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赴港IPO
icon
搜索文档
粮草未动兵马先行,锦江酒店国内遇瓶颈转向东南亚破局,赴港IPO获反馈意见
华夏时报· 2025-09-06 22:25
8月2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披露《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公示》文件,其中就包含锦 江酒店(600754.SH)赴香港上市备案的反馈意见。 锦江酒店早在今年6月末就已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招股书,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东方证 券国际。若顺利完成上市,锦江酒店将成为国内首家"A+H"股上市的酒店企业,标志着其跨境资本运作 的一大步。 自1997年锦江之星上海锦江乐园店开业以来,锦江酒店便凭借其创新的经济型酒店模式,占据了中国酒 店业的重要地位。经过多年发展,锦江酒店如今已成为全球领先的酒店集团,旗下品牌多元,酒店数量 突破万家,客房总数超过百万间。 然而,面对启动的香港上市计划,酒管企业分析师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赴港IPO,锦江酒 店的动作看似充满赌注,引入资本,既是抢占先机,也是应对风险。" 在他看来,此举的核心在于通过引入外部资本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杠杆率,偿还存量债务,从而为 后续发展腾挪出更大空间。 赴港IPO进程中的监管信号 近年来,随着香港市场回暖,A股上市公司寻求赴港发行H股已成趋势。包括赤峰黄金、宁德时代、恒 瑞医药在内的多家行业龙头陆续完成"A+H"双重上市,香港市 ...
市值跌去80%,大股东百度持续减持,极米科技赴港IPO藏隐忧
36氪· 2025-09-05 11:42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旨在满足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需要 提升国际品牌知名度 增强综合竞争力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6.26亿元 同比微增1.63% 净利润8866.22万元 同比暴增2062.34% [2][5]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4.4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357.61% 净利润与现金流严重背离 [4][5] - 总资产54.67亿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2.7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8.97亿元 同比下降1.54% [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01% 同比增加2.88个百分点 基本每股收益1.31元/股 同比增长2083.33% [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2.15% 同比增加0.12个百分点 [5] 资产质量与运营风险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达2.73亿元 [7] - 存货余额11.84亿元 较期初增长23% 占当期总资产比例达21% [7] - 现金流恶化原因为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减少及策略备货支付款项增加 [6] 市场状况与业务表现 - 连续五年国内出货量第一 [2]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投影市场销量143.2万台 同比微降0.8% 销额23.7亿元 同比微增0.3% [7] - 2023年营收35.57亿元 同比下降15.77% 净利润1.2亿元 同比暴跌76.09% 2024年营收34.05亿元 同比下滑4.27% [7] - 投影仪整机及配件收入14.9亿元 占营收份额92% [8] 战略转型与挑战 - 积极布局车载投影与海外市场 车载产品已交付问界M8、问界M9、尊界S800、享界S9等多款车型 [9] - 车载业务前期研发投入巨大 从项目定点到大规模量产需要时间 对短期财务构成压力 [10] - 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收入3.99亿元 同比下滑10.94% 渠道建设和品牌认知度仍需提升 [11] 消费者信任与售后问题 - 消费者投诉平台关于"极米投影"词条达1377条 投诉集中在产品质量和售后问题 [12] - 典型问题包括产品刚过保修期出现故障 维修报价高且不透明 被消费者称为"维修刺客" [12] 人力资源变动 - 自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减员 2021-2024年员工总数分别为2715人、2635人、2448人、2225人 [7] - 研发人员数量明显减少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580人 较上年同期的749人减少22.56% [7] 股东减持情况 - 原第二大股东百度减持145.6万股 持股比例由6.61%下降至4.53% [15][16] - 百度持股比例从2021年3月的9.88%降至目前5%以下 [18] - 实控人一致行动人钟超转让70万股 套现7774万元 廖杨转让35万股 套现3887万元 [18] - 两家员工持股平台通过询价转让191万股 套现约2.02亿元 [19] - 股东合计减持近9亿元 相当于公司当前市值的1/10左右 [19] 市值表现 - 截至9月4日A股股价报127.8元/股 总市值约89亿元 较2021年430多亿市值高点缩水近80% 蒸发300多亿 [1]
迈威生物负债率77.5%再度递表港交所 近8年半累亏62.7亿研发费逾46亿
长江商报· 2025-09-02 07:59
赴港上市申请 - 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重新递交H股香港主板上市申请 [1][3] - 此前于2025年1月7日首次递交申请 2024年12月公告表明赴港目的为满足资金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际化水平 [3] 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资产负债率达77.54%创历史新高 [1][5] - 货币资金13.91亿元同比下降17.93% 短期借款10.1亿元同比增长30.85% 长期借款9.61亿元同比下降8.74% [5] - 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11.20亿元同比下降34.99% 短期借款10.73亿元同比增长58.46% 长期借款9.62亿元同比下降5.87% [4] - 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净额33.03亿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实际结余募集资金仅8741万元 [5] 融资活动 - 拟注册发行不超过5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用于偿债、项目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 [5] - 拟向金融机构申请不超过62亿元授信/融资额度以保障经营和项目建设 [5] 经营业绩 - 8年半累计营业收入仅5.5亿元 累计净利润亏损62.7亿元 [1][1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1亿元同比下降12.43% 净利润亏损5.51亿元同比下降23.90% [9] - 2023-2024年营业收入显著增长:2023年1.28亿元同比增长361.03% 2024年2亿元同比增长56.28% [8] - 但2023-2024年亏损持续扩大:2023年亏损10.53亿元 2024年亏损10.44亿元 [8] 研发投入 - 8年半研发费用累计达46.13亿元 [2][17]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3.92亿元同比增长21.72% 为同期营业收入近4倍 [16]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保持高位:2022年7.59亿元 2023年8.36亿元 2024年7.83亿元 [14][15] 公司治理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因2022年1月18日至7月18日期间通过他人账户买卖公司股票合计3318万元 被处以警告并罚款60万元 [6] 业务结构 - 全产业链布局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 主营抗体、ADC药物、重组蛋白和小分子化学药 [3] - 三大上市产品君迈康、迈利舒和迈卫健形成风免、慢病、肿瘤三线协同作战体系 [8] 人力资源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职员工1362人 其中研发人员379名占比27.83% [17] - 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313人占比22.98% 其中博士54人 硕士259人 [17]
高负债下分红38亿!创始人家族独揽36亿,奥克斯赴港IPO“输血”
凤凰网财经· 2025-08-05 11:26
上市历程与资本运作 - 公司于2025年向港交所二次递交招股书 此前2015年A股上市未获批 2016年登陆新三板一年后退市 2018年启动A股上市辅导并于2023年6月完成但放弃[1] - 2024年突击分红37.94亿元 超过当年29.1亿元净利润 相当于2022-2024三年净利润总额的55%[5] - 实控人郑坚江家族通过96.36%控股权获得36.56亿元分红[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从195亿元增长至298亿元 三年增长52.8% 净利润从14.4亿元增长至29.1亿元 三年增长102%[2] - 海外市场收入从2022年83.9亿元增长至2024年146.8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收入占比达57%[2] - 毛利率维持在21%左右 2024年为21.0% 2025年第一季度为21.1%[3][14] - 研发费用2022-2024年分别为4亿元 5.7亿元 7.1亿元 三年累计16.75亿元 占收入比例2.0%-2.4%[13] 资产负债状况 - 2024年底资产负债率达84.1% 显著高于美的62.33%和格力61.55%[5]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2022年14.28亿元增长至2024年30亿元 三年增长110% 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增至47.65亿元[4]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25.2天延长至37.4天[4]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从2022年54.36亿元增长至2024年103.95亿元 三年扩大91.2%[4] 产品质量与知识产权 - 投诉平台累计6383条投诉 涉及空调不制冷 茶吧机着火 饮水机漏电 破壁机自爆等质量问题[14][15][17] - 2013年以来被格力电器起诉侵权27次且全部败诉 子公司宁波奥胜累计支付1.16亿元赔偿金[19] - 公司表示已更新产品设计并改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19] 市场竞争地位 - 公司为全球第五大空调供应商 采用低价策略进入市场 2002年曾通过降价30%震动业界[12] - 国内空调市场增量见顶 美的格力等头部品牌加速渠道下沉挤压生存空间[19] - 家电行业向品质化智能化转型 公司低价基因面临挑战[19]
可孚医疗股价微涨0.31% 公司股东总户数达1.9万户
金融界· 2025-08-05 02:18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4日收盘,可孚医疗股价报38.51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12元,涨幅0.31% [1] - 当日成交量为37018手,成交金额1.41亿元,振幅4.56% [1] - 8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入659.17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09%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主力资金净流入4933.69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66% [1] 公司概况 - 可孚医疗属于医疗器械行业,主营业务涵盖医疗设备、医用耗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公司总部位于湖南长沙,产品涉及康复护理、医疗电子、健康监测等多个领域 [1] - 截至2025年7月31日,股东总户数约为1.9万户 [1] 资本市场动态 - 公司是7月公告拟赴港IPO的17家A股上市公司之一 [1]
鑫磊股份股价微跌0.43% 公司拟赴港IPO引关注
金融界· 2025-08-04 23:04
股价表现 - 8月4日股价报36 91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 16元 跌幅0 43% [1] - 当日开盘价36 20元 最高触及36 99元 最低下探35 86元 [1] - 成交量80458手 成交金额2 92亿元 [1] 主营业务与行业 - 主营业务为空气能热泵及相关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属于通用设备制造业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及民用领域 在空气能热泵细分市场具有一定市场份额 [1] 融资动态 - 7月首次公告披露拟赴港IPO 成为当月17家宣布赴港上市计划的A股公司之一 [1] - 赴港IPO动向显示公司正在寻求更多融资渠道以支持业务发展 [1] 资金流向 - 8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入558 82万元 占流通市值的0 34%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112 75万元 占流通市值的0 07% [1]
企业境外上市为何首选香港?实施股权激励有哪些操作要点?
