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业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万字长文 | AI落地的十大问题
钛媒体APP· 2025-09-18 13:24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是企业级AI应用从试点走向规模化落地的关键转折点 AI正从效率工具升级为企业经营中需量化价值的核心能力 但企业在战略制定、技术实施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面临系统性挑战 [1] - 2025 ITValue Summit数字价值年会聚焦AI落地"十大核心问题" 通过行业领先企业的实战案例分享 为企业提供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推动AI从概念验证走向生产级应用 [1][3][5] AI战略共识构建 - 企业面临从技术试点到战略重构的关键转折 管理者和执行者之间存在认知落差 90%的AI项目未能实现预期 70%的高管认为效果不佳 [8][16] - 瑞幸咖啡通过AI驱动价值链重构 以数字化底座支撑用户、产品、门店三大支柱 实现爆品预测准确率85% 租金占比降至8%以下 以9.9元定价策略颠覆行业格局 [12] - 企业需重新定位AI与人的关系 AI应作为提供策略的"顾问"和鼓励执行的"教练" 而非单纯工具 人机协同需遵循"334框架":30%人类智能定战略 30%人工智能做分析 40%执行系统保交付 [16][18] 技术可靠性与可解释性 - AI幻觉和决策黑箱问题成为证券行业深度应用的关键瓶颈 金融业务要求输出内容必须可靠可解释 且严禁未经许可的投资建议 [21][24] - 国泰海通构建千亿参数多模态证券垂类模型 采用"可信知识库+小模型校验"双重保障机制 通过180多个业务方法库实现分析过程可追溯 满足监管合规要求 [23][26][28] - 业务部门深度参与是保障AI可靠性的关键 国泰海通技术团队与业务人员共同设计场景 业务人员占比远高于技术团队 [29] 数据基础与治理 - 数据质量贯穿全生命周期 香港医管局30年积累近60亿条高质量医疗数据 通过一体化数字平台实现医疗信息高效互通 诊疗时可实时调阅患者全病程记录 [33][35][36] - 数据困境主要源于信息割裂和标准不一 香港赛马会面临跨国数据整合挑战 海外赛马数据缺少标准化采集 单场比赛视频分析需20个GPU集群 处理成本极高 [38][40] - 数据使用成本决定应用有效性 随着算力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当前数据挑战将成阶段性现象 医疗行业需推进数据资源资产化、服务产品化和生态空间化 [41][50] 应用场景选择 - 企业应避免"技术优先"误区 易鑫集团年交易规模700亿人民币 80%用户来自三线以下城市 通过自研AI大模型实现获客、风控、路由匹配全流程智能化 帮助三农群体获得金融服务 [46][48] - 医疗领域强调"数据-AI能力-行业Know-how"黄金三角 业务人员参与开发对成功落地至关重要 医生通过接触AI大模型提升诊疗水平 但需平衡AI建议与专业诊断的关系 [49] - 医药行业AI应用处于早期阶段 需确保数据质量和数量 进行全新流程设计 中国药品审评改革深化 CDE筹划AI辅助审评将促进行业发展 [50][51] 模型选型策略 - 仅40%的POC项目能走向生产 失败主因包括业务评估不足、数据准备不充分等 而非模型选择错误 企业焦点应从"选哪个模型"转向如何避免POC陷阱 [56][58] - ROI衡量需关注新业务模式创新 亚马逊Ring智能摄像头通过增加AI功能推出视频回看订阅服务 创造新增长点 单纯运营效率提升反居次要位置 [60] - 模型选型需综合考虑数据持续投入能力、工程化水平和Agent范式把握 企业竞争力体现在系统化生产部署能力而非模型选择 [60] 行业模型落地 - 行业小模型比通用大模型更具优势 通用模型训练使用65万亿数据 而行业内部沉睡着170万亿未利用数据 医疗领域豆蔻妇科模型问诊准确率达90.2% 通过妇科主任级考试得分64.94超越GPT-5的52.5分 [64][66] - 行业模型需具备复杂推理和专业数据生产能力 航旅纵横强调行业大模型是系统工程 需建立"数据-模型-数据"闭环保持持续进化 [71][73] - 酒店行业通过AI数字经理实现收益优化 五一期间杭州门店通过实时商圈流量分析 在店长经验判断与AI建议冲突后执行降价策略 最终入住率提升8.3% RevPAR实现增长 [73][74] 知识库体系建设 - 企业42%知识留存人脑 26%以文档存储 仅12%进入可检索知识库 东航员工每天花1.2-2.7小时跨系统检索知识 [80][81] - 东航通过RAG技术构建涵盖300多本公司手册的知识库 服务超1万名一线员工 地服人员询问"大提琴托运"可迅速返回精准规定 减少70%的旅客投诉 [83] - 知识管理目标是无缝嵌入生产过程 东航已有400多个部门级智能体投入运行 新开航线智能体可快速生成覆盖经济效益、飞行条件的分析报告 [83][84] 人机协同实践 - 美的荆州工厂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核心生产场景 由"工厂大脑"统一协同计划、供应链、物流和生产 上半年实现财务认可提效2.83亿元 节省490.4万小时 [89][91] - 一线员工参与智能体开发 美的内部涌现9000多个"民间智能体" 由业务人员自主开发解决实际痛点 [91] - 云迹科技机器人完成超5亿次任务 服务3万多家酒店 行走2033万公里 具备学习力、适应力等六维能力 在酒店场景中能通过电话温柔提醒客人取物 为盲人开启无障碍服务 [91][93] 人才战略调整 - AI岗位需求量同比翻倍 但人岗适配率仅20% 企业需从"花钱买人才"转向"主动造人才" 将人才战略与业务战略同步推进 [99][100] - 传统制造企业案例显示 基于战略明确人才画像后 对业务人员开展系统技术培训 同时在关键岗位引入外部专家 可搭建完整人才体系 [102] - 需构建"全职员工+外包/独立顾问+数字员工"多元用工模式 AI原生国企从10人团队快速成长为近200人的明星企业 得益于灵活用工形态 [102] 安全合规管理 - 财务领域数据合规是"生死线" 2020-2024年受处罚上市公司财务人员从60人升至137人 年复合增长率23% 70%-80%处罚集中在虚假财务报告和未及时披露信息 [108][109] - AI在财务合规的应用包括智能票据处理、现金流预测、欺诈检测等 智能报销平台可通过语音指令自动完成票据整理与填报 提升效率并保障合规性 [110][111] - 需警惕AI生成技术带来的风险 Nano Banana能零成本在十几秒内篡改电子原始凭证 对财务数据合规构成巨大挑战 [113]
