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社交
搜索文档
抖音和快手也想造“朋友圈”,但这条路还很长
36氪· 2025-10-16 19:58
产品功能更新 - 抖音App日常功能近期升级,新增创作入口、头像色环提醒及支持限时可见(24小时、3天、7天)等,产品定位与微信朋友圈相似 [1] - 抖音日常功能新的创作入口位于个人主页头像右下方,以"+"号呈现,用户可快速上传图文或视频内容 [1] - 快手平台亦有类似朋友圈功能“说说”,该功能于2024年年底短暂关闭调试,并于2025年年初再次上线 [2] 战略意图分析 - 短视频平台尝试从聚焦陌生人社交转向熟人社交场景,目的是通过熟人动态分享构建情感连接,使平台从“内容消费”向“社交场景”延伸 [3][5] - 社交是强需求,具有链接属性,是互联网企业商业生态的粘合剂和催化剂,有助于留存用户、盘活流量 [2][3] 竞争优势与挑战 - 抖音日常和快手说说的优势在于集成在站内,拥有更便捷和丰富的内容编辑工具 [5] - 微信朋友圈持续进化,例如将视频时长上限提升至5分钟,并支持表情包、图片等多种评论内容,同时视频号的兴起及其与朋友圈的打通,正在消解抖音、快手在内容编辑体验上的优势 [5] - 社交产品最底层的价值在于通讯,微信App默认首页是消息页,而抖音、快手App首页首先呈现视频,这种使用习惯差异加大了后者布局社交功能的难度 [7] - 用户对娱乐内容消费的私密性要求与社交存在兼容性差异,有报告显示超过七成视频号用户担忧公开点赞内容会暴露隐私 [7] 产品体验与用户反馈 - 抖音日常功能在产品设计上尚未完善,例如存在无法评论、浏览记录对方可见、默认范围为公开可见等槽点 [10] 未来展望 - 尽管挑战重重,抖音、快手短期内不会放弃对社交赛道的探索,若能在此方向取得突破,将为其他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12]
曾是中国最大的约会APP,如今却被年轻人遗忘,陌陌做错了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9-30 20:22
公司财务表现 - 母公司挚文集团2024年第二季度总营收26.2亿元,同比减少2.6% [3] - 公司营收自2020年第四季度起已连续22个季度下滑 [3] - 核心产品陌陌的付费用户从去年同期的720万锐减至350万,出现腰斩 [3] - 旗下另一款APP探探的月活跃用户从去年同期的1290万降至1020万,付费用户仅剩70万,同比流失30% [3] 用户群体变迁 - 陌陌41岁以上男性用户占比已接近50%,而24岁以下年轻用户仅占16% [11] - 公司用户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当前平台被形容为“中老年网恋专区” [1][12] - 年轻用户大量流失至Soul等新兴平台,00后成为Soul的主要用户群体 [1][5][12] - 早期使用陌陌的90后用户现已步入中年甚至结婚生子,社交需求减弱 [4] 产品功能与战略演变 - 陌陌于2011年上线,凭借基于地理位置的陌生人社交模式迅速走红,上线3个月用户突破40万,至2012年6月用户突破600万 [1] - 公司于2012年10月推出群组功能,2013年上线游戏功能,2017年推出“快聊”一对一视频聊天,2024年5月整合动态视频与短视频功能 [8][9] - 产品迭代使陌陌从单纯社交平台转型为泛娱乐社交平台 [10] - 公司曾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单个季度广告支出超过2亿元 [4] 市场竞争与行业趋势 - 陌生人社交模式从依赖“位置+颜值”转向更注重“三观和兴趣爱好” [5] - 新兴竞争对手如Soul通过兴趣社交模式成功吸引了年轻用户 [1][5][12] - 2010年代初期中国单身人口激增至2.6亿,其中90后达1.7亿,为陌生人社交创造了巨大市场需求 [7] - 用户隐私意识增强,对基于位置分享的社交模式感到不安 [12] 平台体验与挑战 - 平台充斥闲聊机器人和营销号,导致社交体验大幅下滑 [11][12] - 过度商业化转型被指是用户流失的原因之一 [10] - 中老年用户被认为有更强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但近年整体消费力减弱也影响了平台收入 [14] - 视频聊天、直播等功能操作简单,对中老年用户更为友好 [14]
半年净赚2.62亿,南开哲学系校友做交友软件,雷军押注,港股上市
