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行业文化建设
搜索文档
国信证券:践行文化理念、聚焦主责主业,推动文化建设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
中国经济网· 2025-10-20 11:21
行业文化理念与公司实践 - 证券行业文化理念为“合规、诚信、专业、稳健”,旨在以文化力量引领方向、促进发展、塑造形象,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公司深入践行行业文化理念,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推动文化软实力与业务硬实力同步提升 [1] - 公司秉持“合规自律、专业务实、诚信稳健、和谐担当”的文化理念和“创造价值、成就你我、服务社会”的价值观,推进文化建设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 [6] 服务实体经济与责任担当 - 公司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积极履行金融国企社会责任,打造“责任担当文化” [2] - 通过多种融资方式,在锂电、汽车、高端装备、智能终端等多个细分行业形成全产业链覆盖 [2] - 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完成保荐及主承销项目673家,募集资金6,248.11亿元,其中IPO项目320家,募集资金2,161.95亿元 [2] - 债权融资服务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982家企业,融资规模5.71万亿元,累计发行创新创业、科技创新债券109只,实际承销规模约415亿元 [2] - 打造多个财富管理品牌,为投资者提供“投前—投中—投后”全周期闭环服务,更好满足群众金融需求 [3] 服务国家战略与专业务实 - 公司发挥专业优势,联动资本市场资源全方位服务国家战略,践行“专业务实文化” [4] - 全力投入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完成大湾区保荐及主承销项目156家,募集资金1,255.99亿元,其中IPO项目92家,募集资金593.24亿元 [4] - 服务106家大湾区企业发行各类债券666只,发行规模超7,500亿元,并为大湾区近640万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 [4] - 多维度支持科技创新,加强科创债、科创票据、公募REITs、知识产权ABS等工具和模式创新 [4] - 全方位助力区域协同发展,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统筹业务,在全国113个城市和地区设有218家证券营业网点 [4] 可持续发展与守正创新 - 公司坚持“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的文化理念,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 [5] - 自2023年起每年披露ESG报告,率先适用深交所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引编制2024年度ESG报告 [5] - 2025年上半年,发挥资本市场中介职能,支持帮扶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可持续发展领域 [5][6] - 积极开发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新疆、山东、河北等省区开展“保险+期货”项目14个 [5] - 完成古麒绒材IPO,助力绿色制造业务发展;服务深能环保增资扩股融资50亿元引进战略投资者 [5] - 助力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长三角一体化私募公司债、全国首单“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类REITs、东北地区首单“绿色+碳中和+乡村振兴”三贴标类REITs等创新产品 [6] - 2025年上半年从产业扶持、民生帮扶等多方面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投入帮扶资金557.19万元 [6]
中证协通报!有人买卖证券执业信息,骗取社交平台认证→
证券时报· 2025-09-10 17:04
从业人员执业登记信息违规出借 - B公司为通过微信实现业务引流 委托中介机构C公司以支付报酬为对价 诱导求职的证券从业人员出借本人执业登记信息用于微信视频号资质认证 或诱使其他从业人员注册认证视频号后移交账号管理权限 交由C公司指定人员实际控制使用 [2] - 黄某、李某等涉案从业人员存在有偿出借本人从业登记信息或介绍他人出借信息并从中牟利的行为 [2] - 任何将执业登记信息出借第三方机构或个人的行为 均严重违背诚信执业原则与合规展业底线 误导投资者决策 破坏市场诚信基础 侵蚀行业公信力与可持续发展根基 [2] 从业人员以虚假材料进行执业登记 - A投资咨询公司从业人员周某为规避投资顾问登记须具备2年以上从业经历的资质门槛 主动联系B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某省分公司负责人胡某由其出具虚假离职证明 [3] - 周某向A公司提交该伪造材料修改从业履历记录 最终通过欺诈手段完成投资顾问类别变更登记 [3] - 以虚假材料进行执业登记的行为严重侵蚀证券市场诚信根基 旨在确保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双达标 