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

搜索文档
爱鸟护鸟,这些专业团队在行动(美丽中国·开展鸟类保护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6-23 06:10
给鸟儿戴上身份标识,"飞行日志"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推广、规范观鸟活动,观鸟产 业发展带动鸟类保护探索;文创产品推陈出新,让游客更加了解和喜爱鸟类……研究和保护机构、民间 协会、文创设计团队等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带动更多人加入爱鸟护鸟的行动中,让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编 者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40多年研究和保护 作为我国鸟类迁徙研究和保护的重要机构,从1983年在青海湖首次进行环志放飞算起,40多年来,环志 中心先后在28省份的110多个地点开展鸟类环志工作,覆盖东亚—澳大利西亚、中亚、西太平洋3条国际 候鸟迁飞通道。目前,全国环志鸟类有863种410万余只。 "环志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本报记者 江 萌 董丝雨 6月7日凌晨两点,北京颐和园,来自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等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廓如亭集合。布 网、捕捉、测量、佩戴金属环,完成环志和数据采集后,107只北京雨燕被陆续放飞。 "金属环是鸟的唯一身份标识,环上刻有环型、编号和联系方式。其他地区的研究人员观测或重捕到环 志鸟,就能通过上面的联系方式回传这只鸟的地理位置和生态信息。"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江红星介 ...
广东赵伯今年三赴湖南蓝山观鸟(民生一线·银发经济促消费)
人民日报· 2025-05-26 06:13
赵承辉便是其中一员,去年退休的他今年第三次从广东连州奔赴蓝山。 在蓝山县云冰山景区四海坪观鸟点,赵承辉熟练地从后备厢取出装备:望远镜、数码相机、长焦镜头、 三脚架等一应俱全。"这一整套设备大约花费七八万元,不少还是网上购买的。尽管开销不小,但为爱 好买单,能让晚年生活多一份精彩,很值得!"他边调相机参数边说。 云冰山景区地处南岭山脉,鸟鸣声此起彼伏。赵承辉专注地守在"大炮"镜头旁:"蓝山生态好,鸟类众 多,有很多珍稀鸟类。这次的目标是拍绶带鸟,前两次没拍到,我回去晚上都睡不踏实。" 观鸟之余,赵承辉也尽情享受着旅行的乐趣。"花30元坐上这条传送带,几分钟就能直达山顶,对我们 老年人来说太方便了。"在云冰山景区,赵承辉对登山"魔毯"很是满意。为了让银发游客能够"走得动、 看得清",景区斥资600万元开展适老化设施改造,进一步提升老年游客的游玩体验。 云冰山景区工作人员唐海珠介绍:"我们提供别墅、民宿、星空房等多种住宿选择,每晚费用在400元至 1000元不等。观鸟活动不仅丰富了景区业态,还带动景区去年直接增收300万元,间接增收约1200万 元。" 蓝山还通过举办"四省联合观鸟节"、观鸟摄影大赛等活动,串联起特 ...
当年轻人爱上“追鸟”
新华网· 2025-05-15 12:17
新华网北京5月15日电 题:当"追鸟"成为新潮流 新华网记者 彭纯 杨珏 "我拍到'顶流'戴胜了!发型太酷了!" "这种鸟真少见,你是在哪拍的呀?" "求一个观鸟搭子!" 最近,走进公园或湿地,经常能看到一大群举着各式长焦相机且包裹严实的人们蹲守在水边,对着天空按下快门。仔细一看,其中还有不少年轻人。在社交 媒体上,也出现了一种新型"追星"活动,"顶流"就是各种珍稀鸟类。 "观鸟"这一活动正在年轻群体中迅速走红。 在公园草丛觅食的戴胜鸟。新华网发(郭连友摄) 开启"现实版自然探险" 在抖音,"观鸟"话题的播放量超7亿次。小红书平台上,相同话题的浏览量超4.4亿次,讨论超396万次。 小红书4月27日发布的《观鸟趋势报告》显示,过去一个月,该平台上的"观鸟"搜索量同比增长19倍;近一年"观鸟"相关笔记发布量是过去十年总和的1.2 倍。值得一提的是,两年前发布相关笔记最多的用户基本在35岁左右。而最近一年,25岁左右的用户已成为观鸟内容的主要创作者。许多年轻人开始走出家 门,奔赴公园、湿地,不惜蹲守数小时,也要一睹鸟儿灵动的身姿。 正在观鸟的年轻人们。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HALLERS SECRESS SEC ...
