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音乐创作

搜索文档
网易云音乐(09899.HK):业绩延续高增长 曲库扩充与生态优化共驱成长
格隆汇· 2025-08-17 03:41
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3亿元(同比-6%),归母净利润18.9亿元(同比+132.8%),经调整营业利润9.1亿元(同比+35%),经调整净利润19.5亿元(同比+121%)[1] - 毛利率为36.4%(2024H1为35%),利润大增主要系确认递延所得税抵免8.5亿元并缩减广告费用[1] - 上调2025-2027年业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5/24.5/29.5亿元(前值为18.1/20.1/22.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2/21.9/18.3倍[1] 业务发展 - 2025H1在线音乐收入29.7亿元(同比+15.9%),其中会员订阅服务收入24.7亿元(同比+15.2%)[1] - 社交娱乐服务及其他收入8.6亿元(同比-43.1%),主要系审慎经营社交娱乐业务,聚焦核心在线音乐业务[1] - 月活用户数、月付费用户数稳定增长,日活用户/月活用户比例稳居30%以上,用户听歌时长增加[1] 内容生态 - 持续扩充音乐储备,与RBW和StarShip娱乐等流行K-Pop厂牌达成版权协议,发力说唱、日本ACG及欧美音乐等受欢迎音乐品类[2] - 截至2025年6月,平台注册独立音乐人81.9万名(同比+11.9%),上传曲目约480万首(同比+33.3%)[2] - 自制工作室产出《两难》、《莫愁乡》等多首热门歌曲,近期上线AI音乐人身份赋能音乐创作[2] 产品创新 - 精简网易云音乐App界面,推出"神光播放器"等创新功能,不断升级垂直专区体验[2] - 借助DeepSeek推出"解读听歌品味"活动,或进一步打开用户付费空间[2]
网易云音乐(9899.HK):会员订阅业务稳健增长 大幅削减推广及广告费用
格隆汇· 2025-08-17 03:41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5-27年经调整净利润为27 58/22 22/24 58亿元(前值为18 15/20 81/22 79亿元),同比+62 3%/-19 5%/+10 6% [1] - 给予26年PE28X,更新目标价为312HKD,维持"增持"评级 [1] 财务表现 - 25H1实现营收38 3亿元,同比-6 0% [1] - 毛利率36 4%,同比+1 4pct [1] - 销售及营销开支率、一般及行政开支率、研发开支率分别为4 3%/2 4%/9 9%,同比-4 8pct/+0 2pct/+0 2pct [1] - 25H1销售及市场费用同减55 8% [1] - 25H1实现经营利润8 4亿元,同增41% [1] - 25H1实现经调整净利润19 5亿元,同增121% [1] - 确认递延所得税抵免8 5亿元 [1] 业务表现 - 25H1在线音乐收入29 7亿元,同比+15 9% [2] - 会员订阅收入同增15 2%至24 7亿元 [2] - 广告服务及其他收入同增19 7%至5 0亿元 [2] - 25H1社交娱乐及其他业务收入同比-43 1%至8 6亿元 [2] 用户与内容生态 - 月活稳步增长,DAU/MAU比例稳定提升,用户听歌时长增加 [2] - 平台注册独立音乐人超81 9万名,上传约480万首音乐曲目 [2] - 长音频内容消费持续增加,人均收听时长持续改善 [2] - 推出"解读听歌品位"活动,拉动音乐消费 [2] 战略与创新 - 内容生态持续优化,AI赋能音乐创作 [1] - 推动播客创作升级与用户体验革新 [1] - 加强与音乐版权方合作,为独立音乐人提供持续扶持 [2] - 采取更为审慎的推广策略 [1]
昆仑万维:Mureka V7.5模型正式上线 AI音乐创作水平再迎新高度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13:29
