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交通

搜索文档
千方科技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89亿元 积极推进AI+交通应用落地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3 12:11
在交通运输领域,千方科技发布三大"AI助手",并已在湖北武汉、四川威远等地进行初步应用。 在智能物联业务板块,千方科技持续加速大模型在全场景的产业化落地。年初,"梧桐"多模态大模型升 级发布"万物X"全链路智能引擎,进一步提升多模态理解与推理能力。4月份,公司再度发布了大模 型"梧桐2025",并将梧桐大模型能力深度注入产品矩阵,目前,已在城市管理、能源工业、企业服务等 领域的100余个项目实现规模化部署,覆盖交通治理、安全生产、民生服务等核心场景,以技术实效助 力千行百业效率提升。 公司还进一步发力"AI+体育"领域,解决方案全面覆盖"教—练—测—赛—评"全场景。2025年,公司 与"苏超""湘超""川超"等城市足球联赛深度合作,目前相关产品已在全国上百个城市、500余所学校落 地应用,为各类学校提供定制化智慧体育建设方案。 千方科技持续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在公路交通、交通管理、交通运输等多个细分场景的应 用。 在公路交通领域,该公司推出"公路构造物AI评定系统",实现对桥梁等公路构造物全面、精准、高效的 技术状况评定,快速精准识别高风险构件,降低安全事故概率,目前该系统已在西南某核心城市进行模 拟 ...
【联合发布】新能源商用车周报(2025年10月第2周)
乘联分会· 2025-10-14 16:4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乘联分会&科瑞咨询联合发布 新能源商用车周报 (总第0123-0124期 2025年10月第2周) ■目录 CONTENTS 企业监测 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AI+交 通"新政落地 国家发改委等两部门发公告治理价格无序 竞争,要求经营者严守价格竞争底线 深圳市发布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2025年 . 稳增长工作方案 政策法规 市场洞察 2025年1-8月新能源牵引车同比增长243.5%,渗 透率达31.9% 301-430kwh电量产品是市场主流,500- . 600kWh及以上产品快速渗透 传统重卡企业加速布局,市场竞争加剧 . 未来场景需求将逐渐由短倒运输向长途干线运输 . 延伸 新能源牵引车发展趋势 长安汽车:宽体舒适旗舰小卡"星塔"、跨越8方智享 轻客"跨越星光"新品上市 中通客车:H12E-Plus、N12D纯电动客车发布,专为 欧洲市场设计 速豹科技:与Alltrucks合作,将接入Alltrucks . 洲的商用车服务网络 政策法规 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AI+交通"新政落地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数据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 ...
佳都科技冲刺AI交通A+H第一股,深耕“地上+地下”全场景
格隆汇· 2025-09-28 09:20
行业背景与市场前景 - 中国城市客运量已达1067.97亿人次,庞大出行需求背后存在系统割裂、数据孤岛及运维成本高企等问题 [1] - 政策文件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推动智慧轨道交通建设 [2] - 智慧立体交通系统市场规模从2020年628亿元增至2024年836亿元,预计2029年达1471亿元,渗透率从4.7%提升至7.6% [2]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形成"智慧轨道交通+智慧城市交通"两大业务体系,具备融合地上地下的立体交通数字底座能力 [1] - 在中国城市车站运营管理系统中市占率15.5%排名第一,智慧城市交通系统市场位列前十五名 [1] - 自主研发四大轨道交通核心系统(AFC、PSD、ISCS、通信系统),实现全面国产化技术突破 [4] - 产品覆盖45个城市、110余条地铁线路、2200多个车站,服务里程超4100公里(占全国地铁总里程三分之一) [5] - IDPS城市交通大脑解决方案在100余地区落地,覆盖1万余条路段、100万辆以上车辆 [5] 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 - 自研"交通佳鸿"操作系统(行业首个国产开源系统)和"佳都知行大模型"(全球首个交通垂直领域大模型) [7] - 技术团队规模超2700人,累计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逾2000项,参与制定二十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7] - 上海数字孪生系统覆盖道路1.9万公里,使路网高峰通行效率提升18%、事故总量下降14% [5] 财务表现与资本市场进展 - 2024年智慧立体交通解决方案收入23.21亿元,同比增长16.75% [6] - 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联席保荐人为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及农银国际 [1] 行业地位与认可 - 连续入选"2024胡润中国人工智能50强企业",2025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银奖 [8] - 全球首座AI智慧车站(广州天河智慧城示范站)实现无人值守与自主服务 [4]
