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门店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最新总门店数超过1.5万家,库迪缓了一口气?
36氪未来消费· 2025-06-25 21:05
门店规模与增长 - 公司最新门店总数超过1万5千家,其中3千家待开业,包括标准店、店中店及便利店所有业态 [3] - 公司创始人称5月份标准店净利润超过1万元的门店比例接近90% [3] - 公司上半年外卖总销量超过上亿单,多地加盟商单量翻倍且毛利维持在45%左右 [3] - 公司5月份单店平均经营现金流达2.7-2.8万元区间,同比增长40% [4] - 公司曾提出"5万家店"目标,但根据现有门店总数来看已难以实现 [5][6] 联名与营销策略 - 公司联名活动频繁,基本"一月一换",包括哪吒、蜡笔小新、小马宝莉等大热IP [4] - 3月哪吒联名采用单杯送周边策略,显著提升门店销量 [4] - 公司作为阿根廷国家足球队全球赞助商的合约将延续至2026年世界杯 [4] 供应链与门店模型 - 公司从2023年开始在安徽等地投资上游供应链,需终端门店扩张消化产能 [5] - 公司曾推出"店中店"计划,但因门店模型无法跑通及品牌形象不统一被叫停 [5] - 公司今年推出便利店业务,主打低门槛,5万元押金和5万元首付即可开店 [5] 运营管理与调整 - 公司计划在全国设置1100名区域经理,管理半径1:14,此前曾出现1名经理管理90多家门店的松散情况 [7][8] - 公司未来门店管控将更严格,从摄像头监控升级为人为巡店,违规可能面临闭店整顿 [7] - 公司部分门店因销量激增出现产品口感不稳定、卫生问题等管理问题 [7] 补贴与价格策略 - 公司外卖补贴由京东与公司共同维持,单杯价格接近9块9 [10] - 补贴减少后,门店单量可能恢复日常化,运营能力影响将显现 [10] - 行业竞争加剧,咖啡行业已非躺赚生意,优胜劣汰将成为准则 [10]
“翻倍”的蜜雪:海外还没“甜”,投资很难“蜜”
36氪· 2025-06-11 19:47
蜜雪冰城海外扩张分析 - 蜜雪冰城2018年以越南为第一站开启海外扩张,2020年进入印尼,采用国内相同策略主打性价比市场,价格带显著低于本土品牌[1] - 截至2024年底,海外门店80%集中在印尼和越南,但海外营收仅占总营收5%,远低于名创优品等公司40%的海外占比[2] - 在越南市场拥有1300+门店,价格带3-8元;印尼市场2700+门店,均成为当地开店数量最多的连锁茶饮品牌[3] - 2024年海外开店速度大幅放缓至564家,营收出现20%负增长,同店营收下滑超30%[5] - 扩张问题源于加盟门槛过低导致单店分流(雅加达地区500米内3-4家门店),以及供应链依赖国内进口导致断货(印尼曾出现4个月断货)[7][8][9] - 公司正通过建设东南亚供应链中心(2025年启动)、本地化建厂、强化加盟管理等措施进行改善[10] 市场空间测算 - 东南亚人口约7亿,假设开店密度达中国二线城市水平(每十万人3.04家),理论开店上限2.1万家[11][12] - 考虑品牌认知度等因素,中性预期1.5万家门店,较当前有3倍提升空间[13] - 预计到2029年海外门店达1.3万家,国内门店达6.7万家(当前4.2万家)[15]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起国内单店营收开始负增长,预计2024-2029年营收CAGR放缓至12%[17][19] - 行业增速预期降至个位数,蜜雪12%增长隐含市占率提升逻辑[19] - 预计利润端CAGR达18%,快于营收增速,主要受益于原材料自供比例提升和费用率下降[20] - 毛利率持续走高,销售费用率预计从6.4%降至5%,管理费用率从3%降至2.5%[20] 估值与投资判断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40倍PE,PEG达1.4,高于古茗、茶百道等同行[22] - 估值已计入海外成功预期,但东南亚供应链仍在建设中[22] - 原始股将于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上半年陆续解禁,存在抛售压力[31] - 需等待估值修复至2025年****倍PE以下(对应****亿港币)的安全区间[31] 公司核心竞争力 - 深度参与产业链上下游:上游原料自供自加工保证成本优势,下游加盟模式实现高效动销[25][26] - 独特的"食品加工厂+品牌运营"商业模式,通过4.5万家门店完成规模效应积累[27] - 长期可通过门店加密和新品研发渗透包装饮料市场(现制饮品在饮料消费占比不足2%)[31]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进入净关店状态,各品牌降加盟费、卷价格,野蛮增长期接近尾声[29] - 未来3-5年可能复制啤酒行业从混战到寡头垄断的集中度提升过程[29] - 蜜雪需从单店驱动转向提升单店效益的精细化运营阶段[29]
“现饮界拼多多”蜜雪冰城 :“雪王”封王底气何在?
