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实向虚

搜索文档
美国能源部长公开承认:敢断供这个“中国制造”,全美电网或将瘫痪!
搜狐财经· 2025-08-23 07:46
美国电网基础设施现状 - 美国电网核心设施严重老化 关键变压器多为20世纪50-60年代产品 已超过设计使用寿命[3] - 电网系统覆盖全美但设备陈旧 存在系统性故障风险[3] 变压器制造业衰退原因 - 美国变压器制造产业链全面萎缩 工厂陆续关闭 技术工人大量流失[4][6] - 资本偏好转向金融和互联网行业 重工业被视为低附加值领域[4] - 取向硅钢材料制造技术门槛极高 需要数十年工艺积累 美国已丧失相关生产能力[6] 中国变压器产业优势 - 中国掌握取向硅钢材料核心技术 兼具材料制造和工艺传承能力[6] - 中国变压器产品具备显著性价比优势 交货周期仅需1年 而美国自产需3-5年且成本翻倍[6] - 美国在成本与时效压力下持续采购中国变压器产品[6] 供应链脆弱性风险 - 单个关键变压器故障可能导致区域电网长期瘫痪 恢复周期长达数年[8] - 电网故障将引发连锁反应 影响交通系统 医疗设施和金融数据中心运转[8][10] - 基础设施依赖进口导致战略脆弱性 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社会运行危机[8] 产业结构深层问题 - 美国脱实向虚战略导致制造业空心化 核心工业能力持续退化[10] - 基础设施领域自主生产能力缺失 形成长期战略短板[6][10]
美国流动性是否存在隐忧?(国金宏观钟天)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8-08 08:47
美国流动性现状分析 - 美国流动性存量水平依然健康,当前更应关注货币政策刺激效率问题,若降息难以传导至长端利率,实体经济复苏力度有限,将导致流动性充裕但信用需求不足的宏观状态 [2][4][22] - 硅谷银行危机后,美国金融风险未进一步暴露,美股收复失地并创新高,充裕的美元流动性是核心支撑 [4] - 联储缩表末期叠加约5000亿美元TGA回补需求,市场对美元流动性担忧增加,但风险并非来自流动性不足,而是流动性补充后可能加剧资产错配和风险敞口 [4] 银行系统流动性供给能力 - 美国超额准备金约9000亿美元,远高于2019年回购危机时的800亿美元水平,传统大行在回购市场的流动性供给能力稳健 [5][7] - 缩表对准备金的消耗主要由前五大银行承担,中小银行压力较小,金融体系整体韧性较强 [8] - 综合流动性供给能力(储备金+净借款头寸)显示,Top6-30中型银行的流动性供给能力未恶化 [10] 资产负债表结构性变化 - 美国银行业国债占可贷资产比重增长8个百分点至53%,且主要来自持有至到期(HTM)类别资产 [13] - 银行业整体未实现损失达4100亿美元,其中2600亿美元来自HTM资产,长期锁住信用供给能力 [17] - 非债券类资产(工商业贷款、消费贷款等)供给低迷,被动推升债券配置水平,导致久期和利率风险上升 [18] 货币政策传导与实体经济 - 联储降息100bp但未有效传导至长端利率,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仍维持在6.7%左右,与去年同期持平 [18] - 美国"脱实向虚"趋势未扭转,制造业回流效果有限且难持续,财政刺激退坡后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缺乏吸引力 [18] - 若降息无法传导至长端利率,将加剧银行资产负债表长久期化和资产泡沫化,放大利率敏感性和流动性风险 [22]
宏观经济点评报告:美国流动性新解:宽货币,弱信用,促泡沫
国金证券· 2025-08-05 19:57
流动性现状 - 美国银行系统超额准备金存量约9000亿美元,高于2019年回购市场钱荒时期水平[7] - 头部五大银行承担了缩表带来的准备金消耗,准备金分布更均匀,中小银行未受明显压力[9] - 头部大行在回购市场净供给能力稳定,小型银行尚未转向净需求状态[7] 资产负债表结构 - 美国银行业未实现损失总计4100亿美元,其中2600亿美元来自持有至到期资产[20] - 头部五大银行国债占可贷资产比重上升8个百分点至53%,主要来自持有至到期资产增加[16] - 银行业平均债券资产久期延长,5年以上期限占比显著提升[28] 信用传导问题 - 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仍维持在6.7%高位,降息100bp未有效传导至长端利率[21] - 消费贷、居民住宅贷和工商业贷款占总资产比重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26] - 实体部门贷款需求疲软,制造业回流未能持续,信用创造效率下降[21] 风险提示 - 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和资本外流[31] - 全球同步宽松可能超预期,缓解长端利率压力[31] - 技术突破可能突然提振制造业信用需求[31]
美国金融资本侵蚀工业资本的教训
证券时报· 2025-07-25 02:22
美国工业产能衰退与金融资本影响 核心观点 - 美国副总统和国务卿呼吁重建工业基础,强调科技创新与制造业需互利互补 [1] - 美国工业产能下滑削弱经济基础和全球地位,历史对比显示二战时期工业能力是关键优势 [2] - 金融资本高流动性特征导致资本从制造业流向金融投机领域,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995年16.5%降至2023年10.3% [3] 经济结构失衡表现 - **创新停滞**:半导体产能全球占比从1990年37%降至2023年12% [4] - **社会与就业问题**:金融资产收益(4%-5%)长期高于GDP增速(1%-2%),财富集中导致1%家庭占33.8%社会财富,底层50%家庭仅占2.5% [4] - **金融系统性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显示虚拟经济泡沫破裂会重创实体经济 [4] - **供应链风险**:产业链转移导致本土丧失完整产业链,疫情期间医疗、电子产业依赖进口问题暴露 [5] 国际对比与警示 - 美国制造业GDP占比(10.3%)远低于日本(19.2%)、德国(15.4%)和韩国(24.3%) [3] - 其他国家需警惕金融资本过度膨胀,中国应巩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并维护产业链安全 [6][7] 历史教训与政策建议 - 工业产能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需优先恢复和提升 [2][5] - 金融资本应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长期目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