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 Technology

搜索文档
20cm速递|科创创业ETF(588360)涨超1%,硬科技研发投入与并购活跃度受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1:57
科创创业ETF表现 - 科创创业ETF(588360)7月29日早盘涨超1% [1] - 该ETF跟踪科创创业50指数(931643),单日涨跌幅可达20% [2] - 指数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 [2] 科创板发展现状 - 科创板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06亿元,同比增长6.4% [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达12.67%,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 [1] - 涉及生物医药、新能源、半导体等多个产业 [1] 科创板市场机制 - 通过分层管理、专业机构参与和领域拓展化解未盈利企业融资困境 [1] - 2025年新增披露73单交易已完成,重大交易单数13起 [1] - 股权激励、分红、回购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1] 投资产品信息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科创创业50ETF发起联接C(013307)和A(013306) [2]
开市六周年—— 科创板成长为资本市场改革“示范田”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05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定位"硬科技",形成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效应 [1] - 累计支持589家企业上市,IPO募资9257亿元,再融资1867亿元,总市值突破7万亿元 [2] - 海光信息、中芯国际、联影医疗等10家龙头企业总市值1.47万亿元,占比超20% [2] 行业集群效应 - 集成电路领域聚集120余家企业,占A股总数的六成,覆盖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全链条 [2] - 生物医药领域113家企业成为全球主要创新药上市地之一,贡献2018年以来国产创新药的12%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形成矩阵式产业集群 [2] 制度创新与改革 - 试点注册制,建立多元包容发行上市制度、灵活股权激励制度、市场化并购重组制度 [4] - 支持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第五套标准企业上市 [4] - 22家未盈利企业实现盈利"摘U",19家第五套公司自研45款药品或疫苗获批上市 [4] - 新一轮"1+6"改革扩展第五套标准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试点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5] 研发投入与人才 - 2024年研发投入1681亿元,同比增长6.4%,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12.6% [6] - 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近三成,研发投入强度显著高于沪主板(2.7%)、深主板(3.33%)、创业板(5.3%) [6] 市场表现与资金引导 - 近5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9%和9%,2024年平均毛利率40%,海外收入占比约三成 [6] - 科创50指数跟踪产品规模超1800亿元,境内外跟踪产品161只,合计规模2600亿元 [6] - 约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形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风气 [6] 投资者回报 - 509家公司(87%)披露2025年度提质增效方案,科创50、科创100成分股全覆盖 [7] - 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累计分红388亿元,超290家公司分红比例超30% [7]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589家上市!1.1万亿融资!总市值破7万亿!
国际金融报· 2025-07-22 18:48
科创板设立与发展历程 - 2018年11月5日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作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重大制度创新 [2] - 2019年1月23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总体实施方案,加速制度落地 [2] -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首批25家企业上市,注册制试点落地 [2] 市场表现与融资规模 - 6年累计支持589家公司上市,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1867亿元,总市值超7万亿元 [7] - 诞生8家千亿市值企业(如中芯国际4352亿元)和192家百亿市值企业 [7] - 2024年超六成公司现金分红总额388亿元,290家分红比例超30% [7] - 470家次推出回购/增持方案,金额上限近380亿元 [7] 行业分布与科技属性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占比超80%,电子(146家)和生物医药(109家)为前两大领域 [8] - 集成电路产业链公司达120家,35家企业细分产品全球第一 [8] - 生物医药领域16家公司年营收超1亿元,艾力斯/神州细胞从零收入增长至35亿/25亿规模 [8] - 2024年板块研发总额1680亿元,占营收中位数12.6%(主板3-4倍),107家企业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 [8] 制度创新与包容性 - 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通过科创板上市 [11] - 22家公司实现"摘U"(如微电生理、百利天恒) [12] - 2024年推出"1+6"改革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AI/商业航天等领域 [13][14] - 吸引长鑫存储、宇树科技等知名科技企业启动上市辅导 [14] 技术成果与人才储备 - 累计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216项),124家企业技术全国第一 [8] - 研发人员占比近30%,超六成公司创始团队为科学家或工程师 [9]
科创板六周年“再出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2:22
