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支持工具

搜索文档
碳减排支持工具将扩容 绿色转型迈上新台阶
中国经营报· 2025-06-19 06:51
金融开放举措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八项重磅金融开放举措 包括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如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试点 [1] - 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于2021年 发放对象为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 支持清洁能源 节能环保 碳减排技术三大领域 [1] - 2024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提出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年限至2027年年末 [1] 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挑战 - 绿色项目认定标准尚未完全统一 存在核查难度 不同行业 地区对碳减排项目的理解和标准存在差异 [2] - 工具覆盖面有限 未覆盖"碳达峰"目标实现后需重点部署的潜在绿色转型领域和低碳负碳领域 [2] - 金融机构实际操作中较为谨慎 规模有限 风险补偿与激励机制有待提升 [2] - 区域发展不均衡 中西部 资源型地区的绿色项目供给能力低于东部地区 [2] - 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的重点领域有待扩展 如低碳农业 绿色交通 污水处理 绿色建筑等产业 [2] 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试点意义 - 标志着绿色结构性工具迈入深化改革阶段 可能在支持领域 金融产品形态 配套政策机制等方面展开创新 [3] - 推动碳减排工具从点状运行机制向更具系统性 可复制的政策工具转变 [3] - 上海先行先试体现政策可测试性与制度引领相结合 将探索更多元化的绿色金融工具设计 [3] - 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将绿色金融工具制度化 标准化 提升国家气候金融治理能力 [3]
绿色金融的价值锚点:碳减排支持工具与商业银行市场价值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02 19:41
双碳目标下碳减排支持工具对商业银行市场价值的影响 - 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信号传递—声誉积累—风险治理"三维机制提升商业银行市场价值 [2][4][5] - 央行2021年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低息再贷款与绿色贷款绩效挂钩 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绿色低碳领域 [2] - 研究基于42家A股上市银行2020-2023Q1数据 证实碳减排贷款显著提升银行市场价值 [6] 三维作用机制分析 信号传递效应 - 银行定期披露碳减排贷款信息降低投资者信息不对称 股票流动性指标(换手率/非流动性/Roll指标)显著改善 [5][7] - 节能环保与清洁能源领域贷款对市场价值提升效果最显著 [7] 市场声誉效应 - 参与碳减排贷款的银行在社交媒体讨论量增加23% 积极评价比例提升15个百分点 [5][7] - 绿色金融实践吸引环境意识客户 推动产品创新与品牌形象提升 [5] 风险治理效应 - 参与银行央行再贷款/总资产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提升0.5个百分点 [7] - 低成本资金降低绿色信贷业务成本 环境风险纳入整体风控体系使股价崩盘风险下降12% [5][7] 实证研究关键发现 - 双重差分模型显示碳减排贷款使银行Tobin's Q值提升0.21 经内生性检验确认可靠性 [6] - 碳减排贷款对市场价值的提升效果比普通绿色贷款高37% 因央行低息资金支持 [7] - 政策建议扩大碳减排工具应用范围 重点支持节能环保与清洁能源领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