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MI
icon
搜索文档
学者:稳定币强化了美元主导地位,但又存在稳定性的悖论
观察者网· 2025-07-04 13:38
稳定币发展现状 - 2024年稳定币交易总额达27 6万亿美元 首次超越Visa与MasterCard等传统支付巨头合计交易额[1] - 2025年6月主流稳定币合计市值2625亿美元 较2020年增长40倍 渣打银行预测三年内规模将达2万亿美元[2] - 生息稳定币市值85 5亿美元 占比3 26% 为增长最快细分领域[8] 稳定币技术特征 - 按抵押类型分为法币抵押型(USDT USDC) 加密资产抵押型(DAI) 算法调节型(UST AMPL)[7] - 作为DeFi与传统金融桥梁 已成为Web3基础设施核心组件 降低链上操作汇率风险[9] - 技术融合体现在充当结算媒介 价值载体 连接法币体系与DeFi生态[9] 对主权货币体系的挑战 - 货币主权技术"脱域":形成"私营央行"体系 削弱央行宏观调控能力[16] - 支付系统"并行取代":71%拉美受访者用稳定币跨境支付 京东港元稳定币可降90%结算成本[17] - 货币政策"传导失效":USDC与美债收益挂钩形成隐性利率联动机制[19]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重构 - 建议在上海自贸区或大湾区试点人民币锚定型稳定币 拓展数字商品贸易等链上场景[27] - 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框架 深化m-Bridge合作 建立链上KYC/AML规则[28] - 发展人民币计价链上资产市场 支持绿色债券 碳信用等数字资产发行[29] 全球竞争格局 - USDT/USDC已嵌入全球主流钱包与交易所 形成路径依赖与网络效应[24] - 美国通过私人美元稳定币实现数字金融空间延展 规避CBDC技术风险[25] - 需在G20 BIS等平台推动稳定币储备透明度 跨境监管一致性标准[30]
台湾5月PMI转为扩张 专家:厂商情绪“谈不上乐观”
中国新闻网· 2025-06-02 20:29
台湾制造业PMI - 5月经季节调整后台湾制造业PMI回升21个百分点至51%,由4月紧缩转为扩张[1] - PMI高于50%表示景气扩张,低于50%为紧缩,5月未来展望指数连续第二个月紧缩(409%)[1] - 5月PMI五项组成指标中新增订单与人力雇用仍紧缩,生产活动转为扩张,供货商交货时间延长,存货持续增加[1] - 制造业六大产业中电子暨光学、电力暨机械设备、化学暨生技医疗三大产业扩张,交通工具、基础原物料、食品暨纺织产业仍紧缩[1] 台湾非制造业NMI - 5月未经季节调整的非制造业NMI连续第三个月扩张,微升09个百分点至519%[1] - 非制造业商业活动与新增订单指数同步转为扩张,但未来展望指数连续第三个月紧缩[1] 经济影响因素 - 制造业保守观望、股市回调负面财富效应、消费者信心低迷影响经济走势[2] - 厂商未陷入悲观但乐观情绪不足,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或于6-7月间明朗[2]
高盛:中国思考-人民币的复兴
高盛· 2025-05-26 13: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中国股票维持增持立场 [2][2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民币兑美元自“解放日”以来已升值1% ,GS经济学家预计未来12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达到7.00,意味着有3%的外汇收益 [2] -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股票有积极影响,每升值1%,中国股市回报率将提高约3% ,消费 discretionary、房地产和多元化金融(券商)板块通常表现出色,防御性板块则表现不佳 [2][15] - 人民币兑美元表现良好,支持对中国股票的建设性立场,与国内导向的行业配置偏好一致,也有利于一些主题策略 [22] - 刷新人民币升值赢家和输家名单,供宏观投资者在股票中表达外汇观点,过去3年这两个名单的相对回报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有60%的月度相关性和3.0倍的贝塔系数 [2][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美贸易战期间人民币表现 - 贸易战1.0期间(2018年3月 - 2020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贬值9%,中国股市下跌8%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表现坚韧,自“解放日”以来升值1% ,但在CFETS篮子基础上,人民币年初至今贬值5%,自“解放日”以来贬值2% [2][3] 人民币稳定/走强的原因 - 中国央行的货币管理,尽管美元指数波动,但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基本稳定 [5] - 中国出口部门竞争力提高和多元化增强,2024年美国市场直接占中国出口的15%和上市公司收入的1.2%,低于2017年的19%和1.6% [5] - 人民币可能被低估,实际有效汇率接近12年低点,自2021年峰值以来已下跌15% [5] - 美元普遍走弱,美元指数从1月中旬的109降至目前的99,投资者有从美元资产多元化的需求 [5] 汇率预测调整 - GS外汇团队下调了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预测,预计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汇率分别达到7.20、7.10和7.00,此前预测为7.30、7.35和7.35 [9] - 货币贬值虽能适度提升出口竞争力,但可能损害国内投资者情绪并增加资本外流压力,预计中国当局将依靠其他政策工具缓解贸易对增长的拖累 [9] 人民币与中国股市的关系 - 实证显示,人民币升值时中国股市往往表现良好,自2012年以来,外汇/股票的平均相关性和贝塔系数分别为35%和1.9,人民币升值时股市有66%的时间上涨 [12] -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股市的积极影响可从会计、基本面、风险溢价和投资组合流动等渠道解释,每升值1%,中国股市回报率将提高约3% [15] 不同板块表现 - 人民币升值时,H股消费 discretionary、房地产和多元化金融(券商)以及在岸材料和科技板块往往跑赢各自的本地基准,防御性板块(公用事业、能源、必需品和国有企业)通常表现不佳 [20] 对中国股票的影响 - 人民币兑美元表现良好支持对中国股票的建设性立场,考虑到历史上积极的外汇/股票相关性、增量盈利上行(汇兑收益)以及对外国投资组合流入中国资产的顺周期性 [22] - 与国内导向的行业配置偏好一致,看好消费科技、消费服务、银行和房地产板块 [22] - 有利于中国股票领域内的一些主题策略,如中国人工智能、国内刺激受益者、新兴市场出口商 [22] 股票层面分析 - 刷新人民币升值赢家和输家名单,赢家名单中的股票通常与人民币走强呈正相关,输家名单则相反,过去3年这两个名单的相对回报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有60%的月度相关性和3.0倍的贝塔系数 [31][33]
enGene Holdings (ENGN)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5-06 02:0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生物科技、癌症治疗 [4][5] - 公司:enGene Holdings(ENGN)旗下的NGEN公司,是一家临床阶段的基因药物公司,总部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实验室也在该地,公司办公室位于波士顿,在纳斯达克上市 [2][3][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核心观点 - NGIN公司在风险与潜在收益的平衡上具有吸引力,其产品ditalimogene voraplasmin(Dettolimaging)有望成为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NMIBC)治疗的基石疗法 [5][21] - NMIBC市场将发生根本性转变,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大市场,NGIN公司在该市场处于有利地位 [5][6] 论据 1. **市场机会** - NMIBC市场目前药物少、患者预后差,但随着新药物的增加,将像多发性骨髓瘤市场一样成为基于患病率的大市场,目前多发性骨髓瘤市场已从10亿美元增长到200亿美元以上 [5][6] - 今年将完成关键研究的患者招募,今年晚些时候公布数据,明年预计获得顶线数据并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有望在2027年获批并上市 [7] 2. **产品优势** - Dettolimaging是独特的基因药物,已证明具有良好的疗效、出色的耐受性和易于处理的特点,这是其他市场上和预计推出的药物所没有的优势 [8] - 该产品由四种容易在市场上获得的成分制成,制造过程已规模化且成本低,具有商业优势 [21][22] - 产品基于加拿大开发的平台,采用DDX纳米颗粒技术,能将三种大基因(两个RIG I和一个IL 12)递送至膀胱,影响先天和适应性免疫 [21][22] 3. **财务状况**:公司现金状况良好,现金储备略低于2.75亿美元,可维持到2027年,超过了关键转折点所需的资金 [9] 4. **NMIBC疾病特点和治疗现状** - NMIBC是膀胱癌的一种,多数患者为此类型,美国约有73万患者,主要由社区泌尿科医生管理,10年内有20%的进展几率 [11][14] -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卡介苗(BCG),但美国供应短缺,或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手术时间长、死亡率达10%、并发症严重 [15] - 新获批的三种药物(Keytruda、Astilogen、Antiva)虽有一定作用,但存在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局限性 [16][17] 5. **Dettolimaging的临床数据** - 耐受性方面,不良事件(AE)等级为二级或以下,多数患者感觉像使用盐水,与其他药物相比,治疗相关AE发生率为48%,且无三级及以上AE [19][31][32] - 疗效方面,任何时间的完全缓解率(CR)为71%,三个月缓解率为67%,六个月为47%,预计通过协议改进后疗效会进一步提高 [18][33][34] 6. **与其他药物对比优势** - 医生使用角度,Dettolimaging疗效好、耐受性佳,不改变现有医疗实践,而其他药物如CG产品、J&J产品等需要特殊设备、人员和时间 [43][44][45] - 患者使用角度,Dettolimaging无需预处理,使用后可直接回家,而其他药物如CG产品、Tara 200等有复杂的使用要求和后续护理 [46][4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NGIN公司的开发项目除了针对BCG无反应的NMIBC患者的关键队列外,还有三个其他队列,且该平台有潜力将基因材料递送至任何粘膜区域,团队正在研究多个其他应用 [26] - 公司拥有专利保护至2040年2月及以后,降低了知识产权方面的风险 [27] - 公司在关键研究中对协议进行了三项符合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指南的更改,预计将提高疗效,后续80多名患者将受益 [35][36][37] - 市场上其他药物的完全缓解率为20 - 40%,意味着复发率为60 - 80%,这些药物可作为互补疗法,而Dettolimaging有望成为基石疗法 [48][49]
