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OnlyFans
icon
搜索文档
让人欲罢不能的社交媒体,正在迎来它的末日?
虎嗅· 2025-09-04 15:54
社交媒体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互动率显著下降 Facebook和X帖子平均互动率仅0.15% Instagram同比下降24% TikTok进入平台期 [28] - 平台内容生态被AI生成内容主导 人类创作内容被算法边缘化 真实内容互动量远低于为点击率优化的内容 [11][15] - Facebook成为最大AI垃圾信息存储库 公共群组充斥机器生成帖子 使用诱导点击标题和AI合成图片推销骗局 [15] 内容质量与用户信任度 - 美国成年人对社交媒体信息可靠性骤降 目前不足一半认为基本可靠 较2010年代中期三分之二比例明显下滑 [30] - 年轻用户信任度降幅最大 数字原住民更清楚内容非人类创作本质 但仍持续使用平台 [31] - 内容脱离文化记忆和人际交流 形成"语义淤泥" 看似语言却几乎毫无意义 为博关注而非传递意义优化 [17] 新型经济模式崛起 - OnlyFans成为性工作者主流数字市场 2023年总支付额66.3亿美元 税前利润6.58亿美元 [25] - "美女机器人经济"形成虚拟社会关系市场 融合机器人、诈骗犯和软色情营销 驱动力源于经济不稳定 [20][21] - X平台成为OnlyFans创作者营销渠道 数千账号运营导流业务 2024年研究显示数千账号使用AI生成虚假资料照片 [25] 用户行为与平台演变 - 用户转向更小更私密空间 如群聊、Discord服务器和联邦式微博客 形成十亿个小型花园 [35] - X平台流失至少15%全球用户 Threads日活跃用户从5000万降至1000万 Twitch观看时长创四年新低仅15.8亿小时 [35] - 全球社交媒体用户增长放缓 2025年初约53亿用户占人口65% 年增长率降至4%-5% 远低于2010年代两位数增长 [36] 平台战略调整 - 大型平台推广私密社交功能 Instagram强调私信 X推广仅限订阅者圈子 TikTok试验私密社群 [40] - 创作者经济模式转向深度导向 拥有万名忠实订阅者的作家可能比百万粉丝网红收益更高 更注重留存而非病毒传播 [36] - 替代平台采用"审慎的摩擦力"设计 如Are.na无算法信息流和互动指标 要求手动建立想法连接 [58][59] 行业结构变化 - 众多平台死亡或僵尸化 Vine、Google+、Yik Yak已死亡 Tumblr、Ello功能性死亡 MySpace、Bebo死而复生又再次死亡 [36] - 微型社区通过付费墙或严格管理阻挡机器人 形成有边界自愿加入空间 贩卖亲近感而非产品 [38][39] - 平台控制方式演变 "不参与"成为自我流放 线下现实被线上世界塑造 职业网络和小企业生存依赖社交媒体存在 [49]
AI版的OnlyFans,要抢走福利姬饭碗了?
虎嗅APP· 2025-07-08 22:19
AI数字人陪聊平台OhChat - 英国公司推出AI陪聊平台OhChat 创作者上传30张照片并通过30分钟对话训练即可生成数字分身 该分身能模拟真人语调/声音/性格进行色情聊天 [7][9] - 数字人可提供四个等级的互动内容 从普通聊天到露骨内容均可定制 订阅价格4 99-29 99美元/月 创作者获得80%分成收入 [9][10] - 平台采用类似OnlyFans的订阅制 但创作者无需持续投入精力 实现纯被动收入 相比直播等模式更具效率优势 [10] 技术实现与行业痛点 - 采用人脸驱动+语音对齐+图像生成+大语言模块技术链 通过Meta等模型实现高度拟真 包括微表情同步和长期记忆功能 [19] - 解决OnlyFans核心矛盾:粉丝互动需求与创作者精力不足 现有平台普遍存在客服代聊现象 导致用户体验割裂 [22][23][27] - 成人内容行业存在盗版泛滥问题 用户付费意愿下降 OhChat通过AI提供差异化情感连接体验 [30][32] 市场需求与用户行为 - 孤独经济催生陪伴需求 美国超50%劳动者感到孤独 欧盟35%人群存在孤独感 AI伴侣类应用年下载量达2 25亿次 [42][59] - GPT-4 5通过图灵测试 73%用户误认为真人 显示AI拟人化技术已超越真实人类交互体验 [46][47] - 用户倾向低门槛情感连接 20%ChatGPT用户将其作为情感陪伴工具 反映对可控关系的偏好 [59][60] 商业前景与行业趋势 - 项目三个月内获450万美元融资 投资方采用AI决策模型验证商业可行性 [36] - 数字人技术找到明确变现场景 成人内容市场规模达3000万美元 前20生成式AI中30%为陪伴类产品 [59] - 模式创新性在于同时满足用户真实互动需求与创作者效率提升 被描述为"OnlyFans与OpenAI的结合体" [35][36]
AI版的OnlyFans,要抢走福利姬饭碗了?
