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债务

搜索文档
多位领导干部被处分!财政部再通报:厦门成都新增隐债均超600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8-03 08:42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典型案例 - 财政部通报六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典型案例,合计新增隐性债务1410.14亿元,涉及厦门、成都、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地 [3][4] - 厦门市通过国有企业垫资实施土地一级开发、安置型商品房等项目,新增隐性债务683.96亿元,其中厦门市城市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垫资578.97亿元 [5] - 成都市通过31家国有企业垫资支付城市有机更新项目费用,新增隐性债务614.08亿元,其中成都华天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垫资371.64亿元 [6][7] 隐性债务形成原因 - 隐性债务主要指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PPP、政府投资基金等方式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形成的债务 [4] - 地方政府利用国有企业进行政府投融资活动,导致政府与企业投融资边界模糊,是隐性债务产生的体制原因 [4] - 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和提升公共服务压力下,倾向于快速见效的方式,忽视财政健康与风险控制 [10] 典型案例处理措施 - 相关领导干部被问责,包括谈话提醒、书面检查、批评教育等,厦门和成都两地时任副市长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和批评教育 [11] - 财政部强调要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存量债务,要求各地从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 [11] - 国家对隐性债务采取"零容忍"态度,通过高压监管态势为地方财政健康运行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12] 其他地区隐性债务情况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通过4家国有企业垫资建设政府项目,新增隐性债务103.85亿元,其中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垫资83.21亿元 [8] -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重庆市武隆区、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分别新增隐性债务5.2亿元、1.6亿元和1.45亿元 [9]
多位领导干部被处分!财政部再通报六起隐性债务问责案例,厦门成都新增隐债均超600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8-02 14:46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明会 北京报道 成都市通过国有企业垫资实施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垫资建设市政道路等公益性项目以及代政府缴纳轨道 交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新增隐性债务614.08亿元。 继今年4月中旬披露六起地方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后,8月1日,财政部再次通报相关典型案例。 与此前一次相比,此次披露的六则典型案例涉及隐性债务资金规模更大。特别是厦门和成都两地通过国 有企业为城建项目垫资,造成大规模隐性债务新增,分别为683.96亿元、614.08亿元,多位市级领导被 问责。 财政部监督评价局表示,这些典型案例,暴露出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偏差,纪律观念 不严,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隐性债务风 险防范化解工作成效。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问责,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隐性债务问题"终身问 责、倒查责任"要求的有力举措。 六起案例合计新增隐债超千亿元 近年来,"隐性债务"成为焦点话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所谓隐性债务,主要是指个别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投资基 金 ...
违法违规新增隐性债务财政部曝光6起典型案例
证券时报· 2025-08-02 01:44
隐性债务典型案例曝光 -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通过国有企业举债融资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新增隐性债务5.2亿元 相关责任人被问责[1] - 福建省厦门市通过国有企业垫资实施土地一级开发等项目 新增隐性债务683.96亿元 涉及副市长及财政局局长等[1] -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通过国企举债融资建设高标准农田 新增隐性债务1.45亿元 区长及副区长被问责[1] - 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通过国企垫资建设公益性项目 新增隐性债务103.85亿元 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等被问责[1] - 重庆市武隆区通过向国企借款用于基建 新增隐性债务1.6亿元 涉及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及旅游集团负责人[1] - 四川省成都市通过国企垫资实施城市更新及市政项目 新增隐性债务614.08亿元 副市长被问责[1] 财政部监管要求 - 财政部强调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为政治任务 要求强化"红线"意识并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2] - 明确将严格落实违规举债问责机制 采取有力措施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并化解存量[2] - 财政部监督评价局表示将对新增隐性债务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推动风险防范[2]
财政部曝光6起隐性债务典型案例
新华社· 2025-08-01 21:56
