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调仓
搜索文档
博弈加仓?
第一财经· 2025-11-14 19:18
2025.11. 14 90H9 A股市场呈现跌多涨少格局,市场情绪偏谨慎。 板块分化加剧,防御性板块成上涨主力,医药商 业板块、燃气板块、海南板块、福建板块表现突 出,锂电板块延续强势。科技成长板块(如半导 体、存储芯片)受外部利空影响出现回调,有色 金属板块、电力设备板块表现不佳。 未能延续前期的护盘态势,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受科技、消费板块回调拖累。 1959家上涨 涨跌停比 两市成交额 9 0万亿元 ▼ 4.1% 两市成交额缩量,主要受板块分化、市场情绪 趋于谨慎及外部因素影响。从日内走势看成交 额呈现"先升后降"的特征,资金从高估值科技 板块向低估值政策/事件驱动板块集中,海南板 块、医药商业、燃气等板块吸引资金避险流入, 由于多为中小盘股,单板块成交额贡献有限。 资金情绪 主力资金净流出 49.9 散户资金净流入 机构结构性调仓,对高估值板块获利了结,资金流出集中在半导体、电子元件等科技板块,化学制药、中药 等防御性行业获资金流入。散户短期博弈,资金流向流感、海南自贸等题材板块,部分散户追涨连板股, 跟风抛售半导体、存储芯片等板块。 散户情绪 75.85% 52.86% 上 让 指 数 3990.4 ...
别猜了!下周A股会否大跌?我直接给答案,走势已定,原因在这!
搜狐财经· 2025-10-12 19:55
市场整体走势判断 - 下周A股市场不存在大跌基础 更可能呈现回调后企稳的走势 主基调为震荡休整 [3] - 周五市场下跌是短期情绪和资金调仓的叠加效应 并非全面走弱的信号 [3] - 多家机构判断市场仍处于牛市第二阶段 增量资金流入趋势未变 [3] 政策面支撑 - 央行于10月9日开展1.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提供中期资金支持 产生3000亿元流动性盈余 [1][4] - 证监会优化长期资金入市机制 为硬科技领域设立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 并鼓励企业回购 [4] - 央行、证监会、外汇局于9月26日联合发文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进行债券回购 目前已有1170家境外机构持有4万亿元债券 [4] 资金面分析 - 10月9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达到2.45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显示杠杆资金仍在进场 [1] - 周五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出超1300亿元 但资金流向呈现从高估值板块向低估值防御板块的轮动特征 [1][5] - 北向资金周五净流出89亿元 但早盘曾净流入42亿元 机构预测四季度北向资金仍将净流入800-1000亿元 [1][3][5] 估值水平 - 上证综指市盈率为16.8倍 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1.5倍 均处于历史中位数附近 估值泡沫有限 [1][5] - 当前估值水平为市场提供了安全垫 指数在3800点附近有较强支撑 [5] 行业与板块表现 - 周五银行和燃气等防御板块表现强劲 42家银行股中仅5家下跌 燃气板块出现涨停潮 [5] - 半导体和新能源等前期热门板块出现调整 部分券商调整了高估值个股的两融折算率 [3][5] - 资金向有政策支撑的硬科技领域调仓 如半导体设备、AI算力等细分领域 [8] 投资策略建议 - 保守型策略建议关注低估值防御板块(如银行、煤炭等高股息股)和三季报预增的消费龙头(如食品饮料领域业绩增速超20%的个股) 仓位控制在6-7成 [7] - 进取型策略建议采用"核心+卫星"模式 核心仓位布局半导体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龙头股 卫星仓位关注AI应用、人形机器人等题材 [8]
帮主郑重:沪指突破十年新高,白酒与半导体联袂走强,市场释放何种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8-20 16:39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大涨1.04%创十年新高 三大指数全线收红[1][3] - 成交额较前一日缩量1900多亿元 显示资金集中流向主线板块[3] - 超过3600只个股上涨 市场呈现结构化赚钱效应[3] 白酒行业 - 酒鬼酒涨停 舍得酒业大涨超7% 受益于双节消费预期升温[3] - 白酒板块业绩稳定且流动性好 成为震荡行情中的资金避风港[3] 小金属行业 - 东方锆业与云南锗业涨停 稀缺品种全球储量有限[3] - 新能源和半导体领域需求持续增长支撑板块走强[3] 半导体行业 - 盛科通信20%涨停 部分细分领域出现实质性突破和订单落地[3] - 板块上涨具备产业链逻辑支撑而非概念炒作[3] 创新药行业 - 福元医药跌幅超6% 主要因前期涨幅较大后正常调整[4] - 需关注行业基本面改善情况[4] 影视院线行业 - 慈文传媒跌幅超6% 受短期内容表现不及预期影响[4] - 中长期仍需观察行业基本面变化[4] 资金动向与投资策略 - 资金向有业绩有逻辑的板块集中 建议持有消费与科技细分龙头[4] - 可关注半导体设备及小金属等基本面支撑但未充分表现方向[4] - 市场处于资金调仓关键期 沪指新高标志新阶段开始[4]
现在美国降息,其实就是怕两个方面,一个是资金流出美国,进入中国,中国股市、资产都尚在低点,如果现在降息,资本很可能就跑到中国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8-05 22:18
美联储利率政策与中国外资流动关联性 - 美联储加息周期与中国外资流出呈现高度同步性 2022年3月启动加息后 中国外资于当年12月降至单月100亿美元流入低点 而6月外资增加246亿美元恰为当年峰值 显示利差主导资本流动[3] - 2023年外资变化与利率政策直接对应 3月美联储基准利率达5%后 4月中国出现外资同比减少 7月利率升至5.5%引发8月外资暴跌[5] - 2024年降息预期触发资本回流 9月释放降息信号后10月中国外资暴涨 11月正式宣布降息后12月外资再度飙升[7] 当前资本配置吸引力分析 - 中国资产呈现多重优势 股市处于低位 房地产处于底部区间 汇率未大幅升值 形成显著配置吸引力[10] - 资本流动主要制约因素包括中国经济基本面前景与人民币汇率波动 但主动打压经济或大幅升值均缺乏实施基础[10] 美国货币政策困境 - 国内经济压力显现 社零数据剔除通胀后实际增速接近1% 消费能力持续下滑[11] - 降息决策面临两难 宽松政策可能推升通胀风险 参照70年代历史经验 但维持高利率将加剧经济压力[13] - 市场预期已先行变化 长期美债收益率下行表明市场认定紧缩周期结束 美联储面临政策调整压力[16] 资本流向引导尝试与挑战 - 美国试图引导资本转向日本市场 强调日本制造复兴 估值洼地和政策稳定等优势[16] - 政治因素形成干扰 特朗普对日本汇率操纵指控和贸易政策威胁影响资金转向效果[16] 中长期资本流动趋势 - 美联储长期降息预期将驱动资本持续流向中国 前提是中国保持经济稳定和人民币汇率平稳[18] - 市场力量最终主导资金配置 舆论引导缺乏基本面支撑时将失效[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