AI“新基建”,打通算力到应用最后一公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7:24
中国大模型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 在全球已发布的3755个大模型中数量位居首位 [1]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 [1] - 行业大模型市场规模2023年达105亿元 预计2024年增长57%至165亿元 2028年有望达624亿元 [2] 技术架构与能力演进 - 大模型技术架构从IaaS/PaaS/SaaS三层升级为五层架构:IaaS(智能算力)-PaaS(语料数据即服务)-模型即服务-智能体即服务-应用层 [6] - 下一代大模型在逻辑推理 原生多模态 记忆系统等关键能力突破 将加速高价值复杂行业场景应用落地 [1] - AI推理算力市场将呈现指数级增长 未来95%的算力可能都是推理算力 [7] 行业应用与渗透情况 - 金融 政府 影视游戏和教育领域是大模型渗透率最高的四大行业 渗透率均超过50% [2] - 大模型应用从B2C转向B2B 逐步渗透至自动驾驶 医疗影像分析 3D角色生成等行业深度应用场景 [2] - Agent最容易落地领域具备三特征:人力成本高 数据易取得 任务标准化 编程 医疗 法律 金融等领域Agent营收规模较高 [8] 数据与算力基础设施 - 独特内部数据成为推动AI落地和差异化创新的关键驱动力 [4] - 百望股份平台累计处理发票交易金额达953.5万亿元 相当于2024年全国GDP的7倍 2024年发票处理量突破206.8亿份 同比增长45% [3] - 库帕思目前日生成语料已接近1TB 预计到年底形成1000TB语料数据集 [7] 生态建设与产业合作 - 需要打通"算力-数据-模型-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1] - 产业合作和打造生态成为人工智能企业家共识 [6] - 金盾全球交易管理智能体支持100+种语言 识别200+类票据格式 集成30000条国际财税规则 [2] 人才需求与培养 - 综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需要语言 法律 心理学 哲学等各行业人才 [8] - 高校调整培养模式 清华大学采用"AI+书院"模式让学生参与企业实习 培养懂应用又懂算法技术的人才 [8]
是石科技亮相WAIC 2025:共话HAI加速AI产业未来
财富在线· 2025-07-30 14:12
国产算力崛起 - 国产超算平台如神威、曙光、天河已具备服务行业大模型的能力,但需通过并行算法优化解决存储、扩展及能效瓶颈 [2] - 下一代模型架构需与国产芯片设计深度耦合,推动芯片工艺与算法创新的双向奔赴 [2] - 国产算力需强化异构能力,支持多精度计算,并加快算子库生态建设 [2] - 国产硬件已接近国际主流水平,但软件生态尤其是非CUDA兼容体系的调优能力仍需突破 [2] 行业模型落地 - AI在生物医药全链条赋能,从靶点发现到临床试验设计优化,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 [3] - FDA现代化法案建议逐步通过AI模型替代部分动物学实验,提升药品研发效率 [3] - 能源领域铁铬液流电池垂类大模型整合15年材料数据,实现电解液配方优化、反应堆模拟及电网智能调度 [3] - 传统能源研发需14年打磨70分产品,AI助力下正加速向100分迈进 [3] 并行优化技术 - 同一块芯片通过并行优化可将性能提升20倍 [6] - 探索用大模型学习资深程序员针对特定芯片优化的代码,实现"AI for Parallel Programming" [6] - 国产算力需以"超智融合"(HPC+AI)为路径,通过并行优化释放硬件潜力 [6] 生态共建与产业展望 - 呼吁产业链伙伴携手共建开放共赢的AI生态 [6] - 国产算力崛起与行业模型爆发双重驱动下,中国AI产业正迎来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机遇 [6] - 并行优化技术将成为AI产业变革的核心支点 [6]
科大讯飞副总裁王勃:未来5到10年,大模型领域的投资机遇在于具身智能、行业模型和科研领域应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0 15:06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机遇 大模型技术对产业的六大影响 - 大模型改变传统信息分发和获取模式 其信息抽取、归纳、总结、分析能力远超传统搜索引擎 [1] - 大模型成为内容生产主要工具 ARTC质量提升使社交媒体内容更生动有趣 [2] - 大模型提升自然语言理解能力 推动人机交互进入新阶段 [3] - 大模型将向专业化发展 未来可能出现结合领域知识的专业大模型 [4] - 大模型具备强大代码编写能力 对初阶程序员形成替代 并在部分场景辅助编程 [4] - 大模型加速科研进程 深度融入科研成为加速器 [5] 未来5-10年大模型领域投资机遇 - 具身智能机器人从第三人称转向第一人称 具备环境感知和自主学习能力 将产生巨大产业机遇 [5] - 行业大模型在医疗、采矿等领域应用 专用模型结合AI可提升效率 [5] - 大模型在科研领域应用 大幅提高新物质或技术发现效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