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演艺

搜索文档
孩子们放假 《最忆是杭州》“放价”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21
暑期亲子特惠活动 - 公司推出"大手牵小手"亲子特惠活动 即日起至8月23日购买第二场演出成人门票可带1名1.5米以下儿童免费入场 [1] - 特惠活动覆盖暑期黄金档 旨在降低家庭观演门槛 是去年亲子特惠活动的升级版 [1] - 第二场演出时间为21:10 体感温度比首场低3℃-5℃ 更适合亲子观演 [1] 演出安排调整 - 7月至8月每周五周六推出双场演出 首场19:40 第二场21:10 [1] - 暑期观演人数大幅上升 演出人气更旺 [1] 演出市场地位 - 《最忆是杭州》已成为杭州文旅名片 在G20杭州峰会上惊艳世界 [1] - 公司在杭州文旅演艺行业保持领先地位 是游客"夜游杭州"的必选项 [2] - 演出经过千百场驻场演出 市场口碑良好 [1] 夜游联动效应 - 演出与西湖夜游项目形成联动 游客下船后步行5分钟可达演出地点 [2] - 夜西湖不同文旅项目形成良性互补 推动杭州夜游繁荣 [2] - 乘船夜游西湖成为热门项目 包括画舫环湖游和手划船夜航线路 [2]
宋城演艺收警示函背后:受花房集团拖累大幅调减2022年净利润
新京报· 2025-06-27 10:57
会计差错与监管警示 - 公司因2022年年报会计差错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 调减2022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为5740.4万元 分别占更正前金额的414.75%和594.37% 导致盈亏性质变化 [1] - 会计差错源于对联营企业花房集团的投资核算问题 花房集团因参股公司被调查导致审计受限 年审会计师对2022年财报出具保留意见 [2] - 花房集团2024年3月审计后追加确认1.55亿元预计损失和1991万元公允价值损失 触发公司追溯调整2022年报及2023年三份定期报告 [2] 花房集团关联影响 - 公司2015年以26亿元收购六间房形成23.7亿元商誉 2016-2018年互联网演艺业务贡献总营收38%-41% 2019年重组为花房集团并于2022年港股上市 [3] - 2023年对花房集团35.35%股权投资计提减值8.61亿元 解释称受行业下滑、监管趋严及调查事件影响 2024年12月花房集团从港交所退市 [3][4] - 公司表示花房退市后经营趋稳 影响主要体现在权益法核算收益和减值 未来将择机处置股权 [5] 2024年经营业绩 - 全年营收24.17亿元(+25.49%) 净利润10.49亿元(+1054.18%) 剔除花房影响后调整净利润10.39亿元(+25.24%) [5] - 现场演艺业务营收近20亿元(毛利率60.84%) 旅游服务收入4.6亿元(毛利率96.52%) 西安项目营收同比增178.02% 杭州项目下滑2.71% [6] - 2025年Q1营收微增0.26%但净利降2.18% 主因广告投入加大导致销售费用增长 [7] 业务模式与区域表现 - 采用"主题公园+文化演艺"模式 覆盖杭州、三亚、丽江等11个千古情景区 老项目普遍面临营收缩水压力 [6] - 公司明确暂不拓展其他行业 专注演艺主业发展 对行业前景保持信心 [5]
文旅融合 一路繁花 ——河南践行“两高四着力”系列述评之四
河南日报· 2025-06-20 07:27
文旅融合发展 -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文化有活力、旅游有魅力 [1] - 河南省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 河南省与央视网联合打造《沿着中原大遗址走廊寻国宝》大型直播活动,沉浸式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 [2] - 累计55项考古发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2] -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试运行,河南省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增至8家 [4] - 文物防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河南工作站揭牌,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 [4] - 河南日报社推出"了不起的甲骨文"主题报道,讲好甲骨文故事,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 [4] 文艺创作与群众文化 - 河南省杂技集团打造大型红色杂技剧《进攻令》,融合传统杂技技艺展现革命历史故事 [5] - 豫剧《大河安澜》、曲剧《鲁镇》等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彰显河南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 [5] - 