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a收益

搜索文档
Alpha因子拥挤度高企的当下,指数增强基金是否依然有魅力?
搜狐财经· 2025-09-04 15:53
其实很多投资者都会调侃,说指数类ETF不需要基金经理,只要跟着指数买就行了。尤其是那些采用完全复制法的ETF基金,和指数的走势偏差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同样也无法取得可观的超额收益。 那对于一些想要Alpha收益的投资者而言,就会去选则投资风险更高的个股。那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呢?指数增强就是其中一种比较好的解决 办法。 目前指数增强类ETF主要集中在宽基指数上,而且今年大有增长势头,截至2025年8月22日,全市场增强ETF产品总共有60多只,接近一半是在近 2年成立的,甚至有不少还是今年才刚成立的。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08.22 指数增强策略的"冰火两重天"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一些指增变"指减"的个例。指数增强基金最终能否取得超额收益,主要取决于基金经理自身的管理经验,这时候基金 经理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从整体看,在近一年在ETF大举进攻、主导市场的行情中,可以发现传统的指数增强量化策略确实会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比如近1年部分沪深300指数增强ETF的整体收益就并不如采用完全复制法的指数ETF,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近期发行比较火热的中证A500指数增 强策略中。 | 基金名称 ...
蝉鸣一夏,却蛰伏了数个四季。
格隆汇· 2025-09-01 11:28
A股就猛了,历史上三次成交额突破3万亿,有两次出现在上周。放眼A股历史,指数在3700点到4000点的日子也不过短短20天,其中2021年占了5天,2015 年占了9天,更早的2007年占了6天。两个月之前大家还觉得存款搬家是很遥远以后的事,但上周市场分析的重点转向了有多少存款会先搬家。按大了算,是 最近两年定存到期的10%:12万亿;按中金算法,统计2022-2024年居民新增超额储蓄,约5万亿。按近期热点看,涨得最好的科创版与创业板都属于基金重 仓股。公募基金持有债券大概28万亿+,最近债熊股牛,资金自然往股市流,假如公募内部有10%的资金流动,那就是两,三万亿的增量资金。资金抱团 下,寒武纪价格超越了茅台,宁德时代上周五大涨10%+。但"茅台魔咒"屡屡应验,历史上股价超过茅台的股都会崩。那么这次呢? 上周道指,标普500指数再创收盘新高。目前标普500,NDAQ的市盈率(TTM约30倍)有点透支未来盈利预期的感觉。今年美国赤字率6.4%,这是透支未来的 货币制造今天的繁荣。横向对比下,咱们是咬着牙提高赤字到4%。美企正在以创纪录的速度推进万亿美元股票回购,苹果1000亿,英伟达600亿, Alphabe ...
国投瑞银殷瑞飞—— 破解超额收益困局 三大路径应对“Alpha”衰减
证券时报· 2025-08-18 01:45
指数投资发展趋势 - 公募基金加速布局指数及指数增强领域,国投瑞银基金年内新发9只产品中7只为指数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 [1] - 指数化投资热度持续攀升,团队致力于实现主流宽基指数增强全覆盖 [6] Alpha衰减应对策略 - 市场有效性提升导致Alpha收益衰减,但坚持不在风险控制上妥协 [1] - 从三方面发力:优化量化方法、引入AI等新策略、扩充非结构化数据维度 [2] - 收益模型分两层构建:传统多因子与融合AI的投资收益生成框架叠加 [3] 量化投资团队优势 - 团队学术底蕴深厚,成员来自国内外名校,半数拥有博士学位,专业背景覆盖数学、统计、计算机及数据科学 [4] - 梯队架构科学合理,由资深核心成员与新生代研究员互补构成,核心成员稳定性强 [4] - 研究体系涵盖指数投资、多因子选股、机器学习、事件驱动等多个领域 [4] 产品业务板块划分 - 指数基金适配中短期轮动或中长期配置需求,操作便捷 [5] - 指数增强基金满足"基础收益+稳健超额"双重诉求,严格控制跟踪误差 [5] - 主动量化基金聚焦深度挖掘Alpha收益,追求长期显著超越市场收益 [5] 指数产品架构规划 - 构建"恒星+行星+卫星"层次化架构 [7] - 恒星产品包括沪深300、中证500等大盘宽基指数,波动较低、高流动性 [8] - 行星产品包括科创综指和科创200指数等,捕捉中小盘成长红利 [8] - 卫星产品包括中证上游资源指数、沪深300金融地产指数等主题行业指数,工具属性明确 [8] 未来投资方向 - 看好红利低波板块,受益于资金寻求稳健投资及机构提高权益配置比例 [8] - 看好科创成长板块,契合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方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