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虹吸效应
icon
搜索文档
这一轮存储芯片暴涨或帮助苹果、联想扩大份额
以下文章来源于雪贝财经 ,作者栖迟 这场显而易见的对整个 PC行业利润率构成威胁的风暴周期中, 投行和分析师将矛头对准了几家传统以渠道与低价量化取胜的 OEM 厂商 ,如戴 尔、惠普与宏碁; 但意外的是 , 它们普遍将 联想 集团 与苹果 公司视为可 能在这一波 存储价格 上行 周期 中 将 "免疫"甚至 长期将 "受益"的 例外。 雪贝财经 . 提供专业、有洞察力的内容。 导语: "超级周期"大概率还将维持一定时间。 在经历了漫长的价格下行周期后,从 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尤其是最近的一个多月,全球存储芯片 合约价出现了罕见的 非线性暴涨行情。其 中, DRAM与NAND价格在 数月内 经历了从 两位数到 在 部分细分市场 甚至高达 数倍 的 增长 。 驱动原因并不复杂: 以英伟达 H100为代表的AI加速器对高带宽内存的贪婪需求,正迫使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等存储巨头将产能从传统的PC DRAM和NAND,大规模转向利润高得多的HBM (即高宽带内存) 。 这种 "AI虹吸效应"导致传统PC用DRAM和NAND供给趋紧,进而迫使PC制 造商面临材料成本大幅攀升的压力。 支撑上述分析师们的逻辑也不复杂,这 ...
存储涨价惩罚PC市场,为何唯独放过了苹果与联想?
新浪财经· 2025-11-18 21:20
存储芯片价格暴涨行情 - 从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全球存储芯片合约价出现非线性暴涨,DRAM与NAND价格在数月内经历了从两位数到在部分细分市场甚至高达数倍的增长 [2] - 驱动原因是AI加速器对高带宽内存的贪婪需求,迫使存储巨头将产能从传统的PC DRAM和NAND转向利润更高的HBM,导致传统PC用存储芯片供给趋紧 [2] 对PC行业的影响 - 笔记本电脑物料清单中,DRAM+NAND占比通常为10-18%,在高配机型中可达20%以上,存储成本上涨20%意味着BOM直接增加30-50美元,可能直接吞噬3-6个百分点的毛利率 [5] - 消费市场对价格极端敏感,2025年全球消费PC平均售价仅为620美元左右,厂商面临提价导致销量下滑或不提价则毛利率被侵蚀的两难境地 [5][6] - 摩根士丹利报告认为戴尔和惠普是对存储价格上涨最敏感的公司,预计其2026财年PC毛利率将下降2-4个百分点,并下调了其评级 [6] 联想集团的抗风险能力 - 联想集团PC全球市占率已超过25%,强大的出货能力让其对供应链具有足够的话语权 [9] - 收入结构中,企业与政府客户占比超过65%,消费仅占35%左右,企业客户更关注总拥有成本而非单纯购置价,平均售价高达1100美元以上,更容易将成本向客户传导 [9][10] - 企业采购通常采用长期框架合同,价格调整条款写入合同,联想只需提前一个季度通知即可生效 [12] - 2025年前三季度,联想商用PC出货量同比增长15.5%,远超消费端,进一步摊薄了固定成本 [12] - 供应链布局于全球多个区域,能从不同市场获取最优价格,避免单点供应短缺 [14] 苹果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 苹果对上游供应链长期保持绝对控制力,与供应商签订"take-or-pay"形式的长期合同,供应商必须优先保障其产能 [15] - MacBook的存储成本占BOM比例仅约8-12%,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公司通过提前囤货和多供应商策略进一步对冲风险 [15][16] - 产品定价长期远高于同行,消费者对溢价习以为常,赋予了公司随时上调零售价格的足够自信 [16] 行业分化与长期影响 - 供应链已开始呈现两级分化现象,拥有锁定合约的厂商可维持较低成本,未锁定者被迫以高价在现货市场抢货 [8] - 存储芯片暴涨的超级周期大概率还将维持一定时间,长期看将加速PC厂商的行业分化与洗牌,帮助联想和苹果守住甚至扩大市场份额 [18]
存储涨价惩罚PC市场,为何唯独放过了苹果与联想?