观鸟领域兴盛背后,藏着最具生命力的商业创新
36氪· 2025-05-11 16:11
观鸟行业概述 - 观鸟活动从高净值人群的奢侈品到Z世代的情绪解药,展现出经济包容性,设备价格跨度从6万美元徕卡镜头到拼多多百元望远镜[4] - 全球观鸟产业规模庞大,美国2016年观鸟者达4500万人,创造960亿美元行业总产值、160亿美元税收及78万个就业机会[5] - 中国观鸟人群高速增长,2023年达34万人,较前次调查(14万人)翻倍,民间鸟类数据库活跃用户超5万,数据量年增141%至359.9万条[6] 观鸟商业化发展 - 生态文旅成为核心方向:江西鄱阳湖"观鸟+旅游"线路年吸引200万人次,创收超5亿元;云南百花岭村转型"鸟导"经济,2023年上半年旅游收入超1000万元,人均收入16800元[17] - 智能设备领域创新涌现:美国Bird Buddy智能喂鸟器年销售额达2180万美元,用户中1/3为新手;中国飞奔公司智能喂鸟器出口10余国,搭载摄像头的产品溢价达10倍[20][22] - 业态延伸至研学与康养:浙江莫干山"森林观鸟疗愈之旅"客单价超5000元,结合观鸟与康养赛道[17]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观鸟活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武汉青头潜鸭数量从2017年263只增至2024年540只,分布范围扩大至14个地区[25] - 低碳经济协同效应显著:云南百花岭村以观鸟替代伐木狩猎,减少碳排放;黑龙江泰湖湿地推出"观鸟碳积分"形成闭环可持续模式[27] - 鸟类迁徙数据助力气候研究:2024年鄱阳湖候鸟北迁提前为气候模型修正提供关键依据[29] 社会文化影响 - 年轻群体赋予观鸟新内涵:北京飞羽组织通过观鸟活动重新定义城市生活美学,激发公众生态保护意识[10] - 社交媒体加速传播:小红书、抖音"观鸟"话题浏览量均破亿次,推动小众爱好主流化[8] - 国际专家认可中国进展:鸟类学家指出中国观鸟者足迹扩展至前所未至区域,助力生态监测网络完善[29]
暴涨超100%!34万人“入圈”,什么这么火?
新华网财经· 2025-05-11 15:28
近日,北京市玉渊潭公园"打鸟一景"走红网络。不少老年人手持"长枪短炮",只为定格精彩瞬 间。当观鸟经济与不老青春相遇,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数据显示, 中国内地的观鸟爱好者数量持续高速增长,已达34万人 ,相比2018年调查结果的 14万人,有了成倍增长,其中银发一族的比例也在持续增加。据某电商平台发布的《2024银 发族消费报告》显示, 银发族数码相机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 ,摄影配件、三脚架等周边 产品增速显著。 玉渊潭公园紧邻北京三环路。俗话说,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近年来,北京市生态环境的 持续改善,使得包括长耳鸮(xiāo)、天鹅、凤头䴙䴘(pì tī)等此前在市区难得一见的鸟 类,在这里频频出现。今年70岁的张先生,经常会来拍凤头䴙䴘。 摄影爱好者 张先生: 从这两年凤头䴙䴘开始在公园筑窝,观鸟的人就多了,尤其是今年。第 一年只有一窝,去年有四窝,今年至少有六七窝凤头䴙䴘。 鸟多了,拍鸟的鸟友们自然蜂拥而至。年近七旬的官先生,拍鸟已经8年,据他观察,今年玉 渊潭公园内的"长枪短炮"最多时超过50台,而且很多都是像他这样的老年人。在官先生他们看 来,观鸟、拍鸟,再到分享鸟儿照片,都能给银发族带来满满 ...
