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科技创新

搜索文档
国家能源局:扎实推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源务实合作
新华财经· 2025-06-26 14:30
能源领域务实合作 - 国家能源局提出四点建议推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源领域务实合作 [1] - 建议包括政策沟通协同、贸易投资合作、科技创新合作和民生用能服务保障 [1][2] 政策沟通协同 - 加强能源领域政策常态化沟通对话 [1] - 强化能源领域政策规划的交流与衔接 [1] - 共同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1] 能源贸易投资合作 - 促进油气等领域供应链稳定畅通 [1] - 拓展可再生能源等领域贸易投资合作 [1] - 推进能源技术标准与市场规则互认 [1] 能源科技创新合作 - 推进化石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技术研发 [2] - 加强新能源产业创新和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合作 [2] - 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强交流 [2] 民生用能服务保障 - 分享保障民生用电经验做法 [2] - 深化新能源、储能等领域合作 [2] - 推动风电、光伏、储能等优质产品惠及民众 [2]
共享连续管产业发展,推动我国油气开发实现新跨越
中国能源网· 2025-06-03 14:33
会议概况 - 首届连续管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开幕 主题为"创新应用场景 激活万能潜力 共享连续管产业发展" 践行"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以合作共赢为纽带"的发展理念 [1] - 会议由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等5家单位主办 地方政府、三大油企、哈利伯顿、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及高校联合主办 [6] - 中国工程院4位院士及ICoTA主席等200余位代表参会 涵盖60余家国内外企业和高校 [6] 技术价值 - 连续管技术被国际公认为"万能作业技术" 作业效率比传统模式提高3-4倍 综合作业成本降低32%以上 [8] - 技术具有高效、清洁、安全、智能四大优势 光纤应用使信息传输速率大幅提升 作业综合效率提高40%以上 [10] - 在非常规油气开发、老油田挖潜、深井超深井作业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成为油气工程不可或缺的技术利器 [8] 发展成果 - 中国石油连续管技术作业量年均增速达28.8% 2010-2024年总量增长34倍 技术经济指标大幅提升 [10] - 国内已研制山地复杂地形自动化装备 开发复杂工况工艺技术 年作业量突破15000井次 年均增长近30% [11] - 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化应用的完整创新生态 建成高水平示范区和应用区 [11] 国际合作 - ICoTA(中华区)正式成立 由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牵头组建 [8] - 会议举办7场主题报告和21场专题研讨 分享装备研发、工程应用等最新成果 [8] - 搭建全球首个连续管技术交流平台 具有里程碑意义 促进国际互融互鉴 [13] 未来方向 - 技术将支撑万米深层油气开发、页岩油气水平段延伸及CCUS/地热等新能源业务 [13] - 需深化全球合作突破技术边界 拓宽应用场景 助力双碳战略和能源科技创新 [13]
世界燃气大会首次落地中国 聚焦市场绿色创新“三重奏”
中国青年报· 2025-05-23 15:44
世界燃气大会概况 - 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在北京开幕,参展企业达298家,参会企业近1500家,注册代表人数超3000人,来自70多个国家的3万余名与会者参会创历史新高[1] - 大会聚焦全球能源格局、能源转型、区域燃气发展等六大核心议题,主题为"赋能可持续未来"[1] - 这是大会自1931年举办以来首次落地中国,并选择中国首个全面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北京[1] 中国燃气行业创新成果 - 爱路恩济能源展示"率真天然气行业专用AI大模型",覆盖燃气企业"源-网-荷-储"完整业务链条,实现能源生产智能调度[1] - 北控北斗首发全球首部L4级PPB级燃气管网泄漏高精准无人检测车,检测精度达十亿分之一,已在河北售出并将交付[2][4] - 中石化展示页岩气绿色开发技术与管理体系,包含固液废弃物处理、水达标处理等核心技术,创造中国页岩气开发"绿色典范"[6] 北京燃气行业发展 - 北京燃气集团管网总里程达3.6万公里,年供应天然气175-180亿立方米,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占比超35%[6] - 北京构建"N+1+3"供能系统,融合多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已打造百余个综合能源项目,供能面积2700万平方米[8] - 北京市煤炭消费量从2012年2180万吨降至2024年不到60万吨,占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5] 中国能源转型成效 - 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3%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6%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国家之一[5] - "十三五"期间北京以年均1.5%能耗增速支撑年均5.2%经济增长,煤炭消费占比从2012年25%降至2024年不足1%[5] 国际合作与市场前景 - 道达尔能源预计未来10年全球新增能源需求一半和新增天然气需求约60%将来自亚洲[8] - Snam集团认为中国天然气长期增量空间广阔,希望深化与中国企业合作[9] - 北京多区投资促进部门已与180余家企业对接,推动绿色未来发展合作[11]
北京将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深度转型
中国新闻网· 2025-05-22 20:26
