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梦
icon
搜索文档
奥巴马“火力全开”痛斥特朗普:每天在新闻中看到一堆废话,别再说美国经济变好了,真正变好的只有特朗普家族的经济
搜狐财经· 2025-11-02 23:44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美国政坛的热闹,已经不是新闻,是一场群体神经错乱。 成本已经一样。 奥巴马在新泽西那场讲话,我看了原文。那句"每天看到一堆废话",像是戳中了某个已经麻木的痛点。他说美国现在每天都像万圣节,只 有恶作剧,没有糖果。我盯着这句话看了半分钟,突然明白,这不是比喻,是诊断。 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卸任八年的前总统,要亲自下场骂? 我查了下,美国劳工部的数据。到2025年10月,美国失业率是4.1%。表面看不算糟,可这个数字背后藏着事。根据美联储的季度报告,低 收入群体的实际购买力比2020年下降了6%。工资涨得慢,物价涨得快,房贷利率还在高位。结果就是:账上数字在涨,钱包却在瘪。 特朗普一直在说"经济变好了"。他拿股市说事。标普500的确比去年同期高了18%,科技股涨得像打了鸡血。但那是谁的经济?美国商务部 统计,前10%的富裕人群持有的金融资产,占全体家庭的89%。所以奥巴马那句"真正变好的只有特朗普家族的经济",不是讽刺,是数 据。 再看中产。根据路透社10月的报道,美国家庭债务总额首次突破19万亿美元,信用卡平均欠款超过8000美元。人们不再关心总统说了什 么,他们只在意超市货架上那瓶牛奶的价格 ...
可口可乐新配方背后的赢家:揭秘与特朗普交往40年的糖业家族
36氪· 2025-10-27 19:39
公司业务与规模 - 范朱尔家族掌控横跨糖业和房地产的帝国,包括多米诺糖厂与佛罗里达水晶制糖公司,资产总额约为40亿美元[2][4] - 家族拥有全球最大的蔗糖精炼企业,通过佛罗里达水晶制糖公司生产美国16%的原糖,2024年实现营收55亿美元[5] - 商业版图包括制糖厂、精炼厂、房地产以及位于多米尼加共和国的著名度假村卡萨德坎波[5] - 家族于2024年收购佛罗里达甘蔗种植者合作社的全部股份,交易金额未公开,使ASR集团成为全球最大蔗糖精炼商[13] - 通过旗下公司Central Romana,家族持有多米尼加最大糖企35%的股份,价值约1.9亿美元[13] 政治游说与政府关系 - 家族长期积极争取政界人士垂青,对特朗普政府的押注是迄今最成功的一次[2] - 自2016年以来,家族及其公司已向特朗普的筹款委员会和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捐赠超700万美元[16] - 自1977年以来,在联邦和佛罗里达州的选举活动及政治行动委员会上支出至少达2400万美元,同时支持民主党和共和党[16] - 自1999年以来,佛罗里达水晶制糖公司花费超2000万美元游说联邦政客[16] - 家族成员佩佩是特朗普核心圈子的重要人物,曾出席并主办特朗普的筹款活动[14] 重大商业进展 - 可口可乐确认将于2024年秋季推出美国蔗糖版汽水,范朱尔家族将参与其中,但可能不是独家合同[4][5] - 特朗普政府推动可口可乐使用美国本地蔗糖,并对外国竞争者加征50%关税,这对家族业务是一大利好[2][16] - 美国政府通过《大而美法案》将原糖贷款保底价从每磅19.75美分提至24美分,维持蔗糖高价,美国糖价约为全球市场的两倍[16] - 2024年3月,针对Central Romana的出口禁令被解除,该公司成为特朗普第二任期首年的国外赢家之一[14] 历史沿革与收购扩张 - 家族于1960年在佛罗里达州开设第一座美国制糖厂,当时年仅22岁的小阿方索开始为父亲工作[10] - 1984年收购Gulf & Western的制糖业务,举债2.4亿美元(现值约7.5亿美元),这笔交易让家族名声大震[11] - 1998年收购纽约一家制糖精炼厂,2001年以2亿美元拿下多米诺糖厂,整合成立ASR Group[12] - 通过后续收购C&H等品牌,至2007年佛罗里达水晶制糖公司营收增至30亿美元[12]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议题 - 公司运营一座以甘蔗纤维为燃料的可再生能源工厂,以及一家全美前十的堆肥设施[9] - 家族代表称农场会对水源进行过滤,排出的水比流入时更洁净,以回应水体污染指控[8] - 解释焚烧甘蔗叶是普遍采用且受严格监管的方法,不会在距离居民区或商业区两英里范围内进行[9] - 公司表示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并为农业工人提供免费住宿、学校及卫生设施,支付工资比法定最低标准高出50%[13]