昆仑万维Mureka V7.5模型升级 - 公司正式上线Mureka V7 5模型 该版本在中文歌曲演绎方面实现显著提升 包括音色 演奏技法 咬字与情感表现等维度 [2] - 模型具备对中文音乐多样性的深刻认知 涵盖传统民歌 戏曲 经典华语流行金曲及当代民谣音乐 能够准确传达中文音乐特有的艺术神韵和情感色彩 [2] - 通过优化ASR技术 进一步提升生成音乐中人声表现的真实性与情感深度 使模型成为理解模块的有力延伸 [2] - 模型能够深刻理解并再现中文音乐中蕴含的细腻情感与艺术表达 为生成兼具艺术性与真实感的音乐作品奠定技术基础 [2] MoE-TTS语音合成框架发布 - 公司语音团队推出MoE-TTS框架 这是首个基于MOE的角色描述语音合成框架 创新性地结合预训练大语言模型文本能力与语音专家模块 [3] - 框架为文本与语音分别配置专用专家模块 在Transformer核心结构中引入模态路由 确保各模态独立优化 互不干扰 [3] - 技术实现冻结文本参数的同时高效对齐跨模态信息 达到"知识零损失"的泛化理解能力 [3] - 该框架为学术界提供可复现的开放描述TTS解决方案 证明模态解耦加知识冻结迁移技术路径在语音合成领域的潜力 [3] - 技术突破有望推动行业从"封闭标签式控制"转向"自然语言自由控制"新范式 加速数字人 虚拟助手和沉浸式内容创作的体验升级 [3] - 框架计划集成至Mureka-Speech平台 作为角色配音的基座模型 为全球开发者和创作者提供开放 高效 可定制的描述性语音合成能力 [3]
人人皆可创作音乐!腾讯AI Lab开源音乐生成大模型SongGeneration
机器之心· 2025-06-20 08:58
模型核心功能与优势 - 腾讯AI Lab推出开源SongGeneration音乐生成大模型,专注解决音质、音乐性与生成速度三大难题,基于LLM-DiT融合架构,生成速度与音质表现显著提升,质量媲美商业闭源模型[1] - 支持文本控制、多轨合成与风格跟随功能,兼顾C端可玩性与B端稳定性,构建未来音乐AI生产力工具[2] - 模型参数量3B,采用codec、LM、FM、VAE模块化设计,支持48kHz采样率音乐生成,具备音色克隆级人声表现[12][15][13] 技术创新突破 - 首创25Hz极低码率+0.35kbps超低比特率双通道编解码器,实现最佳音乐重建效果[19] - 提出"混合优先+双轨其次"并行预测策略,解决人声伴奏不和谐问题,序列长度缩减50%[21] - 业内首个多维度人类偏好对齐模型,通过半自动数据构建解决音乐性/歌词对齐/提示一致性三大挑战[23][25] - 创新三阶段训练范式(预训练+模块化扩展+多偏好对齐),优化生成质量与指令遵循能力[27][30] 评测表现 - 客观评测中CE(7.78)、CU(7.90)、PQ(8.46)三项指标位列榜首,PC(6.03)领先[33] - 主观评测歌词准确度(PER 7.2)超越Suno v4.5等商业模型,旋律/伴奏/音质维度与顶级商业模型持平[32][34] - 综合表现开源模型第一,商业模型前二,在结构连贯性(开源第一)与情感表达力上优势显著[32][34] 应用场景与生态布局 - 覆盖短视频配乐、游戏音效、虚拟人演出、商业广告及个人创作等场景,推动AI音乐从"辅助工具"向"智能共创"演进[5] - 开源版本支持多语种歌词输入、一键生成、风格迁移,适配流行/嘻哈/古风/电子等曲风[6][13] - 通过Hugging Face全面开放模型权重与代码,构建开放音乐AI生态系统[36]
敲敲键盘就能量产“神曲”,周杰伦看了也沉默
虎嗅· 2025-04-07 22:14