5月22日,大会举行主题为"数字化与科技创新塑造可持续未来"的全体会议。杨秀玲在该活动致辞时提 到上述内容。 杨秀玲说,北京依托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优势,持续完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 率,"十三五"以来,以年均1.5%的较低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5.2%的经济增长,有力保障了首都经济社 会持续健康发展。 北京能源结构实现历史性优化,全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成为中国首个全面实现清洁 能源发电的城市。绿电使用比例持续提升,2024年全市用电量1389亿千瓦时,其中绿电占比达到 29.3%。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电供应。 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正在北京举行。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杨秀玲在大会期间表示,北京将推进 能源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深度转型,着力加强节能、氢能、储能等产业创新发展,全面提升能源基础设 施发展质量。 北京将强化数字产业与能源发展双向奔赴。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能源保障,加快创建数据要素市场 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打造国家数据管理中心、国家数据资源中心和国家数据流通交易中心,实 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发展"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业态, ...
能源金句丨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论述
国家能源局· 2025-05-14 15:23
习 近 平 关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论述 (一百一十六) 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 习时的讲话 (2024年2月29日) ,《人民 日报》 2024年3月2日 (来源:中国电力报) 要深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 合作。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合 作,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 新模式。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 变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均衡 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
政策解读 | 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 2025-05-06 11:26
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方向 - 核心观点: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明确支持民营经济参与能源转型,重点聚焦基础设施投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科技创新及专业化服务四大方向 [2][3] - 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民营企业可参股核电、油气管网、"沙戈荒"大基地、水电、LNG接收站、光热发电及生物质能等项目 [3] - 能源新模式新业态:鼓励参与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微电网等领域,政策将推动绿电直连、大功率充电等发展 [4] - 能源科技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专项,与国企协同攻关,"沙戈荒"大基地可自主应用前沿光伏技术 [5] - 专业化服务升级:推动煤矿/电厂智能化改造、风光电站构网型技术改造、风光设备循环利用等生产性服务业 [6] 市场机制与政府服务优化 - 市场准入改革:推进油气管网运销分离、支持民企参与电网建设,技术监督服务向民企开放 [8] - 生产要素获取:160千瓦及以下民营用电企业享受低压办电"零投资",电网/油气管网企业需公开运营信息,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 [8] - 规范市场秩序: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修订电网/油气管网公平开放监管办法 [8] - 政府服务提升: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健全政企沟通机制,支持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9] 政策目标与行业影响 - 政策目标:通过明确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推动民营企业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 [9][10] - 行业影响:政策将增强民企参与信心,加速能源新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10]
对话沈辉博士:中国光伏要立足自己,建立我们的知识产权体系|对话CTO⑦
搜狐财经· 2025-05-02 19:19
