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牛市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科技ETF(513020)涨近1.8%,科技行业权重提升或推动港股长期结构性变化,资金连续4个交易日净流入港股科技ETF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14:18
港股科技ETF表现 - 港股科技ETF(513020)上涨近1.8%,连续4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 [1] 港股科技市场动态 - 5月27日港股市场迎来科技企业上市热潮,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及全球领先优势的企业密集涌向港交所,推动港股向全球科技资本枢纽转型 [1] - 港股市场已形成完整金融体系,科技行业权重显著提升 [1] - 受益于全球对中国资产的重估及政策支持,港股正成为配置中国科技资产的战略要地,预计未来3年将进入科技牛市时代 [1] - 港股市场结构演进至中资科技时代,伴随18A、18C及"科企专线"等上市制度优化,更多优质科技企业将通过港股登陆国际舞台 [1] 港股科技板块概况 - 当前港股科技板块涵盖半导体、新能源、AI等核心领域,总市值达6.29万亿港元 [1]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6000亿港元,流动性持续改善 [1] 港股通科技指数 - 港股科技ETF(513020)跟踪的是港股通科技(港元)指数(931573),该指数由国证指数公司编制 [1] - 指数覆盖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高科技领域,旨在综合反映港股市场中科技类上市企业的整体表现 [1]
坚定牛市逻辑,张忆东最新分享:每一次港股行情的波折,都是立足中期的布局好时机
张忆东策略世界· 2025-03-26 18:29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领域突破确立中国牛市主升浪,港股指数未来或震荡向上,当前港股资产仍具战略配置价值,每次港股行情波折都是中期布局优质资产的好时机,投资应坚定牛市逻辑,不追高,抓住AI科技行情核心资产 [3][4][5][9] 张忆东过往观点及市场表现 - 2024年3月最早发布看多港股报告《港股的春天》,7月明确建议看多港股,9月后港股与A股飙升 [2] - 2025年1月判断春节前后迎来主升浪,春节后中国科技股重估,恒生科技指数一度涨38% [2] 本轮牛市主线 - 技术突破型科技牛市是主线,DeepSeek崛起使AI竞争延展到应用端,中国在制造业、内需市场和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方面有优势,AI应用将提升各行业效率并落地商业模式 [11][12][13] - 乐观情形下,中国科技资产中最牛公司或迎8年朱格拉周期;悲观情形以90年代美国互联网为例,缺乏商业模式会致行情泡沫破灭,悲观情形也能延续数年 [14][15][16] - 预计明年中国大模型渗透率超50%,将迎来AI应用浪潮爆发 [18][19] 政策面与宏观经济 - 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后,科技创新民企迎来发展春天,发展新生产力是今年经济基本面亮点 [22] - 今年宏观经济总体平稳,房地产旧动能阵痛期缓解,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租金回报率超无风险收益率,预示房价企稳和房地产产业链企稳 [23][24][25] - AI新动能带来经济结构性亮点,人民群众信心恢复提振新兴消费,新兴消费包括文化、情绪、AI、养老育幼等消费,90后、00后是新消费增长驱动力量 [26][27][28] 港股估值框架 - 部分投资者因过去四年熊市思维有恐高情绪,互联网龙头估值回到过去四年高点,但处于过去15 - 20年低位 [31][32][33] - 当前AI处于技术扩散期,传统估值指标解释力不足,应关注AI科技渗透率、研发资本开支和应用场景变现,淡化回购和分红 [34][35][36] - 随着AI技术落地,民企科技龙头成长性将恢复,估值将重塑,后续应关注研发费用和应用场景落地,恒生科技部分龙头公司估值合理甚至偏低,港股估值框架可能回到成长股逻辑 [37][39][40] 资金面 - DeepSeek打破美国例外论,中美优质资产风险溢价将相向而行,中国股市包括港股迎来内资和外资再配置窗口 [42][43][44] - 中国150万亿居民储蓄处于有效资产荒,权益型资产将成居民资产配置宠儿,港股性价比高率先受益,政策引导社会财富向权益市场再配置 [45][47][48] - 外资对中国资产再配置是缓慢复苏过程,外部风险因素影响节奏,但最终外资配置取决于中国资产基本面,非美外资可能持续增加配置 [55][56][59] 牛市主升浪节奏 - 2025年牛市进入主升浪,是震荡向上走势,科技牛是主线,带动各行业效率提升,支撑新兴消费,也给传统龙头和高股息资产带来机会 [62][63][64] - 短期3 - 4月,追高资金亢奋,面临获利回吐压力,换手率和卖空成交占比反映短期情绪偏高,4月海外不确定性易引发调整,调整对中期行情有利 [6][7][71] - 关注业绩期后利多出尽等待期,下一个向上突破节点关注美联储议息会议和国内政策,短期处于主升浪冷静期或第一段震荡调整期 [77][78] 投资建议 - 节奏上不追高,坚定牛市逻辑,关注节奏,立足基本面,抓住AI科技行情核心资产,如“ATM”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公司 [10][94] - 淡化指数,寻找广义AI链条最牛公司,关注机器人相关产业链龙头、受益于AI渗透率提升的行业龙头、AI赋能的生物医药、教育、金融等领域 [95][97][99] - 2025年红利资产从低波红利和纯债逻辑转向可转债思路,关注运营商、国企和香港本地地产股龙头 [103][104]