美国富豪正在放弃对“体面”的执念
第一财经· 2025-10-24 10:41
欧逸文的报道有一种奇妙的特质,既与权贵的距离非常近,又反对权贵,然后又似乎在追求某种意义上的新式权贵。 《纽约客》杂志曾有两位中国人熟悉的驻华记者,他们实际的性格经历并不相同。何伟(Peter Hessler)来自中西部密苏里,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之后,最 早由美国慈善机构派来中国教英语,他的非虚构写作通常报道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欧逸文(Evan Osnos)则来自几代外交官与驻外记者家庭,童年跟随父母 在世界各国生活,青少年时期搬到了全美最有钱的地方之一——康涅狄格格林威治的家传祖宅。从哈佛大学毕业之后,欧逸文很快继承了家族资源,成为大 报驻外记者,直到2005年来到中国。与何伟的小人物情结不同,欧逸文更倾向于书写大叙事。他在中国的报道最后集结成书的时候,有了那个似乎总结了 2000~2010年在中国发生的一切的标题——《野心时代》。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按照写作水平来评价,那么在记者这一行业,欧逸文谈不上多优秀。然而时代发生了变化,他和他这一代很多名记者(如内特·西尔 弗、埃兹拉·克莱恩)一样,实际的工作是政治幕僚或政策分析师,更准确地说,是一个"田野"(地勤)幕僚——当代学界喜欢用的"田野研究",和情报工 作 ...
3个坏消息传来,特朗普紧急发文,美财长盼中国:别不给美国面子
搜狐财经· 2025-10-07 00:48
美国政治与政策危机 - 特朗普政府面临军事、财政与外交三方面同时困局,政策僵局与对外战略失衡是根源 [13] - 特朗普在10月5日发布紧急呼吁,要求全美建筑商恢复运营以重建"美国梦",试图在经济上做最后一搏 [3][8] - 此次危机的时间节点与美国政府大选周期高度重合,极易引发系统性崩溃 [13] 军事领域动荡 - 美国防部长下达全球召集令,几百名将军被紧急召回,特种作战司令部上将宣布辞职,多名高级将领准备离任 [3] - 政府停摆导致130万名军人工资无法如期发放,军心动摇,基层官兵怨声载道 [3] - 军方动向被解读为对政治局势失控的警告 [3] 财政与金融风险 - 政府每停摆一周,美国将损失约150亿美元,巨额亏损放大社会不安 [6] - 国际资金对美国国债信心极度削弱,中国已连续数周减持美债,日本和英国也面临巨大抛压 [6] - 美债被形容为随时可能引爆的"金融定时炸弹" [6] 外交格局变化 - 欧洲多国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意大利与瑞士正式邀请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赴欧访问 [6][8] - 欧洲态度的根本性转变将严重侵蚀美国在全球政治格局中的话语权 [8] - 美国希望通过10月底的中美高层会谈稳定关系,并达成"突破性进展"以安抚资本市场 [10] 中美关系态势 - 美方财政部长公开表示希望中国"不要不给美国面子",显示出美方的被动状态和战略焦虑 [10] - 在中美关系中占主导权的已不再是美国,而是中国的理性抉择 [10] - 中国方面尚未正式回应,其态度是根据自身利益和实际情况作出决策,绝不盲从 [13] 全球影响力对比 - 从美军动荡、财政溃口到外交失势,信号显示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正在被不断稀释 [13] - 中国在风暴中展现出稳健、从容、审慎、理性的全球大国形象 [15] - 特朗普政府难以唤回正在离心离德的盟友 [13]
美国双胞胎兄弟各娶一国妻子:一个留美娶美籍女孩,一个来中国成家,10 年后境遇天差地别!
