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预期管理
搜索文档
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稳步推进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负责人
金融时报· 2025-10-15 10:03
货币政策框架与立场 - 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实施和传导更为有效,助力“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 [1] - 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金融支持,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1]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与成效 - “十四五”以来共降准9次,累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5个百分点,提供长期流动性约7万亿元 [2] - 社会融资规模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的年度增速均达到9%至10%左右,明显高于6%至7%的名义经济增速 [3] - 创设实施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服务消费等领域的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全覆盖 [2]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融资成本 - 2024年7月明确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政策利率,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 [4] - “十四五”以来累计下调政策利率0.8个百分点,引导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计下降0.85个和1.15个百分点 [5] - 2025年8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房贷利率约为3.1%,较2020年末分别约下降1.5个和2.3个百分点 [3] - 2024年5月取消全国层面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商业贷款利率基本实现市场化 [4] 人民币汇率稳定机制 - 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年化波动率均值保持在4%左右,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6] -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总体运行在100附近,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表现稳健 [6] - 企业外汇套保比率从2020年的17%显著提升至2025年9月的约30% [6] 货币政策沟通与预期管理 - 通过行领导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陆家嘴论坛和金融街论坛加强与市场深度交流 [8] - 建立常态化预期管理机制,包括每日发布公开市场交易公告、每月发布金融数据、每季度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8] - 通过国际组织会议宣传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加大货币政策知识公众普及 [8]
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稳步推进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时报· 2025-10-15 09:05
货币政策框架与总体成效 - 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实施和传导更为有效,助力“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顺利完成 [1] - 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 [2] - 货币政策调控取得“总量稳、结构优、成本降、预期稳”的成效 [1] - 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和M2余额年度增速均达9%至10%左右,明显高于6%至7%的名义经济增速 [3]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 共降准9次,累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5个百分点,提供长期流动性约7万亿元 [2] -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调节中短期流动性,丰富工具箱,包括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2]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全覆盖,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原则 [3] - 探索拓展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丰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工具 [3]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融资成本 - 明确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政策利率,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 [4] - 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取消全国层面个人房贷利率下限,商业贷款利率基本实现市场化 [4][5] - 累计下调政策利率0.8个百分点,引导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计下降0.85和1.15个百分点 [5] - 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房贷利率约为3.1%,较2020年末分别约下降1.5和2.3个百分点 [3][5] - 2024年9月以来开展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参与 [5] 人民币汇率管理 - 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年化波动率均值保持在4%左右,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6] - 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总体运行在100附近 [6] - 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企业外汇套保比率从2020年的17%显著提升至2025年9月的约30% [6] 货币政策沟通与预期管理 - 通过行领导出席国新办发布会、陆家嘴论坛、金融街论坛等方式加强与市场深度交流 [9] - 建立常态化预期管理机制,包括每日发布公开市场交易公告、每月发布金融数据、每季度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9] - 通过国际组织会议宣传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普及货币政策知识 [9] - 政策透明度稳步提高,可理解性和权威性增强,传导效果显著提升 [10]
央行:将保持汇率弹性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搜狐财经· 2025-10-14 17:23
货币政策框架与总量调控 - 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实施和传导更为有效 [1] - 共降准9次,累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5个百分点,提供长期流动性约7万亿元 [2] - 社会融资规模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的年度增速均达到9%-10%左右,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 [3]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 创设实施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服务消费等领域的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童”的全覆盖 [3] - 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贷款余额增速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3] 利率市场化改革 - 明确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政策利率,理顺利率传导关系 [5] - 累计下调政策利率0.8个百分点,引导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计下降0.85个和1.15个百分点 [6] - 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房贷利率约为3.1%,较2020年末分别约下降了1.5个和2.3个百分点 [3] 汇率市场化与稳定 - 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年化波动率均值保持在4%左右 [7] - 企业外汇套保比率约为30%,较2020年的17%显著提升 [8] -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总体运行在100附近 [7] 货币政策沟通与预期管理 - 通过官方网站每日发布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每月发布重要金融数据,每季度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9] - 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等国际组织会议宣传介绍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 [10]
央行:我国宏观经济基本盘稳固,中长期汇率稳定有坚实基础
新浪财经· 2025-10-14 17:09
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 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实施和传导更为有效 [1] - 明确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政策利率,理顺利率传导关系 [4] - 建立制度化的货币政策沟通机制,政策透明度稳步提高 [1][8]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 累计降准9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5个百分点,提供长期流动性约7万亿元 [1][2] - 创设实施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全覆盖 [1][3] - 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2] 利率市场化改革 - 累计下调政策利率0.8个百分点,引导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计下降0.85个和1.15个百分点 [5] - 取消全国层面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商业贷款利率基本实现市场化 [5] - 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联动调整存款利率 [5]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社会融资规模和M2余额年度增速均达9%-10%左右,明显高于6%-7%的名义经济增速 [3] - 2025年8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房贷利率约为3.1%,较2020年末分别下降约1.5个和2.3个百分点 [3][5] - 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贷款余额增速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3] 人民币汇率管理 - 人民币汇率年化波动率均值保持在4%左右,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6] - 企业外汇套保比率从2020年的17%显著提升至2025年9月的约30% [7] - 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总体运行在100附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表现稳健 [6] 货币政策预期管理 - 通过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陆家嘴论坛等渠道加强与市场深度交流 [8] - 每日发布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每季度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8] - 通过国际组织会议宣传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增强国际投资者信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