张忆东最新交流:恒生科技是这轮中国资产重估的领军者,短期行情“洗洗更健康”
聪明投资者· 2025-03-26 10:22
科技牛市主线 - 技术突破驱动的科技牛市是中国资产重估的主线,恒生科技指数是领军者[1][16][34] - AI科技浪潮打破美国技术垄断,进入应用竞争阶段,中国制造业和市场优势将推动商业模式落地[13][14] - 参考移动互联网历史,科技牛可能持续数年,乐观情形下核心资产或进入8年扩张期[8][12][14] 市场节奏与特征 - 牛市主升浪确立但呈"蛇行斗折"震荡向上,短期波动是布局窗口[1][35][37] - 2024年3月进入第一阶段后的调整期,4月获利回吐压力大但中期有利[36][37][42] - 2025年标普表现或弱于恒指及恒生科技,后者估值仍处15年低位[5][25][41] 行业与公司机会 - 互联网平台企业(阿里/腾讯/小米)需重建成长股估值体系,关注AI赋能业务[3][26][44] - 机器人产业链是AI终极载体,半导体/消费电子/TMT等细分龙头具长期配置价值[44][45][46] - 新兴消费(文旅/潮玩/AI消费)受90后驱动,服务消费扩容政策值得期待[21][22][45] 资金配置逻辑 - 150万亿居民储蓄面临资产荒,权益资产将成配置重点,港股因性价比率先受益[31][32][34] - 外资风险偏好修复需时,但中期或增配中国优质科技及消费资产[30][33][34] - 内房股/运营商等红利资产需转向"可转债"思路,结合分红与业绩弹性[47] 基本面关注点 - 宏观经济企稳,房地产旧动能阵痛缓解,新质生产力成最大亮点[18][19][20] - 科技牛市淡化宏观数据,聚焦中微观创新与阿尔法机会[33][43][46] - 政策落地节奏(5-6月美联储议息、中国刺激政策)影响港股突破时点[37][41][42]
盛大邀请!3月9日,黑金训练营正式开营
格隆汇APP· 2025-03-07 18:04
科技牛市行情 - DeepSeek引爆的行情持续一个多月且上涨动能充足 [1] - 当前市场被明确认定为科技牛市 [2] - 牛市中出现普遍亏钱现象 因动作迟缓、信息滞后或犹豫错失机会 [3][4] 投资者行为与群体智慧 - 个体投资者易犯错 但群体智慧可汇聚数千万会员力量辅助决策 [4] - 投资者常面临宏观方向模糊、产业周期不明、公司估值困难等问题 [5] 投资训练营推广 - 格隆汇投资学苑黑金旗舰训练营提供与行业首席及策略分析师共同学习机会 [5] - 训练营旨在帮助投资者在科技牛市中行稳致远 开营时间为3月9日 [5][6] - 强调“独行者速 众行者远”理念 呼吁扫码报名参与 [6][7]
【兴证张忆东(全球策略)团队】青山遮不住——论本轮牛市本质及估值体系重建
张忆东策略世界· 2025-03-06 22:27
核心观点 - 中国股市主升浪已确立,以"科技牛"为主,"内需牛"为辅,虽有波折但震荡向上 [1][9] - 此轮牛市由AI科技突破驱动,基本面逻辑为技术突破驱动的科技牛市,行情或持续数年 [1][10] - 当前AI领域处于技术扩散期,需重建估值体系,聚焦渗透率、资本开支、应用前景等指标 [3][15] - 港股短期震荡是主升浪初期的正常现象,建议逢低布局科技核心资产 [5][17] - 2025年行情将呈现"蛇形斗折"节奏,一季度是布局良机 [6][18] 历史科技牛市回顾 - 互联网1.0时代:1995年美国互联网渗透率突破10%后快速上升,2000年达50%,但商业模式缺失和加息导致泡沫破裂 [2][10] - 移动互联网时代:分两阶段,2010-2013年智能手机渗透率超50%,2013年后应用爆发;2021年增速降至30%,行业进入成熟期 [2][11] - 新能源车时代:2020年全球渗透率突破5%后加速,2022年达45%后出现分化 [3][13] 当前科技牛市特征 - AI技术类比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DeepSeek等大模型发展标志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 [14] - AI将推动互联网龙头估值体系从价值股回归成长股,积极拥抱AI的企业有望获得重估 [3][15] - 港股恒指PE处于中位数,风险溢价达8%,相比标普500更具性价比 [4][16] 投资策略 - 主升浪初期调整是布局机会,重点关注AI科技核心资产 [5][17] - 一季度利用"黄金坑"逢低买入,关注政策、利率环境和业绩披露期机会 [6][18][22] - 美债10年期利率上半年有望下行,美国经济降温及债务上限制约供给 [21] 投资机会 科技主线 - "ATM"(阿里、腾讯、小米)等互联网平台,通过AI赋能实现生态融合 [7][24] - 机器人产业链龙头,受益全球需求增长和技术迭代 [7][24] - 半导体、计算机、通讯等AI+领域龙头 [7][25] 内需辅线 - 波段操作新能源、券商、地产、消费等政策驱动板块 [25][30] - 关注股息率不低于3%且具弹性的"可转债型"红利资产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