搜狐财经· 2025-10-05 18:26
行业与市场动态 - 初创科技公司在中国市场经历起伏但最终站稳脚跟并迅速发展壮大 [16] - 中美关系紧张导致贸易摩擦和技术管制,特定行业面临监管风暴,外资企业战略重心转向东南亚 [33][36] - 中国本土企业存在将产品和服务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出海需求 [47] 公司战略与运营 - 科技公司进行大规模重组,导致整个部门被整体裁撤 [33] - 外资公司暂停在华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决定将战略重心转向东南亚 [36] - 公司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和需求,开展本地化服务项目实现业务转型 [46] 职业发展与人力资源 - 科技行业竞争激烈,45岁年龄段寻找管理岗位职位异常艰难,公司倾向于招聘更具活力的年轻候选人 [33] - 跨国背景、项目管理经验以及对国际市场的理解在特定领域(如企业出海)仍具较高价值 [45][47] - 通过线上课程更新技能(如数字营销)以适应市场变化 [44] 家庭财务与消费行为 - 美国家庭财务规划相对保守,更信赖传统储蓄和养老保险 [17] - 中国家庭受本地环境影响更倾向于积极投资,涉及房产、基金和股票等多种渠道 [17] - 经济压力下家庭调整财务策略,制定更保守的支出计划并出售资产减轻压力 [44][48]
你不知道的美国(21)富裕阶层移民美国的理由
日经中文网· 2025-09-29 16:00
全球富裕阶层移民趋势 - 2025年全球跨国迁移的富裕阶层人数预计将创历史新高,达到14.2万人 [6] - 美国是富裕人群主要流入国之一,净流入人数为7500人,排名第二 [6] - 富裕阶层移民持有双重国籍的趋势扩大,以保留返回祖国的选项 [13] 美国投资移民(EB-5)计划 - EB-5移民投资者计划允许外国人通过投资获得美国绿卡 [8] - 申请人需向特定就业区域投资至少80万美元并创造至少10个就业岗位 [8] - 该计划是富裕阶层移民美国最常利用的途径之一 [6][8] 富裕阶层移民美国的核心动机 - 寻求安全和法治环境是主要驱动力,例如越南移民家庭为躲避腐败而选择美国 [4][5] - 子女教育是核心吸引力,许多家庭为子女获得世界顶级大学教育而移民 [4][14] - 美国领先的金融和房地产市场对投资者具有强大吸引力 [9] 美国移民目的地的潜在挑战 - 部分移民担忧治安恶化及无家可归者增多等问题 [12] - 特朗普政府可能实施的增税或新关税政策引发了对投资安全性的担忧 [12] - 若大学教育质量因政策变动下降,可能削弱美国对移民的吸引力 [14]
美国人的养老真相
虎嗅APP· 2025-09-28 21:25
婴儿潮一代的财富画像 - 婴儿潮一代(出生于1940年代至1960年代)在美国财富分布中占据50%的份额 [7] - 60岁以上人群在401(k)养老金账户中的平均余额约为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0万元)[17] - 纳斯达克指数从1990年的400~500点上涨至22000点,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上涨近五倍,而消费者价格指数仅上涨2~3倍 [13] 美国养老机构市场现状 - 美国养老机构主要分为三类:独立生活社区年费用约3万至4万美元,协助生活社区年费用约7万美元,护理院年费用约10万美元 [22][27] - 高端养老院需支付100万至200万美元(现金)的入会费,且每月还需支付数万美元月费,并需排队数年 [29] - 养老机构护工与老人比例低,常出现一位护工照顾10位老人的情况,而非国际标准的1:3;整栋楼四五十位老人可能仅配备一位常驻医生 [30] - 美国允许进入养老院的年龄为55岁,但实际入住中位数年龄在85岁左右 [31] 居家养老市场与服务模式 - 居家护理服务平均价格为每小时30至50美元,价格区间在20至80美元/小时,该服务为完全商业行为,无保险覆盖 [32][33] - 美国国家老龄研究所定义的“Aging in Place”核心在于家庭环境安全改造与预防性措施,如去除易滑倒设计、安装紧急呼叫技术 [44][49] - 除医疗需求外,部分老年人选择搬入公寓或养老社区的原因包括避免打理房屋院子的麻烦,以及从高房价、高房产税地区迁至低成本地区 [48] 老年群体财务状况与公共支持 - 截至2025年,每5位老人中就有1位的养老账户余额为零 [18] - 