36氪· 2025-07-03 10:19
行业趋势 - AI数字人技术被应用于成人内容创作领域,通过30张照片和30分钟语音训练即可生成与真人性格相似的数字分身[4] - 数字人可实现24小时在线互动,支持文本、语音、图像发送,并能根据用户偏好调整互动强度和露骨程度(共4个等级)[4][6] - 技术采用人脸驱动+语音对齐+图像生成+大语言模块的成熟流水线方案,Stable Diffusion等模型优化使数字人拟真度显著提升[20] 商业模式 - OhChat采用订阅制收费(4.99-29.99美元/月),创作者获得80%分成收入,远高于OnlyFans等传统平台抽成比例[6][8] - 平台解决OnlyFans核心痛点:真人创作者精力有限与粉丝互动需求间的矛盾,AI分身可替代外包客服维持"真人感"[25][34] - 上线三个月即获45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Tangent采用AI决策模型验证其商业价值[34] 用户行为 - 用户可按头发颜色、眼睛颜色等11项特征精确筛选数字人,互动时可触发定制剧本增强沉浸感[10][11][17] - AI伴侣类应用全球年产值达3000万美元,Google Play相关下载量2.25亿次,20%用户将ChatGPT等工具用于情感陪伴[53] - GPT-4.5在图灵测试中以73%的误认率超越真人(56%),显示AI在拟人化交互上的技术优势[42] 竞争格局 - OhChat由OnlyFans前高管创立,直接对标OnlyFans的粉丝经济模式,但通过AI实现更高效的"一对一"互动体验[25][34] - 传统成人内容平台面临盗版泛滥问题,OhChat的数字分身模式可规避内容泄露风险[30] - Replika等AI伴侣应用因限制露骨对话引发用户抗议,显示市场对AI情感交互的强烈需求[36][37] 技术应用 - Meta语言模型被用于学习创作者语调/用词/声音,数字人可记忆用户偏好并保持人设统一[4][20] - 平台提供四个等级的互动强度选项,例如案例中创作者选择二级(裸露上身但无性行为模拟)[4] - 数字人定期发布动态强化人设,如跑步、读书等行为标签增强用户粘性[11][13]
“新花花公子”缔造者的隐秘人生
导 语:拉德文斯基将网络色情从依赖广告的成人电影网站,转变为一种社交媒体式的平台,贩 卖一种既诱人又利润丰厚的"陪伴幻觉"。 里奥·拉德文斯基(Leo Radvinsky)有一个极为简陋的个人网站,上面写着他是"企业构建者、天使 投资人和直升机飞行爱好者"。他的基金会官网则重点展示了他对开源软件的支持,以及对诸如纪 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等慈善项目的捐赠承诺。 然而,被刻意掩盖的是,拉德文斯基巨额财富的真正来源:他打造的色情订阅平台OnlyFans。这一 平台已经成为线上性产业的霸主。 作为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经济学毕业生,拉德文斯基将网络色情从依赖广告的成人 电影网站,转变为一种社交媒体式的平台,贩卖一种既诱人又利润丰厚的"陪伴幻觉"。OnlyFans现 已拥有超过3亿用户,许多人为访问创作者主页、点播视频及个性化互动支付费用。 这些创作者包括性工作者,也有兼职素人、流行歌星和其他性感名人,很多人会向付费订阅者提供 露骨内容。 "OnlyFans彻底改变了这个行业,它让普通人也有机会成为表演 ...
80 亿估值!全球知名“学习网站” Onlyfans 要卖身,买家敢接盘吗?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5-27 11:22
潜在出售交易 - OnlyFans幕后商人列昂尼德·拉德温斯基正与投资集团谈判 计划以80亿美元估值出售公司 [2] - 洛杉矶投资公司Forest Road Co领衔收购谈判 但交易尚未最终确定 [2] - 此前曾尝试以14 6-24 2亿美元出售未果 因平台核心业务性质导致正规资本顾虑 [2] 公司发展历程 - 2016年由蒂姆·斯托克利创立 2018年被拉德温斯基收购后进入高速发展期 [4] - 疫情期间注册用户激增 2023年拥有412万创作者和3亿注册用户 [4] - 2021年推出OFTV子平台尝试内容多元化转型 [4] 财务表现 - 2023财年总收入66 3亿美元 同比增长19% [6] - 向创作者支付53 2亿美元 分成比例达80% [6] - 净收入13 1亿美元(2/3来自美国) 税前利润6 58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20%和25% [6] - 2021-2023年间控股股东累计获得10亿美元分红 [6] 行业挑战 - 2021年因银行压力拟封禁成人内容 遭创作者抵制后一周内撤回决定 [6] - 主要银行机构(如摩根大通)和支付商(万事达/Visa)对成人内容相关交易存在合规限制 [7] - Forest Road曾尝试通过SPAC推动公司上市但失败 [7] 业务模式争议 - 成人内容仍是核心盈利来源 转型非成人内容(OFTV)尚未形成规模替代 [4][6] - 市场对其80亿美元估值存疑 因估值高度依赖现有业务模式可持续性 [8]