AI交通A+H第一股,佳都科技递表港交所
格隆汇· 2025-09-26 17:36
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公司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招股说明书 广发证券 中信证券 农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业务覆盖中国开通轨道交通城市的85% [1] - 2024年中国城市车站运营管理系统市场排名首位 同年中国城市智慧交通系统跻身前十五位 [1] 业务战略与技术优势 - 公司定位为AI驱动型智慧城市立体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 专注智慧轨道交通与智慧城市交通两大业务体系 [1] - 以"AI+立体交通"为核心战略 依托自主研发的AI大模型 工业控制 大数据等核心技术 [1] - 实现全球首个交通垂直领域大模型及全球首个交通行业开源操作系统 [1] 资本市场影响 - H股成功上市后有望成为AI交通A+H第一股 [2] - 差异化定位与技术实力有助于在香港资本市场获得估值溢价 [2] - 将巩固最具代表性的"AI+交通"A+H上市企业地位 [2]
英国自动驾驶公司Wayve确认:英伟达将在新一轮融资中投资36亿元
巨潮资讯· 2025-09-22 21:26
此次英伟达的投资意向,若最终落地,将成为Wayve历史上最大单笔融资之一。据知情人士透露,该轮融资预计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Wayve的估值有 望突破70亿美元。 事实上,这已不是Wayve首次获得英伟达注资,资料显示,2024年5月,英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Wayve宣布完成10.5亿美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软银集团 ("软银")领投,新投资者英伟达和现有投资者微软跟投。 近年来,Wayve已获得微软、Meta、 Eclipse Ventures等多家顶级机构的投资。此次英伟达的加入,将进一步强化其在AI芯片、算力基础设施与全球产业链中 的协同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英伟达此次出手,不仅是财务投资,更是其"AI+交通"战略的重要落子。随着全球自动驾驶竞争进入"深水区",拥有强大AI能力与数据 闭环能力的公司,将在下一阶段占据主导地位。 Wayve目前已在伦敦、旧金山等地开展自动驾驶测试,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扩大至更多国际市场。此次融资完成后,Wayve将加快其AI驾驶系统的商业化部 署,并探索与汽车制造商、物流平台及城市交通管理者的深度合作。 9月22日多家媒体报道称,英国自动驾驶技术初创公司Wayve确 ...
主业毛利率堪比茅台的AI公司,想要IPO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5-22 10:18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廖峪在2015年与徐利军、胡彬共同成立诺比侃,初始注册资本100万元但未开展实质业务[4] - 2017年郑三忠作为关键人物引入张小军等私人投资者,推动公司股权重组和业务启动[4][5] - 2019年获得国铁集团A级供应商资格,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5][6] - 2019-2024年完成5轮融资,包括博将资本、成渝基金等机构投资,IPO前估值达21.3亿元[10][12] 股权结构特点 - 股权激励平台"铁科创智"和"铁科智能"中外部顾问持股占比超90%,员工持股比例极低[7][8] - 独立第三方股东(李庆丰、刘庆昌等)通过激励平台合计持股约18%,与创始人构成一致行动人[8][9] - 早期投资者张小军现持股8.2%,郑三忠持股4.9%,但未纳入一致行动人范围[9] - 股东范志和(持股0.4%)曾因涉嫌职务犯罪被留置,其背景引发关注[14] 业务表现与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53亿、3.64亿、4.03亿元,净利润从6316万增长至1.15亿元[2] - AI+交通业务毛利率三年平均达83.8%,2023年峰值92.5%,但2024年降至70.9%[15][16] - 