搜狐财经· 2025-07-16 13:46
香港成为境外上市首选地的核心优势 - 政治缓冲带优势:在中美资本博弈背景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避免直接受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冲击 [1] - 制度衔接优势:香港是唯一同时接轨内地《公司法》与英美普通法体系的离岸市场,例如小米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成功上市 [1] - 国际资金优势:香港汇聚全球63%离岸人民币存款,主权基金持股占比达34% [1] - 流动性优势:港股日均成交额超1200亿港元,较新加坡市场高3倍以上 [1] - 机制优势:包括H股全流通、港股通机制以及18C章上市规则为特专科技公司降低盈利门槛 [1] 股权激励的税负与架构设计 - 税负优势:香港行权收益适用最高15%薪俸税,较内地45%综合税率降低67% [5] - 跨境架构设计:典型架构为开曼控股公司→香港SPV→境内WFOE,通过香港协定避免双重征税 [6] 股权激励实施操作要诀 - 时间安排:设置4年阶梯归属期,每年归属比例25% [9] - 业绩条件:可设置营收年增30%等对赌条款,如美团案例 [9] - 退出机制:离职回购按公允价×(已服务月数/总月数)×80%计算 [9] - 减持限制:高管每年减持不得超过总持股25% [9] - ESG绑定:阿里健康将减排目标完成度与15%激励份额挂钩 [9] 2024年实操合规要点 - 外汇登记要求:未完成37号文登记员工行权将面临本金50%等值罚款 [10] - 财务处理要求:需按IFRS2准则计提公允价值费用,某生物科技公司因未计提致净利润虚高32%被停牌 [10] - 股权稀释防控:建议设置当激励池≥总股本10%时触发股东批准的反稀释条款 [10]
加速向海外寻“解药”,锦江酒店正式递表港交所
观察者网· 2025-07-01 16:45
赴港IPO进展 - 公司于6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东方证券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上海市国资委于6月24日批复同意发行H股,发行股数不超过总股本15%(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并可授予不超过15%超额配售权 [3] - 公司于6月4日宣布拟在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推进全球化战略和对接境外资本市场 [3] 国际化战略布局 - 公司董事长表示当前是港股市场流动性恢复的有利窗口,赴港上市将支持国际化战略实施 [4]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开业酒店13416家(客房129万间),其中境外1171家(法国773家、欧洲其他128家、亚洲/非洲/美洲270家) [4] - 2015年以12.88亿欧元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后,酒店数年增速达129.65% [4] 境外业务表现 - 2020-2024年境外业务持续亏损,分别亏损1.06亿欧元、5811万欧元、2632万欧元、5350万欧元、5689万欧元 [4] - 行业专家指出欧洲、美洲酒店市场竞争压力较小仍存市场空间,但海外经营不确定性较高 [5] - 公司需通过港股IPO破解"规模与盈利失衡"困局 [5]
2025,去香港上市
投资界· 2025-01-13 08:56
赴港IPO升温 - 2025年初香港证券市场迎来上市热潮,8只新股将在7天内登陆港股市场,包括脑动极光-B、汇舸环保、海螺材料科技等[4] - 2025年1月内地企业加速赴港上市,14家企业集中递交港股上市申请,包括蜜雪冰城、老乡鸡等[6] - 蜜雪冰城2025年1月1日更新港股上市申请,2024年1月首次冲刺港交所,2022年9月A股上市申请失效[6] - A股上市公司掀起"A+H"上市小高潮,迈威生物、江苏恒瑞等企业递交H股上市申请[6] - 2024年20家A股上市公司筹划或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6] - 2024年70家内地企业赴港IPO,67家在主板上市,3家在创业板上市,1家以SPAC形式上市[6] - 2024年香港交易所迎来66只新股上市,总集资额达830亿港元,位居全球四大新股市场之一[6] A股IPO收紧 - 2024年A股IPO数量为100家,比2023年的313家降低68.05%,募资总额673.53亿元,同比降低81.11%[4][9] - 2024年A股IPO新规提高上市门槛,科创板四项指标升级,主板三年累计净利润门槛从1.5亿元提高至2亿元[9] - 2024年A股市场超过430家企业IPO"折戟",创近年来新高[9]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退出案例2856笔,同比下降接近60%[9] 港股市场吸引力 - 港股市场国际化程度高,提供更广阔融资渠道和国际曝光度,估值更公允[11][12] - 企业赴港IPO可接触国际资本,提升全球知名度,有利于出海业务[12] - 香港2024年出台多项吸引力政策,优化上市审批流程,加强与中东资本市场联系[12] - 截至2025年1月9日,超过80家企业正在香港排队IPO,审核状态为"处理中"[12] - 普华永道预计2025年香港将有70-80家企业上市,筹资金额1300亿-1600亿港元[12] - 德勤预测2025年更多A股上市公司、内地企业、中概股将选择香港上市[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