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

搜索文档
欧盟、澳大利亚、巴西探索加强未成年人社交媒体使用管理—— 安全上网,促进青少年“数字健康”(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12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 社交媒体是青少年获取信息、交流互动和自我表达的重要平台,集学习、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 [1] - 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带来信息过载、网络沉迷、隐私泄露及不良信息诱导等多重挑战,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1] - 青少年因不当使用社交媒体出现问题的比例从2018年的7%升至2022年的11%,12%的青少年面临沉迷游戏的风险 [1] 欧盟的监管措施 - 大部分主流社交媒体禁止13岁以下儿童注册和使用 [3] - 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规定未成年人需父母同意才能使用社交媒体 [3] - 瑞典考虑通过立法进一步限制社交媒体用户年龄,法国、荷兰、希腊计划禁止部分中小学学生携带电子产品进入校园 [3] - 欧盟禁止社交媒体向未成年人投放个性化广告,禁用自动播放功能 [3] - 德国研究人工智能评估系统判定用户年龄,限制青少年账户的内容和社交行为 [4] 澳大利亚的立法行动 - 2024年澳大利亚有2080万活跃社交媒体用户,占总人口的78.3% [5] - TikTok在澳大利亚有近900万活跃用户,平均每月花费23.4小时 [5] - 澳大利亚通过《2024网络安全(社交媒体最低年龄)修正案》,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主流社交媒体平台 [6] - 社交媒体公司若未能阻止未成年人使用,可能面临最高5000万澳元罚款 [6] 巴西的隐私保护与教育 - 巴西至少1/3的7—17岁青少年选择公开个人资料,近一半愿意与任何人互动 [8] - 巴西《通用数据保护法》要求收集未成年人数据时需获得家长或监护人明确同意 [8] - 巴西联邦参议院批准法案,要求平台设立年龄验证机制并限制基于未成年人数据的定向广告 [8] - 巴西学校计划将网络安全知识纳入课程,培养青少年对社交媒体风险的认识 [9]
英国《泰晤士报》:社交媒体时代,英国毕业舞会“卷”起来
环球时报· 2025-07-01 07:00
英国《泰晤士报》 6 月 28 日文章,原题:为什么英国青少年对舞会着装如此着迷 对16岁的英国少女阿梅 莉·查利斯来说,她过去一年几乎都在翘首以盼毕业舞会,不仅提前买好了礼服,预约了发型师,还和 朋友们约好一起聚会和过夜,"在紧张的考试后,终于能和全班同学一起狂欢,真的很令人期待。" 舞会原本是美国校园文化中的经典环节,如今在英国校园迅速流行。数据显示,英国约85%的中学都会 举办舞会,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毕业舞会季,不少学生将其视为"青春谢幕礼"。"舞会是英国文化'美国 化'的必然结果。"阿梅莉的母亲、《泰晤士报》旅游栏目负责人克莱尔·欧文表示,"浪漫、华丽、成长 蜕变,这些在美国文学和电影中被长期美化的元素,如今也深深吸引着英国青少年。" 英国一家时尚租赁平台的数据显示,近期,与舞会相关的租赁订单同比增长高达300%。平台负责人 说:"舞会是一种典型的'礼服只穿一次'场合,租衣服是一种理性选择。"一家青少年礼服店的老板说, 2012年开店时,舞会只占其业务一小部分,如今它推动着60%的服装销量。 这场青春盛典背后是英国舞会经济的崛起。据估计,舞会产业的价值约为8000万至9000万英镑,但这是 10年前 ...
“新花花公子”缔造者的隐秘人生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29 21:15
导 语:拉德文斯基将网络色情从依赖广告的成人电影网站,转变为一种社交媒体式的平台,贩 卖一种既诱人又利润丰厚的"陪伴幻觉"。 里奥·拉德文斯基(Leo Radvinsky)有一个极为简陋的个人网站,上面写着他是"企业构建者、天使 投资人和直升机飞行爱好者"。他的基金会官网则重点展示了他对开源软件的支持,以及对诸如纪 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等慈善项目的捐赠承诺。 然而,被刻意掩盖的是,拉德文斯基巨额财富的真正来源:他打造的色情订阅平台OnlyFans。这一 平台已经成为线上性产业的霸主。 作为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经济学毕业生,拉德文斯基将网络色情从依赖广告的成人 电影网站,转变为一种社交媒体式的平台,贩卖一种既诱人又利润丰厚的"陪伴幻觉"。OnlyFans现 已拥有超过3亿用户,许多人为访问创作者主页、点播视频及个性化互动支付费用。 这些创作者包括性工作者,也有兼职素人、流行歌星和其他性感名人,很多人会向付费订阅者提供 露骨内容。 "OnlyFans彻底改变了这个行业,它让普通人也有机会成为表演 ...
