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债券

搜索文档
财政部:督促地方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8
财政收支情况 -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663亿元,同比下降2.6%,扣除特殊因素后可比增长1.2% [1][2] -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5463亿元,同比增长2.5% [1][3] - 后几个月财政收入预计将因经济回升和特殊因素消退得到支撑,支出将平稳增长 [1][3] 税收收入分析 - 1-7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5.4%,主要受基数抬高和政策减收影响 [2] - 国内增值税下降5.2%,国内消费税增长5.5%(成品油、卷烟、酒产销增长) [2] - 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1.8%,个人所得税下降5.5%,出口退税同比多退1632亿元至12824亿元 [2] 财政支出结构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454亿元(+4.3%),教育支出23115亿元(+1.1%) [3] - 农林水支出13350亿元(+8.2%),城乡社区支出11589亿元(+7.2%) [3] - 科学技术支出5165亿元(+3.8%),住房保障支出4682亿元(+4.6%) [3]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 1-7月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7749亿元,重点投向市政、产业园区、交通基建等领域 [4] - 财政部将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以扩大有效投资 [4] - 隐性债务规模逐步下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4][5]
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呈现三大特点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28
专项债券额度与规模 - 2024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达3.9万亿元 为历年来规模最大 [1] - 加上2023年结转1000亿元 财政部下达各地2024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总计4万亿元 [1] 发行节奏与进度 - 截至2024年10月末各地累计发行专项债券3.9万亿元 发行进度达98% [2] - 8月至10月发行2.1万亿元 超过1月至7月发行总额 [2] 资金投向与项目支持 - 2024年1-10月专项债券投向项目超3万个 支持具有较强经济社会效益的项目建设 [2] - 各地用作项目资本金超3000亿元 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和国家重大战略项目 [2] 政府性基金支出情况 - 2024年1-10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达70107亿元 [2] - 10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47.9% 增速较上月加快13.7个百分点 [3] 政策导向与未来方向 - 专项债券规模扩大显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决心 有助于扩大有效投资和稳定宏观经济 [1] - 财政部将研究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 保持政府投资力度和节奏并合理降低融资成本 [3]
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系短期扰动四季度有望显著加速
证券时报· 2025-07-30 02:47
基建投资增速分析 - 上半年狭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4.6%,较前5个月回落1个百分点,6月增速放缓是主因 [1] - 极端天气与价格因素导致阶段性影响,财政支持力度相对近年偏弱 [1] - 下半年财政稳增长力度加大,新重大项目开工叠加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增速将保持韧性 [1] 天气对基建施工的影响 - 6月工程机械主要产品月平均工作时长同比降9.11%,环比降8.56%,开工率同比环比均下降 [1] - 6月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水泥粉磨开工率等上游行业需求数据偏弱,但建筑工地资金到位率平稳 [1] - 7月极端天气持续,石油沥青开工率、螺纹钢需求等数据仍偏弱,多地加强高温天气施工管理 [2] - 天气属于短期外生性冲击,影响施工节奏而非中长期趋势 [2] 专项债与基建投资关系 - 上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2.16万亿元,同比增45%,但6月增速仍回落 [3] - 置换债券发行高峰已过,城投债净融资偏低叠加天气因素拖累市政工程增速 [3] - 专项债投向传统基建比例下降,市政、产业园区等规模同比降4.3%,土地储备等领域规模显著增加 [3] - 财政政策转向投资与消费协同发力,支撑作用更精准高效 [4] 下半年基建投资展望 - 国家发改委已下达第三批"两重"项目清单,全年8000亿元额度1459个项目全部落地 [5] - 三季度末基建投资压力或改善,四季度在资金和项目驱动下有望加速 [5] - 下半年专项债剩余额度超2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增量工具将提供资金保障 [5] - 中央加杠杆下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预算内投资力度是关键观察点 [5]
上半年财政收支数据出炉 重点领域的支出保障持续加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9 08:01
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566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 [1]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271亿元,同比增长3.4%,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 [1] 税收收入分析 - 全国税收收入9.29万亿元,同比下降1.2%,但4月以来连续3个月保持同比增长 [2] - 主要税种表现:国内增值税增长2.8%,国内消费税增长1.7%,个人所得税增长8% [2] - 出口退税1.27万亿元,同比多退1322亿元,支持外贸出口 [3] 行业税收表现 - 装备制造业税收增长显著: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增长32.2%,计算机通信设备增长9.2%,电气机械器材增长6.3% [3]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税收增长13.8%,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8.6% [4] - 印花税1953亿元,增长19.7%,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785亿元,增长54.1%,反映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 [5] 非税收入与地区财政 - 全国非税收入2.27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幅较一季度回落5.1个百分点,5-6月连续下降 [5]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增长1.3%、1.3%、2%、5.7%,31个省份中27个实现增长 [5] 财政支出结构 -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9%,地方支出增长2.6% [6] - 重点领域支出增速: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9.2%,科学技术增长9.1%,教育增长5.9%,卫生健康增长4.3% [1][6]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出2.43万亿元,带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长30% [6] 财政政策动向 - 财政部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推动经济回升,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已下达,剩余资金10月下达 [8] - 专项债券发行同比增长45%,资本金适用范围扩大至22个行业,管理机制持续优化 [9] - 三季度计划发行一般国债46期次,超长期特别国债11期次,全年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任务将如期完成 [9]
【新华解读】运行总体平稳 支出力度加大——详解上半年全国财政收支运行
新华社· 2025-07-25 23:56
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566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 [1] - 全国税收收入9.29万亿元同比下降1.2%但4月起连续3个月同比保持增长 [1] -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589亿元下降2.8%地方本级收入66977亿元增长1.6% [1] - 31个省份中27个省份收入保持增长 [1] 行业税收表现 - 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税收表现良好 [1] 财政支出情况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271亿元同比增长3.4% [2] - 教育支出21483亿元增长5.9%科学技术支出4790亿元增长9.1% [2]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504亿元增长9.2%卫生健康支出11004亿元增长4.3% [2] - 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6.8亿元 [2] 政府性基金预算 -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9442亿元同比下降2.4%支出46273亿元同比增长30% [2]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上半年支出了2.43万亿元带动支出增长30% [3] 专项债券发行 - 上半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 [3] - 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1917亿元同比增长16% [3] - 财政部持续优化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 [3]
又一省级农商行呼之欲出,上半年已有四家省联社改制落地
华夏时报· 2025-07-19 21:19
吉林农信改革方案 - 吉林省拟组建省级农商行并统一法人,通过发行260亿元专项债券及调整已使用的86亿元专项债券,共计346亿元资金注入吉林农商银行 [1][2] - 专项债券发行利率预估为2.1%,期限10年,资金由吉林省财政厅划至吉林金控集团,后者入股新组建的吉林农商银行 [2] - 吉林农商银行预计股本达400亿元,目标成为"健康良好的银行" [2] 资金用途与运营规划 - 346亿元资金将用于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抗风险能力和运营实力,支持业务稳健发展 [1][2] - 组建后的吉林农商银行将坚守"农民致富、微企成长、居民兴业"三大定位,立足本地特色化经营 [3] - 吉林金控集团由吉林省财政厅持股96.4%,是地方国有金融资本运营平台 [3] 改革背景与行业动态 - 吉林省农信系统现有52家法人机构(39家农商行、13家农信联社),省联社自2004年起履行管理职能 [3] - 吉林金控集团近期参与九台农商银行退市,拟以6.77亿港元(H股)和25.88亿元(内资股)现金要约收购 [4] - 2025年260亿元专项债券为全国首笔中小银行专项债,资金成本低、期限长,可缓解短期偿债压力 [5] 省级农商行模式特点 - 独立法人模式能集中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执行力、强化风险管控、统一品牌形象并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1][5] - 吉林选择与河南、内蒙古相同的"省级农商银行"模式,区别于江西、江苏的"省级农商联合银行"模式 [5] - 该模式适用于经营区域小、机构数量少或存量风险较大的省份 [5] 农信机构转型方向 - 需坚持差异化战略定位,加快体制机制改革、风险处置、人才引进及公司治理完善 [6] - 深化数字化转型,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6]
近4年占比达24.1%,专项债券成广东水利建设重要资金来源
搜狐财经· 2025-07-03 16:15
水利专项债券申报创新 - 广东水利建设2021-2024年完成投资3643亿元 其中专项债券879亿元占比达24.1% 成为重要资金来源渠道 [1] - 采取"应报尽报""同类打包""关联打包"策略 使公益性项目通过收益组合满足专项债券申报要求 [1] - 农村供水项目通过县域打包申报实现规模效应 并采用"肥瘦搭配"确保整体收益覆盖融资成本 [1] 项目审核效率提升 - 建立省市两级专项指挥部和并联审批机制 每年安排前期经费支持重点项目 协调多部门强化要素保障 [2] - 已储备总投资超3000亿元成熟项目 2025年入库490宗水利专项债券项目 资金需求591亿元 [2] - 对重大工程实行省级提级管理 开展前期工作质量评价并与招标评优挂钩 倒逼质量提升 [2] 政策试点创新应用 - 抓住国务院"自审自发"试点机遇 下放项目审核权限至广东等10省份 [3] - 联合发改财政等部门开展政策解读 指导各地对接试点政策要求 [3] - 引入金融机构律所等专业力量 优化项目申报材料和融资平衡方案 提升"一案两书"规范性 [3]
国务院最新部署!财政政策五大重点任务→
第一财经· 2025-06-27 19:41