36氪· 2025-09-29 20:12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为米连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朝阳,专注于移动端情感社交业务,核心产品包括国内应用伊对、贴贴以及海外应用HiFami、Chatta、Seeta等 [1][2] - 公司已于2025年9月29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19.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9%,期内利润为2.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0% [1][2] - 公司在2024年全年收入为23.73亿元人民币,期内利润1.46亿元人民币,而在2022-2023年期间处于亏损状态 [2] 用户与商业模式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平均月活跃用户为990万,平均月付费用户为120万 [2] - 公司核心用户群体为30-45岁城市上班族,在伊对产品中占比达58% [3] - 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向用户出售特权服务,如优先匹配特权(匹配速度提升30%以上)、精准筛选社交对象(按兴趣标签、社交偏好等)以及增加匹配次数(从10-15次扩充至50-100次) [4][5][6] - 用户付费方式包括单次、月度、季度及年度,价格区间从几十元至280元不等 [6]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公司所处的国内情感社交赛道在2024年市场规模达226亿元人民币,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2.8%,远超整体在线社交行业26.6%的增速 [8] -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城市化带来的社交圈缩小、年轻群体对高效交友的需求升级(超70%的年轻付费用户愿意为节省交友时间付费)以及疫情催化线上情感交流习惯 [10][12][14] - 疫情后用户行为发生转变,例如43%的贴贴APP用户表示疫情后仍会每天使用APP互动,2024年有62%的在线社交用户通过平台获得情感安慰,较2019年提升29个百分点 [14][15] 竞争格局与公司定位 - 情感社交行业可细分为三大场景:恋爱交友、兴趣陪伴和深度心理场景 [16][20][22] - 在恋爱交友核心阵地,米连科技旗下伊对APP以视频匹配为特色,2025年上半年月活990万,按收入计位列行业第一,与百合佳缘(传统派)、探探(轻量化)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用户重叠率不足15% [17][18][19] - 公司在兴趣陪伴场景通过贴贴APP聚焦碎片化兴趣交流,用户月均启动37.6次,使用时长2.7小时 [21] - 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为专注恋爱交友的百合佳缘和主打陌生人社交的探探 [23] 创新与未来展望 - 公司的关键创新在于将文字交流升级为“视频优先”互动,并踩准移动社交与视频社交的发展节点 [6][7][8] - 其他创新包括场景细分(如贴贴主打轻量化兴趣社交)和AI赋能(海外产品支持智能音频互动,精准匹配用户兴趣) [8] - 行业未来机遇在于垂直场景深耕(如银发群体、Z世代)、新兴市场切入(东南亚、非洲等地渗透率不足20%)以及技术单点突破(AI语音互动、虚拟社交) [25]
中国最大约会App,成中老年人网恋专区
36氪· 2025-09-11 18:33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二季度总营收26.2亿元 同比减少2.6% 连续22个季度持续下滑[1] - 核心产品陌陌付费用户从去年同期720万锐减至350万 降幅达51%[1] - 旗下探探App月活用户从1290万降至1020万 付费用户仅剩70万 同比流失30%[1] 用户结构变化 - 陌陌超过75%的用户年龄在25岁以上 41岁以上男性用户占比接近一半[9] - 平台主要用户群体集中在30岁以上 50岁以上用户占比较高 20多岁用户占比较少[4] - 早期注册用户年龄增长导致平台逐渐转变为中老年人社交场所[4] 