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2.0时代

搜索文档
但斌、李开复、格隆博士齐聚鹏城!这场盛会爆火,干货满满!
格隆汇APP· 2025-07-04 20:57
全球宏观经济与政治事件 - 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并实施关税政策引发市场震荡 [1] - 俄乌冲突、以叙冲突持续,印巴空战及以伊核问题加剧地缘政治紧张 [1] 中国资产与港股市场表现 - 中国资产崛起,新消费和创新药领域出现反转行情,稳定币走向合规化 [1] - 港股市场热度高涨,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个股涨幅达十倍,内地公司加速赴港上市 [1] - 格隆博士强调香港汇聚大中华区资源(人、物、政策),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香港市场 [11][12][14][15][16] AI技术与投资机会 - 李开复提出AI 2.0时代将推动全球GDP显著增长,中美竞争核心是开源与闭源之争 [19] - 投资逻辑转向推理引擎、Agent应用及芯片领域,国产芯片和AI-First应用受青睐 [19] - 英伟达仍是稳健标的,微软因创新与商业模式优势成为美股七大科技巨头中的优选 [19] 长期投资与技术进步 - 但斌指出美联储政策仅影响短期波动,技术进步(如AI)才是财富增长的核心动力 [21] - 建议以产业视角(10-30年周期)布局,类比1998年互联网初期,预测2025年纳指或上涨20% [21][22] - 投资方向应聚焦“改变世界的公司”和“不被世界改变的公司”,选择颠覆性领域 [22] 资本市场与ESG投资 - 陈果分享2025下半年中国资本市场展望,标题为“更上一层楼” [24] - 崔宸龙分析ESG投资与新质生产力的关联,强调可持续发展主题 [26] - 格隆汇发布金格奖ESG榜单,上市公司分会场路演反响热烈 [27][28] 活动概况 - 格隆汇2025中期策略峰会吸引全国投资者及机构代表,现场座无虚席 [3][5][7] - 次日将举办全球机构投资者思享会,涵盖基金及私募领域重磅内容 [29]
“AI掉队者联盟”谋求改命
创业邦· 2025-06-13 11:30
AI行业现状 - AI行业呈现两极分化现象,新人辈出的AI应用与面临转型困难的早期AI企业共同构成"AI掉队者联盟"[3][5][6] - 商汤作为AI 1.0时代头部企业,市值较最高点蒸发超3000亿港元,创始团队出现重大变动[7][8] - AI 1.0时代核心技术(如计算机视觉)难以直接迁移至AI 2.0时代,企业面临技术路线转型挑战[9][12] AI 1.0时代特征 - 计算机视觉技术(CV)是核心赛道,诞生商汤、云从、旷视、依图等"AI四小龙"[14][15] - 技术突破显著:2014年旷视Face++人脸识别准确率达99.5%,推动安防、金融等行业商业化[19] - 发展依赖两大假设:技术领先转化商业优势、政府支持持续创造需求,2020年后均被打破[22] - 商汤2024年营收37.72亿元(同比+10.8%),但净亏损42.78亿元,日均烧钱1172万元[23] 转型压力与应对 - AI四小龙面临财务压力:商汤员工缩减23.6%,云从全员降薪20%,依图裁员70%[24] - 第四范式转型AI Agent服务商,医疗行业解决方案推动股价单日涨幅达9.79%[29][32] - 思必驰选择硬件路线,自研AI芯片年出货超2000万颗,覆盖IoT设备1.6亿台[33] - 垂直领域AI公司面临通用大模型威胁,技术壁垒可能崩塌[35] AI 2.0时代竞争 - 大模型技术成为核心,商汤"日日新大模型"进入国内第一梯队,但面临腾讯等大厂竞争[39][41] - 腾讯通过整合DeepSeek开源模型,微信月活用户增至14.02亿,展示商业化优势[42][43] - 月之暗面受开源模型冲击,转向多模态研发寻求突破[44][45] - 多模态技术成为新焦点,但商业化路径尚不明确,企业采取多元化尝试策略[46][47] 基础设施与资源 - 商汤构建AI算力基础设施,上海临港AIDC峰值算力达9400P,为亚洲最大之一[38] - 大厂凭借财力、流量入口和商业生态形成碾压优势,纯AI创业公司生存空间受挤压[43]
AI 时代掘金策略:傅盛、吴世春、陈昱等投资大佬看好这些方向
搜狐财经· 2025-06-09 11:34
AI行业应用前景 - AI应用和AI与硬件结合是2025年最热的投资看点 [2] - AI大模型训练成本高,可能以公共资源角色存在,大模型厂商以稳定收益支撑生态增长 [4] - 几乎所有业务都能用AI重做一遍,例如AI搜索降低用户门槛,AI直播间24小时运转 [4] - 工业机器人领域国内市场占全球51%,涵盖机械臂、叉车机器人等多种类型 [5] - 服务机器人在酒店和清洁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未来3-5年有望实现无人化操作 [6] - 大模型擅长语言文字和图片推理,在文字处理、PPT制作等方面应用较多 [7] - 具身智能和生命科学是最具想象力的AI应用领域 [7] - AI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望改变制药行业格局,未来3-5年可能为癌症治疗带来突破 [8] - 垂类Agent基于大模型更灵活,用户为结果付费而非单纯为软件付费 [9] - 所有行业都有被AI重构的机会,类似互联网时代对传统行业的变革 [10] AI投资策略 - AI 1.0时代以计算机视觉为代表,应用成本高主要面向B端 [11] - AI 2.0时代ChatGPT推动C端发展,更关注底座基础设施可持续性 [11] - 投资推理芯片、生物计算机、太空数据中心等项目 [11] - AI应用方兴未艾,大模型推理能力增强和成本下降使之前难以实现的想法成为可能 [12] - AI Agent和应用时代与互联网时代80%相似,注重与用户建立直接联系 [12] - 更关注应用创新,大模型最终格局可能由科技巨头主导 [13] - 考察900多家公司中78%为业务型公司,22%涉及硬件和软件 [13] - 投资40多家公司中超80%专注于应用层面,涵盖各行业AI应用 [13] - AI编程领域AI参与编写代码比例从0迅速上升到40%甚至70% [13]
互联网大厂五一前密集开源新模型,布局各异谁将留在牌桌?