全球第二大成人网站,正在被打包出售。。。
猿大侠· 2025-05-25 12:04
OnlyFans潜在出售与资本运作 - 公司正与投资集团洽谈出售事宜 估值约80亿美元(570亿人民币) [2] - 谈判自2024年3月持续至今 尚未达成最终协议 [3][4] - 收购财团由洛杉矶投资公司Forest Road Company牵头 其他投资者身份未披露 [7] 财务表现与增长轨迹 - 2023财年母公司Fenix International营收达66亿美元 较2020年3.75亿美元增长近20倍 [7] - 公司持续发布高增长年度财报以展示经济实力与投资潜力 [14] IPO尝试与内容合规挑战 - 公司考虑首次公开募股(IPO)作为资本运作备选方案 [9] - 成人内容标签导致交易所审查严格 需清理非大众化内容才可能上市 [9] - 2021年尝试禁止露骨内容引发创作者抵制 政策最终未能执行 [11][12][13] - 2022年探索通过SPAC模式上市的可能性 [13] 商业模式与转型困境 - 平台增长高度依赖现有成人内容模式 [14] - 对外宣传"用影响力赚钱"机制 但实际以成人内容为核心竞争力 [14] - 内容管控长期存在困难 阻碍公司向合规化转型 [14] - 潜在收购后若改变内容模式 可能影响现有用户与创作者生态 [14]
IPO不顺,OnlyFans可能要卖了:574亿!
搜狐财经· 2025-05-25 09:02
公司动态 - OnlyFans母公司Fenix International Ltd正与投资集团洽谈出售事宜 估值高达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74亿元)[2] - 收购财团由洛杉矶投资公司Forest Road Company牵头 谈判已持续数月 可能在未来一至两周内达成初步协议[4] - 公司同时考虑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可能性 但出售行为显示IPO计划可能夭折[4][5] 财务表现 - 2023财年营收达66亿美元 较2020年的3.75亿美元增长近20倍[2][11] - 2022年曾通过SPAC推动上市谈判 当前80亿美元估值基于营收增长和用户基础扩大[11] 发展历程 - 成立于2016年 创始人列昂尼德・拉德温斯基将平台定位为内容创作者变现渠道[7][9] - 疫情期间实现爆炸式增长 因线下活动受限推动线上内容需求激增[9] - 创业初期面临激烈市场竞争和用户获取成本高昂的挑战[7] 行业竞争 - 面临Facebook"创作者基金"和Instagram"创作者模式"等传统巨头的直接竞争[14] - 新兴垂直领域社交平台通过专业化服务分流用户 加剧市场竞争[14] 商业模式 - 核心模式为内容付费 吸引博主、健身教练、模特等创作者入驻[7][9] - 精准定位+有效营销策略推动用户基数快速扩张[9]
全球最大的成人网站也想买TikTok
投中网· 2025-04-11 11:33
OnlyFans收购TikTok美国业务提案 - OnlyFans创始人Tim Stokely与HBAR基金会通过众筹公司Zoop向白宫提交收购TikTok美国业务的提案 [3] - 收购竞标者包括亚马逊、甲骨文、微软、a16z、黑石等科技巨头和风投机构 [4] - OnlyFans提出让TikTok创作者通过分账模式成为亿万富翁,但平台现有模式中top 1%创作者拿走90%收入 [7] OnlyFans业务模式与数据 - 平台成立于2016年,初始资金为创始人父亲提供的1万英镑 [7] - 2023年拥有411万创作者和30.5亿粉丝,年交易额66亿美元,其中80%(53亿美元)分给创作者 [7] - 2024年数据:超过3亿注册用户,约300万内容创作者(70%为成人内容创作者),月活跃用户超1.5亿 [7] - 2023年平台税前利润达6.56亿美元 [7] 收购方案细节与争议 - 计划用加密货币支付,HBAR基金会将发行"TikCoin",平台宣称仅分成5% [8] - 方案包括在视频播放15秒时弹出"订阅看完整版"的付费墙 [8] - 科技专栏作家批评该收购是"给TikTok灌春药",可能透支品牌价值 [8] - 行业认为收购可行性近乎为0,因业务模式冲突和OnlyFans缺乏运营亿级用户平台能力 [12] TikTok在美国的处境 - 美国要求TikTok剥离其美国业务,平台日活用户达1.7亿 [11] - 2022年TikTok推出"得州计划"将用户数据迁移至甲骨文服务器,但仍未获认可 [11] - 2025年最新要求:字节跳动持股不超过20%,美国资本控股50%以上 [11] - 亚马逊曾提出450亿美元全盘接手TikTok美国业务的方案 [11] 收购事件性质 - 行业普遍认为该收购提案更像行为艺术而非正经商业行为 [12] - 主要价值在于为OnlyFans带来流量和关注度 [12] - 预计最终结果可能是美国政府叫停或OnlyFans主动退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