机构:中国车企在东南亚“社媒偏科”!仍存在布局盲区
南方都市报· 2025-06-28 23:22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东南亚市场网络影响力分析 核心观点 -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东南亚市场存在社交媒体运营"偏科"现象,过度依赖Facebook而忽视TikTok等视频平台,错失年轻用户增长红利 [1][3] - 品牌面临四大挑战:跨平台适配失衡、本土化叙事浅层化、舆情管理短板、传播矩阵协同不足 [3][4] - 建议通过分平台策略体系、深度文化嵌入、KOL联动等方式实现精益运营 [5] 社交媒体平台布局 - 研究覆盖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X五大平台,发现中国品牌内容布局集中于Facebook和Instagram,对TikTok、YouTube存在盲区 [1][3] - 东南亚市场6.9亿人口中,30.5岁年龄中位数与日均5小时社媒使用时长的用户特征,催生视频平台增长机遇 [3] - 依赖单一平台可能导致流量断层风险,需建立抗风险渠道矩阵 [3] 本土化运营挑战 - 当前传播多停留在"海报+促销"浅层叙事,优秀案例通过文化触发实现单平台4.3万次深度情感交互 [4] - 关闭评论区行为导致负面舆情发酵,且切断UGC内容改进渠道(如高温电池适配性、充电桩优化等关键数据) [4][6] - 多账号运营策略引发内容同质化和内耗,削弱品牌矩阵效能 [4] 战略建议 - 需破解内容同质化、文化叙事表层化、用户画像模糊三大矛盾 [5] - 构建国家-场景矩阵实施精细化运营,联动本土KOL建立精准传播链路 [5] - 动态调整资源分配,挖掘新兴平台增量,建立垂直领域高认知度标签 [4][5]
外媒:谋杀并肢解9人,被称为“推特杀手”的日本男子被执行死刑
环球网· 2025-06-27 16:40
案件概述 - 日本男子白石隆浩因谋杀并肢解9人于27日被执行绞刑,这是日本政府自2022年7月以来首次执行死刑,也是石破茂政府就职以来首次执行死刑 [1] - 白石隆浩的罪行包括抢劫、强奸、谋杀、毁尸灭迹、遗弃尸体,九名受害者遭到殴打、抢劫、杀害并被肢解,部分尸体被藏在盒子里,部分被丢弃在垃圾堆里 [3] - 案件因性因素和经济因素等自私的动机引发,导致两个月内9人死亡,被法务大臣铃木馨祐称为"极其严重的案件",引发全社会震惊和焦虑 [3] 案件细节 - 白石隆浩通过社交媒体推特(现名X)联系受害者,被称为"推特杀手",2017年因涉嫌在家中藏匿9人尸体被警方逮捕 [3] - 受害者包括8名女子和1名男子,年龄介于15岁至26岁之间,白石将受害者引诱到东京附近的公寓中杀害并肢解尸体 [3] - 白石供认在家中杀害并肢解受害人,使用猫砂掩盖犯罪事实,并通过推特与有自杀倾向的受害者联系,提出帮助他们自杀后将尸体碎块藏在公寓冷藏箱中 [3] - 2020年12月,白石被判犯有谋杀、强奸、肢解等罪行,并被判处死刑,日本死刑以绞刑方式执行 [3] 社会影响 - 这起大规模谋杀案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日本全国,并引发了人们对社交媒体使用的担忧 [4]
美媒:社交媒体让嫉妒“工业化”
环球时报· 2025-06-26 06:35
社交媒体行业影响 - 社交媒体通过精心调教的算法将用户负面情绪转换为商家利润 青少年平均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耗费5小时 [1] - 社交媒体让嫉妒情绪"工业化" 将"攀比"变成生意 用户多巴胺释放节奏被掌控 [1] - 社交媒体展示被算法放大的"美好生活" 导致用户产生失落感和焦虑情绪 [1][2] 用户行为与心理影响 - 用户惯于将自己的生活与被算法放大的"网红"比较 不再为拥有之物心怀感激 [2] - 社交媒体内容导致用户陷入"爱而不得"的痛苦 情绪健康主导权被相关公司掌控 [2] - 社交媒体上他人的奢靡假期、幸福家庭、豪宅美景等内容引发用户嫉妒心理 [1] 行业商业模式 - 社交媒体公司通过贩卖"焦虑"牟利 用户情感发育受到商业利益影响 [1][2] - 算法放大特定内容 刺激用户持续刷手机 形成"越刷越难受"的循环 [1] - 负面情绪的煽动与传播成为社交媒体平台的重要运营手段 [1]
Meta、TikTok集体抗议澳洲“双标”监管,YouTube豁免撕裂社媒公平竞争
智通财经网· 2025-06-24 14:09
澳大利亚在线监管机构对YouTube豁免社交媒体禁令的争议 - 澳大利亚在线监管机构呼吁政府撤销允许YouTube豁免于针对16岁以下青少年社交媒体禁令的决定 [1] - 电子安全专员指出YouTube是澳大利亚青少年使用最频繁的社交媒体平台,也是对其造成伤害的最大源头 [1] - 危害内容包括厌女言论、仇恨素材、暴力斗殴视频、网络挑战、饮食失调及自杀倾向内容等 [1] YouTube的回应 - YouTube回应称监管机构的言论忽视了平台为在校学生和教师带来的益处 [2] - 公司敦促政府履行公开承诺,确保澳大利亚青少年能继续在YouTube上获取有价值的内容 [2] 行业竞争与政策争议 - 竞争对手如Snap Inc和Meta Platforms对YouTube享受的特殊待遇表示不满 [1] - 有消息称澳大利亚政府在启动公众咨询前已向YouTube高管作出私人承诺 [1] - 相关法律于2025年底前生效,引发行业对政策公平性的质疑 [1]