海豚投研· 2025-03-13 19:49
蜜雪冰城的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公司概况与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从河南小镇起家,以年均近1万家门店的速度逆势扩张,截至招股书披露时门店总数超过45000家,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门店最多的连锁现饮品牌 [1] - 公司上市后一周内股价飙涨50%,创造了港股最高融资认购额度,市场认可度高 [1] - 采用"高质平价"策略,五大单品均价全部在7元以下,占比近40%,其中冰鲜柠檬水、新鲜冰淇淋、珍珠奶茶成为中国现制饮品行业销量最高的三大单品 [3] - 2017年创立现磨咖啡品牌"幸运咖",同样聚焦低价赛道,拓宽产品品类 [3] 商业模式分析 - 营收95%以上来自商品和设备销售,充当"卖铲人"角色,向加盟商提供所有经营所需物资 [5] - 固定资产占总资产28%,远高于同行,主要投入在生产设备和自建仓储物流设施 [6] - 原材料60%自产,核心原材料100%自产,同行普遍在30%以下 [6] - 通过规模扩张摊薄固定成本,门店数量从2021年2万家飙升至近4.6万家 [6] 加盟商吸引力 - 前期投入显著低于其他品牌,设备费和装修费占比最大但金额较低 [7] - 平均回本周期14-16个月,短于行业平均的18-24个月 [7] - 高速扩张下单店模型稳健,单店日均零售额和订单量保持稳定 [8] 盈利能力 - 毛利率30%远低于可口可乐60%,但净利率15%以上媲美可口可乐 [1] - 在毛利率相近基础上,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远低于竞品,净利率遥遥领先 [9] 供应链与运营效率 供应链建设 - 2012年开始全面自建供应链,是行业最早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品牌 [10] - 上游通过直采模式大规模采购,柠檬采购价格较行业低20% [11] - 中游在五地建成生产基地,年综合产能约165万吨,核心原材料100%自产 [12] - 河南生产基地年产能121万吨,可生产七大类食材,产品种类最全 [13] - 下游自建仓储物流体系,包括五个中心仓和21个区域配送中心 [14] - 全国90%以上县级行政区门店可实现12小时内送达,配送成本低10%-15% [14] 门店运营 - 采用"工厂-店"模式,通过工业化规模生产降低原料成本 [16] - 组建1000余人区域经理团队,每人负责30-40家店,进行周度巡查 [16] - 对违规加盟商处罚严厉,首次使用非指定原材料罚款10-12万元 [16] 竞争格局与市场地位 行业格局 - 高端(20元以上)和中端(10-20元)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 [19] - 低端(10元以下)市场蜜雪市占率超30%,一家独大 [21] - 2024年放开乡镇地区加盟,预计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 [21] 竞争优势 - 形成"原料自产→成本优势→低价获客→高效运营→规模扩张→进一步摊薄成本"的正循环 [17] - 通过重资产、低毛利建立护城河,与Costco有异曲同工之妙 [17] - 产品价格接近包装饮料,竞争对手难以跟进 [17] IP战略 - 2018年创造"雪王"IP,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营销提升品牌曝光 [23] - 2025年雪王IP跻身顶流,排名超过玲娜贝儿和Jellycat [23] - IP帮助降低获客成本,快速建立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粘性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