科创板六周年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上市公司达589家,总市值近7万亿元,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 [2][5][22] - 科创板定位"硬科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占比超八成 [5][7][22] - 科创板公司成长性良好,2019-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9%和9% [5] 制度创新与改革 - 推出"科创板八条"和"1+6"政策措施,设立"科创成长层",深化发行、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制度创新 [3][16][18] - 制度包容性增强,支持54家未盈利企业、20家第五套标准企业上市,其中22家未盈利企业已实现盈利"摘U" [6][26] - 注册制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为创业板、主板改革提供借鉴 [17][18] 重点产业链集聚效应 - 集成电路产业链形成完整生态,约120家上市公司覆盖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包括中芯国际、中微公司等龙头 [8][9] - 生物医药领域,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推出45款获批药品/疫苗,占同期国产创新药总数的12% [6][26] - 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9]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4年研发投入1680亿元,是板块净利润的3倍,研发强度中位数12.6%领跑A股 [10][11][29] - 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公司216项,380家公司的850余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11][33] - 35家公司在细分领域全球第一,124家全国第一,138家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11][33] 市场生态与投资者回报 - 形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风气,90%公司在上市前获创投机构投资 [14] - 科创50指数跟踪产品规模超1800亿元,成为"硬科技"投资旗舰指数 [14] - 2024年超6成公司现金分红388亿元,470家次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 [15] 企业案例与行业影响 - 中芯国际科创板IPO募资532亿元,带动半导体产业链协同发展 [9] - 拓荆科技上市后快速盈利,研发能力持续增强 [8] - 恒玄科技上市5年业绩创新高,入选科创50指数 [6]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 | 从“试验田”走向“示范田” 助力“硬科技”企业崛起
新华财经· 2025-07-22 07:17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六年来,首批25家公司挂牌上市,目前上市公司达589家,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 [1][5] - 科创板公司成长性良好,近5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8.7%和9.1% [5] - 科创板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6%,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其中107家公司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 [6] 科创板制度创新 - 科创板建立了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制度,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1家转板上市企业 [5] - 科创板推出"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等 [10]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20家生物医药企业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43.39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4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 [11] 科创板行业集聚效应 - 科创板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形成示范和集聚效应,推动构建矩阵式产业集群 [5] - 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达120家,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软件等产业链各环节,汇聚中芯国际、中微公司、沪硅产业等行业龙头 [5] - 科创板35家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上排名全球第一,124家公司排名全国第一 [6] 科创板市场表现 - 科创50指数跟踪产品规模超1800亿元,成为境内"硬科技"投资首选的旗舰指数 [14] - 超六成科创板公司推出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年度累计分红总额388亿元,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 [14] - 2024年以来,科创板470家次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近380亿元 [14] 科创板未来展望 - 科创板改革将持续聚焦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市场体系和产品服务矩阵 [15] -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经验已全面落地创业板、北交所,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和询价转让制度也推广至创业板 [13] - 深化创业板和北交所改革应借鉴科创板经验,根据各自定位细化发行上市标准 [13]
【西街观察】科创板六周年,喜见硬科技上市潮
北京商报· 2025-07-21 21:01
有了资金支持,自然为研发提供了极大支撑,技术攻坚成功率也变得更高。 对于科技企业本身而言,赴港上市是新的出海名片。通过H股上市,接触新的国际客户,加速新技术的 推广和新产品的商业化,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还能吸引优秀的长期国际投资者,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投 资价值,实现A、H股的价值共振,降低波动风险。 政策加码,为越来越多科技企业解了燃眉之急。科创板"1+6"新政落地,系统性地解决了科技企业融资 难、信息披露风险高等痛点。在金土地上,高科技含量企业更容易生根发芽。 预先审阅制度,彻底解决了个别高科技企业的上市"焦虑症",硬科技企业上市后备军正加速扩容。 制度包容性不断升级,让一些尚未盈利的硬科技优质企业也有了提前跨进资本市场的可能。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的硬科技企业,有机会借助科创板的上市平台,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资 本助力之下,它们的科技研发经费更充足,商业化转化来得更快。 7月22日,科创板将迎来开市六周年。从最初的首批25只"星宿股",到现如今的585只,科创板已发展成 中国硬科技企业最大的资本助力场。 科创板是注册制改革的起点,也是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试验田"。如今,注册制改革已由点及面全 ...