综述|欧洲多国拟对未成年人访问社交媒体加强监管
新华网· 2025-06-23 13:48
社交媒体监管趋势 - 欧洲多国政府拟对未成年人访问社交媒体加强监管,起因是奥地利校园枪击案和法国学生暴力事件暴露社交媒体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潜在助长效应[1][2] - 英国调查显示,承认实施过暴力行为的13-17岁青少年中64%认为社交媒体对其行为有影响[1] - 《美国医学会杂志》研究指出社交媒体、手机和游戏成瘾倾向与青少年自杀想法及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关联[1] 各国政策动向 - 法国总统马克龙推动欧盟禁止15岁以下儿童访问社交媒体平台,否则将考虑国家层面立法[2] - 荷兰建议禁止15岁以下儿童使用社交媒体或限制屏幕时间[2] - 挪威拟将青少年自由使用电子设备的年龄从13岁提高到15岁,保留父母批准权限[2] - 德国要求13-16岁儿童需父母同意才能使用社交媒体[2] - 希腊设定"数字成年年龄"为15岁并推出监控App[2] - 西班牙拟将开设社交媒体账户最低年龄从14岁提高到16岁,强制智能手机默认家长控制[2] 欧盟统一监管倡议 - 希腊、法国、西班牙牵头提案要求未成年人必须获得父母同意才能访问社交媒体,获丹麦、斯洛文尼亚和塞浦路斯支持[3] - 丹麦数字化部长表示将推动欧盟设定统一"数字成年年龄"为15岁,并实施强制性年龄验证措施[3] - 现行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未统一"数字成年年龄"标准,丹麦计划在担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期间优先推进儿童网络安全议题[3]
从说谎到经济学,少年们的跨界提问 | Knock Knock 世界
声动活泼· 2025-06-14 16:46
播客节目信息 - 播客「Knock Knock 世界」由「声动活泼」和「十分之一」联合出品 目标受众为少年群体 内容聚焦全球新鲜事 [6] - 节目更新频率为每周一、三、五早晨6点 单期时长10分钟 第一季更新周期为2025年3月25日至2026年3月24日 [6][7] - 定价策略采用年度订阅制 价格为365元 已在Apple Podcast、喜马拉雅等主流音频平台上线 并提供三期免费试听 [6][7][8] 用户反馈与市场观察 - 青少年用户对节日类话题呈现明显偏好 儿童节、万圣节相关问题投递量显著高于父亲节、母亲节 [1] - 实体商业衰退现象引发年轻用户关注 包括商品店、童装店、绘本馆等业态出现集中倒闭潮 [4] - 农业经济问题受到地域性关注 河南地区用户对比中美农民收入差异 提出机械化程度与收入不匹配的疑问 [5] 热点话题讨论 - 监管政策差异引发讨论 对比英国糖税、澳大利亚16岁以下社交媒体禁令等不同立法逻辑 [3] - 科技领域关注克隆技术发展 用户探讨恐龙复活可行性 指出DNA提取是主要技术瓶颈 [5] - 黄金价格波动机制成为投资教育切入点 用户提问涉及稀缺性原理与多重影响因素 [5]
TikTok前途未卜,美媒爆料Snapchat欲抢占其广告市场
环球网· 2025-06-11 16:56
Snapchat抢夺TikTok广告市场份额 - Snap推出多种广告额度激励措施 包括花费5万美元赠送1万美元额度 额外投放10万美元获得1万美元额度 转移10万美元预算可获得20%额度 [1] - 激励措施明确针对TikTok广告预算 Snap业务代表直接表明目的是争抢原本计划用于TikTok的广告支出 [1] - 三位广告买家虽参与Snap广告活动 但均未接受优惠 也未因此增加预算或从TikTok转移预算 [4] Snap广告业务现状 - 公司广告销售增长乏力 被分析师认为落后于同行 首席执行官埃文·斯皮格尔投入巨资改造广告业务 [4] - 公司受益于TikTok在美国的不确定性 在2025年1月19日TikTok短暂关停后 Snap迎来显著流量增加 [4] - 世界广告研究中心估计 TikTok禁令可能导致2025年损失324亿美元全球广告收入 [4] 公司高管态度 - 斯皮格尔2023年4月表示 TikTok禁令在"短期内"有利 但对"单独针对一家科技公司"的长期影响表示担忧 [5] - 在2025年财报电话会议上 斯皮格尔再次表示公司正受益于TikTok面临的不确定性 [4] 行业动态 - TikTok禁令第二次宽限期将于6月19日到期 特朗普可能再次签署行政令暂缓执行 [5] - 媒体将Snap定位为TikTok变故时的最大潜在受益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