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战略

搜索文档
市场热情高涨!鹏华科创债ETF顺利结束募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15:39
产品发行与定位 - 鹏华上证AAA科创债ETF(551030)于7月7日结束募集,后续将在上交所上市交易 [1] - 产品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填补债券ETF在主题类型、信用产品和科技属性维度的空白 [1] - 底层资产以高等级国企债为主,具有收益稳健、波动较低的特点(近60日年化波动率0.71%-0.83%) [2] 指数表现与收益特征 - 上证AAA科创债指数近一年年化涨幅3.96%,高于中证AAA(3.94%)和深证AAA(3.73%)同类指数 [2] - 自2022年6月基日以来累计回报14.20%,为三类科创债指数中最高 [2] 管理模式与团队支持 - 采用"双基金经理"模式:张羊城负责ETF运作机制与跟踪误差控制,王中兴专注信用评估与风险识别 [3] - 依托鹏华固收"五位一体"体系(投研-风控-系统-交易-运营),强化被动管理能力与精细化管理 [3] 市场意义与投资价值 - 产品为投资者提供风险可控、收益稳健的配置工具,直接对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 [1][4] - 通过标准化信用债工具服务科技企业,兼具配置与交易功能,有望形成长期生命力 [3][4]
首批科创债ETF今日首发 基金公司力争“一日售罄”
中国证券报· 2025-07-07 04:27
科创债ETF发行概况 - 首批科创债ETF于7月7日集体首发,大部分基金公司采取"一日突击"发行策略,仅销售1天即结束募集 [1][2] - 10只产品同台竞技,其中7只产品认购期限仅1天(7月7日),其余3只分别于7月11日、18日结束募集 [2] - 首批产品募集规模上限普遍设置为30亿元,基金公司已提前开展营销预热 [1][2] - 参与发行的基金公司包括易方达、华夏、富国、招商、广发、鹏华、博时、景顺长城、嘉实、南方等 [2] 产品设计与跟踪指数 - 10只科创债ETF分为三类跟踪指数: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6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3只)、深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1只) [3] - 中证AAA指数成分券为沪深交易所上市、主体信用AAA的科技创新公司债,市值规模超1万亿元 [3] - 上证AAA指数样本为上交所上市的AAA评级科创债,隐含评级AA+及以上 [3] - 深证AAA指数聚焦深交所市场,精选央企、国企及优质科技民企发行的AAA评级科创债 [3] 基金经理配置 - 基金公司派出信用债投资和ETF领域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 [3] - 景顺长城采用双基金经理制:陈健宾(固定收益投资)和张晓南(ETF管理) [3] - 广发科创债ETF拟任基金经理洪志具有12年证券从业经验,管理两只信用债指数基金 [3] 政策背景与市场意义 - 科创债ETF推出是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关键举措 [4] - 5月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新政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科创债 [4] - 6月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提出"加快推出科创债ETF"政策导向 [4] - 科创债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的新兴融资工具,高度契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 [4] 市场前景与行业动态 - 今年以来信用债ETF资金流入显著,多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规模突破百亿元 [5] - 低利率背景下,债券ETF因低费率、穿透性强、交易灵活等特点受投资者青睐 [5] - 相比海外市场,国内债券ETF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5] - 除科创债ETF外,基金公司也在布局场外指数基金(如鹏扬、建信上报科创债指数基金) [6]
机构论后市丨科技行情短期可能延续;指数大概率或仍以震荡偏强为主
第一财经· 2025-05-11 18:36
市场走势分析 - 沪指本周累计涨1.92%,深成指累计涨2.29%,创业板指累计涨3.27% [1] - 短期指数大概率或仍以震荡偏强为主,A股市场走势将更为稳健 [1] - 市场可能重新回归AI产业趋势以及扩内需驱动逻辑方向 [1] - 主要股指回补4月7日缺口后,市场可能选择主动修整,以震荡整理消化获利盘 [2] - A股短期可能延续震荡偏强趋势,继续聚焦科技主线 [3] 行业配置建议 AI产业链 - 优先关注算力基建、PCB板、光模块、AI应用、大模型等方向 [1] - 科技成长短期行情未完,可能持续,TMT相对大盘大概率有超额收益 [3] - 科技政策支持和产业催化不断,流动性进一步宽松 [3] 自主可控方向 - 可逢低关注信创、华为鸿蒙生态、工业母机、国防军工等领域 [1] 扩内需方向 - 关注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领域 [1] 高股息板块 - 无风险收益率低位震荡,保险等机构资金加大入市比例,高股息板块仍有持续配置价值 [1] - 可逢低关注银行、煤炭、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方向 [1] 大金融与中字头 - 建议将反弹幅度较大的科技、成长板块切换至前期反弹幅度相对有限的大金融、中字头、红利板块 [2] 消费与大金融 - 逢低配置科技、消费、大金融等行业 [3] 科技行业分析 - 短期TMT相对大盘大概率有超额收益,受政策和产业催化驱动 [3] - 5月TMT相对大盘大概率也可能偏强,历史经验显示5月TMT表现较好 [3] - 当前科技成长行业的市场情绪指标处于中性水平,并未过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