美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收入最低的20%(约1500万户家庭)没有任何资产,其中部分家庭还背负债务,该群体2020年家庭收入中位数为18,000美元 [61] - 约49.6%的60岁及以上人群(超过2700万户家庭)平均收入低于“老年指数”计算的基本生活所需水平,60%无法负担两年居家长期照护和支持服务费用 [61] - 65岁及以上人群的补充保障收入平均月支付额约为593.96美元(约合人民币3000至4000元),而基于既往收入计算的普通社保福利在2024年初平均约为每月1,862美元 [62] 老年社会孤独感与社区活动 - 美国65岁以上老人中近三分之一处于独居状态,而中国该比例约为15% [52] - 社区为缓解孤独感提供免费活动,如老年大学、瑜伽课、读书会、高尔夫等,以及图书馆和社区活动中心定期举办的免费讲座与课程 [54]
去美国的“打工人”天塌了,特朗普10万美元签证费击碎“美国梦”,美企加速外包,加拿大趁机“抢人”
36氪· 2025-09-28 09:05
H-1B签证新规核心内容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H-1B签证新规,将申请费从2000-5000美元大幅提高至10万美元,涨幅近50倍 [1][2] - 新规适用于9月21日后提交的新申请,为一次性收费 [2] - 美国国土安全部拟引入“加权抽签”制度,工资越高则中签概率越大,改变了人才筛选逻辑 [1][2] 对科技行业的影响 - 科技界立即陷入恐慌,特斯拉要求境外员工立即返美,三星组织政策解读会,显示企业内部震动与焦虑 [2] - 商业交易平台DesignRush数据显示,每年新发放的8.5万份H-1B签证中约有5.5万份与计算机相关 [7] - 科技行业年招聘H-1B员工成本将从2-4亿美元飙升至55亿美元,可能迫使招聘重点转向资深人才,导致人才梯队断层 [7] 对初创企业的影响 - 美国国家政策基金会报告显示,超一半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美国初创企业至少有一位移民创始人 [5] - 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警告,10万美元费用对员工少于25人的小型企业成本过高 [5] - AI初创公司指出高昂费用使其海外招聘计划无法实现,扼杀了依赖精英工程师的创新模式 [5] 对印度IT服务公司的影响 - 2024年美国H-1B签证获批数量前十公司中,塔塔、印孚瑟斯、威普罗三家印度IT服务公司上榜 [6] - 分析师估算,新签证费可能导致这三家印度IT巨头的核心运营利润被削减7%-15% [6] - 新规可能迫使印度IT公司改变其长期依赖的商业模式 [6] 对美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影响 - 从常春藤盟校到州立大学及医学院,每年申请数千份H-1B签证招聘科研人员及教职员工 [10] - 每人增加10万美元预算将迅速蚕食科研经费,可能迫使高校减少外籍招聘,影响实验室项目及科研实力 [10] - 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生表示校方已邀请律师为国际学生答疑,反映出普遍担忧 [10] 引发的连锁商业反应 - AI初创公司Otter.ai表示可能减少H-1B员工数量,将部分员工外包至印度等其他国 [12] - 薪资公司Native Teams称,寻求免签证全球招聘选择的美国公司数量增加了50% [12] - 埃森哲已计划在印度安得拉邦设立新园区,新增约1.2万个就业岗位 [14] 国际竞争格局变化 - Native Teams表示雇用一名H-1B员工相当于在其他国家远程雇用20名员工 [13] - 加拿大皇家银行CEO称新规是加拿大吸引科技人才的“重大机遇”,可能加速其创新领域增长 [13] - 加拿大可能吸引原计划赴美的印度、南亚或欧洲人才 [13]
去美国的“打工人”,天塌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7 19:52