SUO-CTC and CG Oncology Announce the 2025 Award Recipients for the First Annual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 Research Fellowship Award
Globenewswire· 2025-05-01 20:00
文章核心观点 SUO - CTC与CG Oncology宣布首届CG - SUO - CTC NMIBC研究奖学金获得者为Drs. Ghodoussipour和Goodstein 旨在支持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研究[1] 行业情况 - 2025年预计超8.4万人被诊断出膀胱癌 NMIBC是最常见形式 约占新诊断病例75% 膀胱癌是美国第六大常见癌症 男性占新诊断病例四分之三 [2] 公司情况 SUO - CTC - 是临床研究调查员网络 超600名成员来自美加超300个临床站点 致力于推进泌尿外科研究 是注册501c3非营利公司 与SUO有合作关系 [3] CG Oncology - 是晚期临床生物制药公司 专注为膀胱癌患者开发和商业化潜在保膀胱疗法 [4] 奖学金获得者及研究方向 - Saum Ghodoussipour 医学博士 罗格斯新泽西癌症研究所 研究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动态肿瘤内异质性 [5] - Taylor Goodstein 医学博士 埃默里大学 研究用新型膀胱内基因疗法治疗的卡介苗无反应NMIBC患者肿瘤微环境的空间转录组分析 [5] 联系方式 SUO - CTC - 执行主任Pam Murphy 电话(847) 264 - 5978 邮箱pam@wjweiser.com [6] CG Oncology - 媒体联系人Sarah Connors 电话(508) 654 - 2277 邮箱sarah.connors@cgoncology.com [6] - 投资者关系联系人Chau Cheng 电话(949) 342 - 8939 邮箱chau.cheng@cgoncology.com [6]
离岸金融是沪港金融协同发展核心引擎
第一财经· 2025-04-29 20:02
上海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关系 - 上海与香港是相互依存、协同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上海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坚强后盾与重要补充[1] - 离岸金融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力量,为沪港带来全新发展机遇[1] - 香港已具备强大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历经"惊涛骇浪"考验[1] 上海离岸金融对香港的潜在影响 - 上海离岸金融业务可能分流部分香港业务,内地税收优惠吸引金融机构转向内地[2] - 上海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薪酬待遇等优势可能导致香港金融人才流入[2] - 上海金融产品创新加快,离岸人民币产品缩小香港先发优势,加剧市场竞争[2] 上海离岸金融对香港的积极影响 - 沪港在人民币跨境流动、离岸金融产品创新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3] - 香港作为上海与国际市场桥梁作用增强,内地企业通过香港开展跨境业务[3] - 上海为香港提供本外币资金支持,成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稳定器和安全阀[3] 香港强化特色业务优势策略 - 香港应提升人民币清算、交易、投融资服务水平,推动人民币国际化[4] - 推出更多人民币计价金融衍生品,拓展人民币债券市场[4] - 发挥资产管理、私人银行等专业优势,为全球高净值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4] 深化沪港合作交流策略 - 构建紧密金融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5] - 优化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加强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领域合作[5] - 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离岸经济相关项目提供金融支持[5] 沪港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 - 香港加大金融人才培养投入,注重跨学科、国际视野人才[6] - 