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概念

搜索文档
惠发食品一季度产品线全线下滑,上半年加大投入难遏亏损势头
证券之星· 2025-07-22 11:0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3300万元至2500万元,同比减少52.15%-100.8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3600万元至2800万元,同比减少53.60%-97.48% [1] - 2023年营收19.97亿元同比增长26.36%,归母净利润751.59万元扭亏为盈,但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3.61%至19.25亿元,归母净利润再次亏损1658.59万元 [2] - 2021-2024年累计亏损约2.67亿元 [2] 业绩修正与监管问题 - 2024年业绩预告从预盈260-370万元大幅下修至预亏1800-1300万元,扣非净利润从预亏180-90万元下修至2100-1600万元 [4] - 业绩修正原因为合作方未支付2400万元装修升级改造资金导致协议解除 [5] - 因信息披露不准确收到山东证监局警示函,并触发投资者索赔 [4] 产品结构与收入分析 - 传统产品收入全面下滑:2024年丸制品、油炸品、肠制品、串制品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6.46%、15.96%、6.24%、8.7% [6] - 预制菜收入表现挣扎:2024年及2025Q1中式菜肴收入分别同比下滑17.94%和26.62% [7][12] - 供应链模式成为第一大收入支柱(5.84亿元),但毛利率仅9.91% [10] 销售模式对比 - 经销模式收入占比近六成但同比下滑14.09%,毛利率21.98%同比增加1.87个百分点 [8][10] - 安井食品经销模式收入同比增长8.91%,整体营收增长7.7% [6][7] 行业竞争与消费趋势 - 速冻食品行业需求从应急转向品质化、便捷化,公司产品结构未能及时调整 [1] - 安井食品通过多元化产品(速冻菜肴制品收入增长10.62%)实现业绩增长 [6] - 公司尝试布局预制菜但受市场热度冷却影响 [7]
靠卖丸子年入百亿,拿下10万家餐饮店:这个预制菜之王,早已包圆国人餐桌
创业邦· 2025-06-07 17:38
公司概况 - 安井食品是国内速冻食品行业龙头,产品覆盖速冻火锅料制品、速冻面米制品、速冻菜肴食品三大类,包括鱼丸、蟹棒、酸菜鱼、手抓饼等,覆盖全国97%地级市,每10包速冻食品中6包为安井产品 [3][4]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12大生产基地,经销商网络密度堪比快消巨头,供应超10万家餐饮终端及大润发、永辉等商超,渗透海底捞、7-11等连锁品牌 [3][4] - 2023年营收达140.5亿元,净利润11亿元,2024年营收151.27亿元、净利润14.85亿元,连续四年稳居行业规模、利润、增速第一 [4][23] 发展历程 - 2001年创始人刘鸣鸣放弃教师职业,在厦门创办华顺民生(安井前身),初期避开速冻水饺汤圆红海,专注火锅丸子下沉市场,通过农贸市场和中小餐饮店突围 [10] - 采用"销地产"模式降低物流成本,运输费用仅3%(行业平均5%),并建立"贴身助理"式经销商体系,2017年上市时市场份额达10.88% [10][12] - 2018年确立"三剑合璧"战略,布局速冻火锅料、面米制品、菜肴制品三大产线,2020年抓住预制菜风口推出"安井小厨""冻品先生"品牌,2021年营收92.7亿元首登行业榜首 [14][19][23] 业务策略 - **产品策略**:聚焦爆品逻辑,研发鱼糜制品(墨鱼丸、虾滑球等)和预制菜(酸菜鱼、宫保鸡丁等),2023年速冻菜肴制品营收占比升至30.2%,成为第二大业务板块 [10][19][24] - **供应链整合**:通过并购布局上游原料,如控股洪湖新宏业食品90%股权获取鱼糜资源,投资水产养殖基地,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护城河 [15][17] - **渠道拓展**:B端深度绑定10万+餐饮门店,C端覆盖商超、社区生鲜及电商,经销商签署"500万销售军令状"强化终端渗透 [4][21] 国际化布局 - 2021年收购英国功夫食品70%股权切入欧洲市场,2023年成立进出口部并在越南建厂,产品出口菲律宾、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 [27][29] - 2021-2024年境外收入从3522万元增至1.68亿元,年复合增速超30%,占总营收1.11%,计划通过港股上市加速海外扩张 [27][29] 行业地位 - 国内首家速冻食品百亿级企业,2020-2023年营收从69.7亿元增至140.5亿元实现翻倍,预制菜业务增速显著 [23][24] - 主导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拥有农业农村部和福建省双重点实验室,技术壁垒与规模优势显著 [23]
全面普涨!资金大举入场!
格隆汇APP· 2025-03-14 19:1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股市量价齐升全面普涨,反映市场对下周预期积极,中国资产重估从科技板块加速向消费等方向扩散,政策利好支撑板块上涨 [1][3][13]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涨1.81%,深成指涨2.26%,创业板指涨2.8%,北证50指数涨3.17%,全市场成交额18409亿元,较上日放量1926亿元,超4400只个股上涨,近100个股涨停 [1] - 市场资金重新巨额净流入,机构资金净增近800亿元,主力净增500亿元,大户、资金分别净流入180亿元、133亿元,重点流向券商保险、食品饮料等领域 [1] 行业板块表现 三胎概念及乳业板块 - 三胎概念股飙涨,wind乳业指数达10.98%,熊猫乳业等6只个股20CM涨停,维维股份等数十只乳业或三胎概念股10CM涨停 [3] - 呼和浩特发布育儿补贴细则,一孩补贴1万、二孩补贴5万、三孩补贴10万,机构预计全国生育补贴政策将落地,更多地方政府会跟进,按此标准外推全国,2025 - 2027年财政补贴资金规模预计为901亿元、1363亿元、1825亿元 [4] 白酒板块 - 白酒板块指数大涨超5%,酒鬼酒、舍得酒业、水井坊涨停,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涨6%左右 [5] 其他概念板块 - 预制菜、电商等概念指数大涨超3%,贡献大量涨停板个股 [7] 金融板块 - 券商、保险、银行集体大涨,新华保险涨停,人寿、平安分别涨5.8%、4.6% [10] 机器人板块 - 机器人板块午后反抽,中科海讯等多只个股涨超10% [10][11] 政策利好情况 消费政策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17日举行提振消费新闻发布会,金融监管总局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 [7] - 政府工作报告计划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比去年增加1500亿元,地方政府加速落地促消费政策 [8] 货币政策 - 央行召开扩大会议,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9] 保险资金政策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新增批复600亿元,今年以来险资举牌7次,密集调研上市公司 [10] 资产重估情况 - 中国资产重估从AI、机器人等科技板块向商品消费、服务消费等方向扩散,传统周期行业此前下跌,如今开始“补涨” [13] - 银行、建筑等板块估值多数处于中低位置,股价与市场指数上涨背离,食品饮料板块调整超3年,市盈率回落至20倍左右 [14][16] - 机构认为短期AI行情有望反复活跃,中国资产重估将向受益于政策支持、景气边际改善的低位方向扩散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