商业模式挑战 - 公司营收长期依赖直播打赏业务 但2024年因低俗内容被监管部门约谈3次[10] - 头部主播持续流向抖音、快手等竞争平台 用户对才艺表演和聊天兴趣减弱[10] - 平台存在付费意愿失衡现象:仅2%用户真心想聊天 其余用户存在功利性社交倾向[10] 市场竞争态势 - 年轻用户更偏好基于兴趣爱好的社交模式 而非陌陌的"位置+颜值"筛选机制[3] - Soul、小红书等新兴平台通过兴趣社交和情绪价值提供获得年轻用户青睐[3][4] - 陌陌历史峰值时期付费用户达930万 月活超过1亿 但当前用户规模大幅萎缩[3] 战略调整方向 - 公司通过严格控制成本试图减缓业绩下滑趋势[12] - 平台仍在探索业务转型和自救方案以应对持续的用户流失和收入下降[12]
小红书开测语音评论功能,或是要再战语音社交
36氪· 2025-07-28 09:50
产品功能更新 - 小红书已支持语音评论功能,该功能处于内测阶段,仅部分用户可见且不支持用户主动开通 [1] - 语音评论以可播放的音频条形式呈现,其他用户点击即可收听 [1]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图 - 互联网行业流量红利消退,各平台目标从用户规模增长转向加强用户粘性 [3] - 平台通过增加互动方式以提高用户交互积极性,例如微信测试图片评论、公众号感谢点赞、视频号支持表情包等功能 [3] - 小红书此举旨在提高用户互动积极性,并探索社交领域以加强用户留存,连接内容社区、电商、本地生活服务等业务,扩大商业化空间 [5] - 小红书近期从“生活指南”品牌升级为“生活兴趣社区”,兴趣爱好具有强交流导向和高频参与特性,为探索社交业务埋下伏笔 [7] 语音交互的优势与挑战 - 相比文字和图片,语音作为最自然的沟通方式,在情感和情绪传递上具备优势,并能降低用户表达门槛 [3] - 语音交互在参与门槛及方言文化等特定领域有自身优势 [3] - 语音功能面临更高的监管审核难度与成本,因为声音承载的信息可能包含算法难以解析的语调差异(如赞美或讽刺) [7] - 语音具有更强隐私性,可能暴露生活背景音导致住址泄露,或声纹在开放评论区被盗用等安全问题 [7] 语音社交赛道现状 - 语音社交应用在海外(如Clubhouse、Airchat)和国内(如TT语音、音遇)均属稀缺产品形态,但赛道已遍布失败案例,至今无成功产品 [8] - 语音社交的困境是陌生人社交细分赛道的缩影,用户时间有限,在短视频等娱乐方式竞争下,陌生人社交需求面临挑战 [10] - 抖音此前也曾尝试过语音评价功能但最终放弃 [10]
陌陌与探探付费用户5年1期降 挚文集团如何破萎缩难题
中国经济网· 2025-06-11 11:18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净营收25.21亿元,同比下降1.5%,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3.58亿元,同比增长6815.3% [1] - 中国大陆收入21.06亿元,同比下降9.5%,海外业务收入4.15亿元,同比增长72% [1] - 公司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营收在25.7亿元至26.7亿元之间,同比下降4.5%至0.8% [1] - 公司营收已连续5年下降,从2019年的170.15亿元降至2024年的105.63亿元 [1] 用户数据 - 陌陌App一季度付费用户总数420万,同比减少290万,探探App付费用户80万,同比减少30万 [1] - 陌陌付费用户数连续5年下降,从2019年第四季度的1380万降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570万 [2] - 探探付费用户数连续5年下降,从2019年第四季度的450万降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90万 [2] 行业趋势 - 陌生人社交行业面临挑战,用户转向由兴趣驱动的深层社交模式 [2] - Soul凭借"灵魂社交"吸引Z世代,小红书通过社区氛围和搜索引擎功能吸引年轻用户 [2] - 陌陌和探探的"左滑右滑"浅层社交模式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 [2] 公司背景 - 陌陌APP是陌生人社交的"开山鼻祖",2018年收购探探APP,2021年更名为挚文集团 [2] - 公司未对近期业绩和用户下滑问题作出回应 [3]
20年后,还会不会再出现一款超级现象级的社交产品?