上海优化人才引进机制,提供有竞争力薪酬和职业发展环境[6] - 加强沪港人才交流合作,促进人才合理流动[6] 沪港金融市场合作具体措施 - 拓展"沪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机制,增加交易标的种类[8] - 联合推出沪港股指期货、期权等产品,增强市场吸引力[8] - 共同开发离岸债券、离岸基金等创新产品,设立离岸产业投资基金[8] 沪港金融监管协调合作 - 建立监管部门定期沟通机制,确保监管政策协调一致[10] - 加强金融科技、数字货币等新兴领域监管合作[10] - 建立跨境金融交易风险监测系统,防范跨境金融犯罪[10] 沪港区域协同发展 - 香港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与长三角金融合作[11] - 优化跨境支付清算系统,提高资金流动效率[11] - 为"离岸经济"相关国家提供投融资、风险管理支持[11]
Protara Therapeutics (TARA)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4-29 05:29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Protara Therapeutics(TARA) - 行业:生物医药行业,专注于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NMIBC)治疗药物研发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产品优势 - **独特免疫激活机制**:TAR - two不仅能激活其他获批或实验性免疫疗法激活的特定细胞因子,还能激活更广泛的免疫谱,为持久抗肿瘤反应提供生物学基础[9]。 - **良好安全性和耐受性**:多数不良事件为1级且短暂,无3级或更高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无患者因不良事件停药,常见不良事件与细菌免疫增强的典型反应一致[16]。 - **使用便捷**:通过导管进行两次15分钟的简单给药,无需特殊处理要求,护士和使用者无需改变行为,与卡介苗(BCG)相比更易被接受[7][32]。 - **临床数据支持**:在ADVANCE - two临床试验中,TAR - two在BCG无反应和BCG初治患者队列中均显示出良好的完全缓解(CR)率和持久反应[7][12][15]。 临床数据 - **BCG无反应队列**:截至2025年4月16日数据截止,5例关键患者中,TAR - two在任何时间的CR率为100%,6个月时为100%,9个月时为80%,12个月时为67%。目前有17例患者入组,包括12例尚未达到3个月首次疗效评估的患者以及正在筛选的患者[12]。 - **BCG初治队列**:21例可评估患者中,TAR - two在任何时间的CR率为76%,6个月和9个月时均为63%,12个月时为43%。超过80%的患者在6至9个月维持完全缓解,100%的患者在9至12个月维持CR[15]。 未来规划 - **持续推进临床试验**:计划在BCG无反应队列年底进行下一次数据更新,有望在2025年底获得25例BCG无反应患者的6个月结果;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分享BCG初治患者群体注册路径的反馈[13][19]。 - **探索新治疗方案**:完成了系统给药的非临床工作,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启动两个额外队列(C和D)的试验;今年晚些时候将宣布联合治疗工作,且与已获批或临床研究中的药物无重叠毒性[46][4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患者招募情况**:美国学术中心的IRB和癌症委员会审批时间长的问题得到解决,推动了患者招募;全球扩张至拉丁美洲和亚洲国家,增加了患者来源[25][26][27]。 - **患者基线特征**:BCG无反应队列中有患者经过多种治疗失败,包括BCG、Jemdosi、pembrolizumab和最近获批的NMIDC单药治疗;BCG初治队列中多数患者有化疗史,很少有首次诊断的BCG初治患者[39][42]。 - **再诱导治疗情况**:再诱导治疗后患者能进入缓解状态并保持持久反应,多数患者在3个月时因残留CIS需要再诱导,再诱导为额外的三次给药,所有接受再诱导的患者至少有肿瘤视觉消退[53][62][63]。 - **与竞争对手比较**:不同注册研究在时间点、活检要求、患者定义等方面差异大,直接比较困难;预计随着纳入更多伴发乳头状瘤患者,TAR - two的反应率可能下降,但仍有竞争力[67][69]。 - **对Pfizer研究的看法**:仍在消化Pfizer的CREST研究数据,若ICI + BCG在初治患者中获批,可能成为FDA在考虑TAR - two初治研究时的合理对照[79][80]。
Relmada Therapeutics Presents Positive Initial Phase 2 NDV-01 Data at AUA2025
Globenewswire· 2025-04-29 01:38
