.52-5.78港元 [2] - 成交量达到78万手 [2] 海南自贸港布局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 [3][4] - 公司在海南已深耕近20年,创造就业岗位6000多个,累计纳税超百亿元 [3] - 未来将继续加码文旅、大健康、先进智造等优势产业 [3] 文旅产业 - 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累计接待全球游客超3200万人次 [3] - 2024年10月将推出"海南超级地中海"AI主题度假区 [5] - 项目规划包括AIGC客房定制、数字人管家、飞行汽车接驳等创新体验 [5][6] - 将与亚特兰蒂斯形成超级旅游度假集群 [6] 大健康产业 - 利用博鳌乐城政策优势推动全球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转化 [3] - 瑞典博毅雅呼吸机8款产品实现"海南制造" [3] - 实施"源头创新+临床转化+产业落地"的生物医药战略 [6] 新能源产业 - 海南矿业投资10.56亿元建设2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 [6] - 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年产值突破20亿元 [6] - 马里锂矿即将投产,构建新能源上游资源一体化产业链 [4][6] 公益事业 - 设立1000万元复星光彩教育奖励基金,资助6930人次贫困学生 [7] - "健康暖心—乡村医生项目"累计投入逾1200万元 [7]
医渡科技2025财年成绩单:亏损收窄近40%,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增效
经济观察网· 2025-06-25 17:49
业务发展 - 公司构建"产品迭代—场景渗透—价值反哺"的正向循环模式,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核心产品全面升级,包括AI中台升级至2.0和新一代数据中心Eywa升级至5.0 [2] - 推出"灵析智管"运营管理智能体与新一代AI智能科研产品"灵析智研",医院客户总数增长至110家,AI中台2.0在三个月内完成在超过30家三甲医院的部署应用 [2] -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通过自主研发的i系列解决方案矩阵,构建了覆盖临床开发效率优化、研究设计精准化、商业化风险预判的完整服务体系 [2] - 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深耕"惠民保"领域,连续三年作为"深圳惠民保"的主运营平台,2024年度参保人数达609万人,参保率超过35% [3] - 连续四年担任"北京普惠健康保"的主运营平台,累计参保超1500万人次,累计受理赔案件超37万件 [3]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实现收入人民币7.15亿元,年度亏损缩减至人民币1.35亿元,同比大幅减亏38.9% [4] - 现金储备充足 [4] 客户情况 -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活跃客户达132家,前20大客户收入留存率为87.51% [2] - 头部20家跨国药企中16家为其客户 [2] - 累计完成411项临床研究(含药企与研究者发起项目),前瞻性及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项目达275项 [2]
(经济观察)海南自贸港扩大开放促医药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5-07 13:42
海南自贸港医疗政策与产业发展 政策实施成效 - "零关税"药械政策自2024年12月25日实施以来,累计监管申报货值6023 9万元,减免税款818 7万元,显著降低医院运营和患者就医成本[1] - 乐城先行区已引进特许药械470余种,通过真实世界研究加速21款产品在中国注册上市,并与20国180余家药械企业建立合作[1] 产业模式创新 - "乐城研用+海口生产"模式推动创新药械本土化,例如先声药业"科赛拉"通过该模式实现全面上市并在海口投产[3] - 海口国家高新区作为核心承载区,2024年医药产值占全省近八成,依托自贸港政策建立境外药械快速上市转化路径[3] 未来发展规划 - 海南计划三年内打造真实世界研究应用高地,拓展"乐城研用+海口/琼海生产"模式,推动更多药械本地化生产[2] - 乐城医工转化平台将于2024年底建成,成为省内首个创新药械技术转移孵化平台,促进中外产品转化[3] 监管与开放举措 - 海南提出5项监管创新措施,包括试点分段生产、便利化进口流程、支持国产出海等,以扩大医药行业对外开放[2] - 政策聚焦推动进口化妆品加快上市,加强国际药械技术交流,促进境外消费回流[2] 基础设施与资源 - 乐城先行区已有30家医疗机构开业运营,形成医疗旅游产业集聚效应[3] - 政策优势叠加(特许医疗/研究/经营/国际交流),使该区成为国际创新药械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