有效过滤因资质缺失引发的操作风险与法律风险 [3] 从业人员薪酬与项目收入违规挂钩 - 某证券公司在制度文件中明确载明人员绩效奖金计算公式 并实际执行该制度发放了2023年度绩效奖金 其计算公式显示项目绩效奖金与项目收入呈正比例线性乘数关系 被认定为薪酬与项目收入直接挂钩 [4] - 中证协规定薪酬制度中应当明确不通过直接按比例分成等独立考核方式实施过度激励 不将从业人员的薪酬收入与其承做或承揽的项目收入直接挂钩 [4] - 薪酬与项目收入直接挂钩易驱动从业人员追逐短期业绩、弱化风控标准 留下执业质量隐患 需强化综合绩效、合规风控及长期价值贡献等多元因素的考量权重 [4] 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问题 - 某证券公司在2023年度文化建设实践评估周期内 《员工手册》仍处于内网征求意见阶段 至2024年7月才正式发布实施 但该公司在评估底稿内未标注实际生效日期 也未如实说明评估期内该手册尚未生效的情况 自评确认已将证券行业荣辱观纳入公司员工行为规范 未自扣分 [5] - 某证券公司在提交2023年度公司文化建设日常管理证明材料时 注明已制定印发内部文件明确对一把手和重点岗位人员监督管理责任 但现场检查随机访谈8名公司道德风险关键岗位人员 部分人员不清楚自己是否属于关键岗位人员 部分人员不清楚公司对关键人员的管理要求 [6] - 某证券公司组织填报2023年度文化建设实践自评估相关工作时 其内审部门未对自评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而仅作为配合部门提供了本部门相关的自评材料 [6]
中证协通报!有人买卖证券执业信息,骗取社交平台认证→
证券时报· 2025-09-10 16:58
核心观点 - 中证协通报2024年第二批自律处分典型案例 涉及从业人员违规出借登记信息、虚假材料执业登记、薪酬与项目收入直接挂钩及文化建设评估问题 凸显行业在合规管理、诚信执业及内部监督方面的漏洞 [1][3][5][7][9][10][11] 从业人员违规行为 - B公司委托中介机构C公司于2023年年中至2024年年初 以支付报酬方式诱导从业人员出借执业登记信息用于微信视频号资质认证或移交账号管理权限 涉案人员黄某、李某存在有偿出借或介绍他人出借信息并牟利行为 [3] - 从业人员周某2024年3月为规避投资顾问登记需2年以上从业经历的要求 通过B公司负责人胡某出具虚假离职证明伪造材料 最终欺诈完成投资顾问类别变更登记 [5] - 证券业务作为法定特许经营领域 出借执业登记信息或使用虚假材料的行为严重违背诚信执业原则 误导投资者决策并破坏市场诚信基础 [3][5] 薪酬制度违规 - 某证券公司制度文件明确绩效奖金计算公式 2023年度实际发放的奖金与项目收入呈正比例线性乘数关系 直接违反薪酬不得与项目收入挂钩的规定 [7] - 中证协《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第十四条禁止直接按比例分成等独立考核方式 旨在阻断过度激励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和执业质量隐患 [8] 文化建设评估问题 - 某券商在2023年度文化建设实践评估中未如实自评 《员工手册》截至2024年7月才正式发布 但评估底稿未标注实际生效日期且自评确认已纳入行业荣辱观 未自扣分 [10] - 某券商提交2023年度文化建设材料时注明对关键岗位人员监督管理制度 但现场随机访谈8名道德风险关键岗位人员 部分人员不清楚自身是否属关键岗位或公司管理要求 暴露管理流于形式 [10] - 某券商内审部门在2023年度文化建设自评中未对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仅作为配合部门提供材料 缺乏内部监督导致自评结果有效性不足 [11] - 中证协强调文化建设需避免"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 应构建"认知-行为-习惯"转化机制并强化内部监督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10][11]
中证协,最新通报!
中国基金报· 2025-09-10 15:35
从业人员资质与执业信息违规 - 从业人员周某为规避投资顾问登记须具备2年以上从业经历的要求,通过联系B公司负责人胡某获取虚假离职证明并修改从业履历,以欺诈手段完成类别变更登记 [2] - B公司为微信引流业务,委托中介机构C公司以支付报酬诱导从业人员黄某、李某等出借本人执业登记信息用于视频号资质认证,或诱使其注册认证后移交账号管理权限 [2] - 证券业务为法定特许经营领域,出借执业登记信息予第三方严重违背诚信执业原则与合规展业底线,误导投资者并破坏市场诚信基础 [3] 证券公司薪酬机制不合规 - 某证券公司制度文件中明确人员绩效奖金计算公式,其2023年度绩效奖金发放与项目收入呈正比例线性乘数关系,被认定为薪酬与项目收入直接挂钩 [4] - 根据相关规定,薪酬制度不得将从业人员薪酬收入与其承做或承揽的项目收入直接挂钩,以阻断过度激励诱发的系统性风险和弱化风控标准问题 [4] 文化建设评估弄虚作假与形式主义 - 某证券公司在2023年度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期间,未在底稿中标注《员工手册》实际于2024年7月才生效的情况,并自评已将行业荣辱观纳入员工行为规范而未进行自扣分 [5] - 某证券公司提交的日常管理证明材料声称已夯实关键岗位人员监督管理机制,但现场检查发现部分关键岗位人员不清楚自身岗位属性及公司管理要求,暴露出管理不到位 [5][6] - 某证券公司内审部门在2023年度文化建设自评估工作中未对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仅作为配合部门提供本部门材料,影响了自评结果的有效性、独立性和客观性 [6]
中证协,最新通报!
