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行业反内卷

搜索文档
长阳科技拟缩减两大隔膜项目规模 响应锂电行业“反内卷”号召?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23:41
公司经营调整 - 长阳科技缩减两大锂电隔膜项目规模 其中年产6.5亿平方米项目变更为3.5亿平方米 年产4亿平方米项目变更为2亿平方米[2] - 项目调整原因为锂电池隔膜价格持续下行 已建部分2024年度亏损较大且毛利率不达预期[2] - 年产4亿平方米项目已投资1.10亿元 后续安排56万元 预计2024年12月投产 剩余2亿平方米暂停投资[2] - 年产6.5亿平方米项目已投资8043.20万元 后续安排2784.01万元 剩余3亿平方米暂停投资[2]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5.25亿元同比下降18.81% 归母净利润亏损854.73万元同比下降150.11%[1] - 营收下滑主因缩减隔膜、胶膜等低毛利率产品产销 反射膜盈利稳定但子公司资产计提减值及财务费用增加致利润下滑[3] 行业动态与产能状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161万吨同比增长68% 预计全年出货量达350万吨 有效产能利用率超70%[4] - 行业存在结构性矛盾 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超90% 但多数企业因产品质量不达标导致产能利用率低下[4] - 磷酸铁锂材料需求增长源于储能锂电池需求增长及下一代材料量产放量 正极材料即将启动新一轮扩产[4] - 低端产品领域陷入恶性竞争 新进入企业通过亏本竞价抢夺订单加剧价格失衡[5] - 高端产能不足 企业需通过技术改造或扩建满足第四代、第五代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需求[5] 产能出清路径讨论 - 行业自律倡议约束力有限 难以有效实现反内卷效果[5] - 低端产能出清需依靠行业自律和政府收紧项目审批 市场自然出清可能需两三年以上时间[5][6] - 通过并购重组或技术注入改造低端产能较为困难 因生产工艺差异大且早期设备已落后[5] - 专家建议政府介入实施配额管理制度 包括划定产能红线及建立价格指导机制[6]
锂电行业加速优化产能结构 “不卷价格卷价值”成为共识
证券时报· 2025-08-13 13:51
证券时报记者 叶玲珍 "开工日子不好过,不开工日子更难过。"华中地区一位锂电材料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 行业多数企业被低价竞争裹挟着前进,熬着、不折腾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从前几年的"卷产能"到如今的"卷价格",锂电行业正在经历大肆扩张后的阵痛期。当产能闲置、价格不 振、利润下行等副作用扑面而来时,"反内卷"已成为行业共识。 多数受访人士认为,锂电行业破局需内外共同发力。从短期来看,依靠市场调节、政府引导加速落后产 能出清是当务之急;放长远看,通过技术创新升格竞争维度,以硬实力破局才是王道。 行业陷"内卷"困局 锂电产业链价格持续磨底,直逼成本线,业内企业普遍遭遇生存困境。 "价格太低了,接单越多可能意味着亏得越多;但若为了维持利润率不接单,又将面临'无米下锅'的窘 境,现金流吃紧。"前述锂电材料厂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公司开工率不足30%,只求能够覆盖 日常运营的成本支出,能够"活下去"就已经很好了。 "内卷"背景下,锂电行业利润大幅缩减。Wind数据显示,锂电池产业板块104家上市公司中,去年有65 家企业净利润出现下滑,超60家企业毛利率同比下降。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锂电行业的"内卷 ...
锂电行业加速优化产能结构“不卷价格卷价值”成为共识
证券时报· 2025-07-09 02:26
行业现状 - 锂电行业陷入"内卷"困局,价格持续磨底直逼成本线,企业普遍遭遇生存困境,开工率不足30% [1] - 锂电池产业板块104家上市公司中,去年有65家企业净利润下滑,超60家企业毛利率同比下降 [1] - 行业从"卷产能"转向"卷价格",低价竞争成为主要表现 [2] 内卷原因 - 前几年新能源产能"大跃进",地方政府补贴力度大,导致扩产计划远超实际需求 [2] - 市场增速放缓,供需格局生变,前期投建产能逐步释放 [2] - 行业"僧多肉少",企业被迫以价格打动客户、撬动市场份额 [2] 应对措施 - 行业协会发布倡议,呼吁从"价格比拼"转向"质量和创新比拼" [3] - 加速供给侧改革,推动产能出清,建立落后产能有序出清机制 [3] - 企业采取减产限价措施,但难以对抗价格大趋势 [3] - 部分企业终止扩产计划,如欣旺达终止两个项目合计140亿元投资 [4] - 跨界玩家叫停锂电项目,如普利特终止102亿元电池项目 [4] 技术创新 - 行业共识转向"不卷价格卷价值",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 [6] - 头部企业推出新产品:宁德时代神行、麒麟电池预计2025年出货占比达60%-70% [7] - 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已量产装车超3.13万台 [8] - 国轩高科发布G垣准固态电池,续航达1000公里以上 [8] - 材料环节技术持续创新: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快充负极、新型电解液等 [9] 政策与标准 - 政府引导项目审批阶段进行筛选,从源头遏制产能过剩 [5] - 2026年将实施新电池安全标准,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要求 [9] - 新标准将提升行业准入门槛,加速落后产能出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