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食高端化
icon
搜索文档
这届零食,越贵越高端?
36氪· 2025-10-10 12:06
如今在商场里面,"最贵"的不一定是奢侈品,而是炒货和蜜饯。 被网友调侃为"薛记珠宝店"的薛记炒货,百元大钞仅能购得一份270克的蘑菇脆与不足200克的腰果;香港蜜饯品牌"么凤士多"更为极致,其"贡品级"话梅 单颗售价竟达70元,网友不禁反问:"封建帝国早都亡了,何来'贡品'之说?" 人们猛然发现,曾经触手可及的、承载着平民快乐的日常零食,正在被包装成一种需要反复掂量的"轻奢体验"。越来越多人直呼"吃不起零食了"。 在消费趋于理性的今天,为何零食反而掀起一场反逻辑的价格热潮?当一款零食"贵"的理由,只剩下品牌方的自我定位,这种缺乏价值支撑的高价,便不 再是健康的消费升级,而成为了需要被正视、被治愈的"行业病"。 消失的"零食自由" 早年间,消费者挑选零食的理由很简单,也几乎没有什么"品牌"概念,好吃、划算就是复购的全部理由。人们的购物篮里总是混杂着不同品牌,既有洽 洽、徐福记这样家喻户晓的名字,更多则是只被地方消费者所熟知的区域小牌,或是超市里散装称重的无牌炒货与蜜饯。那时买零食,"认口味不认牌 子"是普遍心态,随手挑选,也不必担心会被"刺"。 直到2010年前后,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等零食巨头的崛起,才 ...
Meltwater融文:2025年零食行业消费者洞察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09 20:47
今天分享的是:Meltwater融文:2025年零食行业消费者洞察报告 报告共计:22页 Meltwater 2025年零食行业消费者洞察报告核心总结 Meltwater融文《2025年零食行业消费者洞察报告》基于2025年上半年全球社交媒体数据,从消费者零食消费动机、区域市场特征及营销方向等维度,剖析 零食行业核心趋势,为品牌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报告先呈现全球零食行业社交媒体讨论现状。2025年上半年,全球零食相关话题讨论声量较2024年下半年上升50%,达2770万次,但互动量下降2%,为1.28 亿次,不同地区表现差异显著。中国、日本是声量最高的两大市场,中国讨论声量上升110%至24.4万次,互动量上升43%至175万次;日本声量上升170%至 1370万次,互动量上升132%至1400万次。美国、英国声量分别下降8%、13%,印度声量下降2%但互动量上升62%,显示区域市场在声量与参与度上存在差 距,为品牌建立情感连接提供空间。 从消费者核心消费动机看,可分为三类。其一为"身心满足",消费者优先选择方便购买、价格实惠的零食,如奥利奥、童子军饼干等零售店常见产品及怀旧 零食,注重情感联结与便利性,受预 ...
靴子落地,良品铺子,卖了
36氪· 2025-07-18 08:02
股权变更 - 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宁波良品以12.42元/股向长江国贸协议转让8421万股(占总股本21%) 总价10.46亿元 [1] - 达永有限以12.34元/股向长江国贸转让3605万股(占8.99%) 若两项交易完成 长江国贸持股比例将达29.99% [3][4] -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长江国贸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 [1] 股东结构变动 - 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从35.23%降至17.22% 达永有限持股比例从18.16%降至9.17% [4] - 高瓴资本持股比例从13%降至1.24% 接近清仓 [16] - 宁波汉意所持7979万股(占19.89%)被冻结 因与广州轻工股权转让纠纷 [8] 经营困境 - 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05亿至7500万元 2024年同期盈利5221万元 [19][20] - 2024年营收71.6亿元 较2022年94.4亿元下滑24% [2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7.32亿元 同比下滑29.34% 为近十年单季最差 [22] 行业冲击 - 2023年实施17年来最大规模降价 平均降幅22% 最高45% [11] - 2024年底打假事件严重影响品牌形象 藕粉掺杂木薯淀粉等质量问题被曝光 [10] - 错过量贩零食发展窗口期 投资赵一鸣零食后又退出 失去市场份额 [26] 管理层变动 - 创始人杨银芬2023年底回归任董事长 2025年3月因打假事件辞职 [12][13] - 程虹接任董事长 曾任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13] - 多位创始团队成员离职 包括潘继红、张国强等 [17]
青梅之王的资本劫:红杉折价离场、D轮对赌压顶,溜溜梅IPO能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5-01 10:00
公司概况 - 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进军资本市场 [2] - 公司2024年销售20亿颗青梅,年营收达16亿元 [2]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和16.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843.2万元、9923.1万元和1.48亿元 [7] 产品结构 - 2024年梅干零食、梅冻、西梅产品分别贡献收入9.74亿元、2.24亿元和4.1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60.3%、13.8%和25.4% [2] - 在中国梅产品行业市占率7%,青梅果类零食和西梅果类零食细分市场连续4年排名第一,梅冻产品以45.7%份额居天然果冻品类榜首 [3] - 梅干零食仍占60.3%核心收入,存在对青梅品类的深度依赖 [8] 销售渠道 - 直销模式收入占比从2022年25.5%提升至2024年59.2%,经销渠道收入占比从74.5%降至40.8% [3] - 2024年前三大客户收入占比28.2%,分别为2.29亿元、1.94亿元和4429.9万元 [4] - 与山姆会员店合作的定制产品"皇梅"上市8天即登顶新品热度榜 [4] 财务运营 - 应收账款激增100%至1.63亿元,存货周转天数148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87天 [4][12] - 2024年现金储备7805万元,短期借款3.12亿元 [12] - 2024年政府补助占净利润比重超过20% [10] 研发与营销 - 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降43.8%,研发费用率仅1.2%,不足行业平均水平三分之一 [9] - 3年间销售费用9.02亿元,其中广告支出占比47.4% [9] 资本运作 - 红杉中国2024年6月折价退出,以2.61亿元回购股权 [11] - 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完成D轮融资7500万元,签订对赌协议需在2025年内完成上市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