整体毛利率稳定在55%-59%区间,净利率从25.1%提升至28.6%[2][17] - AI+城市治理业务2024年收入暴跌83%,收入占比从23.4%骤降至4.7%[19] 客户与运营风险 - 前五大客户集中度高达66.6%-85.9%,第一大客户贡献超28%收入[18] - 部分客户成立当年即合作(如客户B成立次年贡献30.5%收入),合作稳定性存疑[19] - 2024年应收账款达4.75亿元,占收入118%,周转天数从192天激增至352天[20][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2023年净流出近1亿元,主要因公共部门客户付款周期长[20][22] 行业定位 - 按2023年收入计,公司为中国第二大AI+供电系统检测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15] - 在AI+轨道交通检测监测领域排名第七,业务覆盖交通、能源、城市治理三大场景[2][15]
再度递表港交所,诺比侃的AI检测生意对手多
北京商报· 2025-05-15 19:4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53亿元、3.64亿元、4.0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316.1万元、8856.6万元、1.15亿元 [2] - 2023年营收市场份额在AI+供电系统检测监测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二(6.9%),在中国轨道交通行业AI+检测监测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七(1.3%) [2] - 2024年AI+交通板块贡献52%营收,AI+能源板块贡献43.3%营收,AI+城市治理板块贡献4.7%营收 [3][4] - 2024年毛利率:AI+交通70.9%、AI+能源49.6%、AI+城市治理12.3% [4] 行业市场情况 - 2024年中国AI+交通解决方案市场规模3000亿元,AI+能源5000亿元,AI+城市治理7000亿元 [3] - AI+供电系统检测监测解决方案市场第一名份额11%,轨道交通行业AI+检测监测解决方案市场第一名份额4% [2] -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且激烈,参与者面临收款慢的难题 [4][5] 业务与技术 - 公司自研NBK-INTARI人工智能平台,提供智能化监测、检测和运维服务 [2] - 业务分为三大板块:AI+交通(含轨道交通/城市交通/机场)、AI+能源(含电力/化工)、AI+城市治理(含园区/智慧校园/应急管理等) [2][3] - AI+交通板块高毛利率原因: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硬件采购成本较低,产品成熟度高,软硬件结合更简单直接 [4] 公司发展 - 成立于2015年,2019年获国家铁路集团"A级供应商"认证 [2]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1.76亿元增至2024年4.74亿元,损失拨备从2180万元增至6520万元 [5] - 贸易应收款项平均周转天数从2022年192天增至2024年352天 [5]
千方科技一季报:总营收16.09亿元实现小幅增长,技术产品化转型成效显现
证券时报网· 2025-04-27 16:22
文章核心观点 - 千方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表现良好,公司围绕“AI + 交通”与“交通新能源化”两大业务主线转型,各业务取得进展 [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6.09亿元,同比增长1.83%;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481.99% [2] 业务转型 - 推动商业模式从“项目驱动”向“技术产品驱动”转型,锚定“AI + 交通”与“交通新能源化”两大业务主线 [2] “AI + 交通”进展 - 推出国产大模型驱动的“城市交通综合优化平台”,预计使交通调查周期缩短30%、交通仿真效率提升50%、交通综合诊断效率提升50%、治理方案生成效率提升60% [3] - 构建“千方智能路口云控平台”,“医、学、景、商、站”交通拥堵治理方案覆盖多类城市场景 [3] - 自研推出“车路云一体云控应用平台”,打造城市级数字交通基础设施 [3] 智能物联成果 - 子公司宇视科技基于“梧桐”大模型升级发布“万物X”全链路智能引擎,在交通场景实现四大核心功能 [4] - 本季度发布大模型抓拍摄像机及大模型事件检测终端等硬件产品,赋能交通管理智能化 [4] 交通新能源化布局 - 城市级停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在展会上亮相 [5] - 推出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构建“光伏 + 储能 + 充电”微电网系统 [5] - 充电桩产品布局全面,已在全国落地案例超1000个,涵盖不同场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