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治理

搜索文档
网信部门大力整治假冒仿冒“自媒体”账号 超3000个违规账号被处置
快讯· 2025-07-11 20:22
网络假冒仿冒账号整治 - 近期出现大量假冒仿冒新闻媒体、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网络账号,以虚假宣传和售卖假货为主要行为 [1] - 网信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已处置3008个违规账号,并督促平台加强审核、举报和自查 [1] - 下一步将重点落实《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等法规要求,持续整治假冒仿冒账号 [1] - 网信部门将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同时鼓励网民参与监督举报 [1]
AI时代,未成年人保护也要更“智能”
环球网资讯· 2025-06-23 08:39
人工智能时代未成年人保护面临的挑战 -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深度融入未成年人生活,如AI聊天助手成为学习伙伴和精神陪伴工具 [1] - AI互动具有私密性特征,传统针对公开网络渠道的保护模式难以有效监管不良内容传播 [1] - 未成年人正积极运用AI技术进行智能体开发和内容创作,但存在自制内容低俗化、擦边现象 [2] 新型网络生态风险特征 - AI技术使不良信息呈现动态变异特征,如厌学诱导、校园欺凌、网红儿童营销等改头换面逃避监管 [3] - 未成年人可能从网络侵害受害者转变为施害者,尤其在饭圈追星领域出现有组织网络暴力行为 [3] - 批量生成的AI谣言、擦边内容对现有内容生态治理体系形成持续性挑战 [3] 行业治理与技术创新方向 - 需在AI开发全流程(数据训练、模型优化、应用场景)嵌入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4] - 保护模式应从被动隔离转向主动生态建设,利用AI技术营造健康内容环境 [4] - 需建立动态追踪机制应对新型不良内容变体,结合专项治理行动实施精准打击 [3][4] 未成年人数字能力发展 - 未成年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展现出较强的AI技术应用能力,包括智能体设计与传播 [2] - 技术能力提升带来双刃剑效应,既加速学习成长也扩大潜在侵害能力 [3] - 根本解决路径在于提升数字素养而非简单管控,需构建正向培育体系 [2][4]
新华网评:共同守护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
新华网· 2025-04-28 10:28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网信办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释放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导向,强调法治是互联网治理基本方式,需坚持依法治网形成治理合力净化网络生态 [1][2] 2024年网络法治建设进展成效 - 完善网络法律体系,出台《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公布《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 [2] - 依法对11159家网站平台予以约谈,对4046家网站平台实施警告或罚款处罚,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0946家 [2] - 开展“清朗”“净网”“剑网”等系列专项行动,打击传播虚假和低俗信息、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网络侵权盗版等违法违规行为 [2] 网络存在的乱象问题 - 有人迷信“流量为王”,以不良不实内容蹭热度、博眼球 [1] - 有人充当“幕后黑手”,组织网络水军操纵信息、刷量控评 [1] - 有人推崇“网络暴力”,一言不合就互撕攻击、谩骂吐脏 [1] 网络乱象的危害 - 威胁网络安全 [1] - 荼毒广大网民精神健康,污染网络生态 [1] 相关部门举措及意义 - 国家网信办等部门重拳整治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持续净化网络环境 [1] - 有力维护网民合法权益,推动管网治网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