公园长满“打鸟”大爷 银发一族助力小城“观鸟经济”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10 10:38
观鸟经济兴起 - 北京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吸引长耳鸮、天鹅、凤头䴙䴘等鸟类频繁出现,凤头䴙䴘筑窝数量从2021年1窝增至2023年6-7窝[1][3] - 玉渊潭公园摄影爱好者数量显著增加,高峰期"长枪短炮"设备超过50台,银发族占比突出[5] - 全国观鸟爱好者数量从2018年14万人增至2023年34万人,实现成倍增长[11] 银发族消费特征 - 银发族数码相机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摄影配件、三脚架等周边产品增速显著[11] - 典型银发族摄影设备投入约5万元,消费模式从设备采购转向旅游服务消费[13] - 银发族偏好"慢旅行"模式,在观鸟点停留多日,拉平当地旅游淡季经济[9][15] 区域观鸟经济发展 - 云南普洱芒坝村建设"鸟塘"观鸟棚,配套民宿和农家乐服务,形成完整产业链[20][22] - 湖南蓝山云冰山景区投入600万元进行适老化改造,增设"登山魔毯"和防滑步梯等设施[28] - 河南信阳罗山县建成69处"鸟塘"和18公里生态观鸟步道,年接待3万人次观鸟者,其中80%为银发群体[36][40] 行业基础设施升级 - 景区普遍配备无障碍房型、专业医疗人员和便携急救设备,优化银发族服务[26] - 交通条件改善显著,如香港至信阳高铁直达促进跨区域观鸟旅游[36] - 观鸟活动组织形式创新,出现银发族与年轻人混搭的比赛模式[7]
年轻人争相入鸟门 整顿小众爱好
36氪· 2025-04-30 14:13
文章核心观点 - 观鸟这一曾经小众的爱好,在年轻人的参与下变得低门槛、大众化和趣味化,融入了日常生活,成为年轻人寻找生活、重新定义生活的方式 [2][11][18] 年轻人观鸟入坑情况 - 观鸟近几年与年轻人产生更紧密联结,小红书上“观鸟”相关笔记讨论量超700万,近一年发布数量达过去十年总和1.2倍,25岁左右用户占比最高 [2] - May因觉得生活不健康,受公园大爷影响,用望远镜观鸟看到红耳鹎后入坑 [2] - 星枝因学弟朋友圈分享及看到棕背伯劳,买手册学知识后开始观鸟 [3] - 鹰头猫在云南盈江犀鸟谷近距离观鸟后,产生收集鸟种照片的欲望而入坑 [4] 年轻人改变鸟圈情况 - 降低入圈门槛,打破传统规则,观鸟不一定要用贵设备,“废片”在小红书有好反响 [7] - 打破新手和大佬次元壁,小红书上新手提问能获解答,大佬会科普,还会攀比鸟图 [9] - 创造观鸟新玩法,如星枝做meme图,May发明“观鸟人的五大美德” [9][10] 观鸟爱好发展变化 - 过去观鸟是“氪金”爱好,属贵族绅士或专业学者,是“装备博览会”和“鸟类知识大会” [14][15] - 如今“在线观鸟组织”在小红书发展壮大,交流观鸟影响和地点,搜索“观鸟点”涵盖各城市热门点 [16] - 观鸟从设备内卷、追逐稀有变为“万物皆可拍”、发现附近,满足年轻人“轻量化治愈”渴望 [17]
年轻人争相入「鸟门」,整顿「小众爱好」
后浪研究所· 2025-04-29 16:02
小红书怎么突然成了观鸟爱好者的聚集地? 撰文| 锅包柚 封面来源| Unsplash "鸟门信徒" 这个春天,北京的公园里,总能看到年轻人或是举着望远镜,冲着树冠寻觅,或是扛着相机,怼着湖面抓拍,看起来像是一个大型追星现场。 走近一瞧,才得知他们是在抓拍树上的鸟,和湖里的鸭。 肉眼可见的, 观鸟这项在过去更偏小众的兴趣爱好,近几年和年轻人产生了更破圈、更紧密的联结。 在小红书上,能看到各种观鸟爱好者的分享,有人用4K镜头记录鸟类捕食的震撼瞬间,有人将鸟类求偶舞步改成魔性短视频,甚至有人把鸟类动作配成台 词,做成爆款meme图…… 据《小红书观鸟趋势报告》,目前小红书上"观鸟"相关笔记讨论量已经超过700万,近一年"观鸟"相关的笔记发布数量,也达到 了过去十年总和的1.2倍, 而这些笔记的主人中,25岁左右的用户占比最高。 来自广州的May就是其中一位。2023年,刚来广州工作一年的她觉得自己"好不健康",每天就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一动不动。她决定培养一个健康的兴趣 爱好。 广州有很多城市公园,作为自然爱好者,May有空就会去逛公园,也总能在公园里看到大爷大叔们举着各种"长枪短炮"怼鸟拍。受到感染, May跟着 ...