隐性债务典型案例曝光 -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通过国有企业举债融资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新增隐性债务5.2亿元 [1] - 福建省厦门市通过国有企业垫资实施土地一级开发项目 安置型商品房项目等 新增隐性债务683.96亿元 [1] -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通过国有企业举债融资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新增隐性债务1.45亿元 [1] - 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通过国有企业垫资建设应由政府承担的建设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项目 新增隐性债务103.85亿元 [1] - 重庆市武隆区通过向国有企业借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新增隐性债务1.6亿元 [1] - 四川省成都市通过国有企业垫资实施城市有机更新项目 垫资建设市政道路等公益性项目以及代政府缴纳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 新增隐性债务614.08亿元 [1] 财政部对隐性债务的监管要求 - 要求各地方 各单位切实把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2] - 强化"红线"意识 树牢底线思维 坚持和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 [2] - 严格落实地方政府违规举债问责机制 采取有力措施 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2] - 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 [2] - 对新增隐性债务和化债不实等行为 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 问责一起 [2]
违法违规新增隐性债务!财政部曝光6起典型案例
新华社· 2025-08-01 19:25
违法违规新增隐性债务案例曝光 - 财政部公开曝光6起已完成问责的隐性债务典型案例 [1] - 案例涉及辽宁、福建、山东、湖北、重庆、四川等地区 [1] - 新增隐性债务总额达1409.54亿元 [1] 典型案例详情 -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通过国企举债融资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新增隐性债务5.2亿元 [1] - 福建省厦门市通过国企垫资实施土地一级开发等项目 新增隐性债务683.96亿元 [1] -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通过国企举债融资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新增隐性债务1.45亿元 [1] - 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通过国企垫资建设公益性项目 新增隐性债务103.85亿元 [1] - 重庆市武隆区通过向国企借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新增隐性债务1.6亿元 [1] - 四川省成都市通过国企垫资实施城市更新等项目 新增隐性债务614.08亿元 [1] 财政部工作要求 - 要求各地区把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2] - 强调强化"红线"意识 树牢底线思维 [2] - 坚持和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 [2] - 严格落实地方政府违规举债问责机制 [2] - 采取有力措施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妥善处置存量债务 [2] 后续监管措施 - 财政部将持续履行财会监督主责 [2] - 对新增隐性债务和化债不实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2] - 推动有效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2]
金融危机新火种:98万亿美元隐性债务
36氪· 2025-07-18 20:41
隐性债务规模与增长 - 全球隐性债务主要指通过"外汇掉期"筹集的美元 不记入资产负债表且信息披露不充分 [3] - 隐性债务余额从2008年底的41万亿美元增至2023年底的91万亿美元 2024年底进一步膨胀至98万亿美元 [3][4] - 截至2023年底 总部设在美国以外的银行持有近一半隐性债务(41万亿美元) [4] 参与主体与监管问题 - 外汇掉期最大使用者是非银行机构 如投资基金 其信息披露比银行更不充分 [4] - 金融监管部门面临监管漏洞 冲击发生时金融机构可能被迫高成本筹资或抛售美元资产 [6] - 目前缺乏统计数据 难以精准预测美元短缺发生的区域和程度 中央银行可能被迫被动应对 [6] 日本银行业风险暴露 - 日本三大银行(三菱UFJ 三井住友 瑞穗)外币存贷比均超100% 处于超贷状态 [6] - 截至2025年3月底 三菱UFJ/三井住友/瑞穗通过长期掉期等分别筹资820亿/1460亿/937亿美元 [6] - 经营基础薄弱的地方金融机构可能率先显现冲击影响 [6] 市场环境与潜在触发因素 - 2020年新冠疫情曾引发美元短缺 美联储通过央行网络扩大美元供应 [7] - 市场担忧特朗普政府可能要求各国承担美元供给成本 削弱美联储紧急供应意愿 [7] - 中东局势紧张若导致原油价格长期高涨 可能引发全球信用收缩与流动性紧张 [8]
金融危机新火种:98万亿美元隐性债务
日经中文网· 2025-07-14 14:28
隐性债务规模与增长 - 隐性债务主要指通过外汇掉期筹集的美元 不记入资产负债表且信息披露不充分 [1] - 全球隐性债务余额从2008年底41万亿美元增至2023年底91万亿美元 2024年底进一步膨胀至98万亿美元 [1][2] - 截至2023年底 总部设在美国以外的银行持有41万亿美元隐性债务 占总额近一半 [2] 外汇掉期的特点与参与者 - 外汇掉期是以本国货币交换美元融资的短期金融衍生品 期限通常不足1年 需到期以美元偿还 [1] - 非银行机构(如投资基金)是外汇掉期最大使用者 相比银行监管更宽松且信息披露不足 [2] 金融机构的潜在风险 - 日本三大银行外币存贷比超标:三菱UFJ金融集团109%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131% 瑞穗金融集团127% 均处于超贷状态 [3] - 日本三大银行通过长期掉期或发债弥补美元缺口:三菱UFJ筹资820亿美元 三井住友1460亿美元 瑞穗937亿美元(截至2025年3月底) [3] - 冲击事件可能导致金融机构高价筹集美元或抛售美元资产 引发流动性危机与财务状况恶化 [1][3] 监管与市场应对挑战 - 缺乏外汇掉期统计数据 难以预测特定国家/地区的美元短缺程度 央行可能被迫在不透明环境下出台应对政策 [3] - 2020年新冠疫情曾引发美元短缺 美联储通过日银/欧央行扩大美元供应 但未来紧急供应能力存疑 [4]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 - 中东紧张局势若导致霍尔木兹海峡封锁 可能引发原油价格长期高涨 进而恶化全球经济并触发信用收缩 [5] - 特朗普政府可能要求各国分担美元供给成本 增加美联储在危机中向主要央行供应美元的不确定性 [4]
前4个月地方债激增84%,3.5万亿元花在哪里?