科创板开市六年持续深化制度创新 589家公司融资1.12万亿总市值7.35万亿
长江商报· 2025-07-21 06:47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设立六年来总市值达7.35万亿元,累计融资规模1.12万亿元,其中IPO募资8649.64亿元 [1][3] - 截至7月18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89家,总股本2313.95亿股,平均市盈率52.35倍 [1][3] - 2024年科创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万亿元,净利润475.23亿元,研发投入1680.78亿元(同比增长6.4%),研发强度中位数12.6% [2][4] 产业分布与技术创新 - 重点覆盖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与新材料、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领域 [3] - 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累计发明专利超12万项,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专利储备超万项 [5] - 138家公司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技术奖项,超六成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64家为单项冠军企业 [5] 制度创新与市场生态 - 设立五套差异化上市标准,54家未盈利企业2024年营收1744.79亿元(同比增24%),净亏损同比减亏35.5% [6] - 22家企业实现"摘U",2024年科创板并购交易超110单,交易金额超1400亿元 [6] - 2025年一季度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超六成,基金类持仓市值1.2万亿元(同比增37%),境外机构持仓占比超3% [7] 研发与人才储备 - 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近30%,107家公司连续三年研发强度超20% [4][5] - 中芯国际、百济神州等11家公司融资规模超百亿元 [3] 深化改革方向 - 上交所发布《科创成长层》规则,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优化未盈利企业上市路径 [7]
从投项目到搭生态:中国创投站到“巨型基金”时代的起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17:40
融资动态 - Thinking Machines Lab完成20亿美元种子轮融资 估值达120亿美元 由A16Z领投 英伟达、Accel等参投 创下史上最大规模种子轮融资纪录[1] - 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完成首轮募集 规模达26.17亿元 重点投向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2][6] 行业趋势 -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热度持续升温 早期及A轮投资占比超七成 规模占比超五成 成为股权投资市场最具共识的主线赛道[1][3] - AI投资从基础设施向多元化应用转移 涵盖算力芯片、大模型平台及垂直应用 具身智能被视为"AI下半场"关键战场[3] - 2025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整体下行 但AI领域投融资逆势增长 重新定义资金流向和估值体系[3] 市场格局 - 全球三分之一创投资金涌入AI领域 中国创投市场在AI领域投入体量仅为美国同行五分之一[1] - 中国创投机构从"应用导向"转向全产业链布局 基础层、中间层、应用层投资机会层层递进[3] - 中国凭借制造能力与场景优势 有望在具身智能领域孕育全球领先企业[3] 机构策略 - A16Z最新一期基金规模达72亿美元 由成长期基金和多只主题基金组成 单笔投资能力显著提升[2] - 中科创星构建"研究机构+早期投资+创业平台+投后服务"生态 通过冠军营等项目赋能科研人员创业[7] - 中科创星借鉴Flagship Pioneering模式 但立足本土语境 专注硬科技投资与科技成果转化[7] 资本生态 - 2025上半年中国新成立基金数量同比减少18% 募集规模同比减少32% 但早期及VC投资规模比重增加[5] - 中科创星倡议打造科技金融版"郑国渠"体系 推动大规模资金通过市场化方式精准输送至早期科技企业[5] - 中科创星先导基金获19家LP支持 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等[6] 创新突破 - 中国迎来"斯普特尼克时刻" 在AI、芯片等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4] - DeepSeek大模型出圈、AI助力新药研发、智能硬件加速出海等案例显示中国关键技术突破[4] - 政策、资本、人才、产业协同驱动下 中国科技创业者进入"从被定义到参与定义"新阶段[4]