财政政策工作重点 - 加快政策落地,强化部门协同,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效应,支持做好"两重""两新"等工作,推动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惠民生等政策早见效、多见效 [1] - 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 [2] - 今年1—5月,已发行国债6.29万亿元,同比增长38.5%;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98万亿元,增长36.6% [2]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3000亿元,前2批共1620亿元资金已按计划分别于1月、4月下达,将在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2] - 截至6月27日全国已经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16万亿元,今年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4.4万亿元,后续还将有2.24万亿元待发 [2] - 今年新增专项债有望基本在前三季度完成发行,以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资金稳投资促消费作用 [3] 民生支出与就业支持 - 强化民生导向,加大对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支持,落实好教育、养老、医疗、优抚、生育等方面的补助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3] - 今年前5个月超14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与民生相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约2万亿元、教育支出约1.7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约0.9万亿元,规模位居前三且保持较快增速 [3] -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3] 地方债务风险防范 - 指导督促地方做好隐性债务置换、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违规举债查处问责等工作,强化"三保"动态监测和应对处置 [4] - 去年融资平台数量减少7000多家,债务利率平均水平下降超过2.5个百分点,预计这部分置换债券5年利息减少2000亿元以上 [5] - 地方政府前5个月发行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券1.63万亿元,完成今年2万亿元限额的81.5% [5] - 截至6月27日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及偿还拖欠企业账款的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4648亿元 [5] 财税体制改革 - 一体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在零基预算改革、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完善转移支付体系等方面取得更多进展 [5] - 山东、黑龙江等地近期披露当地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探索财政科学管理的新路子 [6] - 今年零基预算改革在不少地方推开,打破现行预算编制"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僵化局面 [7] 产业支持与发展 - 加强对教育、科技的支持,统筹运用专项资金、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政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 [7] - 积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7]
收购存量商品房取得新突破,专项债发行19.2亿元!
36氪· 2025-06-11 16:40
政策突破与资金支持 - 2025年5月浙江、四川率先发行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债券总金额接近20亿元,为后续加速推进提供参考样本[1] - 央行2023年设立1000亿元"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2024年推出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利率1.75%[2] - 2024年10月财政部优化专项债券使用方向,支持通过收购存量房筹集保障性住房[3] - 2025年5月央行下调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利率降至1.5%[3] 资金来源比较 - 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最长30年,利率约2.95%(建行江西案例)[4] -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期限最长5年(可展期4次),利率从1.75%降至1.5%[4][6]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利率1.3%-2.13%,期限10-30年,成本最低且期限最长[4][9] 地方实施案例 - 广州黄埔使用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1.76亿元收购存量房作安置房[7] - 长沙邮储银行发放1亿元30年期贷款收购436套存量房作保障房[7] - 长春累计收购14个项目6837套房屋,已投入运营2908套[7] - 浙江发行17.5亿元专项债收购9个项目,占该省新增专项债3.2%[10] 收购模式特点 - 收购主体以地方国企为主(占比超85%),混合所有制和民企项目占少数[10] - 定价多采用备案价折扣方式,如湖州项目收购价约为备案价90%[11] - 房源主要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部分项目采用"先租后售"模式[11] 市场影响展望 - 专项债为去库存提供低成本长期资金,直接改善市场供求关系[12] - 浙江、四川案例为其他省市提供定价和运营模式参考[12] - 预计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地区将加速推进类似项目[12]
河南对营收增长超10%的重点企业给予奖补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7 08:37
财政收支与民生保障 - 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3% 民生支出占比72.3% [1] - 二季度出台"1+7"系列政策文件 确保财政为经济目标提供财力保障 [1] 消费与内需刺激 - 财政部预拨5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 第二批资金即将下达 [2] - 安排1.5亿元支持"乐购河南"消费券发放 含零售餐饮1.1亿元 文旅住宿4000万元 [2] - 推动专项债券发行 第一批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138亿元 一季度已发行364.5亿元 支持502个市政和产业园区项目 [2] 外贸与产业支持 - 对受美制裁外贸企业提供就业补贴等纾困政策 支持应对贸易摩擦 [3] - 奖励重点外贸企业扩规模 补贴国际展会参与 海外仓建设及汽车 农产品出口 [3] - 对关键设备 能源资源进口给予贴息支持 [3] 企业激励与债务管理 - 二季度对营收同比增长超10%的重点工业和服务业企业给予10万元奖补 资金直达企业账户 [4] - 加快清理拖欠企业账款 统筹债券资金 落实金融支持欠款清偿政策 [4] - 发行594.02亿元置换债券和156亿元专项债券化解地方政府债务 二季度计划发行剩余632.98亿元置换债券 [5] 基层财政与风险防控 - 2025年所有县区"三保"支出预算足额覆盖 一季度执行率27.8% 超序时进度2.8个百分点 [5] - 实施"三保"标识管理 月度调度等措施 确保基层财政稳定 [5] - 推进融资平台改革 6月底前完成50%以上平台退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