第一财经· 2025-05-05 22:05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与增速 - 2025年前4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约35354亿元,同比增长约84%,创近年同期新高 [1] - 新增债券发行约1.5万亿元,同比增长54%;再融资债券发行约2万亿元,同比增长116% [2] 债券资金用途 - 新增债券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民生项目建设 [2] - 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或置换隐性债务,其中前4个月1.6万亿元专项债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占全年2万亿元额度的80% [2][4] - 新增专项债资金投向:31%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20%交通基础设施、9%棚户区改造、6%医疗卫生、6%土地储备 [5] 发债增长驱动因素 - 宏观经济形势需要发债筹资对冲风险,推动经济"开门红" [2] - 落实化债政策降低隐性债务融资成本,置换债券利率下降超2.5个百分点,预计5年利息减少2000亿元 [4] - 专项债管理机制优化及土地储备专项债重启增强地方政府依赖度 [4] 专项债发行趋势 - 6月底前多地计划完成全年专项债发行工作,后续发行将提速 [8] - 专项债聚焦"两重""两新"领域,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9] - 一季度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1.5%,专项债继续支撑基建投资增速 [6] 增量政策空间 - 下半年可能通过增发国债或特别国债补充财政资金 [10] - 增量政策或分阶段释放,包括扩大地方债规模、优化债券结构等 [10] - 历史增量政策包括增发普通国债、动用专项债结存额度等 [10]
隐债问题问责之后,如何筑牢财政风险防线
南方都市报· 2025-04-20 00:21
文章核心观点 财政部公开曝光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典型案例,揭示财政管理漏洞,隐性债务问题源于政绩观偏差和财政管理不规范,需加大问责力度、完善政绩考核体系、提升技术操作水平和加强债务管理透明度来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1][2][3]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案例及问题 - 财政部公开6起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典型案例,包括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违规捆绑包装PPP项目、吉林四平市隐性债务化解不实、黑龙江佳木斯市承诺社会资本方最低收益回报等 [1] - 隐性债务指地方政府直接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 [1] 隐性债务产生原因 - 政绩观偏差,部分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经济增长和政绩表现,忽视财政可持续性和债务风险,通过违规手段吸引资金推动项目建设 [1] - 财政管理不规范,一些地区财政预算管理不严格,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存在挪用、滥用财政资金现象 [2] 隐性债务危害 - 埋下财政风险隐患,资金链断裂会引发连锁反应,违反财经纪律,损害政府公信力和形象 [2] - 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威胁整个经济体系稳定 [2] 解决措施 - 加大问责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依法追究违反财经纪律、造成严重后果的地方政府和责任人法律责任 [2] - 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将财政可持续性和债务风险纳入考核范围,引导地方政府注重财政稳健运行和风险防范 [3] - 提升技术操作水平,让专业人才发挥效用,严格编制和执行预算,加强财政监督和审计,防止资金挪用、滥用 [3] -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透明度,让公众了解债务情况和风险状况,增强社会监督,规范债务管理 [3]
收盘以后还有大活
猫笔刀· 2024-11-08 22:17
财政刺激方案 - 新增批准地方债限额6万亿 分三年实施 [1] - 未来5年每年安排8000亿专项债券用于化债 累计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 [1] - 实际方案与市场传闻存在差距 传闻中的4万亿房产回购和2万亿消费刺激未提及 [1] - 消息公布后新加坡A50期指下跌2% 从13844跌至13573 [1] 政府债务结构 - 国债规模30万亿 地方法定债务40.7万亿 隐性债务14.3万亿 [3] - 隐性债务产生原因是地方政府发债额度受限 通过国企城投等渠道融资 [3] - 隐性债务利率较高 达6-10% 置换为2%官方债可节省利息 [3] 债务置换方案细节 - 新增6万亿化债额度为地方债额度 非中央发债 [3] - 地方政府需自行借明债置换隐债 中央不直接兜底 [3] - 中央政府财政政策保持谨慎 避免增加自身风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