2024年全省开展"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参与人次达9500万 [6] - 通过"非遗焕新购物月"、"非遗进景区"等活动,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6] 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 河南省启动"青春起航·惠游河南"专项文旅补贴活动,通过"一机游河南"平台吸引游客 [7] - 端午节假期全省接待游客1511.6万人次、旅游收入6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5.3% [7] - 洛阳洛邑古城的"天女散花"、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文旅演艺精品创新体验模式 [9] - 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等"微改造、精提升"项目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9] - 河南省拥有7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56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9]
宋城演艺因会计差错收警示函 首季销售费增近五成净利下滑
长江商报· 2025-06-19 18:34
会计差错及监管处罚 - 公司因会计差错被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调减2022年利润总额5740.40万元 占更正前利润总额的414.75% 调减净利润5740.40万元 占更正前净利润的594.37% 且更正前后盈亏性质发生变化 [2] - 会计差错系参股企业花房集团被动影响所致 花房集团因参股公司被警方调查无法提供经审计的2022年业绩 导致年审会计师对公司2022年财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 [2] - 公司董事长张娴 总裁商玲霞 财务总监陈胜敏 董事会秘书赵雪璎被认定对会计差错负主要责任 均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并记入诚信档案 [2] 花房集团相关影响 - 花房集团2024年3月披露经审计的2022年报 追加确认1.55亿元预计损失和1991万元投资公允价值损失 导致公司对2022年及2023年多期报告进行追溯调整 [3]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仍持有花房集团35.35%股份 采用权益法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7.76亿元 累计计提减值准备27.23亿元 该投资被列为关键审计事项 [3] - 花房集团2024年营业收入21.05亿元 净利润2830.98万元 该集团曾于2022年12月上市 2023年12月退市 [3]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4.17亿元 同比增长25.49% 净利润10.49亿元 同比增长1054.18% 实现扭亏为盈 受益于文旅消费行业政策回暖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61亿元 同比增长0.26% 净利润2.46亿元 同比减少2.18% 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4] - 一季度销售费用3977.78万元 同比增长49.86% 主要因各景区广告投入增加 公司解释利润下滑系应对市场竞争加大营销投入所致 [4]
打通从“有钱花”到“敢花钱”消费链条
广西日报· 2025-06-18 11:00
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 - 2025年计划延续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 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超5000场 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以上 [2] - 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年底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率目标分别为80%和90% [2] - 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确保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2025年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2] - 推动财产性收入增长 鼓励盘活闲置乡村产业用地和宅基地 