AI音乐市场现状 - 业余音乐人海文通过AI工具在1个月内生成17首demo 但播放量仅破万且零收益 仍坚信AI音乐代表未来[1] - 音乐平台涌现大量"野生音乐人" 用户日更30首AI歌曲"碰运气" 关键词搜索显示上百首AI歌曲存在[2] - 现象级AI歌曲《七天爱人》由程序员耗时2小时创作 登微博热搜及网易云飙升榜 两周版权收入达五位数[3] 行业参与度 - 汽水音乐等平台开放AI音乐专属通道 昆仑万维发布全球首款音乐推理大模型Mureka O1[6] - 音乐平台积压超2亿首曲目 按每天听200首计算需1141年才能听完 平庸作品占比持续增加[14] 技术局限性 - AI音乐本质是模仿与拼接 通过分析海量作品拆解重组 保证基础听感但缺乏创新[10] - 《七天爱人》被指为"音乐工业垃圾" 选取意象无情感逻辑 编曲套路化 人声机械感明显[9][12] - 算法确保质量基准线但限制上限 作品在开盲盒式创作中徘徊于中等水平[11][14] 市场泡沫 - 《七天爱人》爆火被质疑为营销驱动 短视频平台3000万播放量 vs 音乐平台不足十分之一热度[15] - 实验显示100名创作者仅4人收入超1元 某200万播放歌曲实际收益仅46元 反映变现困难[20] - 爆红月余后无后继者突围 续作《八天爱人》未复刻成功 显示行业或处于伪需求阶段[18] 商业模式挑战 - 主流平台不与AI生成歌曲签约 小平台存在法律风险 美国已立法否认AI作品著作权[22] - 网易云等平台加强审核 要求上传演奏视频及DAW工程文件 批量投稿面临封号风险[23] - 编曲市场价格受冲击 198元年卡可无限生成伴奏 预计接单价下降20%-30%[26] 行业影响 - AI渗透低成本TVC广告和游戏配乐领域 威胁初级从业者50%收入来源[25] - 审美体系面临坍塌风险 算法推荐机制反向训练AI模型 加剧市场"三分钟音乐"泛滥[30] - 人类创作的情感沉淀不可替代 如《山丘》蕴含的人生况味超越技术拼接[31]
Z Potentials|郭靖,千万美金ARR的AI音乐破局者,ACE Studio如何让15位格莱美得主抛弃$500时薪歌手?
Z Potentials· 2025-02-26 11:12
从乐队主唱到AI音乐创业者 - 创始人郭靖(Joe)大学时期组建乐队并创作原创歌曲,但因音乐制作工具过于复杂导致作品无法发布[2] - 2015-2016年Gap Year期间自学编程、机器学习等技术,在硅谷Draper University接触Elon Musk等投资者[3] - 2017年首次创业做Chatbot项目失败后,意识到音乐创作困难源于工具而非人,2019年创立ACE Studio[4] - 公司核心理念是"去工具化",认为技术应服务于人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6][15] 产品演进与商业模式 - 最初推出ACE虚拟歌姬APP,2022年底因监管下架后转型为专业生产力工具ACE Studio[4] - 产品核心功能是"Text to Singing Voice",解决专业音乐人获取歌声的行业痛点[2][18] - 定价策略采用199-264美元年卡模式,经A/B测试验证符合用户消费习惯[26] - 收入从2023年10月的5万美元/月增长至2024年2月的80万美元/月[5][21] 技术架构与产品差异化 - 自主研发5B参数可控模型,支持多语言(英/西/日/中文)和多种音乐类型[19][27] - 与Suno的差异化在于更专注专业创作者(ToP),提供完整音乐创作平台而非单纯生成[28] - 技术栈结合歌声合成与Text-to-music功能,采用ControlNet控制音轨生成[27] - 计划构建类似Canva的模板生态,形成网络效应和社区壁垒[32] 出海战略与增长方法论 - 2024年1月通过NAMM音乐展接触15位格莱美得主,打开海外专业市场[21] - 加入HF0孵化器后系统化KOL触达SOP,将回复率提升至10%[23] - 出海成功关键在于"先搞了再说"的极致执行力,包括快速申请HF0和参展[24] - 海外市场TAM远超国内,Spotify 2000万用户vs网易云60万[21] 行业洞察与未来规划 - 对标Capcut在视频行业的成功,认为音乐创作工具可将用户规模扩大10-100倍[25] - 长期愿景是"Reinvent how people create music",通过Human-in-the-Loop方式降低创作门槛[30] - 计划构建平台化产品,支持第三方模型插件集成,类似Comfy UI/Krea[31] - 期待LLMs在音乐理解和乐理方面的突破,将强化模型Fine-tuning能力[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