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车辆

搜索文档
戴姆勒卡车与沃尔沃宣布成立合资公司!要干啥?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6-18 10:32
合资公司Coretura成立 - 戴姆勒卡车和沃尔沃集团已获得所有必要监管批准,于6月17日正式宣布合资公司Coretura成立 [1] - 双方旨在通过新的软件定义车辆平台推动商用车行业转型,并建立新的行业标准 [1] - Coretura将赋能戴姆勒卡车和沃尔沃集团及其未来客户,提供差异化且独立的数字化车辆应用程序 [1] Coretura运营细节 - Coretura总部设于瑞典哥德堡,已于2025年6月初开始运营 [3][4] - 来自沃尔沃集团的Johan Lundén出任首席执行官 [3][4] - 采用与客户合作共同开发的方式,计划在本十年末推出首批车载产品 [3][4] Coretura业务使命 - 构建标准化且开放的软件定义车辆平台和专用于商用车的操作系统 [4] - 规范设计和批量采购用于商用车的高性能中央控制单元 [4] - 实现软件与硬件开发周期解耦,使终端客户能够通过OTA方式在线购买和更新数字应用 [4] 母公司关系 - 戴姆勒卡车和沃尔沃集团在合资公司以外仍保持竞争关系 [5] - 双方将继续各自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5] 戴姆勒卡车业务概况 - 全球领先的商用车企业之一,拥有40多个主要分支机构和10万多名员工 [6][7] - 主营业务划分为五个汇报单元:戴姆勒卡车北美、梅赛德斯-奔驰和巴拉特奔驰、扶桑和RIZON、戴姆勒客车、金融服务 [7] - 产品包括轻型、中型和重型卡车,以及特种车辆、城市及城际公交、校车等 [7]
弘则研究 :汽车电子架构进展跟踪
2025-06-04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行业:汽车行业 公司:小鹏汽车、吉利、领克、领跑汽车、蔚来、比亚迪、多氟多、恒润、德赛、英飞凌、三星、高通、英伟达、长亭、零跑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汽车电子架构发展阶段**:行业正从域控向区域计算平台过渡,新架构含中央计算平台和两到三个区域控制器,集成度各异,部分集成底盘功能 [1][2] - **通信方式演进**:传统 CAN 总线向以太网演进,如小鹏汽车支持以太网通讯,吉利 BEI3.0 左右域控不支持 [1][3] - **配电方式变化**:从传统继电器长线束连接转向基于轻型 ECU 的车辆模式管理,按需供电,优化能耗,提高效率与可靠性,重要负载单独供电,非重要负载分路挂载 [1][4] - **ECU 集成度与数量差异**:汽车制造商减少传统 MCU 使用,如领跑汽车仅用 28 个;不同车型因配置差异 ECU 数量不同,高端车型功能多,需预留硬件资源 [1][5] - **功能标配化原因**:随着域控制器集成和硬件资源预留,汽车制造商将更多功能作为标配,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硬件、线路、研发、售后及测试成本,如领克 3.5 代产品成本较上一代下降 30%-40% [1][7][8] - **软件定义车辆(SOI)优势**:将整车能力抽象,通过服务域通信传输,简化更新流程,缩短更新链路,提高灵活性和效率,可实现电动开门等新型智能功能 [1][9][10] - **电子电气架构主要变化**:体现为中央加区域控制器架构和 SOA,未来集成度高时,座舱、车身、网关和网联模块可能整合,节省芯片成本,通过水冷等结构件降低成本,不适用于燃油车 [2][11][14] - **底盘控制系统发展趋势**:向集成化发展,未来可能向区域控制器方向发展,底盘跨域整合面临功能安全挑战,需满足 D 级别需求,成本与技术难度需权衡,如比亚迪通过芯片提前判断路况并主动调节 [17][18][20] - **动力系统集成度发展**:向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部分公司将动力部分集成到两到三个 DCU 中,提高动力系统效率和管理能力 [21] - **灯光控制技术变化**:随着 LED 技术发展,整车厂自行生产车灯并将控制功能集成到 TCU 中,降低成本,简化设计流程,氛围灯有改进,提升用户体验 [22] - **线控转向技术应用情况**:已在一些高端车型如蔚来 ET7 应用,但因成本因素未大规模普及,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23] - **硬件成本下降原因**:电子架构优化及域控单元数量减少,如 ECU 数量和线束减少,多氟多等供应商国产替代,促使整车价格下降并保持竞争力 [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座舱、车身和通信系统集成优势**:可省掉传统 ECU,只需一个 MCU 加一个 SOC,简化硬件配置,节约成本 [12] - **国内企业发展情况**:恒润、德赛等能提供完整电子架构解决方案,但芯片主要依赖英飞凌等国际厂商;国内公司在车载计算单元领域开始预研,集中在低端车型,高端车型不敢用国产芯片,零跑等少数车企开始尝试 [25][26] - **车载计算单元一体化现状**:目前仅实现物理结构一体化,功能未完全整合,自驾依赖英伟达技术,座舱多用高通 8,295 系列及其后续产品 [27] - **高通特规芯片情况**:最早推出时预留智能驾驶功能,但能力不足,市场采用 PNC 方案少,今年除零跑外有一两个车企开始使用,方案性能未广泛验证,与主流厂商差距大 [28] - **国产芯片应用前景**:已逐步进入汽车行业应用阶段,但距大规模量产远,性能未广泛验证,与主流厂商差距显著,竞争中处于劣势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