女工程师在西溪湿地“与鸟儿共舞”
杭州日报· 2025-04-29 09:53
武峰正在湿地拍摄鸟类。 棕颈钩嘴鹛 武峰的手机相册里,存满了鸟类进食、翱翔、求偶的瞬间。"像是解锁了另一个世界。"她说。 4月28日上午8点,杭州西溪湿地莲花滩观鸟楼内,观鸟爱好者武峰举起望远镜,轻声提醒:"看清 了吗?在枝头跳跃的是红头长尾山雀,尾巴占身体一半长。"视线延伸至远处浅滩,一只白鹭头顶的"繁 殖羽"如雪辫轻扬,身旁苍鹭静立,三只黑水鸡拨动水纹。 近期观鸟话题频上热搜,作为国内唯一的城市内湿地公园,西溪湿地河汊众多、鱼塘棋布,桑青水 碧、竹翠梅香,多样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各种鸟类的停栖、觅食、筑巢、繁衍提供了良好 的条件,成为"浙江省观鸟胜地",截至2024年已有224种鸟类记录。而莲花滩,正是西溪湿地中鸟类种 类最丰富的一个区域,也吸引了一大批像武峰这样的观鸟人,用镜头和笔记守护这片鸟类天堂。 观鸟人的"双面人生" 49岁的武峰,背包里总装着三样东西:一台相机、一个口袋望远镜和一份简易午餐。 工作日,她是杭州一家企业的技术工程师,细致严谨;周末,她泡在西溪湿地里观鸟,边走边记 录,自由自在。"作为自控工程师,平时工作追求稳定。"武峰说,而观鸟则恰恰相反,每一步都可能藏 着惊喜,"树枝一 ...
34万人热衷的“打鸟”到底有多上头
新京报· 2025-04-28 10:01
文章核心观点 明星出游引发观鸟行为破圈,国内观鸟人群日益庞大且以中青年为主,观鸟者入坑原因多样,部分地区观鸟活动火热,观鸟热彰显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并转化为经济价值 [1][19] 分组1:观鸟人群规模与特点 - 截至2023年末,中国内地有统计的省区市以鸟类观察为主的爱好者约34万人,从2018年到2023年,观鸟人群从14万人增长到34万人,占全国人口比例约为2.42% [1][2] - 中国观鸟爱好者年龄分布主要以中青年为主,与欧美国家老年人占比较高不同 [2] - 2023年度各省级行政区中排名前三的最热地点中有12所高校,大学生成为各地观鸟记录贡献的新主力军 [4] 分组2:观鸟活动发展历程 - 中国公认的观鸟元年是1996年,北京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和“绿家园”开始提倡和组织民间观鸟活动,随后各类观鸟活动迅速发展 [2] - 1938 - 1941年高校老师带专业学生进行科考观鸟活动,积累资料写成《三年来邵武野外鸟类观察报告》,是中国关于鸟类数量统计的第一篇实地考察报告 [5] 分组3:观鸟者入坑原因与参与项目 - 观鸟者入坑理由主要集中在“幼时启蒙”“欣赏鸟类与自然”“社交性强”“成本相对不高”等因素 [6] - 观鸟入门门槛低,除基本设备投入外无其他高额花销,可单独或与亲友出行,还能通过社群交流 [7] - “深水区”观鸟者深度参与鸟类繁殖调查等公民科学项目,如中国繁殖鸟类调查 [9] - 2023年得益于观鸟者探索辨识,有20种以往5年未记录的鸟种被记录到,包括罕见种和迷鸟 [9] 分组4:观鸟热门地区 - 根据《中国鸟类观察年报2023》,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四地是全国观鸟最热地点,上海以2216篇上传记录领跑 [14] - 上海、北京、广东和浙江位于候鸟迁徙关键路线上,经济发达,城市生态空间建设好,野生鸟类多,观鸟消费群体壮大 [15] 分组5:观鸟的经济价值 - 有充足鸟类资源的地方通过组织观鸟季等活动促旅游搞收入,如2023年江西鄱阳国际观鸟季,活动资讯浏览总量超6亿次,带动200余万人次观鸟,预计旅游综合收入超5亿元 [17][18] - 2024年3月深圳出现扁嘴海雀,吸引各地观鸟拍鸟人坐飞机前往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