引导农村产权入市交易 [2] 消费保障措施 - 建立生育补贴制度 将灵活就业人员 农民工 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2] - 2025年全区二 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服务 儿童疾病高发期增开午间夜间门诊 [2] - 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 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2] - 开展散居供养特困人员"物质+服务"救助三年行动 [2] 服务消费升级 - 2025年完成2.6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 全年培训家政服务人员15万人次以上 [3] - 支持举办"桂字号"首发首秀首展 推动桂菜走进商文旅体活动 计划2024年举办餐饮促消费活动1000场以上 [3] - 加快探索无人商业配送和物流无人车应用 支持建设飞行营地和航空体育飞行圈 [3] 大宗消费升级 - 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范围扩大至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 [3] - 家电和家装厨卫补贴品类分别扩围至24类和48类 [3] - 实施3C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3] 消费环境优化 - 抓好带薪休假制度落实 鼓励弹性错峰休假 [4] - 2025年"广西放心消费"地图标注商家达2000家以上 [4] - 南宁机场和桂林机场提供24小时口岸签证服务 为过境免签游客设计"144小时""240小时"特色旅游线路 [4] 消费场景拓展 - 支持景区 博物馆等场所逐步延长开放时间 发展24小时营业店 [5] - 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破壁"专项行动 清理变相设置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 [5]
陕西西安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去年接待游客超三亿人次 厚重历史文化 如今这般鲜活(中国消费向新而行)
人民日报· 2025-06-16 05:49
文旅融合创新实践 - 大唐芙蓉园推出大型水舞光影秀《大唐追梦》,年均演出150余场,累计观众突破百万人次,通过游船、水幕、光影等技术实现"园林+演艺"跨界融合[1] - 演出采用"移步换景"模式,紫云楼光影变幻与300亩芙蓉湖形成天然舞台,打破传统观演边界[1] - 西安曲江新区强调文旅创新需深挖文化内核,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展示传统文化[1] 沉浸式演艺项目 - 《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在永宁门瓮城上演,包含五大唐文化主题舞蹈,通过"金甲武士""掌灯侍女"等角色营造穿越感[2] - 大唐不夜城打造"盛唐密盒"互动演艺,以房玄龄、杜如晦等历史人物IP为核心,设计"历史盲盒"知识小剧场吸引年轻游客[2] - 演员需具备知识储备与即兴互动能力,游客参与后主动学习文化知识,形成"双向奔赴"的传播模式[3] 科技赋能文化体验 - "雁塔流光"AR秀运用高精度空间计算技术,5分钟演绎大雁塔历史场景,实现室外大空间AR展示[3] - 城墙西南城角通过数字光影活化20余件文物,包括唐三彩、鎏金银竹节铜熏炉等,东南城角则用巨幅投影技术立体展陈博物馆典藏影像[4] 市场表现与行业趋势 - 2024年西安接待游客3.06亿人次(同比+10.3%),旅游总收入3760亿元(同比+12.3%)[4] - 成功案例包括"不倒翁小姐姐""李白对诗""长恨歌"等IP,验证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商业价值[5] - 行业通过提炼文化元素(如《唐朝诡事录·西行》剧场)、开发文创产品("绒馍馍""长安葫芦")实现消费场景创新[6]
光影演艺助力夜游经济
人民日报· 2025-06-13 05:35
行业趋势与创新方向 - 光影演艺产业成为夜游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推动文旅消费升级,突破传统"白天观景、夜晚休憩"模式 [1] - 行业需借助政策红利与技术革新,推动内容升级与模式创新,强化产学研合作与国际影响力提升 [1] - 沉浸式互动体验成为文旅消费升级方向,从依赖光影技术营造"视觉奇观"进阶为通过叙事传递人文精神 [2] 产品与内容策略 - 光影演艺应打造"小而美、精而特"产品,挖掘在地文化DNA,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文化活态转化 [1] - 需从"视觉冲击"转向"情感共鸣",推动游客从"打卡式消费"向"深度体验"转型 [1] - 实景演艺需构建"意境美、气韵美、情感美",坚持"器变道不变"的创作初心,建立中国文旅演艺叙事体系 [2] 技术与场景实践 - 数字水景技术与艺术融合案例包括厦门海沧湖、武汉汉秀项目,展示技术落地的创新实践 [2] - 原创艺术与光影技术结合可打造低成本高创意场景,如婺源篁岭村的沉浸式互动案例 [2] - "光影艺术+高端业态"模式在《鼎盛王朝·康熙大典》中实现文化与商业价值双赢 [2]