中国基金报· 2025-09-10 15:25
核心观点 - 中证协通报6起自律处分典型案例,涉及从业人员资质造假、出借执业信息、券商薪酬机制不合规、文化建设评估弄虚作假等问题,为全行业敲响合规警钟[2] 从业人员资质与执业信息违规 - 从业人员周某为规避投资顾问登记须具备2年以上从业经历的要求,通过联系B公司负责人胡某出具虚假离职证明,并提交伪造材料,以欺诈手段完成投资顾问类别变更登记[4] - B公司为通过微信引流业务,委托中介机构C公司以支付报酬为条件,诱导证券从业人员出借本人执业登记信息用于微信视频号资质认证,或注册认证后移交账号管理权限,黄某、李某等从业人员存在有偿出借信息或介绍他人出借并牟利的行为[4] - 证券业务为法定特许经营领域,将执业登记信息出借予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严重违背诚信执业原则与合规展业底线,误导投资者决策,破坏市场诚信基础[5] 薪酬机制不合规 - 某证券公司在制度文件中明确人员绩效奖金计算公式,并依据该制度发放2023年度绩效奖金,其计算公式显示项目绩效奖金与项目收入呈正比例线性乘数关系,被认定为薪酬与项目收入直接挂钩,违反《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第十四条规定[7][8] - 人员薪酬不得与项目收入直接挂钩旨在阻断过度激励诱发的系统性风险,分成制易驱动从业人员追逐短期业绩、弱化风控标准,构建科学均衡的激励体系有利于矫正资源错配、遏制恶性竞争[8] 文化建设评估问题 - 某证券公司在2023年度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期间,其《员工手册》仍处于内网征求意见阶段,但评估底稿中未标注实际生效日期,也未如实说明评估期内手册未生效的情况,还自评已将证券行业荣辱观纳入员工行为规范,未进行自扣分[10] - 某证券公司在提交2023年度文化建设日常管理证明材料时,底稿注明已夯实关键岗位人员监督管理机制,但现场检查随机访谈8名关键岗位人员时,发现部分人员不清楚自己是否属于关键岗位或不了解公司管理要求,暴露出公司提示管理不到位[10] - 某证券公司在组织填报2023年度文化建设实践自评估工作时,其内审部门未对自评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仅作为配合部门提供本部门相关材料,内部监督部门的参与和审查是自评结果有效性、独立性和客观性的重要保证[11]
中证协,最新发布!事关券商文化建设
券商中国· 2025-03-21 19:14
文章核心观点 3月21日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指标(2025年修订稿)》,修订评估指标以规范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工作,推动形成“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证券行业文化,优化行业生态 [1][2] 增设或强化加分指标 - 强化党建和政治引领,增设党建引领专项加分指标,鼓励推动党组织健全完善等工作的证券公司;增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重点关注事项;在相关重点关注事项中要求证券公司提供做好“五篇大文章”等情况说明 [4][5] - 强化廉洁从业管理,在“文化理念在人员考核或晋升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分指标中强化廉洁从业考察要求;在“公司组织全员文化宣导活动”重点关注事项中突出廉洁文化建设要求 [6] - 推动更好发挥智库作用,在“发挥行业智库作用”加分指标中增设加分事项;放宽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理论研究文章的标准;增设推动文化建设国际交流加分指标 [7] - 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将证券公司在职员工获得省部级(含)以上精神文明相关表彰事项纳入加分 [8] 重大声誉事件列入扣分指标 - 增设证券公司重大声誉事件专项扣分指标,对评估年度发生重大声誉事件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司予以扣分;对发生奢靡、炫富等声誉事件或存在薪酬激励不当等情况的公司从重扣分 [9] 调整加分权重 - 调降文化建设及党建案例入选行业文化建设年报等宣传、案例相关加分事项分值;调降“服务行业专业能力提升,参与协会组织的培训、评价测试工作”加分指标最高分值;提高“发挥行业智库作用,服务国民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加分指标中承接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事项的加分 [10] 评估指标不断优化适配行业发展 - 券商文化建设实践评估工作始于2021年6月,2022年4月发布评估办法,中证协持续对评级指标体系进行校准、调整和优化 [11] - 2024年7月披露2023年度评估结果,A类公司11家(AA级5家,A级6家),B类公司34家(BB级10家,B级24家),C类公司61家(CC级36家,C级25家)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