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老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7月11日预告】思辨·致胜 2025下半年投研会暨“壹评级”首次发布
第一财经· 2025-07-10 20:16
活动概述 - 第一财经将于7月11日18:10-19:20举办"思辨・致胜2025下半年投研会"并首次发布"壹评级"股票评价体系产品 [2][3][6] - 活动将通过第一财经电视和有看投APP全程直播 [7] 核心议题 - **投资平衡点**:探讨在变与不变中寻找投资平衡的策略 [8][9] - **消费行业**:分析老消费的稳定性与新消费的突破性机会 [9] - **创新药领域**:讨论中国创新药快速崛起的核心驱动力及行业春天是否到来 [9] - **高股息策略**:研判高股息投资的未来前景 [9] - **科技股机会**:聚焦科技股质变与量变中的投资方向 [9] - **2025下半年策略**:总结稳中致胜的投资方法论 [9] 内容发布 - 推出《思辨的力量》内容IP及《价值投研社》文字版专栏 [5] - "壹评级"作为专业股票评价体系将为投资者提供新参考维度 [2]
FT中文网精选:“新消费热”中的冷思考
日经中文网· 2025-07-10 10:36
新消费与老消费市场表现对比 - 资本市场中新消费赛道表现强劲 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等港股公司及A股宠物板块引领股价动辄翻倍 [3] - 传统老消费领域(白酒、牛奶、酱油、榨菜、老醋等日常刚需品)表现持续低迷 [3] 新消费崛起的驱动因素 - 新消费定义为围绕年轻消费者需求产生的全新消费品与服务模式 涵盖国产品牌崛起、精神消费与悦己消费等高增长领域 [3] - 核心驱动力包括代际更替、互联网推广效应以及经济发展与消费降级等结构性变化 [3] 新消费行业特征 - 国产品牌认同度提升 反映年轻消费者对本土文化的偏好 [3] - 精神消费与悦己消费成为主流趋势 推动高增长市场重现 [3]
基金经理投资笔记 | 潮玩爆火背后:新消费投资,懂产品,更要懂人心
搜狐财经· 2025-06-11 19:40
新消费行业投资逻辑演变 - 新消费投资热度由销量、股价、社交讨论三重指标驱动,反映行业底层逻辑从"渠道为王"转向"为情绪价值买单"[1] - 新消费品牌力构建更依赖产品力而非渠道力,涵盖美护、潮玩、零食量贩等细分领域及部分传统消费/互联网公司[1][5] - 新消费崛起是供需共振结果,需求端来自Z世代个性化表达,供给端依赖传播媒介分散化和电商渠道去中间化[6][8] 品牌力构建框架 - 消费品品牌力=产品+渠道,高品牌力体现为高净利率、快动销和强现金流占用能力,构成ROE核心来源[2] - 快消巨头通过持续营销投入和产品创新维持品牌力,奢侈品牌则依靠渠道布局和产品矩阵优化[2] - 投资机会存在于品牌力建设期的中小公司,该阶段通常伴随最快股价上涨[2] 新旧消费本质差异 - 老消费依赖电视广告+线下铺货模式,渠道精耕能力决定成败,产品差异化非关键因素[6][7] - 新消费产品需具备明确异质化特征,能吸引特定受众主动跨渠道获取,渠道力重要性下降[9][10] - 传播媒介变革使消费者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选择,草根品牌瓦解传统大牌市场秩序[8] 新消费研究方法论 - 研究重点从渠道转向产品本身,需通过人群分析理解核心受众偏好共性[11] - 产品异质化程度与生命周期相关,早期产品评价高度依赖核心消费群体审美标准[11] - 美护行业作为新消费标杆,其潮流属性、高营销费用和快速渠道变革将为其他行业提供参照[11]
真茅台or“塑料茅台”,消费投资风向“变天”?私募却说:现在买泡泡玛特相当于高位买白酒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18:27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近期股价飙涨与2021年茅台炒作逻辑相似,存在跟风炒作成分 [1] - 泡泡玛特被市场爆炒源于海外市场超预期增长及现象级IP LABUBU的诞生 [2] - 当前估值可能已透支未来3年业绩,需200亿利润支撑 [4] - 新消费(泡泡玛特)与老消费(茅台)代表不同代际的精神消费属性,投资逻辑正从单一龙头转向多层次需求捕捉 [10][11] 业绩表现 - 2024年海外营收50.7亿元(同比+375.2%),占比从17%提升至39% [3] - 东南亚市场24亿元(同比+619%) - 北美市场7.2亿元(同比+556.9%) - 东亚及港澳台13.9亿元(同比+184.6%) - 13个IP营收破亿,四大IP超十亿,THE MONSTERS营收30.4亿元(同比+726.6%) [3] - 海外市场实际表现超预期:原预期2024年同比+100%,实际达50亿元 [2] 股价与资金动向 - 股价从2023年底19.05港元最高涨至252.6港元(涨幅超10倍) [6] - 基金持股数量变化: - 2024Q1:36只基金持5155.98万股 - 2024年底:116只基金持5769.87万股 - 2025Q1:207只基金持6874.74万股(环比+78.45%) [6] - 主要持仓基金:景顺长城品质长青A(322.26万股)、广发价值核心A(298.02万股)等 [9] 投资逻辑演变 - 新生代基金经理更关注Z世代消费(潮玩、宠物等),老消费基金经理被动调仓跟进 [7] - 投资行为分化: - 景顺长城农冰立(7年经验)2023年起持续加仓 [7] - 9年经验基金经理2025Q1才首次买入40.82万股 [9] - 消费投资转向文化娱乐领域,中国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后催生"泡泡玛特们" [10] 行业对比 - 泡泡玛特与茅台共性: - 均具精神消费属性(社交价值>实用价值) [10] - 限量款溢价逻辑相似(IP热度vs稀缺性) [11] - 差异点: - 茅台代表传统奢侈品稳态,泡泡玛特代表新消费全球化 [11] - 茅台股东以男性为主,泡泡玛特女性股东占比更高 [10]
新老消费对决,谁能笑到最后?
搜狐财经· 2025-05-30 09:32
新老消费对比 - 泡泡玛特市值一度达到3000亿港币,呈现爆发式增长 [1] - 茅台市值从高位滑落至2万亿人民币以下 [1] - 泡泡玛特需要维持100亿净利润和20%增速才能支撑当前估值 [1] - 茅台若实现1000亿净利润,当前估值可能具有吸引力 [1] 市场投资规律 - 市场存在物极必反现象,核心资产曾从追捧到冷落 [2] - 新消费板块可能面临估值过高的风险 [2] - 追涨杀跌行为容易陷入机构设置的陷阱 [2] 机构行为分析 - 橙色柱子指标反映机构真实动向,密集出现代表资金支撑 [4][6] - 机构常在拉升前通过砸盘收集筹码,形成黄金坑机会 [8] - 蓝色K线区段配合橙色柱子密集是典型的机构建仓信号 [8] 投资策略建议 - 需重点跟踪资金流向和量化数据而非单纯K线形态 [10] - 量化工具可帮助识别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