南方都市报· 2025-05-01 22:12
大模型开源动态 - 阿里巴巴开源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Qwen3,参数量仅为DeepSeek-R1的1/3,成本大幅下降,性能全面超越DeepSeek-R1、OpenAI-o1等全球顶尖模型,并迅速成为全球最强开源模型 [1] - 小米开源首个为推理而生的大模型Xiaomi MiMo,联动预训练到后训练,全面提升推理能力 [1] - Deepseek在开源社区Hugging Face上正式发布DeepSeek-Prover-V2,并同步上线模型卡及示例代码 [1] 模型性能与技术特点 - Qwen3包含2款30B、235B的MoE模型,以及0.6B、1.7B、4B、8B、14B、32B等6款密集模型,阿里云开源了两个MoE模型的权重,六个密集模型也已开源,每款模型均斩获同尺寸开源模型SOTA [2] - 千问3的30B参数MoE模型实现了10倍以上的模型性能杠杆提升,仅激活3B就能媲美上代Qwen2.5-32B模型性能 [2] - 阿里云开源的千问3是国内首个"混合推理模型",即将"快思考"与"慢思考"集成进同一个模型,对简单需求可低算力"秒回"答案,对复杂问题可多步骤"深度思考",大大节省算力消耗 [5] - 小米最新开源的Xiaomi MiMo在数学推理(AIME 24-25)和代码竞赛(LiveCodeBench v5)公开测评集上,仅用7B的参数规模,超越了OpenAI的闭源推理模型o1-mini [6] - DeepSeek-Prover-V2-7B支持最长32K上下文输入,DeepSeek-Prover-V2-671B在DeepSeek-V3-Base基础上训练达到了推理性能最强,新模型主要专注数学定理证明,大幅刷新了多项高难基准测试 [8] 公司战略与行业影响 - 阿里云的开源逻辑是通过开源模型切入AI应用并在算力、软件工具等方面实现盈利,开源对阿里整个云服务生态有利 [6] - 开源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中国企业可借助开源形成技术优势,深化场景应用,实现技术普惠与商业共赢 [8] - 中国自研顶尖开源模型展示了AI训练自主创新的"第二路径",用"多快好省"的模型训练路径极大节省了算力,挑战了OpenAI领衔的"巨量投入才获增长"的"暴力美学" [8] - 开源模型进一步让大模型价格接近普惠点,促进了AI平权,让中国自主创新的模型技术赋能更多公司,穿透千行百业 [8] 行业竞争格局 - 在大模型时代,互联网大厂正在遵循各自的优势进行布局:阿里以通义大模型为底座布局C端应用,百度布局B端智能云和C端AI搜索,字节押注全域多个模型应用,腾讯采取"核心技术自研+积极拥抱开源"的多模型策略 [9] - 中国大模型领域未来可能会收敛至DeepSeek、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三家,其中DeepSeek势头最猛 [10] - 万亿参数以上的超大模型往后会更偏向"教师模型"角色,用来训练轻量化、性能优秀的产业大模型 [10] - DeepSeek背靠资源雄厚的幻方量化,资金充足,团队工程能力强,能在不过度烧钱的前提下持续训练优质模型 [10] - 阿里和字节拥有巨大用户量和商业化空间来支撑超大模型的训练,投入产出比对于这些公司而言是健康良性的生态闭环 [11] - 字节在牌桌上优势最大因为用户多为内容创作者,腾讯借助微信用户流量以移动应用工具为主,阿里以开源打造AI生态并通过云服务变现,百度主要将AI和搜索结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