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围堵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特讯!中美经贸磋商在马来西亚开始举行,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搜狐财经· 2025-10-26 03:3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美两国经贸团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自今年夏季以来首次面对面磋商 试图在贸易摩擦中寻找出路 尽管官方措辞谨慎且期待有限 但重启对话本身释放出试探与缓和的微弱信号 [1][3] - 中美经贸关系正从全面对抗转向竞争性共存 吉隆坡会谈的意义不在于一举解决矛盾 而在于为未来更复杂的博弈建立危机管控机制 避免因对话渠道中断导致误判与冲突风险攀升 [10] - 双方若能在气候治理、公共卫生等全球性议题上寻找合作支点 或将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 反之若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磋商将难有成效 [12][13] 背景:从“贸易战”到“持久战” - 2018年至今 中美经贸关系在关税、技术封锁、市场准入等多重交锋中持续紧绷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核心逻辑始终是遏制中国科技与产业升级 [3] - 会谈前美国贸易代表强调需以务实态度应对中国非市场行为 而中方则反对单边制裁与科技霸凌 双方立场鲜明对立 [3] 焦点议题:关税、芯片与“再挂钩” - 磋商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 关税僵局方面 中方要求美方取消巨额不合理制裁 而美方试图以关税为筹码换取中国在市场开放领域的让步 [5] - 科技围堵方面 美国对华芯片管制不断加码并扩大AI芯片出口限制 中方要求停止滥用国家安全概念 预示科技战难有转圜 [6] - 供应链博弈方面 美国推动去风险化 中方倡导合作共赢 双方能否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找到再挂钩空间是衡量会谈成果的关键 [6] 博弈策略:软硬之间的外交艺术 - 美方策略是展现沟通灵活性的同时高举公平贸易大旗 联合盟友向中国施压 试图以压促变 通过局部让步换取长期战略优势 [8] - 中方应对是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 在核心技术问题上寸步不让 同时以国内市场潜力与新能源产业优势为筹码 分化美方阵营内的商业利益群体 [8] - 中方代表团涵盖经贸、外交、科技多领域专家 美方由贸易代表办公室与商务部联合牵头 暗含经济安全化的深层意图 [8] 展望:低预期下的“积跬步”逻辑 - 若双方能在农产品采购、签证便利、新能源合作等领域达成小型共识 即可视为积极进展 [10] - 长期看 中美关系的未来取决于双方能否搁置零和思维 在全球性议题上寻找合作支点 [12]
23家中企惨遭黑手,商务部立马回敬,一招就让美国疼到骨子里
搜狐财经· 2025-09-16 15:38
美国对华科技管制措施 - 美国将23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涉及半导体 生物医药 航天遥感 量子计算 精密授时 工业软件及供应链服务等战略新兴领域[1] - 清单内企业采购美国技术产品必须申请特别许可 且申请通常遭遇一刀切式驳回[1] - 对复旦微电子额外标注脚注4限制条款 限制使用含美技术的第三国产品涉及高性能计算或AI应用[1] - 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机构已突破千家 占全球受制裁实体的三成以上[1] 中国反制措施 - 中国对美国进口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 调查自6月13日启动 覆盖2024年全年交易数据并将产业损害追溯期延伸至2022年[1] - 调查范围精准锁定40纳米及以上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 栅极驱动芯片等产品 包括成品芯片及晶圆等上游材料[1] - 反倾销调查直击美国产业命脉 全球模拟芯片巨头德州仪器 ADI等美企在中国市场占有重要份额[3] 行业影响分析 - 美国单边制裁扰乱全球产业链秩序 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阴影[5] - 中国反制措施既是对国内产业的正当保护 也是对多边贸易体系的坚定维护[5] - 中美经贸博弈持续 未来需关注中美会谈进展及中国应对策略[5]
网传中芯国际5nm工艺良率超60%,各路消息扑朔迷离
新浪财经· 2025-07-24 07:24
芯片制程突破 - 国产5nm芯片实现量产 良率从35%提升至60%-70% 接近台积电初期SF3水平 [1] - 中芯国际5纳米良率与三星电子3纳米GAA制程相当 后者用于Exynos 2500芯片生产 [1] - 工程师采用DUV设备和四重图案化技术(SAQP)突破分辨率限制 实现先进制程 [3] 技术路线与成本 - 中芯国际计划2025年前完成5纳米开发 但DUV设备导致成本增加50% [1] - 目前未见到实际使用中芯5纳米的产品 最新麒麟X90芯片仍采用7纳米制程 [3] 市场影响与潜在应用 - 华为Mate 80系列可能搭载国产5nm工艺制造的麒麟9030 SoC [3] - 国产EUV设备预计第三季试产 若成功将挑战ASML市场地位 [3] 产业战略意义 - 自主EUV设备量产将突破半导体技术瓶颈 推进先进制程发展 [4] - 技术突破可能使美国"科技围堵"政策失效 改变全球芯片竞争格局 [4]
瞭望 | 美对华科技封堵落子中东
新华社· 2025-06-24 10:55
美国AI战略调整 - 特朗普政府调整AI战略,打造"中心—边缘"分工体系,将高端技术留在美国本土,下游数据中心等迁至盟国[5] - 美国AI战略从限制出口转向定向扩散,向"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扩散技术以巩固全球技术堆栈[5] - 美国撤销《人工智能扩散规则》,取消对中东国家AI芯片出口限制[5] 中东地区AI布局 - 美国选择中东作为AI算力扩散重点区域,因当地能源丰富且正推动经济转型[6] - 沙特获英伟达1.8万颗H100芯片,部署5000颗Blackwell GPU,未来五年建设500兆瓦AI工厂[8] - 阿联酋获超100万枚英伟达AI芯片,用于建设全球最大AI数据中心园区[9] 企业合作与投资 - 英伟达与沙特合作部署GPU,甲骨文十年内投资沙特140亿美元[8] - 谷歌云与沙特共建达曼数据中心,AMD、ScaleAI等企业参与沙特项目[8] - 微软向阿联酋G42投资15亿美元,甲骨文、思科等提供全面技术支持[9] 技术标准与生态绑定 - 美国推动"可信云"体系导入中东,要求数据中心自主运营防止技术外流[13] - 美企在沙特设立"本地封装+算法优化"中心,支持沙特智慧城市建设[8] - 美国与阿联酋建立"受管制技术环境",实施审计和联合监督机制[13] 中东国家对冲策略 - 海湾国家推行"人工智能主权",减少对单一外国技术栈依赖[15] - 沙特通过公共投资基金向美企投资200亿美元,DataVolt等额投资AI基础设施[8] - 阿联酋承诺十年内向美投资1.4万亿美元,聚焦半导体和科技领域[9] 全球技术竞争格局 - 美国将芯片与AI视为"数字石油"和"燃烧引擎",重塑全球秩序[7] - 美国构建"数字围堵圈",通过技术体系输出遏制他国影响力[2] - 海湾国家在中美技术竞争中采取平衡策略,寻求利益最大化[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