文旅“一业兴”带动“百业旺”
辽宁日报· 2025-06-02 09:29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沉浸式戏剧《老酒馆》通过场景还原、角色扮演、线索解谜等形式实现"戏剧+街区+科技"融合 每周两场演出构建"可参与、可沉浸、可传承"文旅新场景 [1] - 辽宁省明确提出打造文体旅融合发展新场景 推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深度融合 [1] - 冰雪旅游通过差异化优势与民俗、温泉等活动结合 春节假期沈阳进入冰雪游热门城市前五名 [1] 温泉及赛事经济 - 辽宁省依托11家五星级温泉旅游企业(占全国1/4) 开发康养、旅居、亲子游等新产品 [2] - "跟着赛事去旅行"模式推动马拉松等赛事进景区 通过特色线路和文旅活动展示城市魅力 [2] - 音乐节和IMAX影院拉动"票根经济" 省科技馆《哪吒2》放映期间省外观众占比达48.66% [2] 文化展览吸引力 - 辽宁省博物馆特展及文创产品成为爆款 5月2日创下单日32261人观展纪录 [3]
我市经济蓬勃发展“多面开花”
西安日报· 2025-05-29 10:09
重点项目推进 - 长安区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包括西北水电及新能源科技产业中心和中航工业"黑匣子"研发基地,体现生态、绿色、智能及科技引领特点 [2] - 新城区幸福林带片区传化智联西北运营中心项目部分封顶,预计2023年12月底完工,投运后将提供5000余个岗位,并引入传化智联西北区域总部和龙湖西郑区域总部 [3] - 中建西北创研中心、百度智慧中心、潘家庄城中村改造等重大项目加速建设,西北水电及新能源科技产业中心已完成一期、二期建设 [3][4] 文旅产业升级 - 西安"五一"假期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和"年轻人最喜欢的十大目的地",大唐不夜城、城墙等景区汉服旅拍带动产业营收暴涨 [6] - 文化演艺如《梦长安》《长恨歌》《赳赳大秦》及数字文旅项目《无界·长安》《驼铃传奇》等拉动旅游消费,VR沉浸式体验如《侏罗纪公园》剧场受追捧 [6][7] - 长安书院和长安云两大文化新地标试运营,涵盖自然馆、气象馆等,航天之旅、恐龙大复活等科技互动项目吸引家庭游客 [8] 首店经济发力 - 西安万象城引入米其林、黑珍珠及品牌首店,如新玖拾、山石榴、雍容荟等餐饮品牌,FAO Schwarz西北首店以奇幻场景吸引客流 [9] - 雁塔区2025年一季度引入28家首店占全市73.68%,赛格国际购物中心贡献全市四成区域首店,新增Montbell西北首店等品牌 [9][10] - 2024年西安新增全国首店13家、西北首店168家(同比增76.8%),陕西及西安首店共255家,首店经济推动消费市场多元化 [10]
湖南旅发大会:岳阳楼“上新了” | 山水洲城记
长沙晚报· 2025-05-27 15:15
文旅演艺项目创新 - 沉浸式走读诗境剧场《今上岳阳楼》与沉浸式5D生态剧场《洞庭幻境》为旅发大会重点观摩项目,由湖南如是数字艺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彦团队打造 [2] - 《今上岳阳楼》采用"借景还境"设计理念,在不破坏岳阳楼建筑前提下划分4大戏剧场域与3个数字化艺术情境,运用159台隐藏式投影仪实现夜间光影覆盖 [2][4] - 《洞庭幻境》创新聚焦生态文明主题,建设全国最大室内渔村戏剧群落和生态主题升降式数控矩阵,融合MR技术创造混合现实空间 [6][11] 内容创作策略 - 《今上岳阳楼》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吾谁与归"为文眼,通过当代视角重构经典,避免直白复述而采用含蓄表达引发观众思考 [6] - 《洞庭幻境》基于洞庭湖渔民上岸背景,通过半年采风将候鸟、江豚等生态元素转化为演出内容,突出"渔民上岸一小步,生态文明一大步"主题 [7][9] - 创作强调"惊鸿一瞥"手法,如聚焦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的特定心境而非其完整生平,实现历史文化人物的差异化呈现 [14][16] 行业发展趋势 - 文旅演艺正成为旅游景区标配,湖南重点发展沉浸式互动演艺新空间,长沙发力打造"新演艺之都" [12] - 演艺新空间呈现四大特征:艺术性超越娱乐性、分众传播精准定位、活化闲置场馆替代新建、追求片段化深度体验而非全景式呈现 [13] - 技术应用成为核心竞争力,《今上岳阳楼》采用智能控制集成系统,《洞庭幻境》结合AR眼镜空间定位技术提升沉浸感 [11] 商业模式与合作 - 项目采用政企合作模式,《今上岳阳楼》由岳阳市委宣传部指导,湖南旅游集团等联合出品,《洞庭幻境》引入明和集团等企业资源 [2][6] - 线上导流成为主要售票渠道,互联网分众传播特性促使内容方精准定位知识审美人群 [13] - 演艺空间与城市更新结合,强调既有场馆活化利用而非新建,降低投资成本并增强特色 [13]