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中力量办大事
icon
搜索文档
“十五五将是怎样的五年”系列评论之一: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中国制度优势更加彰显
环球网· 2025-10-27 07:31
发展规划核心理念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未来5年中国发展蓝图[1] - 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之一[1] - 新发展理念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是新时代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载体[1] 新发展理念内涵 - 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生活[2] - 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人民群众与国家发展保持大体同步[3] - 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 - 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分享经济全球化红利[3] - 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推动中国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稳步前进[3] 制度优势与执行效能 -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全国一盘棋,快速高效完成各项任务[6] -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治国理政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政治优势[6] - “十三五”规划期间25项预期性或约束性指标悉数达成,包括超额完成每年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8] - “十四五”规划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已超过GDP的2.5%[9] 国际合作与全球影响 - 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海外建设数以千计的铁路和众多港口、公路[10] - 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项目已吸引大量投资,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12] - 中国的制度优势为全球资本和国际贸易创造可预测且极具吸引力的市场环境[11] - 中国帮助8亿多人实现脱贫,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充分证明了制度优势[12]
金社平: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人民日报· 2025-10-23 08:23
经济发展成就 - 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大关,2025年预计达140万亿元左右,5年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 [1]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经济总量达9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的贡献接近2.2% [5] 区域发展与产业动态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迁驻河北雄安新区,作为首批疏解央企 [1] - 雄安新区日处理数据超200亿条,具备绿色生态和智慧城市特征 [2]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高速公路演变为串联研发、制造、物流、服务产业链条的科创走廊 [5] 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 - 中国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 [6] - 推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研院所支撑”模式 [6] - 通过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攻关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国家重大工程推动绿色发展 [5] 民生改善与社会发展 - 陕西延安苹果产业带动100多万人就业,80万农民受益,形成完整“富民产业链” [8] -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药品集中采购降价,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改革扩大普惠供给 [8] - 中国通过农业技术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产量,通过光伏、风电技术出口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9]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全球视角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27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 - 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大关,2025年预计达140万亿元左右,5年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 [1]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 - 通过五年规划推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 [4] 区域发展与重大项目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河北雄安新区首批疏解央企正式迁驻雄安新区 [1] - 雄安新区“城市大脑”日处理数据超200亿条 [2]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经济总量达9万亿元,按制造业增加值推算对全球制造业的贡献接近2.2% [5] 产业与科技创新 - G60高速公路两侧的厂房集群串联起研发、制造、物流、服务的产业链条 [5] - 推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并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6] - 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 [6] 农业与民生改善 - 陕西延安300多万亩苹果产业带动100多万人就业,80万农民从中受益 [7][8] -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药品集中采购降价,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8] - 新时代以来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改革始终聚焦民生 [8] 国际合作与全球贡献 - 在农业领域通过技术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产量,在能源领域出口光伏、风电技术推动当地能源结构转型 [9] -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0] - 中国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以稳定的预期和清晰的路径成为全球经济穿越“不确定性”的重要支撑 [4][6]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02
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与前景 - 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大关,2025年预计达140万亿元左右,5年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 [1]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 国家战略与制度优势 -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政治优势 [2] -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确保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2] -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经济量质齐升 [4][6] 区域发展与重大项目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河北雄安新区首批疏解央企正式迁驻雄安新区 [1] - 雄安新区“城市大脑”日处理数据超200亿条 [2]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经济总量达9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的贡献接近2.2% [5] - G60科创走廊串联起研发、制造、物流、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 [5]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推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6] - 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 [6] -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5] 民生改善与社会发展 - 陕西延安苹果产业带动100多万人就业,80万农民受益 [8] -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药品集中采购降价,遏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 [9] - 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化教育资源均衡 [9] - 养老服务体系改革扩大普惠供给,回应老龄化社会需求 [9] 对外开放与全球合作 - 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1] - 在农业领域通过技术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产量,分享减贫经验 [9] - 在能源领域将光伏、风电技术出口到多个国家,推动当地能源结构转型 [9]
深刻认识五年规划彰显的制度优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网· 2025-10-21 06:08
五年规划的制度优势 - 五年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接续编制和实施14个五年规划(计划),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1] - 五年规划形成的制度优势包括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一张蓝图绘到底"和坚持全国一盘棋 [1]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优势 -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规划充分体现党的战略意图,有效调动和汇聚各方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供保障 [2] - 从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起,通过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156项重点工程建设,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3] - 改革开放后五年规划功能调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4]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五年规划引领下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 [5] 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 -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法宝,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历程 [7] - 通过实施五年规划保障"三步走"战略,"七五"时期基本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九五"时期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十一五"时期实现从下中等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跨越 [7] - 在科技创新领域依靠该优势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十位 [8] - 五年规划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实现形式,通过确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引导资源高效配置 [9]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优势 - 五年规划功能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不断调整,从指令性计划转变为战略性、纲领性、指导性规划 [10] - 五年规划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重要制度载体,将发展理念与改革举措相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11] - 规划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经营主体行为,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引领 [12][13] "一张蓝图绘到底"优势 - 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彰显着眼长远的战略定力 [14] - 通过实施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将中国式现代化推向前进,标记着从推进国家工业化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进程 [15] 全国一盘棋优势 - 坚持全国一盘棋既要考虑"全局之所需"把国家总目标分解落实,又要兼顾"一域之所能"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 [16] - 通过区域重大战略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 [17] - 有利于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18]
中国为何始终不低头?BBC向美国解释道:中国不吃压力这套
搜狐财经· 2025-07-01 16:48
贸易对抗 - 自2018年美国发起贸易战以来,中国对价值逾11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实行反制关税,展现出坚决维护自身利益的态度 [7][9] - 尽管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关税总额一度突破3000亿美元,但2022年中国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8.3万亿元人民币,出口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9] - 中国积极拓展多元化海外市场,与东盟的贸易额在2021年首次突破4.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11] 体制优势 - 中国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在高铁建设领域表现突出,截至2023年运营里程突破4.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 [14][15] - 疫情期间中国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应急能力,而美国因协调不畅导致疫情长期难控 [15] - 2022年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投资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建立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19] 科技突破 - 面对美国技术封锁,中国加快国产替代步伐,2022年5G基站建设速度位居世界第一,华为、中兴等技术标准保持领先 [23][25] - 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实现对美国GPS的有效替代 [26] - 量子通信领域稳步推进,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投入实际应用 [27] - 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领先者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