格隆汇· 2025-11-18 16:09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存储芯片合约价自2025年第二季度起出现非线性暴涨,DRAM与NAND价格在数月内实现从两位数到数倍的增长 [1] - AI加速器对高带宽内存的旺盛需求引发“AI虹吸效应”,存储巨头将产能转向利润更高的HBM,导致传统PC用DRAM和NAND供给趋紧 [1] - 存储成本暴涨正重塑PC行业成本结构,戴尔、惠普、宏碁等消费市场导向的厂商利润率承压,而联想集团与苹果公司凭借客户结构、供应链掌控力和品牌溢价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甚至可能长期受益 [1][4][6][15] 存储芯片价格暴涨的驱动因素与影响 - 供应端因AI数据中心对高阶内存和高性能SSD需求暴增,存储厂商将先进制程产能优先投向HBM和企业级SSD,导致中低端DDR与客户端SSD供给被挤压 [3] - 2025年全球DRAM市场总收入预计超2000亿美元,HBM占比不足30%却贡献超一半利润增长,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的HBM产能已排期至2026年,DDR4产能降至2025年的20%以下 [3] - 传统PC DRAM供给骤减,笔记本电脑BOM中DRAM+NAND占比通常为10-18%,高配机型超20%,存储成本上涨20%将使BOM增加30-50美元,直接吞噬厂商3-6个百分点毛利率 [3] 消费市场导向PC厂商面临的挑战 - 戴尔、惠普和宏碁的PC业务高度依赖消费市场,2025年前三季度其消费PC占比分别为约45%、55%和70% [4] - 消费PC市场平均售价约620美元,价格敏感且竞争激烈,厂商面临提价导致销量下滑或维持价格而毛利率被侵蚀的两难境地 [4] -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戴尔和惠普对存储价格上涨“最敏感”,预计其2026财年PC毛利率下降2-4个百分点,并下调了其评级 [4] 联想集团的竞争优势 - 联想集团PC全球市占率超25%稳居第一,强大的出货能力赋予其供应链话语权,收入结构中企业与政府客户占比超65%,消费仅占35%左右 [8] - 企业客户采购更关注总拥有成本而非单纯购置价,企业端PC平均售价高达1100美元以上,远高于消费端的620美元,使成本更易转嫁 [8][9] - 企业客户采用长期框架合同,价格调整条款写入合同,联想可提前一个季度通知生效,2025年前三季度其商用PC出货量同比增长15.5%,远超消费端的13% [9][10] - 联想的规模效应带来强议价能力,其全球多点采购布局能避免单点供应短缺,在供应链紧缩环境下优势被放大 [12] 苹果公司的竞争优势 - 苹果公司对上游供应链有绝对控制力,与存储芯片供应商签订“take-or-pay”形式长期合同,获得优先产能保障和最优惠价格 [13] - 苹果产品BOM结构中存储占比偏低,MacBook因自研芯片高集成度,存储成本占BOM比例仅约8-12%,并通过提前囤货和多供应商策略对冲风险 [13] - 苹果拥有惊人的定价权和品牌溢价,产品定价长期远高于同行,使其能几乎免疫于存储价格暴涨并快速转嫁成本 [13] 行业分化与长期影响 - 存储芯片暴涨的“超级周期”可能维持一定时间,将加速PC行业的洗牌与分化 [15] - 联想和苹果凭借各自的护城河,在行业普遍承压的周期中能守住甚至扩大市场份额,表现出更强的盈利韧性 [6][15]
存储涨价惩罚PC市场,为何唯独放过了苹果(AAPL.US)与联想?
智通财经· 2025-11-18 16:01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存储芯片合约价自2025年第二季度起出现非线性暴涨,DRAM与NAND价格在部分细分市场增长数倍 [1] - AI加速器对高带宽内存的贪婪需求引发“AI虹吸效应”,存储巨头将产能转向利润更高的HBM,导致传统PC用DRAM和NAND供给趋紧 [1] - 存储成本暴涨正重塑PC行业成本结构,对依赖消费市场的厂商构成利润率威胁,但联想集团与苹果公司凭借客户结构和供应链优势可能“免疫”甚至长期“受益” [1][3][4] 存储芯片市场动态 - AI数据中心对高阶内存和高性能SSD需求暴增,导致中低端DDR与客户端SSD供给被挤压,推升现货与合约价格 [2] - 2025年全球DRAM市场总收入预计超2000亿美元,HBM占比不足30%却贡献超一半利润增长 [2] - 存储巨头将先进制程产能转向HBM和企业级SSD:SK海力士HBM产能2025年售罄,美光HBM3E订单排至2026年,三星DDR4产能降至2025年20%以下 [2] 对PC行业的影响 - 笔记本电脑物料清单中DRAM+NAND占比通常为10-18%,高配机型可达20%以上,存储成本上涨20%意味着BOM增加30-50美元 [2] - 若成本无法完全转嫁,将直接吞噬PC厂商3-6个百分点毛利率 [2] - 存储价格上涨本质是“供给问题”,因缺货与交付延迟导致OEM厂商被迫接受溢价采购 [5] 受影响厂商分析 - 戴尔、惠普和宏碁PC业务高度依赖消费市场:惠普消费PC占比约55%,戴尔约45%,宏碁高达70% [3] - 消费市场对价格极端敏感,2025年全球消费PC平均售价约620美元,竞争激烈 [3] - 摩根士丹利报告认为戴尔和惠普对存储价格上涨“最敏感”,预计其2026财年PC毛利率下降2-4个百分点,并下调其评级 [3] 联想集团的竞争优势 - 联想集团PC全球市占率超25%,连续多年稳居第一,对供应链有强大话语权 [6] - 收入结构中企业与政府客户占比超65%,消费仅占35%,企业端PC平均售价高达1100美元以上 [6][7] - 企业客户采购更关注总拥有成本,对价格敏感度低,联想可通过长期框架合同提前一个季度通知调整价格 [7] - 凭借规模效应和区域级多点采购布局,能从不同市场获取最优价格,避免单点供应短缺 [8] 苹果公司的竞争优势 - 苹果对上游供应链有绝对控制力,与存储芯片供应商签订“take-or-pay”形式长期合同,享有最优惠价格和优先产能保障 [9] - MacBook存储成本占BOM比例仅约8-12%,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通过自研芯片高集成度、提前囤货和多供应商策略对冲风险 [9] - 拥有惊人的定价权和品牌溢价,消费者对高价习以为常,可随时上调零售价格转嫁成本 [9] 行业长期影响 - 存储芯片暴涨的“超级周期”大概率将维持,加速PC厂商的行业分化与洗牌 [10] - 联想与苹果在行业普遍承压周期中表现出更强盈利韧性,可能借此守住甚至扩大市场份额 [10]
存储涨价惩罚PC市场,为何唯独放过了苹果(AAPL.US)与联想(00992)?