2025中国(深圳)独角兽企业大会明日开幕
深圳商报· 2025-07-16 07:24
大会概况 - 2025中国(深圳)独角兽企业大会将于7月17日至18日在深圳举行,主题为"新质驱动·未来领航",聚焦"硬科技底色" [1] - 大会由深圳市工信局、中小企业服务局指导,长城战略咨询、交通银行、深创投、国信证券等联合主办,北京与仁科技、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等承办 [1] - 将发布《GEI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和《深圳市独角兽企业及瞪羚企业研究报告2025》,通过量化分析揭示独角兽成长规律与产业趋势 [1] 参会企业与机构 - 图灵量子、云舟生物、易府if医疗、舜铭存储等全国百余家独角兽企业参会,覆盖人工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等20余个前沿领域 [1] - 深创投、达晨财智、东方富海、基石资本等深圳本土头部投资机构将出席 [1] - 大会设置"合作洽谈会"活动,促进创新企业与深圳产业链资源及政策红利对接,实现"落地即加速" [1] 深圳独角兽企业特点 - 深圳是全国"硬科技"独角兽最活跃的城市之一,独角兽集中在前沿科技领域 [2] - 集成电路、机器人、3D打印、清洁能源是深圳独角兽的突出赛道 [2] - 深圳独角兽呈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创新路径,近年涌现优必选(机器人)、云天励飞(AI)、奈雪的茶(新消费)等上市企业代表 [2]
★"提质增效重回报"持续显效 科创板"硬科技"底色再升级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科创板改革与科技创新 - "科创板八条"明确提出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营造良好市场生态 [1] - 2024年1月科创板实施"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2024年470家公司披露行动方案,2025年已有479家公司发布,参与率超八成,科创50和科创100成分股公司连续两年全覆盖 [1]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78亿元,近3年复合增速10.7%,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12.6% [2] - 截至2024年末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超2万项,36家科创板公司获中国专利奖 [2] - 盛美上海2025年研发投入占比目标15%,和辉光电计划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专利提案数超260个 [2] - 汇宇制药预计未来3年每年2-3个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每年至少1个复杂注射剂获批上市 [2] - 佰维存储2025年推动自研主控芯片商业化落地,并推进下一代主控芯片UFS研发 [3] 并购重组与产业链整合 -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科创板新增披露产业并购超100单,交易金额超330亿元 [3] - 海光信息拟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交易规模预计超千亿元,实现高端通用芯片、服务器整机等领域整合 [3] - 普源精电重组标的资产估值超900%,思瑞浦收购未盈利资产,交易方案适应科技资产定价逻辑 [3] - 华海诚科2024年收购衡所华威30%股份,2025年计划收购剩余70%股权,突破海外技术垄断 [4] - 中船特气2024年收购淮安派瑞气体100%股权,2025年将围绕主业优势实施并购重组 [4] 股权激励与人才管理 - 截至2024年5月底,超430家科创板公司推出超760单股权激励计划,板块覆盖率超七成,涵盖超14万余人次 [5] - 高凌信息2025年优化薪酬结构体系,强化产研团队项目奖励和技术成果转化激励,推进股权激励计划 [5] - 格科微控股股东自愿延长10.5亿股限售股锁定期12个月至2025年8月17日 [5] 投资者回报与市场生态 - 超六成科创板公司推出2024年现金分红方案,合计分红总额超386亿元,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30% [6] - 2024年以来320家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超350亿元,78家公司利用专项贷款实施回购、增持,金额上限近90亿元 [6] - 海光信息2025年计划安排不少于3次业绩说明会、6次投资者调研活动、10次策略会活动 [6] - 金盘科技举办公开投资者开放日活动,华润微计划针对海外投资者开展线上线下路演和实地调研 [6] - 上交所官网和App上线"提质增效重回报"专栏,便利市场监督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