文章核心观点 - Relmada Therapeutics公司公布NDV - 01的2期研究积极初始数据,90%患者治疗后任何时间点达到高级别无病状态,显示出强大临床活性,支持其用于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NMIBC)治疗的进一步开发 [1] 分组1:NDV - 01研究数据亮点 疗效数据 - 3个月评估时,任何时间点,可评估患者(1例原位癌、6例Ta/T1期)中100%(n = 7)达到无病状态,其中1例患者在3个月时再次接受治疗 [2] - 总体缓解率(ORR):3个月时为85%(20例患者中17例),之后为90%(20例患者中18例) [5] - 乳头状疾病的高级别无复发生存率(HGRFS):为83.3%(18例患者中15例),之后为88.8%(18例患者中16例) [5] - 原位癌(CIS)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为100%(2例患者中2例) [5] 安全性 - NDV - 01耐受性良好,无大于1级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最常见治疗突发不良事件为尿急、腰痛和排尿困难,均为轻度且短暂,24 - 28小时内缓解,无患者因不良事件停药 [4] 总体情况 - NDV - 01治疗效果在所有患者组中一致,无论先前卡介苗(BCG)暴露情况(BCG初治和BCG无反应)或疾病病理(包括CIS或Ta/T1乳头状),均显示出强大活性 [3] 分组2:研究相关信息 研究概述 - 2期研究(NCT06663137)是一项开放标签、单臂、单中心研究,评估NDV - 01在高危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HG - NMIBC)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0] - 患者在双周诱导期接受NDV - 01治疗,随后进行长达一年的每月维持治疗,并根据需要通过膀胱镜检查、细胞学检查和活检进行定期评估 [10] - 主要疗效终点为安全性和12个月时的完全缓解率(CRR),次要疗效终点为缓解持续时间(DOR)和无事件生存期(EFS) [7][10] 研究进展 - AUA 2025数据基于20例入组的HG - NMIBC患者,包括2例原位癌(CIS)患者和18例乳头状疾病(Ta/T1)患者 [15] - 研究持续积极招募患者,截至最新截止日期,共入组26例患者,20例患者已达到3个月评估,7例患者已达到6个月评估 [15] 分组3:NDV - 01介绍 - NDV - 01是两种互补化疗药物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GEM/DOCE)的创新、研究性缓释制剂,用于膀胱内给药,在膀胱内形成软基质,10天内逐渐释放药物,无需麻醉或特殊设备,旨在简化门诊NMIBC治疗,同时最大化局部暴露、最小化全身毒性并提高患者便利性 [8] - NDV - 01受专利保护至2038年 [9] 分组4:NMIBC行业情况 - 美国约83,000例新诊断尿路上皮癌病例中,超过90%为膀胱癌,总体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70 - 96%,晚期患者为6%,约75%的膀胱癌病例为非肌肉浸润性(NMIBC),约50%为高级别疾病,NMIBC复发率为50 - 75%(7年以上),美国NMIBC患病率约为600,000例患者 [11] - 美国NMIBC市场估计是一个数十亿美元的机会,全球市场规模更大,随着膀胱癌发病率增加和对有效、微创潜在疗法(如NDV - 01)的需求增长,预计将显著增长,获批治疗选择有限(主要是卡介苗免疫疗法,供应受限一段时间),复发率高导致频繁再治疗和疾病进展,其他新兴项目包括免疫疗法组合、单药化疗制剂和靶向疗法,NDV - 01基于大量已发表数据支持的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治疗疗效、易于给药和潜在持久作用脱颖而出,扩展至一线治疗以外,用作挽救治疗或用于NMIBC其他亚组(包括初治患者),可能进一步增加其机会 [12] 分组5:Relmada Therapeutics公司情况 - Relmada Therapeutics是一家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推进创新突破性疗法,为目标患者群体带来有意义的临床益处 [13] - 公司主要研究项目NDV - 01用于高危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正在进行2期研究,此外,正在为推进sepranolone(一种处于2b期研究准备阶段、用于与强迫相关疾病(包括图雷特综合征和普拉德 - 威利综合征)的研究项目)进行进一步研究做准备 [14]
enGene(ENGN)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2-11 22:40
enGene Holdings (ENGN) FY 2025 Conference February 11, 2025 08:4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Alex Nichols - Chief Strategy & Operations OfficerRyan Daws - CFO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 Leland Gershell - Managing Director - Senior Biotechnology Analyst Leland Gershell Great. Good morning, everyone, or good afternoon, depending where you may be. Welcome back to another session here at, Oppenheimer's thirty fifth annual,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 annual conference. I'm Leland Grischell, one of the biotech 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