文章核心观点 科技创新是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在能源科技创新上取得诸多进展,但仍需克服难题。华夏能源网对话沈辉博士,探讨中国光伏产业现状、发展、技术、科研体系等问题,强调立足自身建立知识产权体系、团结发展及培养年轻人的重要性 [1] 分组1:沈辉个人经历与贡献 - 1956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早年上山下乡,高考后考上大学,在中科院做纳米材料研究,上世纪90年代赴德留学转向太阳能领域,回国后课题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3] - 2004年受中山大学邀请创建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工作17年为光伏行业输送大量人才 [4] - 2022年参与建设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并担任主任,将“求真、勤勉、善思、引领”作为核心理念 [4] 分组2:光伏中心情况 - 已建起世界一流科学家团队,定位为企业和行业服务,做企业后天、大后天想做的事 [5][8] - 成立一年多找到低空、太空空间电源方向,两颗卫星搭载研发的光伏发电器件;在西藏建太阳电池效率溯源与比对中心,承担西藏科技厅两个项目;建立四川分中心;创建PV School培训体系;培育孵化项目获地方政府支持;出版《我们的光伏人生》第一部,第二部排版中;出版四本太阳诗集 [10] 分组3:中国光伏产业发展 - 从10MW起步,攻破关键技术成为光伏强国,得益于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家努力及欧美对晶体硅技术判断失误 [5] -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完整晶体硅太阳电池产业链 [11] - 量产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将价格降低 [12] 分组4:科研体系问题与建议 - 中国光伏科学原创性偏弱,企业重实用,科研院所急于发论文通过考核 [12] - 德国科研体系分工明确,为工业进步服务,科学家做基础研究不受论文考核限制 [13] - 中国科研体系应改进,政策对科研应有容忍度,允许科学家不发论文 [13] 分组5:光伏技术发展 - 晶体硅电池起步于1954年,主导地位难被颠覆,技术发展聚焦成本降低、效率增加和产品可靠性 [15] - TOPCon适合当前市场,价格便宜;BC光学设计完美,但绝缘要求高;硅异质结弱光性能好,三种电池最终胜出取决于制造成本、稳定性和市场需求 [17] - 光子倍增技术理论可行,从研究到突破有意义 [18] - “钙钛矿 + 晶体硅”电池叠层在航天应用无异议,地面应用存在电流匹配问题,是挑战 [18] 分组6:行业问题与对策 - 光伏行业专利战激烈,国外企业参与针对中国企业,中国要建立知识产权体系,国内企业应协商解决 [20] - 行业内卷可通过捐赠旧组件和建设直流电网化解 [20][21] - 中国光伏步入技术“无人区”,可寻找新化合半导体取代砷化镓,建立国家级太阳电池研发机构 [21][22] - 中国企业应到国外办厂,融合发展,也可把国外科学家请到国内合作 [23]
国家能源局重磅发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03-03 09:05
核心观点 -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绿色低碳转型和发展质量效益三方面主要目标及21项年度重点任务 [1][6][25] - 提出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6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8][25] - 全国发电总装机目标36亿千瓦以上,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2亿千瓦以上,发电量达10.6万亿千瓦时 [8][25] 能源供应保障 - 煤炭稳产增产,原油产量保持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油气储备规模持续增加 [8][25] - 推进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有序核准大型现代化煤矿,加快已核准煤矿项目建设 [9] - 强化油气勘探开发,推动大庆、胜利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建设,提升油气储备能力 [9] - 推动金上—湖北、陇东—山东等特高压工程建成投运,加快陕西—安徽、甘肃—浙江等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 [10] 绿色低碳转型 - 推进第二批、第三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 [11] - 推动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核准一批沿海核电项目 [11] - 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支持零碳园区建设和光伏建筑一体化 [12] - 推动煤炭洗选高质量发展,加强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促进煤炭矿区采煤采气一体化发展 [12] 能源科技创新 - 加大新能源发展重大技术攻关力度,推进智能电网、煤炭、油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15] - 强化新型储能等技术特别是长时储能技术创新攻关和前瞻性布局 [15] - 稳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可持续燃料产业,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应用 [15] -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领域的试点应用,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重点领域试点工程 [15] 能源体制改革 - 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实现新能源由保障性收购向市场化消纳转变 [13] - 出台促进绿证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制度 [13] - 深化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实现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基本全覆盖 [13] - 加快推进电力法、可再生能源法、煤炭法等制修订,推动制定《石油储备条例》 [13] 国际合作与规划 - 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合作,推动中亚国家向我国稳定供气 [19] - 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风电、光伏、氢能等领域合作,推进电力互联互通 [19] - 筹办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议,举办2025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 [19] - 科学谋划"十五五"能源规划,深入研究全国最优电力流向布局、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思路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