36氪· 2025-06-06 17:49
社交产品发展历程 - Facebook早期以15万注册用户起步 2004年获得首笔50万美元融资 次年再获1270万美元融资 通过验证用户粘性(超半数日活)和校园扩张速度(哈佛3/4学生使用)实现信念飞跃[1][6] - 人人网因产品迭代滞后和会员收费策略失误被微信取代 与Facebook差异在于未能持续满足用户需求[7] - 近10年鲜有社交产品能达到Facebook体量 当前创业需解决更具体痛点而非简单复制模式[7][9] 陌生人社交市场现状 - 2025年4月海外非游应用收入榜中仅SUGO/Poppo Live/Chamet三款社交产品留存 且排名靠后 TikTok/BIGO LIVE等短视频占据主导[2][4] - 2021年短剧因流量补贴和资本青睐崛起 回报率达50% 3-4年内发展为重要流量变现渠道[5] - 陌陌探探等老牌产品数据下滑源于未能适应00后社交形式变化 但人性底层需求(无聊/孤独/荷尔蒙)仍存[12][13] 社交产品创新逻辑 - 成功产品需塑造亚文化而非追逐表象需求 "搭子文化"本质是小众文化进入主流视野的体现[10] - 元宇宙和AI社交受限于技术鸿沟 当前产品难以满足用户幻想需求[12] - 类推法存在误导风险 如X技术成功案例不能直接套用于X2市场 需通过小规模测试验证独特环境[8][12] 用户群体差异 - 10后偏好小天才手表等专属设备 与80/90后选择iWatch的健康定位形成代际差异[13] - 高净值用户社交需求聚焦"空窗期"空虚感 而非表面圈层资源 产品设计需精准匹配该场景[8][9]
时代变了,互联网不再需要陌生人社交
36氪· 2025-04-22 20:35
公司财务表现 - 挚文集团2024年总营收105.63亿元,同比下滑11.99%,归母净利润10.40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6.89% [2] - 公司营收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下滑,直播服务收入2020-2024年分别同比减少22.6%、13.1%、22.3%、6.7%、16.1% [2][15] - 陌陌APP于2023年底撤离已入驻10年的望京SOHO办公区 [2] 行业竞争格局 - 陌生人社交领域未出现新巨头,Soul、二狗、她说等产品影响力均不及陌陌巅峰时期 [2] - 短视频行业人均单日使用时间达138.4分钟,远超通讯聊天的68.5分钟 [3] - 小红书2024年6月月活用户达3.2亿,日活用户1.2亿,社区社交月总使用时间同比增长9.2% [5] 用户行为变迁 - 77.4%受访青年认为"轻量化"社交日益普遍,00后群体该比例达81.9% [5] - 年轻人偏好通过抖音短视频建立信任关系,或在小红书分享生活形成社交链 [6] - 线下"社交搭子"模式流行,线上兴趣导向的社交关系更受年轻群体青睐 [6] 商业模式困境 - Soul在2019-2022年累计亏损27.65亿元,持续采用烧钱换增长策略 [17] - 平台付费机制被质疑存在收割倾向,性别差异化收费规则引发争议 [18] - 陌生人社交产品缺乏内容沉淀能力,无法形成持续的兴趣氛围 [11] 社会需求演变 - 中国独居人口超1.2亿,20-39岁年轻人占比约30% [11] - 孤独经济催生宠物养育、AI情感陪伴等新赛道分流社交需求 [14] - 年轻人缓解孤独的方式日趋多元化,不再局限于真人社交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