智通财经网· 2025-11-18 15:57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存储芯片价格自2025年第二季度起出现非线性暴涨,DRAM与NAND价格在部分细分市场增长数倍 [1] - 价格上涨由AI加速器对高带宽内存的强劲需求驱动,导致存储巨头将产能转向利润更高的HBM,造成传统PC用存储供给趋紧 [1] - 存储成本上涨正重塑PC行业成本结构,对依赖消费市场的厂商构成利润率威胁,但联想集团与苹果公司凭借客户结构和供应链优势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甚至可能长期受益 [1][3][4][10] 存储芯片价格暴涨的驱动因素与影响 - AI数据中心对高阶内存和高性能SSD需求暴增,存储厂商将先进制程产能优先投向利润率更高的HBM和企业级SSD [2] - 2025年全球DRAM市场总收入预计超2000亿美元,HBM占比不足30%却贡献超一半利润增长 [2] - 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将DDR4产能降至2025年的20%以下,SK海力士HBM产能2025年全部售罄,美光HBM3E订单排至2026年 [2] - 传统PC DRAM供给骤减,笔记本电脑物料清单中DRAM+NAND占比通常为10-18%,成本上涨20%意味着BOM增加30-50美元,可能吞噬3-6个百分点毛利率 [2] 不同PC厂商的受影响程度 - 戴尔、惠普、宏碁等依赖消费市场的厂商首当其冲,其PC业务中消费占比分别为约45%、55%和70% [3] - 消费PC市场平均售价约620美元,价格敏感且竞争激烈,厂商面临提价导致销量下滑或维持价格侵蚀毛利率的两难境地 [3] -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戴尔和惠普对存储价格上涨“最敏感”,预计其2026财年PC毛利率将下降2-4个百分点,并下调其评级 [3] - 联想集团与苹果公司被视为可能“免疫”甚至长期“受益”的例外 [1] 联想集团的竞争优势 - 联想全球PC市占率超25%,连续多年稳居第一,对供应链有强大话语权 [6][8] - 企业与政府客户收入占比超65%,消费仅占35%左右,企业端PC平均售价高达1100美元以上,远高于消费端的620美元 [6][7] - 企业客户更关注总拥有成本而非单纯购置价,价格弹性低,联想与主要客户签有长期供货协议,可提前一个季度通知调整价格 [6][7] - 强大的出货规模和区域级多点采购布局使其拥有更强议价能力,能优先获得供应商配额保障 [8] - 2025年前三季度联想商用PC出货量同比增长15.5%,远超消费端13%的增速,有助于摊薄固定成本 [7] 苹果公司的竞争优势 - 苹果对上游供应链有绝对控制力,与存储供应商签有“take-or-pay”形式的长期合同,享有最优惠价格和优先产能保障 [9] - Mac产品线平均售价高达1650美元,品牌溢价高,消费者对价格调整不敏感,具备极强的成本转嫁能力 [7][9] - 得益于自研芯片的高集成度,MacBook的存储成本占BOM比例仅约8-12%,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9] - 通过提前囤货和多供应商策略进一步对冲供应链风险 [9] 行业格局演变与长期影响 - 当前涨价本质是“供给问题”而非“价格问题”,供应链已呈现两级分化,拥有锁定合约的厂商可维持较低成本 [4][5] - 存储芯片“超级周期”可能维持一定时间,将加速PC行业分化与洗牌 [10] - 联想和苹果等具备强大护城河的公司有望在行业普遍承压的周期中守住甚至扩大市场份额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