新规核心内容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H-1B签证新规,将申请费大幅提高至10万美元,适用于9月21日后提交的新申请 [1] - 新规相较此前通常的2000美元至5000美元的申请费,涨幅近50倍 [2] - 美国国土安全部拟议引入"加权抽签"制度,工资越高的申请人中签概率越大 [2] 对科技行业的影响 - 科技界因政策解读存疑而立即陷入恐慌,特斯拉要求身处美国境外的员工立即返回,美国三星组织政策解读会 [1] - 在每年新发放的8.5万份H-1B签证中,约有5.5万份与计算机相关 [8] - 科技行业每年招聘H-1B技术员工的成本将从2亿至4亿美元飙升至55亿美元 [8] - 高昂成本可能迫使科技公司将招聘重点从新兴人才转向资深人才,导致人才梯队出现断层,长期创新能力受损 [8] 对初创企业的影响 - 对员工人数少于25人的小型企业而言,10万美元的签证费成本过高 [6] - 超过一半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美国初创企业至少有一位移民创始人 [6] - AI初创公司Iterate指出高昂签证费使其海外招聘计划无法实现,扼杀了依赖少数精英工程师的创新模式 [6] 对印度IT服务公司的影响 - 印度IT服务公司是H-1B签证的主要使用者,塔塔咨询服务公司、印孚瑟斯、威普罗位列2024年美国H-1B签证获批数量前十 [7] - 新签证费用可能导致这些印度IT巨头的核心运营利润被削减 [7] 对美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影响 - 从常春藤盟校到州立大学以及医学院,每年申请数千份H-1B签证招聘科研人员和教职员工 [10] - 每人增加10万美元的签证预算将迅速蚕食科研经费,可能迫使高校减少外籍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招聘 [10] -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生表示担心未来留美工作会变得更难,学校已邀请律师为国际学生答疑 [11] 引发的连锁反应 - H-1B签证新规发布后,寻求免签证全球招聘选择的美国公司数量增加了50% [14] - AI会议智能体初创公司Otter.ai表示可能减少H-1B签证员工数量,并将部分员工外包至印度或其他国家 [14] - 加拿大皇家银行首席执行官称新规是加拿大吸引更多科技人才的重大机遇 [15] - 埃森哲已计划在印度南部的安得拉邦设立新园区,并最终在该国新增约1.2万个就业岗位 [17]
10万美元签证费击碎“美国梦” 硅谷恐失去下一代“马斯克” 美企加速外包 加拿大趁机“抢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7 12:22
新规核心内容 - H-1B签证申请费从通常的2000-5000美元大幅提高至10万美元,涨幅近50倍 [1][2] - 新规适用于9月21日之后提交的新申请,费用为一次性收取 [1][2] - 美国国土安全部拟引入“加权抽签”制度,工资越高的申请人中签概率越大 [2] 对科技行业的影响 - 科技公司内部产生震动与焦虑,特斯拉要求境外员工立即返美,三星组织政策解读会 [1] - 科技行业每年招聘H-1B技术员工的成本将从2-4亿美元飙升至55亿美元 [7] - 新规可能迫使科技公司将招聘重点从新兴人才转向资深人才,导致人才梯队出现断层,长期创新能力受损 [7] 对初创企业的影响 - 对于员工少于25人的小型企业,10万美元的签证费成本过高 [5] - 超过一半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美国初创企业至少有一位移民创始人,新规将扼杀其创新模式 [5] - 高昂费用使AI初创公司Iterate等企业的海外招聘计划无法实现 [5] 对印度IT服务公司的影响 - 印度IT服务公司是H-1B签证主要使用者,塔塔、印孚瑟斯、威普罗位列2024年获批数量前十 [6] - 新签证费用可能导致这三家印度IT巨头的核心运营利润被削减7%-15% [6] - 新规将迫使其改变长期以来的商业模式 [6] 对美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影响 - 美国高校每年申请数千份H-1B签证招聘科研人员和教职员工 [11] - 每人增加10万美元预算将迅速蚕食科研经费,可能迫使高校减少外籍人员招聘 [11] - 佐治亚理工学院已为国际学生举办讲座答疑,不少高校提醒教职员工避免非必要国际旅行 [13] 引发的连锁反应 - 美国公司加速外包和远程招聘,寻求免签证全球招聘选择的美国公司数量增加了50% [14] - AI会议智能体初创公司Otterai可能减少H-1B员工数量,转为在印度等国招聘 [14] - 加拿大视新规为吸引科技人才的重大机遇,以加速其创新领域增长 [15][16] - 埃森哲已计划在印度安得拉邦设立新园区,新增约1.2万个就业岗位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